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件复印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金申请表申请人姓名朱东华编号28118设站单位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流动站名称(一级学科)哲学进站日期2004年10月20日通讯地址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邮政编码100084电话010-627740722005年8月15日填表+投送一级学科:哲学二级学科:宗教学2申请须知1.申请者必须认真阅读现时执行的《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条例》,并按该条例有关规定进行申请。2.申请者打字填写(如不具备打字条件时,请用钢笔或圆珠笔正楷书写,不要用铅笔填写)本表1至6页,并由两位推荐人在7和8页分别填写推荐意见,报所在设站单位(含经批准招收博士后的非设站单位,下同)。经设站单位在9页填写审核意见后再用B5复印纸进行复制。3.每位申请者需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交纳评审资料费100元人民币,未交纳者,不予受理。4.各设站单位于每年三月十日至三月三十一日或九月十日至九月十五日期间将本单位所有申请者的《申请表》(一式七份,必含原件)和评审资料费集中汇至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5.本表封面上的“原件”和“复印件”系指本份材料是原件或复印件,请在相应的方框内打“√”;“编号”系指申请进站时,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或有关省、市对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统一编号;“投送学科”系指申请资助项目所属的学科领域。若是交叉学科或跨学科,则应填写所涉及的主要学科名称。学科须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的标准名称填写。6.填表必须实事求是,认真翔实,不得虚报或留空。有的栏目如无内容可填,请写上“无”、“未”等字;5若填写不下,可另附纸。1姓名朱东华性别男出生年月1969年5月民族汉博士后日常经费来源国家资助单位自筹企业提供(企业博士后)来自重大科研项目经费(项目博士后)学位获得年月攻读学位单位学位论文题目导师学学士1991.7浙江大学(杭州大学)实践与真理张刚峰位情硕士1999.7北京大学帕斯卡尔的恩典论与中道伦理张志刚况博士2004.7北京大学论鲁道夫·奥托的“努秘学”的现象学特征张志刚起止年月单位研究工作职务主1991.9-1996.7浙江机电学院哲学讲师要研2002.7-8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现象学的自负与谦卑:舍勒宗教哲学研究访问学者究工2004.10-目前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宗教学、伦理学、政治哲学博士后作经2005.10-2005.12美国耶鲁大学神学院新宗教右翼与当代美国政治的关系访问学者历2主要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的论文题目、全部作者署名顺序、发表时间、刊登论文的刊物名称以及被SCI、EI、ISR、SSCI收录、引用的情况;获得专利的名称、内容和号码;有何发明创造、技术革新、工艺设计和过程等。请务必具体说明以上成果的科学价值、应用前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本人在这些成果中的主要贡献及所获得奖励的名称、等级和获奖人的排名顺序。参与完成的课题或项目:1.“现象学的自负与谦卑:舍勒宗教哲学研究”,来源: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2002年7-8月独立完成。2.“二十世纪宗教观的主要类型及其方法论分歧”(教育部十五规划博士点项目),北大宗教学系张志刚教授主持,本人为项目组主要成员,撰写“现象学视域中的宗教与宗教学”等论文。最终成果《二十世纪宗教观研究》已列入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计划。3.《二十世纪宗教学经典著作选读》,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项项目,北大宗教学系张志刚教授主持,本人为合编者兼主要译者。论文:1.“从蒂利希对解神话的态度看他的象征理论”,载《学园》(北大哲学系研究生学刊),1998年第4期。2.“现象学的自负与现象学的谦卑——读舍勒的《绝对域与上帝理念的实在设定》”,载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学术通讯》,2002年第2期。3.《南北天师道的契约观及其在伦理上的影响》,提交给“契约与政治、经济伦理——中美国际学术研讨会”(浙江大学国际文化系主办),同时发表在《基督教文化学刊》第九辑(2003.7)。4.“现象学是毫无收益的事业吗?”,《河北学刊》2004年第5期。5.“胡塞尔、海德格尔、舍勒对《神圣》的评论与奥托‘努秘学’的现象学解读方案”,《哲学门》(BeidaJournalofPhilosophy),第5卷(2004)。6.“美国宗教的政治参与和当代美国政治中的道德争论”,宗教与伦理道德学术研讨会,河北:石家庄,2005年2月。(参看)。7.“从‘神圣’到‘努秘’——西方宗教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已收入《清华哲学年鉴2004》,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8.“现象学视域中的宗教与宗教学”,教育部十五规划博士点项目论文,收入《二十世纪宗教观研究》(即将出版)。9.“《后现代时期的比较宗教研究》译序”,载《巫术的踪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第1-4页。10.“马克斯·舍勒”,《哲学门》(BeidaJournalofPhilosophy),第6卷(2005)。著、编、译:1.合著:《基础美育》,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年。2.编著(参与张志刚教授等合编):《二十世纪宗教学经典著作选读》,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即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3.参与:《二十世纪宗教观研究》(张志刚主编),即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4.承担第四、五届“中美哲学-宗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部分笔译工作。其中有3篇译文收入赵敦华主编的《欧美哲学与宗教讲演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5.《教义研究:罪》(G.C.Berkouwer著),香港道风书社,即将出版。6.合译:《形而上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7.合译并统校:《巫术的踪影——后现代时期的比较宗教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3申请资助项目情况名中文美国新宗教右翼的兴起及其与当代美国政治的关系称英文TheRiseoftheNewReligiousRightandItsRelationtoContemporaryAmericanPolitics研究类别基础研究应用基础技术开发国家重点项目省市或部门重大项目自选项目项目来源863高技术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它项目研究经费来源及数额清华大学博士后日常经费5000元尚缺到国内各大图书馆收集相关文献的经费4项目的具体内容、预期目标及国内外在这方面研究的现状:一、具体内容:第一章、当代美国新宗教右翼的兴起。这一部分通过对美国当代宗教“景观地图”的重新描绘,尤其是通过梳理美国地缘宗教实体的发展概况,来凸现当代美国新宗教右翼兴起的思想背景和社会条件。同时,该部分还通过分析基督教福音运动(Evangelicalism)的基本特征、基本教义和基本形态,来展示美国新宗教右翼兴起的思想动因,并为进一步说明新宗教右翼的参政意识的形成打下学理上的基础。第二章、新宗教右翼的政治行动主义。这一部分具体剖析美国新宗教右翼的参政意识的形成过程及其内外动因。我们将表明:当代美国社会的世俗化程度不断提高,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日益削弱了人们的传统生活价值观,二战后伴随着移民潮而形成的新宗教格局又给传统教派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从而迫使那些多年退隐在政治舞台边缘的宗教教派采取积极进取的政治姿态,以图在美国宪政体制所允可的活动空间内极尽自我发展之能事。因此,美国新兴的宗教右翼在继承传统的“政治行动主义”及其“创业精神”之同时,也表现出了鲜明的当代特色。第三章、当代美国政治中的道德争议与美国宗教的政治参与。这一部分选取“美国政治中的道德争议”这个视角,以“同性恋者的权利:生活方式还是道德败坏”、“色情:言论自由还是道德沦丧”、“上帝还是国家:公众生活中关于宗教的辩论”、“堕胎:生命权利与选择权利之争”等重大的美国国内问题为例,来具体剖析当代美国宗教参与政治的基本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当前美国宗教参政的意义,即它有助于“维护一个公正而高尚的文明社会所应有的基本价值”(德沃金语)。其中堕胎问题是自奴隶问题之后最大的美国国内问题,我们将通过剖析几位当代美国政治哲学家对堕胎问题的看法,来显明当代美国政教关系的重要特色。第四章、文化战争与当代美国意识形态中的信仰因素。这一部分通过分析阿兰·布鲁姆(AllanBloom)、亨廷顿等美国新保守主义代表人物所引发的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文化战争”(CulturalWar)及其宗教底蕴,来说明信仰因素在当代美国意识形态中的作用变得日益突出的事实。第五章、新宗教右翼与新保守主义。这一部分深入剖析美国新宗教右翼和新保守派与共和党结盟并在政治上进行合作的思想基础。具体来说是要进一步探求基督教福音派的“政治神学”与新保守派的“政治哲学”在思想上存在着的内在亲和力。第六章、政教关系及其在美国民主政治中的作用。这一部分是对全文的理论总结。美国宗教是并且一向是政教分离的。当代美国新宗教右翼也是在美国法律构筑的平台上兴起的。这股宗教力量采取了积极进取的政治姿态,它试图在美国宪政体制所允可的活动空间内极尽自我发展之能事。因此,我们应该把这种政教分离前提下的教派参政体制视为美国民主政治的基本设施中的最主要设施之一。5二、预期目标:本项研究的总体目标是要对当代美国政教关系及其在美国民主政治中发挥的作用进行客观的和实事求是的评价。具体来说,我们的预期目标包括:1、揭示新宗教右翼的参政意识的形成机制;2、说明美国当代宗教行动主义的时代特点;3、揭示美国新宗教右翼和新保守派与共和党结盟并在政治上进行合作的思想基础;4、阐明当代美国世俗化社会中的政教关系模式的优点、缺点以及它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可能具有的启发意义。三、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状况⑴美国国内围绕着《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以及宗教在当代美国生活中应有的位置而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正是在这样一个高度政治化的背景中,出现了不少有关美国宗教以及政教关系的研究。Kohut、Audi、Ornelison、Fowler、Wood、Sorauf、Noll、Noonan、Wald、Sullivan等学者都有专著探讨这个问题。其中Kohut、Audi、Sullivan的著作尤其以其当代的视野和关怀而值得关注。不过,笔者同时也感到,上述论者的研究仍有某种遗憾,即他们大都未能把美国政教关系放在当代美国政治哲学的问题域中去探讨。⑵RaymondTatalovich主编的《美国政治中的道德争论》一书概述了“堕胎”、“同性恋”等重要道德争论的基本情况;书中除了简要的历史回顾外,还对各利益团体所采取的主张进行了客观的陈述。对“堕胎”等问题较为深入的探讨可以参看Hoffmeier、Fowler等学者的著作,而且这些著作都以“基督教福音派对堕胎等问题的回应”作为他们立论的基本角度。不过,这些著作未能涉及美国当代著名政治哲学家对“堕胎问题”的看法。⑶其实美国当代几位著名的政治哲学家都对“堕胎问题”以及政教关系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罗尔斯的《作为公平的正义》、德沃金的《自由的法:对美国宪法的道德解读》、麦金泰尔的《追寻美德》、桑德尔的《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等著作中都有相关的论述。这些论述可以看作是对当代美国政教关系问题的理论层次上的反思和哲学层次上的辩驳,所以很值得加以总结。⑷美国学者莎蒂亚·朱芮(ShadiaDrury)的《施特劳斯与美国右派》(1997)一书对当代美国新保守派的发展历史、代表人物及其基本思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当然,限于篇幅,该书对一些涉及美国政教关系的问题(如“自由主义腐蚀宗教信仰”、“宗教信仰形成了政治秩序的关键要素”等)并未展开来讨论。不过该书无疑是提出了或者引出了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新保守派的犹太教背景如何使得它能够与基督教福音派在政治上进行合作?或者反过来问:基督教福音派如何可能在政治上与具有犹太教背景的新保守派进行合作?62、国内研究状况⑴国内学术界已经开始关注美国当代以福音派为代表的新宗教右翼的兴起。王晓朝教授主持的清华哲学翻译系列所收的《福音派与基督教的未来》和《认识美国基要派与福音派》两书,是目前国内学术界推出的最早的两本全面评介美国福音运动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