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一、绪言..........................................................11、工程概况...........................................................12、本次勘察的目的和任务.......................................13、依据的技术标准、规范.......................................14、勘探点布置原则及勘察方法.................................15、勘察工作量:....................................................2二、气象水文........................................................2三、区域地质概况....................................................3四、工程地质条件....................................................31、地形地貌...........................................................32、地层.................................................................33、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44、水文地质条件....................................................45、地震效应...........................................................56、不良地质作用....................................................5五、地基土评价与参数的确定..........................................51、场地岩土工程条件评价.......................................52、地基土的参数确定..............................................64、管道施工岩土工程评价.......................................6六、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7七、结论与建议......................................................7附图表目录1、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2、勘探点一览表(2张)3、图例(1张)4、勘探点平面布置图5、工程地质剖面图6、钻孔柱状图7、标贯分层统计表8、分层土工试验成果统计表9、土工试验成果报告表10、水位测量一览表11、水质分析成果表1污水管网岩土工程详勘报告一、绪言受委托,我院对****污水管网工程进行了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1、工程概况本次勘察为市政污水管网项目工程,主要为***北岸:管道底标高-1.232m~0.985m,开挖深度一般2.0-3.5m,明挖段管材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管(HDPE)和托管段管材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管(PE100),管径为ф400-ф500,拟采用开挖方式或托管方式施工(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其中过道路段采用托管方式施工,拟采用浅基础,管线设计纵断面图见附件。按照《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1),拟建场地为Ⅱ类(中等复杂)场地,结合场地条件,本次勘察拟建建筑物的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的复杂程度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为二级,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按《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可划为丙类,本次勘察为详细勘察阶段。2、本次勘察的目的和任务本次勘察的目的是为施工图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对该工程地基作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其主要任务是:1.查明拟建场地的地层结构及其均匀性,分布规律,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其承载力特征值。2.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性质、分布,提供防治措施所需的资料和建议,并评价其对工程的危害程度。3.查明地下水埋藏条件、类型、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补给排泄条件,并评价其腐蚀性。4.对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地基的稳定性作出评价。5.对可供采用的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提供与设计要求相对应的地级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参数,并对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6.结合管道工程可能采用的施工方法(明挖、拖管)进行相应的岩土工程评价。3、依据的技术标准、规范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3.《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6.《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83-2011)。7《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8.《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9.《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10.《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50585-2010)等。4、勘探点布置原则及勘察方法4.1勘探点的布置原则:本次岩土工程勘察依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并结合场地条件及设计要求布置勘探点,勘探点间距30~60米,各勘探点位置详见“勘察点平2面布置图”,勘探孔深度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本次勘察手段采用钻探、静探相结合的勘察方法,并在场地及其附近作了小范围工程地质调查工作。4.2勘察方法:本次勘察采用钻探与双桥静力触探两种手段相配合的方法。本次勘察钻探施工设备为锡探产GXY—1A型150米移动钻机,在土层中采用螺旋回转钻进,对软土采用静压法薄壁取土器取样,对可塑~硬塑的粘性土及粉土采用静压法或锤击法厚壁敞口取土器取样,在钻进过程中通过严格控制回次进尺,从而保证了钻探的工作质量。钻探施工后对施工钻孔进行了回填修复。双桥静力触探设备采用温岭市迪信勘察仪器厂产WYSB—15型15吨静力触探机,静力触探探头采用锥头面积15cm2、侧壁面积300cm2的双桥探头,数据采集仪器采用江苏溧阳产LMC—D310型静力触探专用微机;测量放点仪器为LEICAGPS接收机;土工试验采用华宁土工试验HNTGCS7.0版软件;资料整理采用华宁岩土工程勘察软件包HNCAD17.5版软件和《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及《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5、勘察工作量:本次勘察野外工作于2014年12月12日开始,2014年12月16日完成全部野外工作。完成勘察工作量统计表见表1.5-1:表1.5-1勘察工作量统计表钻探(总进尺/孔数)217m/22个静探(总进尺/孔数)256.7m/25个原状样63件扰动样6件标贯6取水样2组测量放孔47点次土工试验(常规)69件三轴(UU)6件渗透18件二、气象水文本区滨临黄海,受海洋季风气候影响,属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据市气象局提供的一九五一年以来的气象资料,本区月平均最高气温为19.1℃,极端最高气温40℃,平均最低气温为-9.7℃,极端最低气温-18.1℃;日最高气温大于35℃的9天,日最低气温小于0℃的为84天;最大积雪深度为28厘米,冻结最早日期为12月14日,最大冻结深度为30厘米,解冻最晚日期为2月17日;年平均降水量985mm,最大年降水量1241mm,最小年降水量559mm,日最大降水量264.4mm,最大连续暴雨量244.2mm,最长连续雨日14天,雨季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年蒸发量为1699.5mm。本区多风,每年3~10月以东南风为主,11月至次年3月以北北东风为主,风速一般为5~6米/秒,最高达29.3米/秒,瞬时最高风速40米/秒。台风多集中在8、9月份,雾多出现在3~5月间,一般为厚雾。风荷载500Pa。拟建场地属于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沂沭地区的主要排洪河道等均从市内入海,场地周边分布的地表水体主要河流有河等,自西向东流入黄海,盐河属人工开挖河流。各河道流量受季节影响,丰水期流量大增,枯水期减少。场地南侧5~10m处为山前河,山前河河宽约25~30m,深1.5~3m,流向自东向西。拟建场地附近河水流速缓慢,水位变化较小。因在河床底面深度以内地层均为粘性土和淤泥质软土,渗透性差,且地下水位与河水位相差不大,水头差很小,所以,河水与地下水补排不畅。3三、区域地质概况1、地质历史本区经吕梁运动,前震旦亚界已普遍遭受变质、褶皱、断裂及混合岩化作用,其区域构造线方向为北北东向(近南北向),吕梁运动还使淮阴断裂(响水——灌南县一线)以北的地块上升剥蚀,此线以南的地块大幅度下降,并接受古生界以及以后的盖层沉积。印支运动使古生界至三叠系盖层发生构造变形(褶皱与断裂),燕山运动使老的北东、北东东向断层复活,形成一些地堑、地垒及阶梯状断层,在地堑中沉积了上白垩统及下第三纪的红色碎屑岩及泥岩。第三纪中期,由于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影响,上白垩统及下第三系产生轻度构造变形并固结成岩。本区经燕山运动作用之结果,基底古地貌形态已经基本形成,这个古地貌形态严格的受到地质构造的控制,以后虽有上白垩统及下第三系的堆积填平,但由构造因素造成的地形上的高低差异仍未消失。致使晚生界沉积及其厚度变化仍受到基岩地质构造和古地貌的控制。中新世开始时,区内地形高差仍较悬殊,中新世至中更新世期间沉积一套淡水河湖相松散堆积,这套堆积物的底部(上第三系)以细粒的粘土、亚粘土为主,中部(下更新统及中更新统的下部)以粗粒砂层为主,上部(中更新统上部)以亚粘土为主,形成“细—粗—细”粒度旋回。晚更新世开始,本区开始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接受海侵,以后几度上升、下降,振荡频繁,晚更新世以来至少有三次海侵发生,分别相当于渤海西岸的沧州期(Q31)、献县期(Q33)和黄骅期(Q41)。岩性土的反映为粉砂与亚粘土互层,并普遍有淤泥存在。本市的工程地质,既有古老的变质岩,又有近代沉积的海相淤泥,根据地形地貌可分为三个工程地质区:①构造剥蚀山地;②山前堆积台地;③海积平原。拟建场地位于海积平原。2、构造地质拟建场地区域大地构造位于秦岭—大别造山带东段南部地区、郯庐断裂带中段东侧,是秦岭造山带折返抬升较高的部位,具典型的造山带根部特征。中生代以来,脆性断裂活动和岩浆侵入作用是本区构造活动的特色。但受第四纪地层覆盖的影响,各种构造均隐伏于第四系之下。据资料显示,区域内断裂构造主要有北东向、北北东向和北西向三组(见图1)。北东向的断裂有邵店桑墟断裂,自新沂市邵店向东经沭阳桑墟至连云港板桥镇附近入海,呈NE55°方向展布,断裂倾向南东,推测长140km以上;北北东向断裂有郯庐断裂和海泗断裂:郯庐断裂分布于连云港市西部东海、新沂、郯城一带,总体走向NE5~10°;分布于海州泗阳一线的海泗断裂,长约130km,总体走向为NE15°,倾向南东,倾角50°左右;北西向的断裂有南四断裂,分布于海州南城、灌云四队一线,长约40km,总体走向约NW70°。猴咀南城断裂(编号8)在场地东侧,距拟建场地200m以上,总体走向NE13°左右,第四纪以来未发现活动迹象(见图3.2-1)。图3.2-1区域构造地质图四、工程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本次勘察污水管网路线项目,沿线交通地形变化不大,高程一般在2.11~4.16m,地貌单元为海积平原。2、地层根据本次勘察成果,拟建场地地层分别描述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