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长江岸线资源开发总体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池州市长江岸线资源开发总体规划长江岸线是亟待开发的稀缺性重要战略资源,它具有极强的经济功能,是市委、市政府“打好长江牌,争创新优势”战略思想的最重要依托;也是池州新一轮大发展、快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池州市长江岸线总长162公里,有三分之一岸线岸坡稳定,水陆域建港条件优越,池州港已被列入全省重要港口名录,因此,必须利用临江适宜布局大运输量、大吞吐量、高耗水量、大进大出产业的资源优势和全省重要港口的政策优势,把开发岸线、打造产业、依托港口、振兴水运,作为池州加快开放、加快发展的重大举措,要以长江为纽带、岸线为依托、产业为支撑,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来实现交通、市场、产业、旅游及各生产要素与“长三角”的全方位、多层次对接,从而真正做到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我局拟分层次编制《池州市长江岸线资源开发总体规划》和《池州市港口总体规划》,前者是后者的编制依据,后者是前者的一个专项规划。鉴于岸线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现实需求,我局在收集整理大量有关资料和相关专项规划并历经数月实地详细踏勘的基础上,先行编制完成了《池州市长江岸线资源开发总体规划》。《池州市长江岸线资源开发总体规划》在充分调查研究并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依据长江流域综合治理规划、长江航道规划、安徽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和“十一五”规划思路、池州市城镇建设、旅游发展、土地利用与矿产资源、交通发展、水利防洪、环境保护、开发区建设等相关专项规划以及军事岸线利用规划,在《长江池州港辖区河势分析报告》的基础上进行编制,以2004年为基期,近期规划至2010年,远期规划至2020年,重点解决岸线资源开发问题,明确岸线资源开发的目标、任务,并与产业规划、城镇规划、旅游规划、矿产规划、交通规划、水利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相协调,是岸线资源开发的指导性文件。第一章岸线开发基础与目标第一节开发基础一、区位条件:池州市地理位置优越,依江近海,处于皖江经济带的西南部,东临“长三角”城市经济圈,西接华中经济协作区。池州市国土面积8272平方公里,其中沿江圩区平原1000多平方公里,沿江开发空间大;池州市具有长江岸线的资源优势,岸线资源丰富,沿江岸线162公里,占全省沿江岸线的20%,进入21世纪,国家经济发展将由东部向西部推进,发展重点将由沿海向长江流域伸展,池州市完全可以通过滨临长江、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东接“长三角”,西联中西部。二、基础设施有一定规模至2004年,池州市公路总里程已超过3000公里,沿江高速公路、合黄高速公路等重要公路干线已开始动工兴建;港口吞吐能力已达1000万吨以上,并建成了年通过能力192万吨、具有集装箱装卸能力的池州港江口港区;通信能力迅速扩大,邮政和电信网络覆盖率和技术水平显著提高;220KV输变电工程和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完成,城乡电网结构改善,供电能力、质量和可靠性较强;池州电厂2*300MW一期工程已动工兴建,将于2005年并网发电;城市日供水能力进一步提高;长江干堤除险加固工程已完成,全市防洪能力大大增强。三、经济发展有一定基础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92.43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增长率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次产业比重为26.4:39.4:34.2;全市财政收入8.98亿元,比上年增长34.6%;商品零售总额27.83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56.2亿元,比上年增长54.7%,增量与总量均创下历史最高水平。全市建成了商品粮、优质棉、速生丰产林等一批农业商品基地,农业产业化初见端倪;一批重点骨干企业落户池州,如海螺集团、国风集团、上海埃力生等,形成了水泥建材、有色金属冶炼、家用机床、农用齿轮、煤气仪表、精细化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制鞋玩具等工业门类。旅游业持续发展,2004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71.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9.3%,实现旅游总收入9.82亿元,比上年增长88.5%,池州正式进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名列,顺利加入长三角旅游城市联盟。改革开放步伐较快,外贸进出口强劲增长,2004年全市进出口总额664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出口总额586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2.1%。四、社会稳定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74元,比上年增长12.3%,农民人均纯收入2648元,比上年增长11%,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分别降至44%和48%,均比上年降低1个百分点。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建设加强,群众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城乡文明程度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严厉打击犯罪活动卓有成效。五、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明显池州市是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又位于安徽两山一湖旅游区的前沿,拥有九华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和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升金湖国家级湿地保护区等众多优良的生态旅游资源,全市绿化覆盖率达60%以上,其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池州境内北部为沿江圩区,中部为丘陵区,南部为深山区,丰富的地貌类型、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越的农业资源条件,以及广大科技人员和农民长期的摸索和追求,逐步形成了粮油、棉花、茶叶、特色水产、畜牧、中药材、蚕丝绸、蔬菜八大主导农产品及相对集中的产区,部分农产品极具比较优势,生态农业优势明显;池州市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品种繁多,特别是非金属矿产资源品质优良,储量巨大,已有一定开发规模,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六、长江流域治理规划为岸线开发利用创造了条件长江河势的控制和航道建设是岸线开发的物质基础。目前,在池州市长江岸线范围内,贵池河段右汊的分流比不足10%,安庆河段鹅毛洲右汊的分流比也在40%以下,且均不是长江主航道,东流河段也是长江下游著名的浅险河道。根据《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规划》和《长江干线航道发展规划》,2020年前,国家有关部委将采取工程措施控制和稳定长江河势,以改善通航条件,促进长江岸线的开发利用和经济发展。长江池州段将采取的工程措施主要有:1、贵池河段在保持目前主泓在中汊的河势前提下,结合考虑防洪、航运、城市发展等方面因素,修建分流鱼嘴、导流顺坝等工程,扩大右汊分流比;通过论证,在适当的时候修建堵汊工程,使左汊萎缩,长沙洲并岸,使贵池河段从三汊河道转变成较为稳定的双汊河段,保证池州市经济发展所需的水资源环境和池州港老港区的正常运行。2、安庆河段治理官洲分汊河道,形成对下游河段较为有利的河势;整治鹅毛洲汊道,实施鹅毛洲头守护工程,控制洲头崩退,稳定两汊分流比。上述措施将使鹅毛洲右汊保持稳定,保证牛头山港区的正常运行。3、东流河段疏浚天心洲和新玉带洲头之间的过渡段,将主流导向右汊,主航道过渡后沿玉带洲、棉花洲右汊下行,这有利于改善东流港区水域条件,稳定右汊主流。目前该工程措施已由长江航道部门着手实施。此外,长江池州段通航主航道均为1级航道,可通行5000吨级江海轮。第二节发展机遇从全国、全省和长江流域的发展战略和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发展趋势分析,池州市沿江岸线资源开发面临的发展机遇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20年发展机遇期。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十六大提出的这一科学论断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我们解放思想、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二、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使得长三角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外资进入高潮,长三角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趋势日趋高涨,与此同时,西部大开发和东部产业向内陆和中西部转移将形成浪潮,长江经济带正在加速形成,而我市滨临长三角,拥有162公里长江岸线,具备迎接辐射和对接的区位优势,必将成为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一环。三、作为安徽省沿江港口城市之一,全省实施皖江开发战略必将为池州市长江岸线资源开发提供难得的组织、领导、政策的支持,获得更加有利于开发的外部环境。四、池州市面临百年难遇的全国性、区域性交通设施大提升,三座跨江公路大桥和一座跨江铁路大桥将在规划期内全部建成,与此同时,四条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合黄高速、安景高速、东九高速)和三条铁路干线(沿江铁路、安景铁路、沿江城际铁路)将极大改善池州市的综合交通条件,为池州市长江岸线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优越的基础条件。第三节指导思想与战略定位指导思想:抓住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带来的机遇,大力发展岸线经济,起动并加快与长三角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对接,“打好长江牌,争创新优势”;把长江岸线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摆在全局性、决定性的战略地位,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保护、有序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来开发岸线、打造产业、依托港口、振兴水运;要以长江为纽带,岸线为依托,产业为支撑,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来实现交通、市场、产业、旅游及各生产要素与“长三角”的全方位、多层次对接,把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战略定位:承接长三角制造业、资本转移的载体;长三角重要的原料基地、能源基地;国际化生态旅游区;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港口城市。第四节发展思路与目标一、发展思路:充分利用长江优越的岸线资源,以大项目推动港口建设;沿江发展一批大运量、高水耗的加工制造业,逐步打造包括非金属材料基地、能源基地、化工基地、有色金属基地和轻纺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林纸、现代物流和船舶修造、旅游等沿江基础产业,要综合利用池州农业、矿业、旅游、生态和岸线五大优势资源,推进沿江综合功能的形成和完善,要以港区建设为节点,对各种运输方式综合布局,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从而实现农业、工业、交通、城镇建设和生态旅游事业的共同发展。二、发展目标:1、总体发展目标经济总量: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超过200亿元,2020年达到400亿元以上。2、沿江产业发展目标建设沿江基础产业带,加快建设和发展沿江非金属材料基地、能源基地、化工基地、有色金属基地和轻纺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林纸、现代物流和船舶修造、旅游等基础产业,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使沿江经济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岸线经济对池州市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70%以上。3、沿江港口发展目标根据资源、环境、产业进行功能定位,有计划、分层次地建设沿江十大港区,并以港区建设为节点,建设和完善集疏运公路和铁路,形成综合交通网。到2010年,池州港港口年吞吐量预计将达5000万吨,集装箱8万TEU;至2020年,池州港港口年吞吐量将超过8000万吨,集装箱超过20万TEU,从而成为以大宗散货出口为主、集装箱运输不断发展的区域性重要港口。4、城市发展目标着力建设中心城市,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以工业为依托,旅游业为纽带,扩大城市产业聚集和人口聚集功能,发挥城市窗口、辐射和带动作用。至2020年,主城区面积26.33平方公里,人口25万人。同时以主城区为中心,依托岸线和各类工业园区,沿江建设发展9个各具特色的中心城镇,使沿江地区城市化水平居全市领先地位。5、生态旅游建设目标推进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逐步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保护并利用沿江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坚持区域发展、产业布局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努力将我市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同时充分利用沿江适宜的岸线资源,建设沿江生态景观带,并将池州港建设成为长江中下游国际性旅游目的港。第五节岸线开发面临的问题1、岸线开发尚未提升到整体性、综合性、一体化的层面环境、资源和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主题。长江岸线及其相关的土地、水域是国家的宝贵资源,必须制定一个完整统一的规划并严格遵照执行,才能管理、开发、利用好岸线资源,作为规范池州市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性文件,必须依据本规划进行岸线管理,才能把岸线开发利用保护提升到整体性、综合性、一体化的层面;2、滨江港口城市形象缺乏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池州市城市建成区濒临衰退的长江贵池河段右汊,远离长江主航道,因此池州市的城市建设未能通过长江天然景观带展示自己作为滨江港口城市的风采。由于城市建设已具一定规模,滨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