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1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2商业银行的普遍设立3货币关系与信用关系广泛存在于经济和社会体系之中4经济发展中新的矛盾已经显现.二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原因:1关于信用货币的发行问题2关于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3关于银行的支付保证能力问题4关于金融业的稳健运行问题5关于政府融资问题三中央银行的产生基本上有两条渠道:1是由信誉好实力强的大银行逐步发展演变而成2是由政府出面直接组建中央银行五,如何认识中央银行的性质:1中央银行的性质是指中央银行自身所具有的特有属性2,从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特点和发挥作用看,中央银行既是商业银行等普通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金融机构,又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和规范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调控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部门.六,中央银行职能主要内容有哪些: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2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3是政府的银行4监督管理职能七.央行制度有哪些基本类型,各有何特点?(1)单一式央行制度,复合式央行制度,准央行制度和跨国央行制度四种类型.(2)a单一式的概念:国家建立单独的央行机构,使之全面行使央行职能的央行制度..单一式的特点:一元式央行制度,权利集中统一职能完善,有较多的分支机构;;二元式央行制度,中央级和地方级完全统一但中央级和地方级又相对独立且两级非隶属关系.b复合式央行制度的特点:国家不单独设立专司央行职能的央行机构而是由一家集央行与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国家大银行兼央行职能的央行制度.c准央行制度:不设通常完整意义上的央行而设立类似央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央行的职能并授权若干商业银行也执行部分央行的职能.d跨国央行制度:由若干国家联合组建一家央行由这家央行在其成员范围内行使全部或部分央行的职能的央行制度一般与区域性多国经济的相对一致性和货币联盟体质相对应.九,如何理解中央银行的独立性,1央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的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2.这一关系包括两层会议:a央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b央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十央行如何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1这是对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表述2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的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包括两层含义:A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中央银行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使其权利与责任相统一,能够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管金融业和调控宏观经济方面自主的及时的形成决策和保证决策的贯彻执行,这对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和保证国家的根本利益有重要意义.B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是相对的.在现代经济体系中,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金融管理当局,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部门,中央银行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不受政府的任何制约,更不能凌驾于政府之上.论述题十二,从资产负债的基本关系和各项目的对应关系分析中国,美国,欧洲,日本央行的资产负债表:1资产负债的基本关系:资产=负债+自有资本这个公式的意义表现为;央行的资产业务对货币供应偶决定性作用,由央行自由资本增加而相应的扩大的资产业务,不会导致货币发行的增加2资产负债个主要项目之间的对应关系:A对金融机构债权和对金融机构负债的关系B对政府债权和政府存款的关系C国外资产和其他存款及自有资本的关系3中国人民银行目前最主要的资产业务是外汇业务其次是金融机构的债权,其中又以金融机构的信用贷款为主,负债业务中存款占第一位,其中以存款货币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为主,其次是货币发行业务.美,日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大同小异,从资产项目看第一位的资产项目都是有价证券业务,在负债业务中第一位都是货币发行.这种资产负债表的机构充分反映了美,日金融市场高度发达和中央银行以公开市场业务为主的特征.而欧洲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反映了其作为区域性央行的特征2十六,准备金存款业务的基本内容:1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弈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规定可以充当存款准备金的内容3,确定存款准备金计提的基础十八货币经济发行与财政发行:1经济发行:央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增加现金流通量2财政发行:因弥补国家财政赤字而进行的货币发行.区别:经济发行:货币适应了流通中货币需要量增长的需要,既可以避免货币投放太多又能确保经济增长对货币的需要.财政发行纯粹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没有经济增长作为基础每额外发行1单位纸币都没有等量的商品和劳务相对应,由此增加的纸币发行会形成超经济需要的过多货币量,导致市场供求失衡和物价上涨,二十货币发行渠道与程序:1渠道:通过再贴现,贷款,购买有价证券,收购金银和外汇等央行业务活动将货币注入流通并通过同样的渠道回笼.2程序不重要二十一,比较各种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优缺点:1现金准备发行制:都是现金,.特点:杜绝过度发行,弹性不足2现金准备弹性比例制度:课征发行税.较灵活利于经济发展防止金融波动3证券保证准备制:都是有价证券,易制造财政发行条件,独立性弱4证券保证准备限额发行制:证券和百分百的现金,弹性不足,利于抵制财政发行5比例准备制;现金,证券比重合理,很强弹性,不存在财政发行.22.央行的证券买卖业务与贷款业务有何异同?中央银行的证券买卖业务与贷款业务相同之处是:1.就其效果而言,中央银行买进证券实际上是以自己创造的负债去支付,这相当于中央银行的贷款;而卖出证券,则相当于贷款的收回,其效果都是相同的。2.就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而言,中央银行买进证券同发放贷款一样,实际上都会引起社会的基础货币量增加,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从而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多倍扩张;3.无论是证券买卖业务,还是贷款业务,都是中央银行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工具。其主要区别之处是:1.资金的流动性不同。2.对中央银行而言,贷款有利息收取问题,通过贷款业务,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息收入;而未到期的证券买卖则没有利息收入,只有买进或卖出的价差收益。3.中央银行从事的证券买卖业务对经济、金融环境的要求较高,一般都以该国有发达的金融市场为前提;而从事的贷款业务则对经济金融环境的要求较低,一般国家的中央银行都可以从事贷款业务。一.支付清算体系: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清算机构,支付结算制度,支付系统以及银行间清算安排等内容。1清算机构,为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清算服务的中介组织,在各国的支付清算体系中占重要位置。2支付系统,在既定的规则框架下,由提供支付服务的中介机构和专业技术手段共同组成,用以实现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的一种综合金融安排。3支付结算制度,关于支付结算活动的规则,操作程序、实施范围与标准等的规定安排。4同业间清算安排,金融机构之间为实现客户委办业务和自身需要所进行的债权债务清偿和资金划转。二.“清算”与“结算”的区别是什么?结算,指为实现因商品(服务)交易、金融活动、消费行为等引发的债权债务及资金转移而发生的货币收付,是货币发挥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只能的具体体现。清算,出于自身需要,银行业会与其他金融机构发生大量的业务往来,因此银行同业之间也会产生债权债务的清偿和资金的划转。为此需要通过一定的清算组织和支付系统,进行支付指令的发送与接受、对账与确认、收付数额的统计轧差、全额或净额清偿等一系列程序。三.央行的支付清算服务包括哪些内容?1.组织票据交换2.提供异地跨行清算服务3.为私营清算机构提供净额清算服务4.提供证券交易的资金清算服务八.为什么说实时全额结算有利于规避支付系统风险?实时全额结算具有明显的效率和安全优势。首先,实时全额结算系统的显著特征在于“实时”3和“全额”。“实时”即结算在营业日清算期间内非间断、非定期地持续进行;“全额”即每笔业务单独处理、全额结算,而不是在指定时点进行借、贷方总额轧差处理,从而实现了支付信息的“随到随处理”,提高了支付效率。其次,实时全额结算实现了支付信息的即时处理,将结算时隔降至最低(甚至为零),且所有支付业务均是不可撤销的、终局性的,从而减少了清算过程中的因素干扰,提高了安全系数。九.支付系统风险有哪些?如何防范和控制支付系统风险?支付系统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系统风险、法律风险和其他风险。1.信用风险:在支付过程中,因一方拒绝或无力清偿债务而使另一方或其他当事者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信用风险可发生在交易或支付过程中的任何环节。2.流动性风险:交易一方并未发生实质上的清偿危机,只是由于资金不能如期到位而造成不能按期履约支付(即延期支付),致使交易对方无法如期收到款项的风险。3.系统风险:在支付系统运行中,因某一参加者不能履行债务义务而造成其他参加者无法履约,从而使系统陷入整体性运行瘫痪的可能性。中央银行对系统风险最为关注。4.法律风险:关于支付系统及其参与者权利、义务、责任的法规不健全或不清晰,将可能引起支付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法律纠纷的风险。5.其他风险:其他因素和突发事件也会引起支付系统运行障碍和紊乱。防范和控制支付系统风险中央银行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1.对大额支付系统透支进行限制;2.对私营大额支付系统进行监控;3.引用实时全额结算系统;4.对小额零售支付系统进行监控;5.对银行结算业务进行监督;6.加强支付清算领域的规则建设;7.加强支付系统现代化建设与安全防护。一.两种基本的国库制度1.独立国库制,国家特设经营国家财政预算的职能机构,专门办理国家财政预算收支的保管,出纳工作,目前世界上有少数国家采用独立的国库制。2.委托国库制,国家不单独设立经营国家财政预算的专门机构,而是委托银行(主要是央行)代理国库业务,银行根据国家的法规条例,负责国库的组织建制,业务操作及管理监督。目前多数国家实行。三.金融统计对象的具体内容金融统计对象即以货币和资金运动为核心的金融活动,包括货币资金的融通和各种金融行为。金融活动通常由融资主体、融资形式、金融中介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工具等要素所构成,因而确定了金融统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四.金融统计的主要内容1.货币统计2信贷收支统计3.金融市场统计4国际收支统计5资金流量统计七.央行经济统计调查内容1工业景气调查统计制度2城乡居民储蓄问卷调查统计制度3物价统计调查制度一.国民收入与产品账户:用以衡量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宏观经济活动的总价值和本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的总体水平。可以通过对参与经济贸易三方(生产者,要素提供者,购买者)的任何一方的考核来计量,具体考核内容:产品生产部门的产量;提供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收入;为获得产品而形成的支出。(生产法或增值法、收入法、支出法)。支出法着重于研究总需求的行成及不同部门的之间的需求结构:1)经济体中的居民与非居民2)国内总量与国民总量3)流量与存量4)总值与净值5)名义值与实际值。S-I≒X-M+YF+TR任何外部的不平衡都会反映在内部(国内)的不平衡上,即居民在国内商品或劳务上的支出金额或消费和投资的金额,大于或小于国内产量,起差额应该是与国外交易的净额。二.国际收支账户:反映了本国居民与外国人商品、服务、收益及无偿转移等交易记录的对外经常账户余额,反应本国居民的国外净资产变化及其他资本流动的资本和金融账户余额,以及与国际储备和账务清算有关的官方储备账户净额,CF+F-△R=0所以国际收支的每一4笔交易均同时记录在借方与贷方项下,国际收支账户的总和应等于0。目的:就是要判断经济是否存在对外失衡问题,并作出是否需要调整政策来纠正这种失衡的决策。三.财政账户体现着政府预算总量,预算资金的来源及去向。确定政府业务及其分类的3种基本法则:1)政府们确定不是依照法律标准,而是依据其职能2)政府财政统计数据应衡量3)交易分类不是依据最终效果,而是根据每笔交易发生时的实际特征而定。依据这些规则,财政账户分为:收入、支出和融资三大块。政府交易分类:1)收入与支付2)非偿还与应偿还交易3)有偿与无偿交易4)经常性与资本性交易5)金融资产与负债。第一总差额:G-E-F=﹙A+B﹚-﹙C+D﹚反映了财政历年累计下来的赤字或盈利,体现着当年财政的赤字或盈余。第二总差额:指经常性收支账户的赤字或盈余。四.货币账户:第一层是货币当局的账户。第二层是将货币当局与存款货币银行的数据合并在货币概览之中,从而得到货币体系中的货币、信贷及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