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中学高三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语文试卷·第1页(共12页)淮安中学高三Ⅱ部第二次统测模拟试卷1语文命题:高三Ⅱ部语文组一、语言知识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禅.悟∕蝉.联衡.量∕发横.财酗.酒∕戊戌.变法B.束缚.∕腹.诽惩.罚∕乘.务员卷帙.∕栉.风沐雨C.踟.蹰∕痴.迷唱和.∕喝.倒彩纤.绳∕阡.陌交通D.测.绘∕恻.隐精辟.∕闭.门羹抢掠.∕略.高一筹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为杜绝楼市调控不遭遇尴尬的局面,地方政府须继续“给力”限购政策,还须切实扩大楼市供应量,继续加大保障房建设和供应的力度。B.因钓鱼岛事件,一些游行、抗议示威的群众的激进行为显然已经完全不是合理抗议的表现,出现了侵犯他人财产、破坏公共财物、打砸抢烧。C.在胡雪岩故居修复后,成了一处“专家叫好,百姓叫座”的人文景观,为杭州的文化旅游业增添了活力;然而大部分免费开放的名人故居却少人问津。D.人生就像是一匹用善与恶两种纱线交错织成的布:要不是有过失的鞭挞,我们要得意忘形了;要不是有善行的庇护,我们又要完全绝望了。3.阅读下面文字,筛选、整合相关信息,为“光活化农药”下一个定义。(不超过55个字)(4分)20世纪初,人们研究了吖啶、荧光素等染料在光照下的杀虫作用。70年代,约荷等人又研究了卤代荧光素对家蝇的光动力作用,将光活化农药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潮。研究中人们发现,一些物质平时并没有毒性,但进入生物体内以后在光诱导的氧化作用下,会变得有毒,从而对家蝇、大蚁、象鼻虫等害虫起到毒害作用。这些物质还具有在自然界迅速降解为无害物质的特性,因此很适合制成农药。近年来,光活化农药的优点和应用前景正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光活化农药是▲▲▲。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题目。(4分)有这样一个心理测验题:你到一个你从来没去过的原始森林探险,带着老虎、猴子、孔雀、大象和狗,四周环境危险重重,你不可能将它们都带到最后,你不得不一一放弃。你会按什么顺序放弃他们呢?这五种动物,它们自身都有不同的自我保护能力,对你也有不同的帮助和保护。其中,孔雀的自我保护能力可以说最小,也可以说基本没有。参与测试的两个人,一个最先放弃孔雀,一个最后放弃。请你针对最先放弃孔雀或者最后放弃孔雀的做法写一段话进行评价。字数不超过50字。答:▲▲▲语文试卷·第2页(共12页)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朱治传晋•陈寿朱治字君理,丹杨故鄣人也。初为县吏,后察孝廉,州辟.从事,随孙坚征伐。中平五年,拜司马,从讨长沙、零、桂等三郡贼周朝、苏马等,有功,坚表治行都尉。从破董卓于阳人,入洛阳。表治行督军校尉,特将步骑,东助徐州牧陶谦讨黄巾。会坚薨,治扶翼策,依就袁术。后知术政德不立,乃劝策还平江东。时太傅马日磾在寿春,辟治为掾,迁吴郡都尉。是时吴景已在丹杨,而策为术攻庐江,于是刘繇恐为袁、孙所并,遂构嫌隙。而策家门尽在州下,治乃使人于曲阿迎太妃及权兄弟,所以供奉辅护,甚有恩纪。治从钱唐欲进到吴,吴郡太守许贡拒之于由拳,治与战,大破之。贡南就山贼严白虎,治遂入郡,领太守事。策既走刘繇,东定会稽。权年十五,治举为孝廉。后策薨,治与张昭等共尊奉权。建安七年,权表治为吴郡太守,行扶义将军,割娄、由拳、无锡、毗陵为奉邑,置长吏。征讨夷越,佐定东南,禽.截黄巾余类陈败、万秉等。黄武元年,封毗陵侯,领郡如故。二年,拜安国将军,金印紫绶,徙封故鄣。初,权弟翊,性峭急,喜怒快意,治数责数.,谕.以道义。权从兄豫章太守贲,女为曹公子妇,及曹公破荆州,威震南土,贲畏惧,欲遣子入质。治闻之,求往见贲,为陈安危,贲由此遂止。故权常叹治忧勤王事。性俭约,虽在富贵,车服惟供事。权优异之,自令督军御史典属城文书,治领四县租税而已。然公族子弟及吴四姓多出仕郡,郡吏常以千数,治率数年一遣诣王府,所遣数百人,每岁时献御,权答报过厚。是时丹杨深地,频有奸叛,亦以年向老,思恋土风,自表屯故鄣,镇抚山越。诸父老故人,莫不诣门,治皆引进,与共饮宴,乡党以为荣。在故鄣岁余,还吴。黄武三年卒,在郡三十一年,年六十九。(选自《三国志•吴书十一》)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州辟.从事辟:征召B.禽.截黄巾余类陈败、万秉等禽:通“擒”,捉拿C.治数责数.数:屡次D.谕.以道义谕:下旨6.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朱治辅佐孙权忧虑操劳的一组是(3分)()①从讨长沙、零、桂等三郡贼周朝、苏马等②治与战,大破之③征讨夷越,佐定东南④禽截黄巾余类陈败、万秉等⑤权优异之⑥治闻之,求往见贲,为陈安危A.①③⑥B.②④⑤C.③④⑥D.④⑤⑥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治一开始做了县吏,又跟随孙坚征讨逆贼周朝、苏马等人,立下战功,后来跟语文试卷·第3页(共12页)随孙策在阳人击败董卓,进入洛阳。B.孙坚去世后,朱治又辅佐孙策,劝孙策脱离袁术而还军平定江东;孙策死后,朱治又与张昭等人共同拥立孙权。C.曹操攻破荆州,孙贲害怕,想送儿子到曹营做人质,朱治前往劝孙贲,陈述利害,让他不要依附曹操,孙贲听从了朱治的建议。D.朱治一生效力于孙家,为东吴立下战功,然而本性节约,只领四县租税;他热情对待乡亲父老,也深受乡亲们的爱戴。8.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⑴策既走刘繇,东定会稽。(3分)译文:▲▲▲⑵贲畏惧,欲遣子入质。(3分)译文:▲▲▲⑶亦以年向老,思恋土风,自表屯故鄣,镇抚山越。(4分)译文:▲▲▲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早寒有怀孟浩然①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②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注】①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48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作者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他不甘隐沦,却以隐沦终老。此诗大约是诗人返乡途中漫游长江下游时所作。②《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渡口的典故。⑴这首诗写于哪个季节?请结合首联简要分析。(3分)答:▲▲▲⑵“遥隔楚云端”看来句意平淡,但细细咀嚼,却可体味到作者炼句之妙,请简要说明。(4分)答:▲▲▲⑶“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3分)答:▲▲▲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位卑则足羞,▲。(韩愈《师说》)(2)▲,金块珠砾,▲,秦人视之,亦不甚语文试卷·第4页(共12页)惜。(杜牧《阿房宫赋》)(3)▲,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4)西当太白有鸟道,▲。(李白《蜀道难》)(5)至若春和景明,▲,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范仲淹《岳阳楼记》)(6)春冬之时,▲,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7)▲,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ll-14题。想念麦客(周建)①收麦子的日子逐渐远去,我很想念那些麦客。②那些麦客是区别于传统意义的现代麦客。他们不是历史上凭着镰刀收割麦子的麦客,而是开着大型收割机,呼呼啦啦地疾风一般来来去去的人。他们一般是三四个人驾驶一台大型收割机,三四台为一组,走南闯北,因为常年的风吹日晒,他们的皮肤黝黑、粗糙,嗓门大大的,做事、说话就像收割麦子一样,风卷残云一般。③因为老家的道路好些,也因为老家的麦子收割期总是晚上几天,每年的麦子收割时节,来来去去的、带着收割机的麦客很多,如果是麦收快结束的时候,每天在路上能见到上百台收割机。④曾经留意他们的收割机,有新疆2号、福田2号、洋马、久保田等,每台机子的价格少在六七万,多在二十来万不等。这些收割机,有的是他们用多年的积攒买来的,有的是他们凑股买来的,有的甚至是他们借了债买来的,总之,买了收割机,几乎用尽了他们全部的精力。他们希望收割机能带给他们更好的收益。有一个麦客告诉我,去年,他和合伙人撵着季节走,从海南的三亚一直收到黑龙江的黑河,用自己的辛劳换来沾满辛勤汗水的钞票。⑤这些麦客,出来的时候,自己带着被窝行李,有的还带着锅和煤气灶,吃的、喝的、住的、用的都在流动的车上。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安营扎寨,支锅开灶,行军打仗一般。他们的衣服脏兮兮的,头上灰蒙蒙的,脸上黑乎乎的,浑身上下到处都是麦灰,只留下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一说话,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甚至连日都没法洗一次澡,只是夜深人静的夜晚,用热水擦擦,或用凉水冲冲身子。有的就在人家的屋檐下,在马路边,亦或树阴下,收割机一停,铺盖一放,一倒下就打起了呼噜,嘈杂声、喧闹声丝毫不影响他们酣然入梦。⑥到了麦田里,麦客们就来了十足的精神,浑身都是劲儿,把收割机开得呼呼啦啦的,饭都顾不上好好吃一顿。有的就在田头,吃着同伴送去的饭菜,那饭菜也谈不上热,更谈不上香,但他们吃起来还是狼吞虎咽。⑦一个烈日的中午,在一片树阴下,我见到了两个麦客在田头吃饭的样子:地上放着一盆猪肉烧豆荚,一包水煮花生米,一人站着,一人坐在地上,他们一手握着啤酒瓶,一手抓着鸡爪,一边大嚼着,一边兴高采烈地谈论着什么。那饭菜也不算上乘,吃相也实在不雅,但他们吃得满口生津,有滋有味,满面春风的样子,胜过享受任何一顿美味佳肴。语文试卷·第5页(共12页)也有的麦客因为劳累过度,加上太阳暴晒,什么都不想吃,就买些八宝粥放到收割机上,饿了就喝一罐,渴了也喝一罐,稍歇片刻就继续干活。⑧麦客们已经走了几天了。我常常想起他们,也想起我们自己,比较起来,就觉得汗颜,我们的知识也不一定比他们丰富,能力也不一定比他们强,经济也不一定比他们富有,整天躲在阴凉底下,或是蹲在空调房里,忙着所谓的无聊的工作,领着微薄的薪水,抱怨天气的炎热,叙说生活的不平,议论社会的不公,慨叹人生的无奈。在轻松的日子里,萎缩地工作着,烦恼地快乐着。理想、锐气、信念被现实击打得支离破碎,荡然无存,只留下机械般的木讷的躯体。⑨想念麦客,想念他们走南闯北的勇气,想念他们随遇而安的思想,想念他们阳光一样的心灵,以及那健康的肤色、爽朗的笑声。11.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表现麦客的,请分条概括。(4分)答:▲▲▲▲▲▲1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1)那些麦客是区别于传统意义的现代麦客。答:▲▲▲▲▲▲(2)在轻松的日子里,萎缩地工作着,烦恼地快乐着。答:▲▲▲▲▲▲13.文章在表现麦客时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原文赏析。(6分)答:▲▲▲▲▲▲14.作者对麦客的回忆和对自己生活、工作状况的描写,寄托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答:▲▲▲▲▲▲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天人合一”与生态学周国平九十年代以来,国学好像又成了显学。而在国学热中,有一个概念赫然高悬,这便是“天人合一”。在一些人嘴里,它简直是新福音,用它可以解决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几乎一切重大难题。其最旗帜鲜明者甚至断言,惟“天人合一”才能拯救人类,舍此别无出路。按照他们的解释,西方文化的要害在于天人相分乃至对立,由此导致人性异化和生态危机,殊不知完备的人性理论和生态哲学在中国古已有之,“天人合一”便是,它的威力足以引导人类重建内心的和外部的和谐。语文试卷·第6页(共12页)我的印象是,鼓吹者们一方面将儒道佛一锅煮,最后熬剩下了“天人合一”这一点儿浓汁,另一方面又使这一点儿浓汁囊括了一切有益成分,于是有了包治百病的神效。“天人合一”原是一种儒家学说,把道家的“物我两忘”、禅宗的“见性成佛”硬塞入“天人合一”的模子里,未免牛头不对马嘴。即使儒家学说也不能归结为“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仅是儒家在人与宇宙之关系问题上的一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关于“天人合一”的含义,我认为张岱年先生在《中国哲学大纲》中的归纳最为准确,即一是滥觞于孟子、流布于宋儒的天人相通思想,二是董仲舒的天人相类思想。他认为,后者纯属牵强附会的无稽之谈;而前者主张人的心性与宇宙的本质相通,因而人藉内省或良知即可知天道。这是基本上属于认识论的范畴,颇有些道理,我们自可对之作学理的探讨,却没有理由无限地扩大其涵义和夸大其价值。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