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县历代功名录汶上乃古中都,孔子初仕教化之圣地,其流风馀韵启迪于后世久远。故汶上人才辈出,代不乏人。据县志和有关史书、谱记载,自宋朝穆修始,迄于清末,不完全统计,高中文进士者56名、武进士12名;明、清以来,中举人者244名(其中文举人166名、武举人78名),岁贡299名、恩拔贡62名、恩贡11名、功贡4名、副优贡12名,武举78名、武亚元3名、武解元2名。为方便有兴趣者研究、考证,今将详细名单列举如下:一、进士录(共70人,其中武进士12人)(三)、元朝6人1、王思诚至治元年(1321),仕至国子监祭酒。2、王毅至治元年(1321),累仕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中书平章政事(相当于宰相副二)。3、曹元用(四)、明朝24人1、胡泉洪武庚辰科(1400),仕宝坻县知县。2、张斌洪武庚辰科(1400),仕至监察御史。3、何思问弘治壬戌科(1502),仕至内阁中书。4、韩珪孝宗弘治十七年(1504),仕至户部员外郎,兼太常丞。5、路迎正德戊辰科(1508),仕至兵部尚书。6、郑德崇正德辛未科(1511),仕德清县知县。7、刘梦熊正德辛未科(1511),仕卢江县知县。8、王杲正德甲戌科(1514),仕至户部尚书。9、吴岳嘉靖壬辰科(1532),仕至吏部尚书。10、王世雍嘉靖十四年乙未科(1535),仕至河南副使。11、郭朝宾嘉靖乙未科(1535),仕至工部尚书12、李三畏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1547),仕至江西参议13、王用康嘉靖二十九年庚戌科(1550),仕至通政司参议14、路楷嘉靖庚戌科(1550),丙辰行取陕西道御史,乙未降定边典史,辛酉升户部主事15、张汝霖隆庆二年(1568)三甲进士,历任右副都御史、巡抚福建。16、庞时雍万历壬辰科(1592),仕至兵部尚书。17、檀芳邃万历壬辰科(1592),仕至户部主事。18、路周道万历二十六年戊戌科(1598)路迎曾孙,任直隶庐州府教授。19、王命新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1610),仕至尚宝寺正卿。20、李烨然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1610),仕至潼关道副使。21、高默万历四十四年丙辰可(1616),仕至河南府知府。22、郭凝鼎崇祯戊辰科(1628),仕至兵部主事。23、王虚白崇祯辛未科(1631),仕至卢州府知府。五)、清朝21人1、张六部顺治丁亥科(1647),仕至陕西宝鸡县知县2、赵增顺治戊戌科(1658),仕至兵部督捕主事3、衡虞衡顺治乙亥科(1659),仕至河南固始县知县4、何广顺治乙亥科(1659),仕至河南丰县知县5、岳峰秀顺治辛丑科(1661),仕至刑部掌印都给事中6、戴名振康熙庚戌科(1670),仕至户部主事7、于元吉康熙庚戌科(1670),仕至江南灵宝县知县9、郭兆垣康熙四十二年癸未科(1703),仕至云南省云南县知县10、轩辕易康熙五十八年己亥恩科(1719),仕至扬州府江都县知县11、轩辕诰乾隆四年己未科(1739)会元,钦点翰林院庶吉士,任广东长宁县知县12、曹膏乾隆二十二年丁丑科(1757),仕至浙江奉化县知县13、李应龙乾隆二十二年丑科(1757),仕至星子县知县15、郭玉麟乾隆戊戌科(1778),仕至国子监司业,曾赴千叟宴,18、郭麟绂嘉庆十六年辛未科(1811),仕至河间府同知19、孔昭慈道光十五年(1835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诰授资政大夫,散馆授广东饶平县知县。原籍曲阜,其父孔贞宁于嘉靖年间徙汶上县。20、辛于镛咸丰二年壬子科(1852),仕至江苏宝山县知县21孔宪曾光绪二年丙子科(1876)仕至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袭骑都尉。孔昭慈之子。武进士12人1、李杰龙乾隆乙丑科(1745),初仕一等侍卫,后升任浙江提督。2、王再扬顺治壬辰科(1652),仕至东昌府都司守备3、徐养初顺治壬辰科(1652),仕至凤阳府守备4、郭定业乾隆乙未科(1775),初仕淮卫千总,后升任守备5、邱铭洛乾隆甲辰科(1784),侍卫。6、高建邦嘉庆壬戌科(1802),仕至安徽庐州守备7、马道安道光癸未科(1823)会魁8、李克信道光壬戌科(1850),仕至守备保都司加游击衔9、檀兆选咸丰癸丑科(1853),以守备用保举都司11、陈文田光绪丙戌科(1886),广协都司署阳江营游击补授钦州参将二品衔12、林金镜光绪二十年甲午科(1894),三等侍卫补丰都司两广督张奏调粤东炮营二营管带官。二、举人录(共244人,其中文举166人、武举78人)一)明朝(共72人,其中文举68人、武举4人)7、张廉永乐甲午科(1414),仕至江西布政使经历10、刘钟永乐庚子科(1420),仕至山西布政司理问28、王杲正德丁卯科(1507),后考中进士32、吴岳嘉靖戊子科(1528),后考中进士33、王世雍嘉靖辛卯科(1531),王杲之子,后考中进士34、郭朝宾嘉靖辛卯科(1531),后考中进士40、路楷嘉靖癸卯科(1543),路迎之子,后考中进士53、檀芳邃万历壬午科(1582),后考中进士54、李华春万历乙酉科(1585)亚元58、路周道万历甲午科(1594),后考中进士59、王命新万历癸卯科(1603)亚元60、李烨然万历丙午科(1606)亚魁61、曹麟趾万历壬子科(1612),仕至兵马司指挥(二)清朝(共172人,其中文举98、武举74)39、曹膏乾隆六年辛酉科(1741)42、张维常乾隆九年甲子科(1744),乙丑中明道榜第一名43、韩作霖乾隆十二年丁卯科(1747)解元44、曹荩乾隆十五年庚午科(1750),仕至临川县知县68、曹攀华乾隆五十六年壬子科(1792),仕至凤阳府同知4、郭则履嘉庆十五年庚午科(1810),十六年(1811)钦赐国子监学76、曹堳嘉庆十八年辛酉科(1813)85、马成立道光十二年壬辰科(1832)86、曹瑞庆道光十二年壬辰科(1832),历任直隶威县、陕西略县知县。三、贡生(一)、岁贡299人明朝136人34、曹璘景泰其年(1456)贡,仕至宝坻县主簿84、曹如东嘉靖二十五年(1546)贡,仕至府学97、曹仰贤隆庆二年(1568)贡99、孙孝隆庆四年(1570)贡,仕至陆安州同知。100、祝廷学隆庆六年(1572)贡,仕至长垣县主簿。为人做事强直坦率,不媚于俗。著有《莞笑诗集》。清朝163人14、路衍淳顺治年间贡。擅长文学,汶上县志有传。15、何其健顺治年间贡,仕至堂县训导。16、孔毓珣康熙二十三年甲午(1684)恩贡,仕至两广总督。43、曹士传康熙年间贡。46、曹亮工康熙年间贡。115、曹好让道光十四年甲午(1834)贡,仕至平原县训导。121、曹申元道光二十八年戊申(1848)贡。125、马学机咸丰二年壬子(1852)贡,诰赠奉直大夫。138、曹陆飞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贡。139、马方立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贡。(二)恩贡、功贡、恩拔贡、优副贡明朝(恩拔贡7人)清朝(82人,其中恩贡11人、功贡4人、恩拔贡55人、副优贡12人)4、马继增顺治年间恩贡,仕至湖广平江县知县。34、曹襄朝乾隆四十二年丁酉(1777)恩拔贡。40、刘韵珂嘉庆十八年癸酉(1813)恩拔贡,仕至闽浙总督。44、曹永庆道光十五年丁酉(1835)恩拔贡。47、曹沛霖道光三十一年己酉(1849)恩拔贡。52、曹文福咸丰十年庚申(1860)恩拔贡。53、李鸣銮咸丰十一年辛酉(1861)恩拔贡,仕至齐东县训导。56、曹镜蓉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恩拔贡。69、曹恩澄宣统元年己酉(1909)恩拔贡。77、曹蔼乾隆年间副优贡,十二年丁卯(1747)优贡,历任莱芜训导、荣成教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