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第一单元仁爱1《仁者爱人》教学设计在春秋时期,学术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在诸之百家中,我们不能不提孔子,提起孔子,我们就要提到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我们知道儒家的核心思想就是“仁”“仁爱”。这也是孔子一生追求的,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我们今天结合选文《仁者爱人》共同学习和探讨孔子的“仁爱观”。一、、自由朗读课文,熟悉内容我们为了学习方便,我们将选文分成个章节。《论语》是语录体的形式,每个人读它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首先要求每个人自由地大声朗读,要能读出自己的感受。、齐读全文,纠正字音。入则孝,出则弟(ì)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ì)能近取譬(ì)冕衣裳者(á)固相师之道也ì吾其被发左衽(ī)齐读节并思考:贯穿孔子一生的思想是什么?忠恕何为忠?(用原文回答)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自己想站得住,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事事行得通,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简单地说,就是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积极为人,对人尽心竭力。何为恕?(用原文回答)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自己不想做的事,你就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麻烦和伤害。宽厚待人、孔子认为一个人既要做到“忠”又要做到“恕”,也就是说要爱众人,首先应该从什么地方做起?齐读第一节和译文,并思考:孔子认为要爱众人,首先从什么地方做起?入则孝,出则弟(孝是孝顺父母,弟是尊敬兄长)孔子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是孝顺父母,弟是尊敬兄长。父母兄长是自己的亲人,一个连自己的亲人都不爱的人怎么可能会去爱别人和宽厚的对待别人呢。在此,孔子告诉我们,仁爱是一种情感,首先从父子,兄弟间的亲情出发,才能推已及人,这样才能达到人与人之间的普遍和谐。总结:齐读板书上的句子:入则孝,出则弟孝弟爱亲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忠恕爱众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就是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既要尽心竭力的帮助别人,又要宽厚待人。)首先要爱亲人,才能爱众人。孝弟是仁爱的根本,忠恕是仁爱的核心。“这里并没有深奥的哲学、高深的理论,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他告诉我们每个人只要努力去做都是做得到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仁,仁就来了)、请自由地朗读。。节,孔子是怎样来实践仁。写了孔子哪些具体的事情?这些事为什么表现了仁爱?问人不问马(关爱,一种人文关怀。)见丧不吃饱(丧者正在悲哀伤心,饱食于其侧,这是没有恻隐之心)导盲尽其道(非孔子有意而为之,是自然尽其道。合乎道理,切于人情,对待残疾人的人道主义)待人必作趋(此圣人之心,内外一也。表示敬意。这是社会中的人际关怀)子钓而不纲,不射栖宿鸟(“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奉劝人不能打春天的鸟,因为春天是鸟大量繁殖的时期,那些小鸟正盼望着母亲的回来。让我们感觉到孔子充满了仁爱之心)从中可见,孔子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以自身作比方去类推别人,用我们书上的话来说就是(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在此孔子告诉我们实践仁的方法:推已及人。(就是从爱自己的亲人出发,不仅要爱自己的亲人,还要爱他人,爱世上的一切事物。)所以当樊迟问仁。子曰:仁者,爱人。(孔子用非常简单的话,告诉我们:仁,要爱众人。)孔子不仅告诉我们,仁爱就是我们身边,只要你努力去做,就能做得到的。而且还告诉我们什么是仁爱最高的境界。下面我们通过“管仲”这个人物来探讨这个问题。、讨论: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归:女子出嫁;三归:是指三个异姓诸候的女子。摄:兼管。俭:节制)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树:建造;塞门:遮蔽门窗;反坫:为放酒杯的土台子)译:孔子说:“管仲像诸侯王一样娶了三个异姓诸侯的女子,朝廷官员中的各种事情不能全部兼管起来,哪里说得上是知道节制?”孔子说:“国君建造了影壁墙遮蔽门户,管仲也在家里建造了影壁墙来遮蔽门户。国君为了有利於两国君王宴会,建造了放酒杯的土台子,管仲也在家里建造了土台子。从这二则材料,你怎么看待管仲的这些行为?(生答略)再来看看孔子的评价:焉得俭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对管仲的这种行为子贡是怎么认为的?管仲未能杀身成仁,不为公子纠死难,却成了政敌的相,违背了仁道。虽然孔子认为管仲既不知道节制,又不懂得礼,但我们来看看孔子对管仲总体的评价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九合:多次召集诸侯会盟,言下之意,就是称霸于诸侯,不依靠武力)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译文】孔子说:“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的盟会,都是管仲的力量啊。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维护统一制止夷族入侵,开创和平使百姓避免了因战争带来的创伤肯定大节大信,忽略小义小信。孔子虽然重视礼,但他不违背仁。称其为“如其仁,如其仁”(这就是管仲的仁德呀)可见:孔子“仁”的标准不只是讲求一个人的小谅小信,而是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这样我们就能理解孔子对子贡““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不是仅仅是仁了,而是达到了圣的境界了。一个人能做到爱众人,就已达圣的境界。关心民生疾苦,是孔子的大仁爱。是仁者要追求的最高境界。、朗读第五节,说说孔子希望通过仁者爱人能够达到怎样的理想社会?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才怀之。(使老年人无论在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能得到安顿,无后顾之忧。让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信任,无欺诈,无仇怨。关心爱护下一代的成长,让世界充满爱。老中青三代有了着落,社会安定而美好,人人都幸福。这就是孔子理想中的大同世界,正是体现了孔子的思想:爱人。)孔子在沧海横流的乱世中,他随时随地地推及已人,自然流露的仁爱之心,体现着社会的良心和天地间的正气。他以其言行向人们昭示:仁爱同情是人间正道,教导我们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仁者爱人,有此仁爱之心,才能成就一个有高尚道德之人,才能实现理想中的大同世界。箴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西晋陈寿《三国志》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孟子》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大爱无边。《老子》生活不是等待风暴过去,而是学会在雨中翩翩起舞,不要去考虑自己能够走多快,只要知道自己在不断努力向前就行,路对了,成功就不远了。放弃了,就不该后悔。失去了,就不该回忆。放下该放下,退出那没结局的剧。我们需要一点点的眼泪去洗掉眼中的迷雾,一点点的拥抱去疗愈受伤的心,一点点的休息去继续前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样的,处同样的位置,也是有人哭,有人笑,有人沉默。穷人缺什么:表面缺资金,本质缺野心,脑子缺观念,机会缺了解,骨子缺勇气,改变缺行动,事业缺毅2爱由亲始一、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经典诵读中的句子。了解“爱由亲始”的含义。2.了解传统文化中更多关于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典故并学习。3.能在生活中学会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看视频,感受孝道。(二)读典明理1、读文、理解。出示《经典诵读》中的原文,学生对照注释和点睛自由读并理解课文意思。(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2)学生自由读及同位互读,读准确。2、古文的朗读不仅要准确,还要诵出节奏、韵律。师范读,注意节奏变化,引导学生读出韵律美。3、尝试背诵。4、想一想:我们应该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5、学生自读“不孝失官”典故。读完故事,你是怎么看此故事的?(三)忆事思辨1、小组合作:出示导入的两张图片,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四)博学研思1、自读广闻博识的说文解“五服”,你还知道其他关于“孝道”的文化吗?2、查看资料卡。说一说你知道的关于爱由亲始的历史典故。(五)学以致用1、搜集关于“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名言警句,和朋友交流分享。2、写一写,你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3、小调查:你周围的同学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3亲亲仁民一、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经典诵读中的句子。了解“亲亲仁民”的意思。2.了解传统文化中更多关于仁爱百姓,有大爱的典故并学习。3.能在少年时期为他人着想。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视频导入(二)读典明理1、读文、理解。出示《经典诵读》中的原文,学生对照注释和点睛自由读并理解课文意思。(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2)学生自由读及同位互读,读准确。2、古文的朗读不仅要准确,还要诵出节奏、韵律。师范读,注意节奏变化,引导学生读出韵律美。3、想一想:人在少年时,如何为他人着想?5、学生自读“孙叔敖埋蛇”典故。读完故事,谈一谈为什么孙叔敖埋蛇?(三)忆事思辨1、小组讨论交流:如何为他人着想?(四)博学研思1、自读广闻博识的“楚国”体味故事内容。2、查看资料卡。说一说你知道的关于大智大爱的历史典故。(五)学以致用1、分享你如何帮助他人?2、写一写,在学校外面,你如何帮助他人?4爱物惜命一、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经典诵读中的句子。了解“爱物惜命”的含义。2.了解并搜集传统文化中关于爱物惜命的成语、俗语、名言警句。3.能在生活中爱护天地万物,尊重生命。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视频导入,人类的屠杀,学生说一说。(二)读典明理1、读文、理解。出示《经典诵读》中的原文,学生对照注释和点睛自由读并理解课文意思。(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2)学生自由读及同位互读,读准确。2、古文的朗读不仅要准确,还要诵出节奏、韵律。师范读,注意节奏变化,引导学生读出韵律美。3、教师重点词语讲解:2、学生自读“郑板桥开仓赈灾”典故。读完故事,谈一谈你有什么感受?(三)忆事思辨小组合作:古人说:“不知其人观其友。”你觉得“以友观人”有道理吗?(四)博学研思1、搜集并分享关于爱物惜命的成语或者俗语或者名言警句。(五)学以致用想一想,写一写,你和你的朋友都做到爱物惜命了吗?你可以向他们学习什么?5求仁得仁一、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经典诵读中的句子。了解“求仁得仁”的含义。2.了解传统文化中更多关于求仁得仁的典故。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视频导入,伯夷的故事(二)读典明理1、读文、理解。出示《经典诵读》中的原文,学生对照注释和点睛自由读并理解课文意思。(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2)学生自由读及同位互读,读准确。2、古文的朗读不仅要准确,还要诵出节奏、韵律。师范读,注意节奏变化,引导学生读出韵律美。3、教师重点词语讲解。(三)忆事思辨1、小组合作:想一想:如何做到求仁得仁?(四)博学研思1、自读广闻博识的“医乃仁术”。2、读更多关于求仁得仁的典故。(五)学以致用读几句诗体会里面的含义6仁者安仁一、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经典诵读中的句子。了解“仁者安仁”的含义。2.感受古人诗句中体现的仁者安仁。3.培养学生仁爱之心。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仁爱的视频。(二)读典明理1、读文、理解。出示《经典诵读》中的原文,学生对照注释和点睛自由读并理解课文意思。(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2)学生自由读及同位互读,读准确。2、古文的朗读不仅要准确,还要诵出节奏、韵律。师范读,注意节奏变化,引导学生读出韵律美。3、教师重点词语讲解。4、想一想:什么样的人才做到安仁?5、学生自读“仁德的刘备”典故。(三)忆事思辨小组合作:好朋友亲如兄弟,是我们成长的良师益友。结合生活,小组内讨论一下你的理解。(四)博学研思1、自读广闻博识的“周公与成康之治”。2、搜集古人结交朋友展现的伟大情怀与胸襟的诗句。(五)学以致用想一想,以仁者安仁为题,写一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