汉化佛教的发展及灿烂文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业:姓名:学号:论文题目:汉化佛教的发展及灿烂文化摘要佛教在中国的由盛到衰,经历了哪些波折?留下了怎样辉煌的文化?本文以笔者初识的角度写一些对汉化佛教的了解。关键词:宗教佛道之争建筑对于佛教,我感到陌生,却也熟悉。它的广博与源远流长是我尚未接触过的一片神秘园,而它却也融入我生活的每个角落。大大小小的寺庙成为人们祈福、净化心灵的场所,而我在随行时也不禁困惑,这一座座佛像、香火的背后究竟蕴含着什么样的文化,又是什么魅力让人们去信奉它?在接触关于佛教与中国的联系这个课题后,我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于大家分享。一、佛教的概述(一)何为宗教要谈佛教,首先我们得明白何为宗教。一种宗教形成需要以下的几个条件:1.一定的教义宗教常以经典形式记载并传播2.具体的崇拜(礼拜)对象,即“神”。这种对象常以具体形象显示。3.用适当的方式(常为有层次的多种方式)组织起来的相当数量的信徒4.独有的宗教场所及根据地1宗教的教义是整个宗教的核心,所以,“对神的信仰”是一切宗教的根本。1白化文编著汉化佛教与佛寺北京出版社2009.3宗教中,神是超自然的、无可抵抗的存在,也就是人们觉得自己十分渺小,且很多事情无法解释、自己不能完成的时候,神便是人们依赖的对象。(二)佛教的概述有了宗教的概念,去了解佛教就容易多了。佛教和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它的基本教义是这样的:现实世界是“无常”的,多变且虚幻;而现实生活是“苦”的。“苦”的原因全由自己的欲望造成,而不能责怪上苍也不能怪罪别人。自己的善恶行为,今生的所作所为在来世会呈现结果,生生世世,因果报应,轮回不止。摆脱“苦”的途径只有皈依佛门,克制自己的欲望,超出生死的轮回,达到一种“永生”的状态。作为世界上的三大宗教之一,佛教完全具备宗教发展的几个条件。它的教义富有哲理性,引人深思,它不禁自成体系,也融合了其他教派的教义,它的经典十分丰富,传承的类别也很多,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将唐僧写做“唐三藏”,实际上表明了唐僧的造诣很高,通晓佛教经典。它也是多神教系统,崇拜对象的系统十分庞大且复杂,人们熟知的有“菩萨”、“佛”、“罗汉”、“鬼神”等…并且它的戒律十分严格,多层次的清规戒律组织起来的信徒在加入组织的时候必须经过严格的“受戒”手续。不过不同信徒的要求宽严也不同,有出家的五众和在家的二众。至于宗教场所和根据地,便是大家熟知的佛寺了。佛寺内供有佛像,建筑风格极具特色且多为金光华丽的用色。不同时代、不同宗派的佛寺在建筑有着差异,但大体都是以佛殿或佛塔(见塔)为主体,辅以讲堂、经藏、僧舍、斋堂、库厨等建筑,布局上沿袭中国传统的庭院形式。中国的佛寺更像公共建筑,发展过程中更具有群众性,与山水、集市的存在都有一定的融合。二、汉化佛教的发展(一)佛教的传入佛教的传入和发展大约在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主要有三个途径: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是最主要的一条路,久负盛名的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必然少不了宗教的传播,佛教就在这条神奇的路上流至中原,汇成湖海。另一条路是西南方边远地区传入,这条路的研究进展得很慢,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后才有一些成果。还有一条是海路传播,至今已经得到确认。(二)佛教在中原的发展1.成长中的中国佛教魏时期,佛教的传播地区有限,信奉的人数不多且多为上层贵族。两晋南北朝的时候呢,由于社会矛盾的升级,佛教让受苦受难的民众找到了一丝希望,也为一些不受保障的一些地主阶级提供了精神的避难所。在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下,佛教开始茁壮成长。两晋时期,魏晋的“玄学”开始流行,与玄学的原理有诸多相似的佛教也得以迅速传播,同时开始出现了一批从事佛教理论研究的中国佛教学者。而先入为主的道教此时当然容不下佛教的发展,虽说佛教传入初期与道教颇有相互利用的形式,你借我翻译一用,我接你教义补补,然而当两个大教的趋势呈现,“一山不容二虎”,佛道之争也就此上演了。而宗教之争,往往脱不了政治的干预。于是,帝王的争斗中,佛道之间有力者常能获胜,而败者则面对的是灭教的大灾难。佛道之争甚至还引发了流血事件,可见冲突的严重。然而这种冲突也推动了两个教的发展,佛教的译本也有了相当的增加。三国两晋时期,佛教和中国的传统思想在碰撞和融合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社会的分裂状况下,佛教“普度众生”的思想成为百姓的庇护,佛教得以超越中原所有的宗教,和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并存前进,为后期三足鼎立之势奠定了基础。2.全盛时期的中国佛教佛教在隋唐时期达到了全盛。在这个时期,佛教的发展及其与儒、道德关系,都与帝王的三教政策密切相关。隋代几位皇帝对佛教十分尊敬,唐代大多数统治者也出于政治需要而提倡佛教。在民间,佛教也广泛流传。在僧人中有不少学问高超的人,他们为了学习更多的佛教理论冒着生命危险,前往印度取经流血,回国以后再国家组织的议场从事佛经的翻译工作,玄奘是其中最突出的伟人。而由中国僧人撰写的佛教著作则更多,丰富了佛教的理论宝库,促进了佛学的繁荣。8世纪中叶,唐武宗开始了灭佛行动,佛教受到致命打击,遂转入低潮。入宋以后,佛教虽然衰微,但仍有发展,特别是它传播的范围和在中国民众中的影响,都达到了相当的程度,儒佛道三教关系表现了不同于过去的一些新模式,在三教合一逐渐成为整个思想文化基调的背景下,对内趋于合一,对外三个教又更进一步地融合了。印刷术出现之后,佛教的藏经也出现了,直接导致佛教的世俗化,众多的法会成立,佛教的仪式也更丰富、形式更多样了,也融入了商业元素。然而,到明清后,佛教进一步衰退。统治阶级干涉了佛教的社会地位,使得三教不得不融合来避免灭教之灾。近现代,佛教正在找寻一条新的出路,争取以切合中国发展的方式,以宗教特色的文化形式存在,虽然前路未卜,但它仍影响着世界,也将继续在中国的土地生长。三、汉化佛教的灿烂文化佛教并不起源于中国,然而却在中国生机勃勃。印度的佛教艺术,经过中国的艺术家和民间工匠的吸收、融合和再创造,形成了更具中国特点的佛教艺术,从而更容易在中国社会流传和发展。佛教衍生出很多的文化艺术,在美术、音乐、文学、建筑上皆有很高成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一)佛教音乐公元前6~前5世纪,佛祖释迦牟尼在印度创立佛教时就使用音乐,以“清净和雅”的吹唱来演说经法,约在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音乐随着佛教逐步向亚洲和世界各地流传。由于民族、地域各异,佛教音乐在流传过程中,吸收着不同的民族民间音乐,从而产生不同风格的佛教音乐。佛乐通常来说都十分神圣清净,使人听后感觉灵魂受到洗涤,心如止水,一种淡淡的喜悦也从慈悲中生出。佛乐也可分为经咒类的“梵呗乐”和参禅悟道的“禅乐”。相传我国最早创作梵呗的是曹魏时代陈思王曹植,他将音乐旋律与偈诗梵语的音韵与汉字发音的高低相配合,使得佛经在唱诵时天衣无缝,“贵在声文两得”。隋唐时期,随着佛教的兴盛,佛教音乐也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记录唐代乐府所采用的梵呗就有《普光佛曲》《弥勒佛曲》《日光明佛曲》《大威德佛曲》《如来藏佛曲》《释迦牟尼佛曲》《烧香佛曲》《十地佛曲》《观音佛曲》等26曲。佛教音乐对于中国民间说唱音乐、音韵学以及乐律、音阶和字谱学的发展,均有重要影响。如大家十分熟知的《万物生》就是一首十分好听的融合了佛教音乐的现代流行歌曲。(二)佛教美术佛教美术是根据佛教的思想信仰,服从佛教特有的偶像崇拜和礼仪上的要求,根据教化活动或集团生活的需要产生。它具有佛教的意义、内容、用途、机能,涉及美术的各部门。中国的佛教美术以石窟艺术为代表。中国是世界上佛教石窟艺术最为发达的国家。它持续时间之长、分布之广、数量之多,超过任何受佛教影响的国家,甚至包括佛教及佛教美术的故乡——印度。新疆的三仙洞和克孜尔石窟可能开凿于3世纪或更早,为中国最早的石窟,但早期实物已无存。能够保存到现在的比较完整的大型石窟,以甘肃的莫高窟为代表。莫高窟在吸收外来艺术营养,并发展中国艺术传统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国的大部分石窟以它为起点,散布于全国。其他驰名世界的重要石窟有(以开凿时间先后为序):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巩县石窟、天龙山石窟、响堂山石窟、大足石窟、剑川石窟等。位于重庆的大足石刻,是唐末宋初时期的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10万多躯。是石窟艺术中的优秀代表。汉化佛教与中国历史的发展无法分割,它留下了无数灿烂的物质遗产,这都值得后人研究。参考文献(1)白化文编著汉化佛教与佛寺北京出版社2009.3(2)潘桂明编著中国的佛教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