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一中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散文总复习》导学案(含5课时含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江阴一中散文复习学案(一)—结构安排的作用一、知识清单(一)散文的常见结构类型1.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2.按空间位置安排结构。3.按事物性质、类别组织材料,安排结构。4.以中介物组织材料,安排结构。5.以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变化脉络组织材料,安排结构。6.以双线结构(复调)散文,分明线和暗线。(二)散文常见线索⒈事物线索。在记叙散文和抒情散文中,常用此法。⒉人物线索。以文中人物的所见所闻作线索,引出其他材料,连缀成文。⒊情节线索(事件线索)。在叙事类散文中按故事的开端、发展、顶点和结束的顺序一路写下去,构成文章。⒋情感线索。主要用于抒情散文中,也就是围绕作者情感的变化来组织材料,串联成文。⒌事理线索。多用于议论类散文中。它基本上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点为标志的一条思辩线索。”。⒍空间线索。用于写景状物的叙事类散文中。朱自清《荷塘月色》等》。⒎时间线索。在生活中,有些事物,从时间进程的角度去考察,更容易表现出内涵的深刻性,或者美的丰富性。因而,写这类事物的散文的构思,往往最适宜以时间的次第为线索。(三)引文作用常使用的术语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某一事件: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内容上具有深化或启迪作用,史实: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具有例证的作用诗句: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名言:表明……观点,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的作用,增强文章说服力;丰富文章内容。二、典型例题例题1:《听朗诵》4.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①以收听朗诵开头.迅速切入主题,看似随意,实则精心;②以历史事实为依据,论述影响历史与世事流传的原因,紧扣主题,层层深入;③以明确鲁迅文章与道义共存的主旨收尾,前后照应,顺理成章。例题2:《水乡的日子》2.文章第三段两次写祖父,请结合该段的结构思路说说这样安排的作用。(4分)【参考答案】①祖父的悠闲自在与孩子、大人们的劳作收获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水乡优美的风情画;②将祖父与“我们”穿插描写,角度灵活,行文富于变化。(内容、结构各2分)例题3:《柴禾》第3自然段主要叙述了什么内容?这些内容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是什么?(6分)【参考答案】内容:主要叙述了我家柴堆的积累过程。作用:通过叙述父子兄弟辛勤积累柴堆的过程,赋予柴堆物质以外的意义,既承接上文“柴堆是家力的象征”,又与后文“我们在心里需要它们”呼应,并为柴禾在今后生活中的重大变化作铺垫。三、答题规范(一)怎样构思类题答题规范提问方式:文章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点?或本文是如何谋篇布局的?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答题格式:文章首先以……开头,然后(材料上)以……为中心,内容上由……到……逐层深入,按照……顺序展开。2最后以……收尾,(前后照应)。技法解密:(1)化面为点,连点成线,切线为段:也就是首先概括每一段的基本内容或找出每一段文字的中心句,使其成“点”;然后据此分析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到作者的逻辑思路,使其整体贯通成为“线”;在此基础上,体会作者思维的阶段性变化,把握文章结构,最终成“段”。(2)分析首尾,注意过渡和照应,材料上详略主次的安排,思路上行文线索的贯穿以及相关的写作顺序。(3)运用过渡词如“之后、然后、以及、最后”等,运用结构类术语如“由浅入深、前后照应、过渡自然、衔接紧密、形散神聚、先抑后扬”等。(二)选材类的原因题答题规范提问方式:文章的题目是“……(写作重点)”,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呢?答题格式:这些话看似游离了主题,实则运用“……”的手法,突出强调了文章“……”的内容(主题)。解题方向:(1)运用相关、相似联想,看位置。如果被问对象在重点写作内容的前面,则是为了形象地引出写作重点,更利于人们接受;或为下文作铺垫或烘托写作重点。如果被问对象在重点写作内容的后面,则是为了丰富文章写作内容,深化文章主旨。(2)运用相对联想,对写作重点或反衬、对比,或突出、强调。(三)首段作用题答题规范1.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领全文,点明……题旨(照应题目、表现主题),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感情;2.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引出下文……,或为下文的……作铺垫,或与下文的……形成对照。或者两者兼有;或者交代写作缘由。3.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预示行文的内在结构、暗示行文思路;从景物描写上看,它的作用是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气氛;(4)设置悬念,增强艺术吸引力等。(四)中间段作用题答题规范1.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可能是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2.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照应前文,呼应后文等3.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一致,那么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或烘托、铺垫)。相反则表达作用则是对比反衬。(4)中间段如果是插叙,则可能是宕开一笔,使行文节奏有变化。(五)末段作用题答题规范1.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照应题目,表现主题,升华感情,深化主题,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2.末段作用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3.末段有暗示强化主题或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四、小试牛刀3江阴一中散文复习学案(二)手法作用题一、知识清单(一)常用术语汇总表一、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比兴、排比、对比、对偶/仗设问反问、反复、夸张双关、引用、借代、通感、用典、互文、顶真人物描写:正面描写:细节描写(动作语言神态心理肖像)侧面描写/烘托=衬托(侧面:环境、其他人)其他:对比白描欲扬先抑二、描写手法1.选择典型性景物2.观察角度:a.空间(方位):(远、近、高、低、俯、仰)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由整体到局部由点到面景物描写b.时间:白天到晚上c.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绘形绘声绘色)3.术语: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寂)虚(想象联想)实对比衬托烘托渲染白描欲扬先抑三、抒情方式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抒怀、叙事抒情四、构思手法欲扬先抑层层铺垫伏笔照应以小见大以景结情卒章显志倒装意象名词罗列承上启下(中间的诗句)以景结情(结尾的写景句,含蓄地表达情感)卒章显志(结尾的抒情议论句)结构对比首尾呼应(照应)点题五、语言风格:口语(通俗易通);多用修辞富有诗意(形象生动);长短句、整散句;叠词;优美抒情(抒情性的语言画面描写);含蓄蕴藉;用词简练;六、表达方式:描写、记叙、议论、抒情、说明(二)常见术语特点及其表达效果1.比喻: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或者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2.夸张:表明感情态度,突出事物的特征,揭示事物本质;3.拟人: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显得亲切自然,生动形象,富有情趣;4.对偶:整齐匀称,节奏鲜明;音调铿锵,富有音乐美,表意凝练集中,概括力强。5.排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有气势;6.反复:突出强调,突出重点,升华主题。7.反问:表达鲜明,起强化作用;8.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效果。9.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10.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对比事物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使形象更鲜明,特点更显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锐。11.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持点,强化思想感情。有主次之分。12.渲染: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13.虚实:形象更加鲜明。14.白描:指紧紧抓住景物环境及人物形象的突出之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写,以表现人物或景物环境的特征。作用是突出景物或人物特点,简洁传神。15.鉴赏语言的常见角度:(1)词语的锤炼: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叠音词、拟声词,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2)句式的选择: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散句的运用,常式句与倒装句的运用。(3)修辞格的选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顶真、互文、反语等。(4)整体的语言风格: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口语化、表达技巧4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二、典型例题例题1:《听松》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作简要赏析。(6分)①在寒气凝冻的腊月,草木尽枯,瑟缩如僵虫。唯有青松独领风骚,在凛冽的风中摇荡碧色,旋起一轮轮穷天极地的呐喊。【答案】对比(或衬托)(1分),用寒冬的草木尽枯来突出青松不畏严寒的旺盛生命力,(1分)突出对青松的赞美之情(1分)。②那可怕的松涛,在幽邃的天穹下炸响了。仿佛五百年内的声音,都聚到这一块儿同时爆炸。【答案】夸张(1分),突出松涛声响之大,声势之强,声威之猛、孕育之久(1分),突出表现松涛对作者的心灵震撼。(1分)。例题2:《一个人的仪式》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默哀时的场景,请简析其表现特色。(4分)翠竹无声,香樟无语,它们似乎在和我这个远道之人一起默哀。默哀进行了多长时间,我不知。一阵风来,似从空中压到脚底,香樟树叶竹叶及墓园内所有植物的叶子飒然作声,仿佛三百年前的凄风苦雨骤然而至。【答案】(4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从听觉、内心感受等方面描写(1分),营造了凄清、肃穆的氛围(1分),表达了内心悲抑、孤寂的感受。(1分)。(意思对即可)三、答题规范1.常见的命题形式:①请分析这句话的表达特色?②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③结合表达特色,说说这句话的理解。2.答题步骤:手法+结合文句展开+效果+情感3.回答语言类鉴赏题要注意三点:一是点出语言的特色,二是文中举出例句,三是对例句作简要分析。总结归纳补充四、小试牛刀五、提升巩固5江阴一中散文复习学案(三)其他作用题(一)独句成段的作用一.知识清单独句成段的作用:1、突现强调:独句成段之后,字句简短、节奏明快,特别是在视觉上显得突出醒目。因此,不少作家常运用独句成段方式来点明文章题旨、表达观点态度,以充分引起读者注意,收到突现强调的修辞效果。2、调整节奏:独句成段更简捷明快有力。通过独句成段可以调整文章的节奏,以适应题旨情境的需要。3、过渡标志:意在显示文章脉络的转换承接,以便读者更好理解。二.典型例题:例题1.《针挑土》“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一句单独成段,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以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用意(2分):①总括上下文的相关内容;②突出这句话在文中的重要性。理解(4分):黒妮组织的“援湘游”,在外来游客和湘西苗族之间穿针引线,促使苗族妇女更好地传承优美的苗绣艺术;②黒妮以“负责任的旅游”概念推动“援湘游”,聚集当地志愿者,为湘西生态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例题2.《一个人的仪式》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6分)返回山东的路上,我特意绕道上海,去拜谒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墓和陈子龙墓。多年了,明清易代之际的陈子龙和夏氏父子,尤其是少年夏完淳最令我难以释怀。知道这三个人的人,已经少之又少。去拜谒他们墓地的计划,干脆不跟任何人提及,起码能免掉解释的麻烦。①交代我独自绕道上海拜谒两处墓地的原因(2分)②暗示题旨(1分)③设置悬念(1分)④引出下文自己先后拜谒两处墓地的叙写(1分)并和下文写墓园的“寂静”、无人来访相照应(1分)。(二)某种表达方式的作用各种人称的作用一.知识清单:注意点:注意多种人称的交叉使用第一人称:1.亲切自然、真实可信。2.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1.兼有拟人的意味,语言生动;2.便于直接对话;3.便于交流感情,给人以亲切感,便于抒情,便于叙事和议论。第三人称:客观冷静,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二.典型例题:例题《针挑土》面对黑妮的“针挑土”行为,“我”表现出怎样复杂的情感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