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试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50分,共25小题)1、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基因内增加一个碱基对,只会改变肽链上一个氨基酸C.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D.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能产生新基因【答案】A【考点定位】可遗传变异【名师点睛】本题中的易错点在于:混淆了“易位”与基因重组中“交叉互换”的本质区别:项目染色体易位基因重组中的交叉互换图解区别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Com]发生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2.一对正常夫妇生了一个患红绿色盲且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孩子,下列示意图最能表明其原因的是【答案】D【解析】依题意,红绿色盲孩子的基因型为XbXbY,表现正常的夫妇的基因型是XBXb和XBY,由此可推出该患儿是由母亲产生的基因型为XbXb的异常卵细胞与父亲产生的Y的精子受精后所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成的;由于母亲的基因型是XBXb,再结合减数分裂的知识可推知:该异常卵细胞的形成,是由于次级卵母细胞在形成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出现异常,导致着丝点分裂后-2-所形成的两条Xb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而是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综上所述,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考点定位】减数分裂、伴性遗传、染色体数目变异【名师点睛】①快速阅读,抓关键词:“正常的夫妇”、“既是红绿色盲又是XXY患者”。②准确定位知识点:由“关键词”展开联想,做到“准确定位知识点”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本题的知识点有:a.人类的男性和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Y和XX;b.红绿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c.在正常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将产生X或Y的精子。③逆向推导,顺向作答:在准确定位知识点的基础上,结合题意,红绿色盲孩子的双亲均正常→推出:母亲是携带者(XBXb)、该患儿的致病基因来自于母亲;红绿色盲孩子的染色体组成:XXY→相关的卵细胞性染色体组成:XbXb→结论:母亲的相关的卵原细胞在形成卵细胞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出现异常,导致两条X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3.真核细胞内RNA的酶促合成过程如右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该过程不会发生在细胞质中B.该过程两个RNA聚合酶反向移动C.该DNA片段至少含有2个基因D.该DNA片段的两条链均可作为模板链【答案】A【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4.与果蝇眼色有关色素的合成受基因D控制,基因E使眼色呈紫色,基因e使眼色呈红色,不产生色素的个体眼色为白色。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亲本中白眼雄蝇的基因型为ddXeYB.F1中紫眼雌蝇的基因型有两种C.F2中白眼果蝇全为雄性D.若F2中红眼果蝇随机交配,其子代红眼:白眼=8:1【答案】D-3-【解析】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1紫眼全为雌蝇,红眼全为雄蝇,说明基因E和e位于X染色体上,再结合“F1雌雄个体杂交所得F2中紫眼:红眼:白眼=3:3:2”可推知:基因D和d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白眼雄蝇的基因型为ddXEY,亲本红眼雌蝇的基因型为DDXeXe,F1紫眼雌蝇的基因型均为DdXEXe,红眼雄蝇的基因型均为DdXeY,A、B项错误;F1雌雄个体杂交,F2中白眼果蝇的基因型ddXEXe、ddXeXe、ddXEY、ddXeY,既有雌性也有雄性,C项错误;F2红眼果蝇中,雌性的基因型为2/3DdXeXe、1/3DDXeXe,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2/3DXe、1/3dXe,雄性的基因型为2/3DdXeY、1/3DDXeY,产生的精子为1/3DXe、1/6dXe、1/3DY、1/6dY,F2中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其子代白眼果蝇占1/3dXe×(1/6dXe+1/6dY)=1/9,红眼果蝇占1-1/9=8/9,即子代红眼:白眼=8:1,D项正确。【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名师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的判断。①两个纯合亲本杂交,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在雌雄性别中的比例是否一致判定基因位置:若后代中两种表现型在雌雄个体中比例一致,说明遗传与性别无关,则可确定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若后代中两种表现型在雌雄个体中比例不一致,说明遗传与性别有关,则可确定基因在性染色体上。依据此法可确定基因E和e位于X染色体上。②在①的基础上,借助数学思维,对可能存在的基因D和d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分别进行讨论,其模式为“假设基因D和d位于?染色体上,则F1雌雄个体杂交所得F2中紫眼:红眼:白眼=?”并与遗传图解显示的相关内容进行对比,如果由假设推出的结论与实际相符即可说明假设是正确的。5.有一种生活在热带的果蚁,将自己含有蛋白酶的排泄物排在收集来的落叶上,用这些落叶来培养真菌,然后以腐叶做为自己的食物来源。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真菌分泌的纤维素酶能促进落叶中纤维素的分解B.果蚁与真菌之间的共生关系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C.果蚁从落叶中同化的能量可通过食物残渣传递给真菌D.果蚁和真菌都是分解者,共同促进碳、氮元素的循环【答案】C【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现代生物进化理论6、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浆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4-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浆酸碱度起缓冲作用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A.①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⑤【答案】B【解析】血浆中含有的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能够维持血浆的PH的相等稳定,对血浆酸碱度起缓冲作用,①正确;血浆中的二氧化碳会刺激呼吸中枢,进而调节呼吸运动的强度,使CO2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以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②④正确;当碳酸钠进入血浆后,会与血浆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从而使血浆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③正确;缓冲对是由内环境中的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⑤错误。综上所述,供选答案组合,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考点定位】内环境稳态7、细胞通讯是细胞间交流信息,对环境作出综合反应的生理活动。如图甲为两种细胞通讯方式,乙为甲图中括号部位放大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若图中靶细胞1为胰岛B细胞,则靶细胞2一定是肝细胞B.图中结构1的末梢与靶细胞1合称为效应器C.图中⑤的形成与②有关,⑤所在的位置是内环境D.图中靶细胞1对靶细胞2生命活动调节的方式为体液调节【答案】A【考点定位】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5-【名师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图甲中隐含的信息:“结构1是神经细胞,靶细胞1能释放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2”,准确识别图乙中的“各数字所指代的结构”,以此为解题的切入点,将其与所学的相关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对知识进行整合和迁移。这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图文结合,对有关知识点做到准确记忆并系统、全面地构建知识网络。8、图中的a、b、c分别表示人体内三种细胞外液,细胞1、2、3分别表示处于该细胞外液中的多种细胞,箭头表示这三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①液体a的蛋白质含量最高②细胞2中有的种类不消耗O2③液体c可能含有激素和消化酶④细胞3的种类最多A.②③B.③④C.①②D.②④【答案】D【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名师点睛】本题结合内环境组成成分关系示意图,综合考查学生对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正确解答此题,需要理清脉络,建立知识网络;此外还需要与细胞呼吸、食物的消化吸收的知识建立联系。9、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松线小卷蛾种群的周期性数量变动与一种病毒感染率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松线小卷蛾与该病毒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B.如果a曲线表示松线小卷蛾种群大小,b可表示病毒感染率C.在家禽养殖中,应增大种群密度,以降低病毒感染率-6-D.宿主种群密度增大,病毒感染率增加,使宿主大量死亡,又导致病毒增加,感染率上升。【答案】B【解析】松线小卷蛾与该病毒之间的关系是寄生,A项错误;病毒的数量随着松线小卷蛾种群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病毒感染率也会随之增高,B项正确;在家禽养殖中,应合理控制种群密度,以降低病毒感染率,C项错误;宿主种群密度增大,病毒感染率增加,使宿主大量死亡,导致病毒减少,感染率下降,D项错误。【考点定位】种群数量的变化、种间关系【名师点睛】本题以曲线图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种群数量的变化、种间关系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正确解答此题,除了需熟记相关的知识点、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外,还必须理解横纵坐标的含义,把握曲线走势,再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合理地解释各种情境下的曲线含义,在解题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效处理,得到答案。10、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的某二倍体动物,可以产生下图中各种基因型的细胞,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此动物的睾丸中能同时找到基因型为AaBb、AB、Ab、aB和ab的细胞B.与过程①、②、④相比,过程③特有的现象是产生了新基因C.①、③、④过程产生的变异都属于可遗传变异D.过程④结果产生的原因一定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答案】D【考点定位】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可遗传变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名师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可遗传变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更主要的是抓住题图中①、②、③、④过程隐含的关键信息,诸-7-如“过程③a→a1隐含的基因突变”,将这些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11、在生物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相符的是()A.将噬菌体用32P和35S同时标记,研究其遗传物质B.敲除生物体的某个基因,研究该基因的功能C.在人群中随机调查,以确定遗传病的遗传方式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度【答案】B【解析】分别用32P或35S标记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A项错误;敲除生物体的某个基因,根据生物体的表现型,研究该基因的功能,B项正确;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需要在患者家系中调查,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需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C项错误;调查土壤动物类群的丰度用取样器取样法,对于活动能力比较强、活动范围比较大的动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D项错误。【考点定位】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人类遗传病的调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度12、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过程①表示的是DNA复制过程,从图可知,从复制起点进行双向反向复制,一条是按顺序复制,一条分段复制B.过程②表示转录过程,对于某个基因来说,用来翻译的mRNA可以两条链中的任一条为模板进行转录形成C.过程③表示翻译过程,翻译的方向是核糖体从mRNA上的左向右侧移动进行D.在线粒体中可进行①~③全过程,且②和③可同时进行【答案】B【考点定位】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翻译-8-【名师点睛】本题以“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示意图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决此类问题,除了需要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外,更主要的是依据题图准确提取过程①~③蕴藏的生物学信息:如过程①是以DNA分子的两条链为模板、过程②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等,将这些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即可对相关问题作出综合分析判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