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入贯彻二次党代会精神全面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在哈尔滨工程大学第四届教代会第一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刘志刚2007年1月22日各位代表,各位列席代表,同志们: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一、六年来工作的回顾2001年三届一次教代会召开以来,至今学校已走过了六年的发展历程。三届一次教代会认真贯彻学校一次党代会提出的跨越式发展思路,全面落实改革战略、拓展战略、人才战略、攻坚战略,对“十五”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学校逐步进入发展的快车道。2005年,在我们即将迈向“十一五”、学校发展面临重大选择的关键时期,召开了学校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第二次党代会,全面总结了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确定了到2020年的发展战略,完成了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大会确立了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确立了“三海一核”特色办学理念,制定了“三步走”的总体战略,提出了“人才强校”战略、“主体超越、整体升级”的学科发展战略、“创新推动、打造品牌”的人才培养战略、“高端引领、集成优势”的科研发展战略,确立了蓄势期远、走可持续的特色发展之路的战略思维。党代会的召开明确了方向、统一了思想、汇聚了人2气、鼓舞了干劲,成为我校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成为引领学校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的一面旗帜。回顾过去的六年,全校师生员工一同经历了学校历史上的若干重要时刻,一同完成了关系学校未来前途的若干重大任务,一同创造了值得载入学校史册的闪光业绩。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学校的办学理念日臻成熟、发展思路日益清晰、奋斗目标更加明确,全校上下坚定发展信念、不畏艰难、抢抓机遇、开拓进取,使这六年成为一段引人深思、让人难忘的历程。六年里,在国防科工委、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校党委带领全校师生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学校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改革、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校党委获得中共中央授予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多年来,校党委以提高执政治校能力为核心,以思想建设、能力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为重点,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深入落实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努力保持政治思想、工作理念和实际工作上的先进性,带领全校师生开创了发展的新局面。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群众满意度达99.6%,学校先后在第十四次、十五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这一光荣称号是我校历史上获得的最高政治荣誉,是对我校追求在忠诚的旗帜下“以祖国需要为第一需要,以国防需求为第一使命,以人民满意为第一标准”办学境界的充分认可,是上级3党组织对校党委执政治校能力和先进性的高度评价,是对我校各级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肯定,对全校师生为新的历史性跨越而奋斗起到了巨大的激励作用。——本科教学评建工作获得教育部专家组高度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培养是立校之本”的办学理念,不断强化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地位,不断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形成了“工学并举,理论与实践并重,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特色,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本科生一次就业率连续多年超过95%,系统内就业率大幅度超额完成指标,多次获得国防科工委和黑龙江省的表彰,标志着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人才培养品牌开始形成;国际化办学不断取得新进展,联合培养人才、引进留学生等工作日趋规范、规模日益扩大;大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活动蓬勃开展,在“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亚太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等各类国际国内赛事中获奖近百项;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相继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被团中央、全国青联确定为“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示范基地”,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被列入“21世纪强军计划”。尤其是全面启动评建工作的两年来,学校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评建工作20字方针,扎实深入开展自评自建工作,相继召开了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和学生工作会议,对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广泛的讨论,明确了我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及工作重点,提出了本科4教学“九大体系”、“十大工程”具体措施;制定了学生工作抢占海军人才培养制高点、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等系列举措,逐步形成了“以学习为中心,以学风建设为主线,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学生工作指导思想。经过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评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办学指导思想和思路进一步清晰,办学方略和特色进一步明确,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得到巩固,办学基本条件大幅度改善,教育教学改革迅速推进,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显著提高。迎评促建是我校“十一五”的一个关键战役,充分展示了工程大学的实力、特色、风貌,真正成为了创建研究型大学的基础工程、信心工程和凝聚力工程,成为我校在创建研究型大学进程中取得的一个重大标志性成果。——科技工作整体迈上新台阶,科研经费实现跨越式增长。过去的六年里,我校的科研工作始终保持强劲的上升势头,在规模和水平上都有明显的提高,基础研究、国防预先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军品型号研发、民品项目研发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在多个方面产生了突破性进展:年科研经费到款由2000年的0.8亿元发展到2006年的3.6亿元;军品科研保持“三海一核”领域优势并不断拓展了新领域,“登陆上天”取得突破,首次争取到信息产业部和国家经贸委产业化项目;一批重大科研项目或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产生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在“国防973”项目中获得3个技术首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及科技发明二等奖三项;科研专利和高水平论著大幅增长,科研产品首次获得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证书;民品科研取得较大进展,为国防和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明显增强;基础研究进一步加强,设立并全面启动了校内基础研究基金;学报发展成为EI数据库收录期刊。科技园顺利迈进教育部、科技部正式授牌的国家大5学科技园行列,标志着我校产学研结合工作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学校服务社会的空间进一步扩大、平台进一步提升、水平进一步提高。为更好地贯彻落实“高端引领、集成优势”的科研发展战略,学校召开了科技工作会议,确立了“强化基础、开拓创新、强军扩民、跨越发展”的科技工作指导思想,确立了以科技工作总体定位、研究层次、发展模式、管理体制等“四个转变”为标志的科技工作新理念,提出了加强科技创新的系列举措;学校顺利通过国家一级保密资格认证现场审查,初步形成了保密工作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了保密工作水平。——高质量完成“211工程”“九五”“十五”各阶段建设任务,学科专业建设成效显著。作为学校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性工程,“211工程”真正成为了我校上水平、上质量、促改革、增效益的重要牵引工程,成为了推动力工程和特色建设工程。经过不懈努力,学校成功申报了一批高新工程保障条件和专项工程建设项目,获得了宝贵的资金支持,有力地促进了主体学科的能力提升。经过重点建设,“三海一核”学科特色发展战略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学校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工程大学特色的办学道路,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作为不断向“三海一核”特色领域纵深发展、向广度扩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学校成立了全国高校中第一个核学院,标志着我校“三海一核”办学方略指导下的特色学科体系主体构架基本形成。在大力发展主体优势学科的同时,为保持学科间协调发展、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学校筹集经费1.7亿元投入学科及专业实验条件建设,使学科专业结构和布局更加合理,实力进一步提高。6学校获准试办研究生院,使我校进入国家研究生培养的重点学校行列,体现了我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实力与水平,对提升办学层次、促进学科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六年来共增加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工程中心各1个;增加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和二级学科博士点9个,有3个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研究生数量由2400余人增加到7200余人,先后有4篇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提名论文。——“人才强校”战略实施力度不断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才工作会议确立了“总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建设总体目标;确立了以“研究型目标为最高衡准、超常规举措为必然选择、特色竞争力为核心目标”的人才队伍建设理念;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规举措加速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可喜成果:“终身荣誉教授”、“兴海人才奖”等一系列政策出台,引进、组建了深海工程中心等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引进了包括院士在内的一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一批科技创新平台成功搭建,师资队伍国际化步伐加快,学校历史上又一次人才培养和引进高峰形成,专任教师博士化率达到31%,以教授治学为核心的基层学术组织改革正式启动,迈出了向研究型大学转变的学院治理结构的关键一步。徐玉如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我校人才队伍建设的一大亮点,标志着我校现代船舶设计与制造学科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对中青年教师冲击世界先进水平产生了重要的激励作用;同时,也使我们对高端领军人才的成长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如何培育高端领军人才的思路有了更系统的思考。7六年中学校还顺利完成三轮干部竞争上岗工作,管理体制、分配制度改革日趋完善,初步形成了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干部管理机制,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为建立以基层学术组织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奠定了基础。——“百年校园”初现端倪,和谐校园建设初见成效。2001年学校启动“东拓西开”工程,由此迈出了校园环境高水准建设的步伐。迄今,一号楼群、工学桥和新校门、科技园区、启航活动中心、学生公寓和食堂、青年教师周转公寓、四座教学大楼全面整修、田径场及军工操场改造、地下管网与道路改造维修等一批重要工程相继竣工投入使用,21B教学实验楼、船海楼、动力楼、水下机器人实验室等工程相继开工或进入设计阶段,校园绿化美化工程顺利完成。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格调高雅的“百年校园”初步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是我们科学制定校园发展规划、着力提升硬件建设水平、倾心打造花园式校园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大和谐校园建设力度:分配制度改革不断完善,教职工收入大幅提高;大力推进医保和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切实解决了教职工的后顾之忧;实施保障职工利益的公房出售等政策措施,使教职工真正得到了实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校训、校歌、校风、校旗等相继确定,陈赓院长等名人塑像陆续落成;学校后勤工作保障有力,为师生员工服务的水平不断提升。除此之外,学校其它各方面的工作也都取得了良好成绩。作为进入新世纪以来激动人心的一件喜事、盛事,50年校庆取得圆满成功,进一步凝聚了广大师生员工和校友,进一步总结8和弘扬了优良传统,学校的凝聚力空前提高,社会地位明显上升,成为学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起点;委、省重点共建我校协议正式签署并切实得以实施,学校获得了20多万平方米宝贵的建设用地和有效的政策与资金支持,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我校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应对“非典”及松花江水污染等突发性事件取得全面胜利,体现了学校管理有序、领导有力、上下同心的整体风貌。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拓奖”、“全国高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等国家、省部级表彰奖励百余项。回顾六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为学校取得的喜人成绩感到骄傲,为我们付出的不懈努力感到欣慰。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学校的发展与每一个工程大学人息息相关,凝结了所有工程大学人的智慧与汗水,是几代人半个世纪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们向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各兄弟单位以及各界朋友致以诚挚的谢意,向始终关心学校发展的校友们表示深深的感谢,向为学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