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工艺对比表1、工艺对比项目工艺特征优点缺点导流曝气生物滤池(CCB)1、采用U型双锥结构,使污水在同一个处理单元实现内两次曝气,两次沉淀。2、在连续进水的同时完成进水-曝气-沉淀-出水的间隙曝气过程,其它污水处理需要四个池子,而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在同一个池池就能完成。3、滤池滤料的比表面积是BAF等生物滤池的2倍以上,具有同向流和异向流的双倍功效。4、生物膜活性是较BAF等生物滤池提高2倍左右,氧利用率是BAF的1.5倍。1、具备BAF曝气生物滤池的全部优点。2、连续条件下实现间歇曝气,比SBR间歇曝气方式更科学和省能,3、在同一个污水处理单元体内实现两曝两沉,比AB法、A20法接触氧化法等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更显科学合理,4、自动排泥,脱氮除磷效果比A20法效果更好。主要缺点:需要定期进行反冲洗。曝气生物滤池(BAF)曝气生物滤池分为下向流曝气生物滤池,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二大类。滤料比表面积大,生物膜活性高;气水同向流,滤层阻力小,可得到较高的滤速;抗阻塞能力强,氧利用效率高;独特的反冲洗形式,自动化程度高。1具有较高的生物浓度和较高的有机负荷;2工艺简单、出水水质好;3抗冲击负荷能力强;4氧的传输效率高;5易挂膜、启动快;6脱氮效果好等优点。1、BAF法需要定期进行反冲洗。2、脱氮效果好,除磷效果差。3、氧的传输效率高,但氧的利用率效低。传统活性污泥法原废水从池首端进入池内,回流污泥也同步注入,废水在池内呈推流形式流动至池的末端,经历了第一阶段的吸附和第二阶段代谢的完整过程,活性污泥也经历了对数增长,经衰减增长到池末端的内源呼吸期的完全增长周期。传统活性污泥法系统对污水处理的效果极好,BOD5去除率可达90%以上,适于处理净化程度和稳定程度要求较高的污水。1、曝气池容积大,占地面积大,基建费用高;2、水质、水量变化适应能力低,效果受水质、水量变化的影响;3、脱氮除磷效果较差;运行费用高、管理难度大,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污水与回流污泥进入曝气池后,立即与池内混合液充分混合,可以认为池内混合液是已经处理而未经泥水分离的处理水1、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2、污水在曝气池内分布均匀,各部位的水质相同,将整个曝气池的工况控制在最佳条件,活性污泥的净化功能得以发挥。1、活性污泥较易产生膨胀现象;2、曝气池容积大,基建费用高;3、脱氮除磷效果较差。4、运行费用高、管理难度大。SBR法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由流入、反应、沉淀、排放和闲置等5个工序组成。5个工序都在同一池中进行。1、在大多数情况下,无需设置调节池、占地面积小;2、SVI值较低,污泥易于沉淀,一般情况下,不产生或很少产生剩余污泥;3、通过对运行方式的调节,在单一的曝气池内能够进行脱氮和除磷反应。1、对自动化程度要求较高;2、对管理人员素质要求较高;3、投资费用较高。4、运行费用高、管理难度大。氧化沟氧化沟的曝气装置的功能是供氧,使有机污染物、活性污泥、溶解氧充分混合、接触,推动水流以一定的流速循环流动。1、处理效率高,效果稳定,对水温、水质、水量的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2、污泥龄长,可以存活、繁殖世代时间长、增值速度慢的微生物;3、污泥产率低,且多已达到稳定,勿需进行消化处理;1、占地面积大,基建费用较高。2、运行费用高、管理难度大,需要几个人管理。A/O法厌氧阶段和好氧氧阶段串联,好氧阶段产生的剩余污泥回流到厌氧池。厌氧池中有一定的污泥停留时间,污泥可以在厌氧阶段部分消化,污泥产率低。1、连续进水、连续出水,运行控制简单,池体容积使用效率高。2、耐负荷冲击。3、剩余污泥产量低。1、曝气池容积大,基建费用高;2、活性污泥较易产生膨胀现象;3、运行费用高、管理难度大。AB法未设初沉池,由吸附池和中间沉淀池组成的A段为一级处理系统,B段由曝气池和二次沉淀池组成,A段和B段各自拥有自己独立的回流系统,两段完全分开,由各自独特的微生物群体,处理效果稳定。1、经过A段处理后,废水的可化性有所提高,对B段非常有利,可以大大提高B段的净化功能;2、经A段处理后,B段承受的负荷为总负荷30~60%,曝气池的容积减少40%左右,运行费用降低。1、基建投资高;2、剩余污泥量大,污泥处理投资较高。(3)、运行费用高、管理难度大,需要几个人管理。生物接触氧化法在池内设置填料,已经充氧的污水浸没全部填料,并以一定的流速经填料,填料上长满微生物,污水与生物膜相接触,在生物膜微生物的作用下,污水得以净化。1、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力;2、污泥产量少,不产生污泥膨胀;3、勿需污泥回流,易于维护管理;1、投资大、占地面积大、运行费用高。3、布水布气不均。4、脱氮除磷效果差。5、管理难度大,需要几个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