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年春学期高二年级阶段测试(一)历史试卷2016.4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中的这句话,阐述了A.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B.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本质C.无产阶级斗争的政党学说D.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2、当年俄国共产主义小组中曾有一个女成员写信问马克思,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直接回答说不可能。可是后来的事实恰恰相反,革命第一个在俄国成功了,其主要客观原因是A.俄国资本主义大工业最发达B.俄国工人阶级力量最强大C.列宁同志提出了科学的革命理论D.一战严重激化了俄国矛盾3、列宁指出,俄国革命的国际环境、军事形势、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多数。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布尔什维克党,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的“国际环境”主要指A.俄国军队前线出击失败B.国际工人运动风起云涌C.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经济危机D.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4、《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5、列宁在二月革命以后回到俄国,并发表了重要演说。一位支持者在整理他这一演说的内容时共列举了四条,其中错误的是A.要坚决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沙皇统治B.要实现社会主义革命C.无产阶级需要夺取政权,然后去实行土地改革D.提出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6、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重要依据是A.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B.世界大战尚未结束C.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D.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7、1949年9月,叶圣陶在日记中写道:“此为重大事件,今后之立国原则与设施要点,俱在此中也”。“此”重大事件是指通过或发表了2A.《新民主主义论》B.《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论十大关系》8、英国学者李约瑟说,“共产党(对中国)的接管是个幸运事件,因为新中国也许可以避免西方在工业革命初期所犯的所有错误。在19世纪初,小女孩被绑在大箱里到地底运送煤矿;小男孩超时工作……”。材料的主要观点是A.肯定中共领导的革命B.痛恨资本主义制度C.否定中共领导的革命D.新中国避免了西方所犯的错误9、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主席成思危说:“西方的政党政治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大合唱。”这里的“大合唱”主要指的是A.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D.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10、某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指导和在帮助个体农民增加生产,并且鼓励他们根据自愿的原则组织生产合作、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这部宪法A.规定新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B.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成功经验C.在建国初期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D.以《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1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制定了《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婚姻法》《工会法》《惩治贪污条例》《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等一系列重要法律。1954年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1949年到1957年,中央制定的较重要的的法规性文件共1261件,这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A、全面学习苏联的立法经验B、法律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发挥了重要作用C、政协很好的代行了人大职能D、工业化建设和三大改造推动了立法工作12、1953年“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通过举手和无记名投票产生。1979年“人大选举法”进行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这一变化A.有利于公民正确行使民主权利B.保证了公民行使民主权利不受干预C.表明我国开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D.说明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进程13、1959年,台湾当局“外交部”这些提法的改变反应出其A.坚持“一个中国”的理念B.放弃了敌视大陆的立场C.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D.对“一国两制”原则的响应314、2009年全国人大为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发文:“30年来,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为追求祖国和平统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先后提出一系列重要政策……两岸政党领导的频繁接触,充分证明了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其中,“良好势头”主要包括①和平统一方针的提出②“九二共识”的达成③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④两岸“三通”的实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5、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前中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示意图。该图主要反映出中国A.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断绝了外交关系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认可C.受西方遏制而实行“一边倒“政策D.对国际贸易缺乏协调和合作16、某国际会议以“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为主要议题,可以说是第一次提出了南南合作的思想,为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开辟了道路。这次会议最有可能是A.1954年日内瓦会议B.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C.1955年亚非会议D.1971年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17、1973年2月17日毛泽东在谈到中国外交时说:“我跟一个外国朋友谈过,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由此延伸出“三个世界”的理论。这能看出A.中国逐步放弃反对霸权主义政策B.中国当时把苏联作为最大的威胁C.中美建交有力推动中国外交调整D.受“文革”影响中国外交有“左”的色彩18、下表是不同时期《人民日报》关于美国报道的不同态度文章数量统计表。该表可以说明1960年第一季度1975年第一季度1985年第一季度积极报道0251消极报道3238188中性报道1610224A.外交关系的变化影响新闻报道B.国家实力成为新闻报道的基础4C.新闻报道追求客观性和时效性D.新闻报道中意识形态观念消除19、针对丘吉尔在美国发表的“铁幕”演说,斯大林说:“我认为这个演说是危险的行动,其目的是要在盟国中间散播纠纷的种子,使他们难于合作。”这表明A.英美达成反苏共识B.美苏关系已经恶化C.盟国之间出现分歧D.冷战对抗全面开始20、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苏联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三和”方针,美国提出了“和平演变”战略。这表明美苏A.全面“冷战”的局面正式形成B.双方用“冷战”代替了直接对抗C.“冷战”的方式有了新的扩展D.“和平”政策取代了“冷战”政策21、《全球通史》写道:“因此,在战(二战)后头几年中出现欧洲死亡的讣告并不令人奇怪……那些标题为《欧洲的末日审判》、《欧洲的政治崩溃》和《欧洲时代的消失》的论文都认为欧洲已灭亡。”其中“欧洲已灭亡”的确切含义是A.战争严重损害了欧洲的发展B.欧洲失去了世界的领先地位C.欧洲已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D.经济危机使欧洲一体化受挫22、下图是美国军费开支曲线图(据《当代美国军事整理》)。导致图中两次最大增幅的主要因素是A.局部战争B.军备竞赛C.经济发展D.反恐战争23、有人说“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冷战结束后仍存在的“伤痕”是A.德国的分裂状态B.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C.911事件D.北约和华约的对峙24、1946年1月1日,美国占领军敦促昭和天皇发表《人间宣言》,否定了天皇在现世的神圣地位;1947年5月3日,由美国主导的《日本国宪法》正式生效施行,规定天皇仅作为日本国民的精神象征存在,并明确表示主权在民。上述举措A.结束了日本议会君主立宪制B.为审判战犯奠定了法律基础C.根除了日本的军国主义残余D.体现了政教分离的宪政原则25、20世纪50年代后,西欧各国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5上来看是如此。“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意味着A.美国成为全球世界霸主B.欧洲与美国、日本三足鼎立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D.中国成为世界大国26、1961年6月,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的筹备会议召开,确定了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的条件:奉行不结盟的独立政策;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不在本国领土上为大国提供军事基地等等。可见,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A、可化解两大阵营之间的矛盾B、必将形成新的国际军事集团C、有助于国际政治的民主化D、直接推动了两极格局的瓦解27、1964年5月23日,美国总统约翰逊宣布:“不再是一道铁幕。而是有许多道铁幕。每道铁幕的强度和厚度不同,因而能穿过它的光线和能在它后面增长的希望也不同。……我们将继续建造一座座能跨越把我们同东欧分割开来的这一鸿沟的桥梁。”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世界A.资本主义阵营分化B.不结盟运动兴起C.国际关系走向缓和D.和平与动荡并存28、有人认为,苏联的解体造成了单极世界的骄狂自大、无法无天这样一种很不正常的局面。在他看来,苏联的解体A.导致了国际间力量对比的失衡B.造成了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秩序C.为美国实现世界霸权奠定基础D.阻碍了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29、下面漫画《民主推销员》从本质上表明美国(从左往右依次是: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乌克兰)A.冷战后与俄罗斯争夺世界霸权B.利用北约武力输出民主C.推行霸权主义,干涉别国内政D.造成许多国家政局动荡30、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中国、巴西、印度等为代表的一批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普遍要求增加国际规则的知情权、话语权和制定权并且加强合作,力争通过整体突破,实现自身利益。这表明6A、发展中国家为提高国际地位结成了同盟B、美欧主导世界的国际经济格局彻底改变C、新兴国家成为不可忽视的国际力量D、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7二、材料题(每小题12分,共计60分)31、(12分)二战后初期,多种因素导致的“冷战”局面,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战后初期即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的对外政策可概括为“安全带”政策……苏联过分地考虑了自己的安全和民族利益,犯有严重的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错误……苏联以保证“西界安全”为由,通过签订边界条约,割占了东欧国家大片领土……苏联的这些做法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战后以来,美国对外战略和政策在总体上以苏联为对象,苏联也以美国为对象。——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材料二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公开发表演说,明确指出现代资本主义是新的世界大战的根源,苏联要促进国家工业化,使苏联具有“足以应付各种意外事件的保障”。这一演说在西方引起强烈反响,被称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宣言书”。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认为“华沙、柏林、布拉格、……——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齐世荣总主编、彭树智主编《世界史·当代史》材料三众所周知,对日靖和从最初提出的设想到最后形成的结果,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内容上讲,原先确定的是把日本作为战败国进行管制和剥夺(解除武装、赔偿等),和约签订后撤走占领军,后来实际上是把日本作为新的盟国看待(重新武装,免除赔偿等),和约签订后美军继续留驻日本。——沈志华《中苏同盟、朝鲜战争与对日和约》请回答:⑴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苏联对外实行“安全带”政策的原因及对美苏同盟关系的影响。(3分)⑵综合材料一、二,归纳导致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学者认为苏联对“冷战”的形成也要承担责任,试指出其依据。(4分)⑶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美苏走向“冷战”对20世纪4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