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高中生物《3.3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苏教版必修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2.能力目标能够说出群落的演替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时空观念和变化发展、相互联系、统一整体等观点重点群落演替的概念和演替的过程难点两种演替类型的区别。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教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导入新课“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大家知道白居易这首千古名诗反映了一种什么生物现象?进行新课一、群落演替的概念与类型播放一段群落演替的视频设疑:生物是如何一步步地定居在新土地上的?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活动,引入群落演替的概念。小组讨论:哪些因子在影响这个群落的变化?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温度、光照、溶氧量等。师生互动总结:1.群落演替的特点:有规律或有序的变化,是群落长期变化积累的体现。2.群落演替的标志: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发生了质的变化。过渡:光裸的岩石上能长出森林吗?最早在裸岩上定居的是哪一种生物呢?展示:光裸的岩石上长出森林的几个阶段的图片。学生仔细观察,讨论以下问题: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4.此演替的过程如何呢?讨论交流,达成共识:21.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2.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起了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而苔藓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其结果是逐渐取代了地衣。3.能找到这些植物。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4.演替的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一)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彻底消灭了的地方的演替。例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二)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在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二、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学生阅读相关内容,初步了解影响群落演替的各种因素。学生交流、回答。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影响群落演替的各种因素。植物的入侵、定居----群落形成的首要条件群落演替的主要基础群落的内部环境变化----群落演替的动力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的动态变化---群落演替的催化剂群落之间的环境条件不断变化----群落演替重要条件探究:引导学生探究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板书设计课外作业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