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陀漫谈纯文学的基本观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纯文学”这个概念最早什么时候出现,它的形成历史是什么样的?这恐怕要做仔细的梳理和研究才成。大约80年代初,开始有纯文学的提法,但是当时没有成为大家都认可的文学规范。这样一种观念为什么到80年代后期才在中国得到普遍的赞同?还有,为什么它作为一种文学理想、文学坚持,到90年代才成为主流的文学概念?这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90年代中国一直处在急遽变化的社会环境当中,文学就像一条不知所终的河流,你不知道它会流向那里。现在90年代已经到了尾声,十年来文学总的势态和大的方向,我们已经可以看得比较清楚。在这种时候回一下头,一边检讨和反省80年代的文学,一边对“纯文学”这种观念在90年代所起的作用作一下回顾和讨论,我觉得很有必要,对以后文学的走向也许会有些好处。总起来说,我认为“纯文学”在这十年里对文学写作的影响不是很好,有很多问题。你知道,追求文学和艺术的“纯”这样的想法并不是中国独有的,但是“纯文学”这种说法在中国出现并且存活下来,这有一个70、80年代之交的特殊历史环境,那就是:“文革”刚刚结束,非常僵化的文学教条还严重地束缚着文学??比如“文艺从属于政治”,文学一定要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以及从样板戏里总结出来的“高大全”等等,这些“艺术原则”都成为不能违背的教条,成为文学“解放”的严重障碍。在那种情况下,作家只有冲决、抵制、批判这些文学教条,写作才能解放,才可能发展一种新的写作。“文革”以后,最初是“伤痕文学”受到全社会的认同和喜欢,批评界当时普遍认为这是一种新的文学发展(所谓“新时期文学”),把它看成是“拨乱反正”在文学领域的具体实践,具有非常的创新意义。但是我一直对这种写作评价不高,觉得它基本上还是工农兵文学那一套的继续和发展,作为文学的一种潮流,它没有提出新的文学原则、规范和框架,因此伤痕文学基本是一种“旧”文学(我这些看法后来在《1985》这篇文章里有较详细的论说)。由于当时主流批评家们对伤痕文学的评价非常高,(现在也还有人对它评价非常之高),而对此持怀疑、反对态度的人也不是我一个,于是围绕着“伤痕文学”就有了很激烈的冲突,这种冲突到1985年前后尖锐化,对80年代有着决定性影响的“新潮批评”也由此而起。但是这段历史现在很多人都忘记了。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