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外养老保险制度比较研究姓名:张扬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经济史指导教师:施正康20070607中外养老保险制度比较研究作者:张扬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王光磊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金筹资模式问题研究2007战后,养老金制度作为福利制度被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广泛采用。但是随着近年来发达国家先后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养老金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遭到了挑战,养老金缺口在不同程度上成为各个国家眼前和未来的财政负担。为了加强养老金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各国政府自上个世纪80年代纷纷对养老金制度进行了改革。各种研究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文献也伴随着改革的实施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甚至一度出现对于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两种基本养老金筹资模式的在应付人口老龄化上孰优孰劣的长期争论。本文从两种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的基本运行机理出发,抓住实物经济是养老问题的物质基础这一核心命题,揭示了养老问题在本质上是经济增长问题这一核心观点,阐明了养老金筹资制度作为一种社会产品的代际分配制度,对它的变革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等深刻命题。笔者深信,本文所得到的很多命题对于人口老龄化下养老问题的解决和养老金制度改革是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的。在对于中国问题的分析上,本文认为中国的养老金制度有其历史的特殊性——比如覆盖面远远低于其他国家平均水平,因而在改革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避免政府使用财政补贴这种隐蔽的手法补贴特权人群,造成市场资源配置的扭曲和社会不公正。制度设计应该尽量避免人为的市场扭曲,人口老龄化的解决应该通过透明的制度设计和社会产出的扩大从根本上加以解决。2.学位论文张琦养老金体制改革与基金业发展的互动——经验借鉴与现实选择2005由于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愈演愈烈,社会的养老负担日益加重,传统的现收现付养老金体制由于其内在缺陷已经不堪重负,各国均已着手对养老金体制进行改革,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建立部分的或完全的基金积累制养老金体制。世界银行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三支柱”养老金体制的改革建议,吸收这一方案并结合客观实践,中国养老金体制的改革正朝着建立社会统筹、企业年金、个人储蓄的“三支柱”养老金体制的方向推进。虽然大家都已经意识到了养老金投资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人在认可目前养老金体制改革方向的同时却对养老金的市场化、专业化运作的前景心存疑虑。本文力图强调的是,“三支柱”养老金体制的实质是部分的基金积累制体制,这一体制的核心在于实现养老金的有效管理,因而这一养老金体制必须构建在金融市场的良性发展之上。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的发展拓展了养老金的投资空间,而基金管理公司等专业化投资管理机构则是养老金实现其安全性和收益性的有力保证。根据国际经验,养老基金与基金业的互动发展是必然的趋势,二者的融合实现了优势的互补。对于中国而言,一方面养老金体制改革正稳步推进,另一方面十多年来金融市场和基金业也不断规范和发展,投资基金必然成为养老基金投资管理的重要途径,而养老基金也必然成为基金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基金业在推动养老金体制改革的同时必然会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在着力论证这一观点的同时,提出了基金管理公司适应养老金投资管理的若干建议。3.期刊论文赵俊康.ZHAOJun-kang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根本途径--兼论老年社会保险中基金积累制的作用及相关问题-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27(2)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情况下,老年社会保险中不论采取现收现付制还是基金积累制,都不能减轻下一代人的经济负担.从经济方面看,人口老龄化的过程是一个老年人与在职人员(包括被抚养人员)之间分割居民消费品比例的过程.只有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使在职一代和退休人员的经济利益得到保证,否则,必然有一代人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害.为了保证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基金积累制下积累的老年社会保险基金,要投资于人力资本、投资于劳动手段的生产部门、投资于老年消费品的生产部门.4.学位论文袁伟荣中国养老基金投资管理研究2006现收现付制度下的养老体系在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下已经成为各国政府沉重的财政负担,如何维持养老制度的可持续性是政府面临的一大难题。尽管隐形债务问题造成的政府财政压力使得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的转变过程显得有些漫长,但这种转变已是大势所趋,现收现付制规模的缩小和基金积累制规模的扩大也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许多国家已经实施了或正在推行世界银行主张的“三支柱模式”。中国政府从2006年1月1日起,将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同时鼓励建立基金积累制的企业年金作为第二支柱。这是政府试图逐步缩小现收现付制第一支柱的一个明显的信号。随着中国养老体系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时间的推移,在人口老龄化趋势及经济增长的推动下,中国养老基金积累的规模会越来越大。如何管理这些基金和进行投资就成为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共同关注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养老基金管理涉及到基金的筹集、投资、支付及其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和监督机制。其中,养老基金的投资关系到养老基金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基金积累制养老体系顺利建立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是养老基金管理的核心。特别是我国正处在养老体系改革和资本市场改革同时推进的阶段,在养老体系比较脆弱、资本市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研究养老基金投资问题对于我国养老体系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养老基金投资管理为研究对象,目的是通过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实际,从我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现状入手,以养老基金投资与资本市场发展的关系为切入点,研究我国养老基金投资管理中涉及的管理模式选择、投资组合策略、投资风险控制、投资业绩评价、投资监管模式和监管体系等问题。从整体结构上本文可分为四个部分,共八章:第一部分是作为本文第一章的导论,主要阐明本文的选题原因、研究目的,介绍本文的研究结构,对相关文献进行评析、综述。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论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其与资本市场发展的关系,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第二章从实证角度出发,考察国际上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演变,国外养老基金投资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投资业绩表现,并且以养老基金投资与资本市场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作为切入点分析了养老基金投资管理的效应,指出养老基金投资关系到养老基金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基金积累制养老体系顺利建立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是养老基金管理的核心,也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核心。第三章在阐述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背景和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资本市场投资收益的实证分析,指出尽管中国资本市场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已经初步具备了作为养老制度改革的条件,应该以养老制度改革为契机促进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实现养老基金的增长和养老制度改革的目标,做到养老制度改革和资本市场发展同步进行,相互促进。同时,指出专业投资管理模式是我国养老基金投资管理模式的必然选择,并对如何选择养老基金投资管理人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包括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在这一部分中,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资本市场为背景,从资产组合策略、投资风险控制、投资业绩评价、投资监管等涉及养老基金投资管理的四个主要方面逐次展开分析。具体来讲,第四章研究养老基金投资管理的核心环节,即资产组合管理,试图对养老基金资产投资组合的构建和动态管理战略进行比较全面的论述。在提出养老基金投资要以追求长期稳定增长的投资回报为理念、列举养老基金的各种投资工具并对其风险收益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投资原则、投资目标、投资约束出发,详细论述了综合性、战略性、战术性和保险性等四种资产配置方法以及最优资产配置结构的确定,并对动态资产配置的两种模式即消极管理模式和积极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在剖析国外养老基金资产配置战略实例的同时,利用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信息对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组合作了实证分析。第五章研究养老基金投资管理中的风险控制机制,主要分析市场风险的管理技术和方法。首先对养老基金面临的投资风险以及国外市场的风险管理技术进行了描述,着重分析了VaR的方法体系及其在养老基金投资管理中的应用。在借鉴国外一些资产管理机构包括养老基金应用VaR方法进行市场风险管理的经验的基础上,对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养老基金的风险监控体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分析了运用VaR进行仓位风险控制在我国证券市场的一个实例。第六章研究基金投资业绩评价方法。首先阐述了投资业绩评价理论的演变和最新发展,在介绍特雷诺指数、夏普指数、詹森指数等一些著名的业绩评价指标和借鉴国际知名评级机构业绩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对如何完善我国养老基金投资业绩评价系统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投资业绩评价系统的功能目标和基本原则以及评价指标的设计思路。第七章研究养老基金投资管理的监管。在分析养老基金投资监管模式的基础上,从法制监管与政府部门监管、各营运主体相互之间的监督、养老基金的内部监督等三个方面论述养老基金投资管理的监管机制。同时结合我国实际,论述建立多层次监管体系的重要性,并对监管部门和市场主体共同关注的一个监管实例,即社保基金和公募基金之间是否存在利益输送行为作出实证分析。本文的第四部分即最后一章,总结本文的基本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以养老基金投资与资本市场发展的关系作为切入点,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养老基金投资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借鉴国际经验和比较分析,对我国养老基金投资管理中涉及的管理模式选择、投资组合策略、投资分析控制、投资业绩评价、投资监管模式和监管体系等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政策建议。不足之处在于,一是实证分析不够,有本人在这方面研究能力有限的原因,也有我国养老基金投资和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不够长、数据不充分且不易取得的原因;二是没有研究养老基金的缴费政策对投资决策的反馈作用,也较少考虑负债因素对资产配置的影响,使得对投资战略的研究不够全面。只考虑资产的投资战略与兼顾资产和负债的投资战略相比,后者更接近养老基金投资管理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因而更具有现实意义。5.学位论文张旦我国养老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研究2007人口老龄化使得现收现付制难以为继,向基金积累制转型成为大势所趋。而采取基金积累制的养老基金必将积聚起庞大的基金,成为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由于所持股权的巨大,大机构投资者在出售股权时将面临流动性困难,从而使得养老基金唯有通过积极参与公司治理来维护自身的利益。通过参与公司治理,养老基金改善目标公司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提升目标公司的价值,进而体现为公司股价的上升,从而获得投资收益。同时,良好的公司治理能够降低养老基金的投资风险。是否具备良好的公司治理也作为养老基金投进行投资时的指标之一。我国的养老基金起步较西方国家晚,相较于西方国家庞大成熟的养老基金市场,我国的养老基金市场尚处培育阶段。国外养老基金的今天极有可能就是我们明天的写照。因此西方国家的养老基金对于我国具有很强的参考意义。故一旦我国的养老基金快速积累起来,同样会面对与美、日、德等国的机构投资者一样的问题--抛售股票的“执行成本”过高。我国的养老基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必然也会选择参与公司治理。届时我国的养老基金必然会面临如何完善养老基金自身的治理、如何参与公司治理(参与的方式)、怎样参与公司治理(参与治理的领域)的问题。我国的养老基金参与公司治理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环境,现在面临的主要障碍是什么,怎样克服这些障碍都是需要解答的问题。本文的研究价值即在于试图回答这些问题。前瞻性选题的目的定位于为我国未来养老基金参与公司治理提供参考借鉴,同时为促进我国养老基金参与公司治理提供指导性建议。因此本文以养老基金的治理为逻辑起点,包含了养老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三部分内容:以养老基金的治理为起点,养老基金参与公司治理为过程,促进养老基金参与公司治理为结果。本文逻辑思路如下:作为治理者,养老基金自身具备完善的决策机制应是参与公司治理的前提。因此将养老基金的治理作为逻辑的起点,首先在理论层面探讨养老基金的治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