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2015届秋学期普通高中高三期末考试试卷讲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江苏省无锡市2015届秋学期普通高中高三期末考试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以前,春联是用毛笔书写的,稍为讲究的用上好墨汁,书写出来的春联字体光洁明亮,还散发出_____墨香。那时,在一个村的大门或者祠堂所张贴的春联,无论是内容还是书写都颇为讲究,多数由该村具有文化且毛笔字写得好的族人来_____,因为张贴在村门口或祠堂的春联是代表该村或家族是否有文化的象征。村与村之间书写的春联内容_________地形成一种竞争,串门走亲访友看到那些春联,书写内容和字体都是不拘一格,如同看当今的书法展一样,是一种美的享受。如今,___________.1在上文方格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A.清淡操刀心照不宣B.清新主笔不约而同C.清淡主笔心照不宣D.清新操刀不约而同C(清淡:清明恬淡;不热烈不浓郁,性清淡平远,所作诗文皆清淡简朴,清淡的香味。清新:清爽新鲜。山里空气清新,诗句清新而活泼。操刀:比喻做官任事。主笔:1.报刊编辑部中负责撰写评论的人。2.报刊编辑部的负责人。心照不宣: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2.以下语句是从上文中划横线处抽出来的,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春联只剩下“华丽的空壳”②而没有了“魂”③张贴春联在不少人心目中只不过是一种形式④缺乏生气和美感⑤印刷体的春联给人千联一面之感A.④⑤①②③B.⑤④①②③C.③①②⑤④D.⑤④③①②D【由“如今”一词可知前后构成对比,抓住“如今”前一句内容考虑前后对比可以确定⑤放在第一句,④放在第二句。再考虑①是③的形象解说。】3.下列说话得体的一项是(3分)A.令媛今年能考取大学,多亏老师们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非常感谢。B.家慈辛苦了一辈子,把你养育大好不容易,你真应该好好孝敬她。C.上星期拜读了林教授的大作,获益匪浅,略有瑕疵,我一定斧正。D.国庆节本市同学聚会,欢迎光临,你的到来定会使寒舍蓬荜生辉。3.D[斧正:是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词。又叫指正。家慈:又称“家母”。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母亲的谦称。与“家严”相对。令爱、令媛:尊称对方女儿。]4.下面是苏轼写的一首词,请判别它的词牌名(3分)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谁教风鉴在尘埃?酿造一场烦恼送人来!A.虞美人B.念奴娇C.沁园春D.永遇乐A[考查背诵能力,同时结合词牌常识判断。]《虞美人》词牌之调:双调、上下阕各押两仄韵两平韵。上阕下阕各四句,句数相同。句式:7579,7579。字数:上阕28字,下阕28字,共56字。词牌每两句为相同韵母的韵脚,上下阕八句换韵三次。上下阕结句九字,可以上六下三、上四下五或上二下七,但要一气贯注。)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沁园春》,双调,一百一十四字。上片十三句,四平韵;下片十二句,五平韵。一韵到底,前半阕四五句,六七句、八九句,后半阕三四句,五六句,七八句均要求对仗。四个五字句,都是上一下四句法。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1、《永遇乐》词牌之调:双调2、词牌句数:上阕十句。上下阕各十一句。3、词牌韵脚:上下阕各押四仄韵(上下阕第十句后四字也可以写作仄仄平平)。4《永遇乐》词牌字数:上阕52字,下阕52字,共字104字。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5.下列各组句子中,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好容易总算把他哄下了。②好不容易总算把他哄下了。B.①这一切都不是证据。②这一切不都是证据。C.①雨后路滑,我好几次都差点摔倒。②雨后路滑,我好几次都差点没摔倒。D.①我几乎忘了寒风中抱团取暖的往事。②我几乎没忘寒风中抱团取暖的往事。5.B二、文言文阅读(19分)原道韩愈《原道》是韩愈复古崇儒、攘斥佛老的代表作。文中观点鲜明,有破有立,引证今古,从历史发展、社会生活等方面,层层剖析,驳斥佛老之非,论述儒学之是,归结到恢复古道、尊崇儒学的宗旨,是唐代古文的杰作。“原道”,即探求道之本。韩愈认定道的本原是儒家的“仁义道德”,他以继承道统、恢复儒道为己任,排斥“佛老”,抨击藩镇割据,要求加强君主集权,以缓解日益加深的社会矛盾。隋唐时,佛教盛行,儒学在思想学术界影响日渐衰微,韩愈在政治上排斥佛教的同时,又作此文,以维护儒学的基本观念,扫除佛教的思想影响。原文翻译传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礼记》说:“在古代,想要发扬光大圣明的品德于天下的人,一定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他的国家,一定要先整治好他的家庭;要整治好他的家庭,必须先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要加强自我品德修养,必须先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必须先使自己具有诚意。”这样,那么(可见)古人所谓端正思想和具有诚意,都是为了要有所作为。原文翻译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现在那些修心养性的人,却想抛开天下国家,这就是要灭绝人的本性中本来的东西,(这些和尚、道士)可是他们不把他们的父亲当作父亲,(他们也都是臣子)可是他们不把他们的君当作君,(他们都是民)可是他们不做百姓该做的事。孔子作《春秋》,中原地区的诸侯采用蛮夷礼节,就把他们当作蛮夷看待;蛮夷进入中原地区而采用华夏民族之礼的,就把他们当作华夏民族看待。原文翻译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诗》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论语》说:“夷狄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没有君主。”《诗经》说:“夷狄应当攻击,荆舒应当惩罚。”现在,却推崇夷礼之法,把野蛮人的道理加到中国先王的道理之上,这差不多(让中国人)都沦为野蛮人的地步了吧!原文翻译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所谓先王之教,是什么呢?就是博爱即称之为仁,合乎仁的行为即称为义。按照仁义的原则去做就是道。内心具备仁义的本性、不需要外力的支持和帮助叫做德。原文翻译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丝麻,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教化人民的教材是《诗经》、《尚书》、《易经》和《春秋》。体现仁义道德的法式(进行社会控制的工具)是礼仪、音乐、刑法、政令。社会阶层应该是士、农、工、商构成,社会关系伦理次序是君臣、父子、师友、宾主、兄弟、夫妇,人民衣服是麻布丝绸,人民的居处是房屋,人民的食物是粮食、瓜果、蔬菜、鱼肉。它们作为理论是很容易明白的,它们作为教育是很容易推行的。原文翻译是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以之为人,则爱而公;以之为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是故生则得其情,死则尽其常。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所以,用它们来教育自己,就能和顺吉祥;用它们来对待别人,就能做到博爱公正;用它们来修养内心,就能平和而宁静;用它们来治理天下国家,就没有不适当的地方。因此,活着为人处事合乎情理,死了也顺应自然。有人问:“你这个道,是什么道呀?”我说:这是我所说的道,不是刚才所说的道家和佛家的道。原文翻译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由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这个道是从尧传给舜,舜传给禹,禹传给汤,汤传给文王、武王、周公,文王、武王、周公传给孔子,孔子传给孟轲,孟轲死后,没有继承的人。只有荀卿和扬雄,对儒家学说认识、选择的不精当,对儒家学说论述过于简略还欠详细。从周公以上,继承的都是在上做君王的,所以儒道在具体事务中能够得到推行;从周公以下,继承的都是在下做臣子的,所以他们的学说能够流传。原文翻译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其亦庶乎其可也。(节选韩愈《原道》,有删节)那么,现在怎么办才能使儒道获得实行呢?我以为:不堵塞佛老之道,儒道就不得流传;不禁止佛老之道,儒道就不能推行,必须把和尚、道士还俗为民,烧掉佛经道书,把佛寺、道观变成民房。弘扬先王之儒道来教育人民,使鳏夫、寡妇、孤儿、老人、残废人、病人都能够生活,这样做大概也就差不多了。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明:发扬光大B.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外:抛开C.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举:举荐D.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长:流传6.C(举:推崇)7.下列句中加点“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B.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C.其亦庶乎其可也D.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7.A(A项“其”代词,其他三项的“其”是语气词,表示推测)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翻译:既然这样那么,故人所谓端正自己的思想和具有诚意,都是为了将来有所作为。(句意1分,“正心而诚意”1分,“将以有为”1分)(2)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翻译:中原地区的诸侯采用蛮夷礼节的,就把他们当做蛮夷看待,蛮夷进入中原地区采用华夏民族之礼的,就把他们视为华夏民族。(句意1分,“夷之”1分,“中国之”1分)(3)是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翻译:因此,用先王之道来教育自己或者修养自身,就能顺利而吉祥。(句意1分,“以之为己”1分,“顺而祥”1分)9.韩愈在结尾一段提出了推行儒道的主张,请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4分)堵塞佛教流传的渠道,用先王之道教导百姓。(一点2分,两点4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落日怅望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1)简要概括首联的作用。(2分)①紧扣“怅望”写所见;②引发诗人的乡思(或:引出下面颔联的直接抒情)。(每点1分)(2)“远烧入秋山”中的“入”,从景的特点到心情的抒写上都用得很准,请简要分析。(4分)“入”字写出了夕照逐渐黯淡的特点,表明诗人远望之久、忆念之殷切;夕照之景加重了诗人的乡愁,进一步触发了诗人内心深处感时伤逝的情绪。(前后各2分,或每点1分)(3)结合全诗,分析尾联所表达的情感。(4分)诗人久居异地,思乡心切,渐感年华老去,徘徊水边不敢照见自己的容颜。(2分)表达出惆怅落寞、感伤悲凉的心情。(2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定乎内外之分,▲,斯已矣。(庄子《逍遥游》)(2)▲,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3)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韩愈《师说》)(4)此情可待成追忆,▲。(李商隐《锦瑟》)(5)而或长烟一空,▲;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范仲淹《岳阳楼记》)(6)▲,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7)▲,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8)▲,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诗论》)(1)辩乎荣辱之境(2)扪参历井仰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