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学习园地基础知识的部分内容(一)*什么是干硬性混凝土?什么是塑性混凝土?什么是流态混凝土?什么是自流平混凝土?根据混凝土的工作性,可将混凝土混合料分成几类。①坍落度为0,干硬度大于30s的混凝土混合料叫做干硬性混凝土。干硬性混凝土用水量较低。因此,在固定水胶比下胶材用量较少,或者在固定胶材用量下能达到较低的水胶比,实现较高的性能。但这种混凝土成型较困难。因此,在现浇混凝土中,或者小截面、多配筋结构中很少应用它,而在一些对混凝土性能要求较高的预制构件中,则较多地采用。例如:高强混凝土轨枕等。②坍落度为1~8cm的混凝土混合料叫做塑性混凝土。这种混凝土对成型工艺没有太高的要求,现行的一些振捣方可以使这种混凝土密实,而且在通常的情况下,这种混凝土不要求有特别大的用水量。因此,这种混凝土是最常采用的一种混凝土。③坍落度大于8cm的混凝土混合料叫做流态混凝土。由于这种混凝土流动性较好,因此,它常常被应用于一些难以振捣的场合。但是,由于流态混凝土用水量较高,因此胶材用量一般较多。此外,如若配制不好的话,将有可能导致泌水或离析,这在配制流态混凝土时应加以注意。④坍落度大于22cm,并能在自重作用自动扩展成平面的混凝土混合料称之谓自流平混凝土。由于对于流动性较大的混凝土,坍落度已不能准确地反映混凝土的工作性,因而常采用流淌度来表示工作性。这种混凝土浇注时一般不需要振捣,但在浇注面较小时仍应注意排气,以防形成气孔。为了保证混凝土有较好的流动性,这种混凝土骨料粒径一般较小。同时这种混凝土一般都掺有较细的矿物料,以避免离析。*混凝土浇筑的一般要求有哪些?浇筑混凝土时,因所浇筑的构件不同,其具体要求也有所不同。但是有些要求是应当共同遵守的,它们反映了混凝土浇筑的一般规律。这些一般要求如下。(1)每次混凝土浇筑层的厚度①插入式振捣,浇筑层厚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②表面振动,浇筑层厚度为200mm。③轻集料混凝土,浇筑层厚度分别为300mm.(插入式振捣)与200mm(表面振动)。(2)浇筑间歇时间在可能的情况下,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如果必须间歇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一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具体间歇时间允许值(包括运输、浇筑和间歇的全部时间)为:①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30时,气温不高于25℃为180min,气温高于25℃为150min;②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C30时,气温不高于25℃为210min,气温高于25℃为180min。(3)防止离析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时刻注意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若有较大变异,应立即处理。下料时混凝土自由倾落的高度不宜超过2m,超过2m要使用串筒、斜槽及溜管下料,以防止混凝土离析。(4)竖向结构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以50~lOOmm厚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混凝土的水灰比与坍落度应随浇筑高度的上升酌情递减。(5)防止变形、移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发现变形、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在已浇筑混凝土凝结前修复完毕。(6)防止裂缝由于混凝土沉降与干缩产生的表面裂缝,应在混凝土终凝前修整完毕。在浇筑连成整体的墙、柱、梁、板时,应在墙、柱浇筑至梁、板底口下方时停歇1~1.5h,待混凝土初步沉实后再继续浇筑,以防接缝处裂缝的产生。*混凝土浇筑中施工缝的设置有哪些要求?整体混凝土宜一次性连续浇筑完成,但由于施工技术或施工组织方面的原因而无法一次性浇筑完成时,就应当预先选定适当的位置留设施工缝。施工缝是结构的薄弱部位,若位置不当或处理不好,将会导致渗漏、开裂甚至影响结构安全,必须予以重视。(1)施工缝的留设位置施工缝的留设原则是应当留设于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具体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柱子,留设于基础的顶面、梁的下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②②和板连成一体的大截面梁,留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当板下有梁托时,留在梁托下部;③单向板,留在平行于短边的任何位置;④有主次梁的楼板,应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留在次梁跨度的中间三分之一范围内;⑤墙,留设于门洞过梁跨中三分之一范围内,或纵横墙的交接处;⑥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池、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2)后浇带的留设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匀沉降等因素会引起混凝土的裂缝。为了避免这类裂缝的产生,先在结构的某个部位留设带状的临时施工缝,保留一段时间后再浇筑,这就是后浇带。后浇带的留设位置、间距,应通过计算确定;其保留时间,一般不应少于28d;其宽度一般为700~1000mm,以避免应力集中并方便施工。后浇带内的钢筋应保持完好。浇筑后浇带所用混凝土应比原结构混凝土提高一个强度等级,或使用微膨胀混凝土,浇筑后至少湿润养护15d。(3)施工缝的处理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要注意以下事项:①已浇筑的混凝土其压缩强度不应小于1.2N/mm2;②在混凝土表面应清除垃圾、水泥浆、松动石子及软弱混凝土层,凿毛、冲洗并充分湿润至少24h;③浇筑混凝土前,宜在施工缝处铺设一层10~15mm厚的水泥浆,以利结合;④施工缝处应细致捣实,保证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有哪些?地下连续墙是在地下(水下)筑成的连续钢筋混凝土墙壁,起截水、防渗、承重及挡土作用。地下连续墙适用于建筑物的地下室、高层建筑的深基础、施工中邻近重要建筑物基础的支护、水工结构的堤坝防渗墙、护岸、码头及地下铁道、通道的临时围堰工程等。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较为复杂,技术要求高,必须严格控制质量方可达到预期效果。其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如下。(1)施工准备查明地质水文情况,为选择施工机具及施工方案提供依据。清理场地,排除地面、上空、地下障碍物。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水、电、机具设备、材料、人员准备就绪。(2)导墙施工导墙的主要作用是为挖槽机导向;同时可容蓄泥浆、保护槽壁顶部;还可作为施工测量的基准,以及作为吊放钢筋笼、设置导管的支撑点。根据具体情况,导墙可分为砖混、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及钢板导墙等几种。导墙施工中应注意其基底应与土面紧密接触,墙侧回填粘性土并夯实以保证泥浆不渗出;导墙的定位必须精确,竖向面必须垂直以保证钢筋混凝土连续墙的垂直精度;导墙应高出场地50~lOOmm,以阻止地表水流人;同时导墙应高于地下水位1.5m,以保证槽内泥浆液面高出地下水位lm的最小压差要求。(3)开槽施工首先要根据槽壁的稳定性、墙深墙厚、混凝土供应与浇筑能力、钢筋笼吊放能力等因素确定每个槽段的长度。其次按照施工方案确定的施工方法沿导墙向下开槽。开槽工艺有多头钻施工法、抓斗式施工法、钻抓式施工法及冲击式施工法等数种。开槽过程中应注意:①定位必须准确,要严格控制垂直度,偏差必须在允许范围之内;②开槽速度要小于排渣与供浆速度,避免发生埋钻事故;③开槽要连续作业,因故中断作业时要将挖掘机械提出地面,以免塌方埋钻,槽段与槽段之间施工间隔宜在2h左右,这样若发现偏差,前一槽段混凝土强度尚低,易于切除纠正;④钻进开槽过程中应保持护壁泥浆液面不低于规定高度,保证槽壁安全。(4)泥浆循环与清槽泥浆起着固壁(保护槽壁不塌方)与携渣(使开挖出的泥渣悬浮而不沉淀)的双重作用。泥浆配合比必须视开槽的土质情况而有针对性地设计,保证具有一定的造膜性、理化稳定性、流动性与密度。泥浆循环视具体情况采用正循环或反循环,一般情况下采用反循环更佳。施工中要经常测试泥浆性能、调整配合比。开槽完成后,混凝土浇筑前,应认真清槽,清除钻渣和沉淀物。其质量要求是:清槽后1h,槽底沉淀物厚度不大于200mm,槽底200ram处泥浆密度不大于1.2。(5)吊放钢筋笼、浇筑混凝土钢筋笼的制作不仅要考虑工作荷载,还要考虑吊放荷载。由于泥浆中浇筑混凝土裹握力下降,钢筋锚固长度应增加30%。吊放钢筋笼要轻吊慢放,保证钢筋笼不变形、避免损伤槽壁。为防止塌壁,吊放钢筋笼应在清槽后3~4h内完毕并开始浇筑混凝土。由于混凝土是在泥浆中浇筑,必须保证和易性好、流动度大以及具有缓凝性。混凝土通过下料漏斗与提升导管在泥浆中浇筑,浇筑过程中要始终使导管下口保持埋于混凝土中2~4m,最小不得小于1.5m,以避免浮浆进入混凝土内;最大不得大于6m,以避免影响混凝土流动及拔管。混凝土浇筑过程不得中断,间隙时间应控制在15min之内,严禁超过30min。槽段之间的接头是地下连续墙的薄弱环节,必须认真处理好。*基础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措施有哪些?混凝土基础有刚性基础、扩展基础(板式基础)、杯形基础、筏形基础及箱形基础等,在施工中要根据各自的特点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1)刚性基础刚性基础是素混凝土基础,其基础放坡扩散角要小于混凝土的刚性角(45度)。施工前应做好验槽工作,局部软弱土应挖去,用灰土或砂砾分层回填夯实至基底平齐。基槽内积水、浮土、垃圾应清除干净。应弹好轴线、边线并校核无误。基础混凝土高度小于2m时可将混凝土直接倒人基础内,大于2m时应通过漏斗、串筒或溜槽下料,防止离析。浇筑时要注意使边角和台阶接合部充实。浇筑完成后应覆盖外露部分,洒水养护。(2)扩展基础基坑验槽同刚性基础,验槽后应立即浇筑垫层混凝土以保护地基。垫层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其上弹线、支模、铺放钢筋网片,柱的插筋要用90*弯钩与基础钢筋绑扎牢固。浇筑混凝土时要对称浇筑,以保持柱筋的位置正确。混凝土分层连续浇完,每个台阶浇完可停歇0.5~1h,待初步沉实后再浇上层。以保证质量。基础上部柱子后施工时,可在基础顶部按规定留设水平施工缝。条形基础可分段(2~3m一段)分层连续浇筑,不留施工缝。基础上有插筋时要固定牢固、保证位置正确。浇筑完毕后应覆盖外露部分,浇水养护7d以上。(3)杯形基础模板可用木模或钢模,必须牢固,能够承受压浆,并便于拆模与周转使用。混凝土应按台阶整体浇筑,对高杯口基础的高台阶部分要整体分层浇筑,不留施工缝。浇筑混凝土时应四侧对称均匀下料,以免将杯口挤往一侧。要控制好杯底标高,并在杯底浇筑50mm厚细石混凝土找平层。混凝土终凝并取出模板后,要将杯口内侧混凝土表面划毛或凿毛,以加强与柱子的粘结强度。混凝土浇筑后应覆盖洒水养护。(4)筏形基础l筏形基础由钢筋混凝土底板加梁(或不加梁)组成,像倒置的楼盖,整体刚度大,可有效避免结构的不均匀沉降。地基开挖时如果地下水位高,应人工降低地下水位至少500mm,保证在无水条件下作业。基坑开挖应避免扰动地基土,机械挖土应挖至基底以上200~400mm处,改由人工开挖、修平。筏形基础施工有两种方法:一是一次性绑扎好钢筋先浇底板混凝土,待强度达到25%后再浇梁混凝土;二是底板和梁的钢筋、模板一次安放好,混凝土一次性浇完。两种方法都应保持梁的位置与柱的插筋位置准确,混凝土应一次性浇筑完成,不宜留施工缝。必须留施工缝时,应按规定留设并采取止水措施。当筏形基础长度超过40m时,应在中部适当位置留设贯穿的后浇带,以免收缩裂缝。底板过厚的应按大体积混凝土处理。浇筑完毕应覆盖洒水养护不少于7d。底板上要写埋设沉降观测点,定期作观测记录。(5)箱形基础箱形基础由底板、顶板、外墙与内隔墙组成,刚度大、整体性好,能有效抵抗不均匀沉降及抗震。箱形基础一般为深基础。开挖前要认真做好基坑支护的设计与实施,防止坑壁坍陷、渗水或影响相邻建筑物。基坑应降水至基底以下500mm;机械挖土应留200~400mm人工开挖、修平。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应及时验槽、浇筑垫层和箱形基础底板,防止地基土回弹或被破坏。冬季施工应采取措施防止地基土冻胀。箱形基础混凝土无法一次性浇筑完毕,应在合适的位置留设施工缝;外墙施工缝应做成企口型式,并宜在企口中部设镀锌钢板止水带或塑料止水带。当箱形基础长度超过40m时,应在中部设贯通的后浇带,后浇带宽度不小于800mm,后浇带两边钢筋应贯通。后浇带外侧(靠近土一侧)应做防水处理。管道穿过箱形基础外墙时应焊止水片。混凝土浇筑要精心组织,确保浇筑均匀连续,避免发生薄弱环节。对厚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