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考研辅导强化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孔祥云教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理论基础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发展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产生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和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一生有两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三个简单要素: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关系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广义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即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现代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包括: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科学技术、管理与信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社会条件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D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E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总是适合的5、注重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社会条件。·不能片面夸大生产关系的反作用。*辨析题:既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因而变革生产关系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6、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的变革与调整一般有三种情况。·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还要求在一定的经济体制下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经济运行机制。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种经济现象之间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的特点。8、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列宁创立了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理论。·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邓小平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第二章商品和货币1、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剖析是从商品开始的·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社会分工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商品交换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最简单、最普遍和最基本的关系。·资本主义经济是在简单商品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2、如何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商品的使用价值及其特点。·商品的价值及其特点。*抽象劳动是:A.无差别的人类劳动B.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C.劳动的社会属性D.历史范畴E.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统一体*选择:A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不会有价值B.没有价值的物品,虽然有使用价值也不是商品C.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必然有价值D.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E.没有价值,也就没有使用价值3、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方面,而不是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3·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4、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计算商品的价值量要以简单劳动为基础。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倍加。马克思关于复杂劳动创造更大价值原理的现实意义。·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有密切关系。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辨析题: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选择题:(1)同一劳动时间内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使:A.商品使用价值总量增加B.商品价值总量减少C.商品价值总量不变D.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E.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加(2)同A.一社会必要劳动在同B.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相等C.劳动生产率越高,D.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越小E.劳动生产率越低,F.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越大G.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的数量E.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5、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它贯穿于简单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它决定着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命运。6、货币的产生·货币的产生是价值形式长期发展的结果,经历了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货币的产生使商品的内在矛盾,即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转化为商品和货币之间的对立。7、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游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是指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标准是货币的计量单位,用来衡量货币本身的数量。·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即WGW。·支付手段是指在赊购赊销即用延期支付的方式买卖商品的情况下,货币用于清偿债务时执行的职能。*某消费者的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有:4A.购买商品房,B.合同C.约定房价30万D.E.按购房合同F.约定,G.第二年付房款10万H.元I.缴纳房屋契税9000元J.在装饰材料市场现购材料5万K.元E.交付车库租金200元8、货币流通规律·货币流通规律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决定商品流通所必要的货币量有三个因素:待售的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前两个因素构成商品价格总额。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纸币和信用货币。纸币是从货币流通手段职能中产生的,是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信用货币是直接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中产生的,包括银行券、支票、期票和汇票等,是以信用关系为基础的一种价值符号。·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是现代纸币流通条件下出现的两种经济现象。9、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10、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价值、价格、供求三者的关系: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变化反映价值变化;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使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对供求关系有反作用,它制约着供求。*辨析题: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的变化就是价值变化的表现。·价格背离价值,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自发地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并不违背价值规律。11、价值规律的作用·自发地调节社会劳动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调节商品生产和流通,促使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促使企业展开竞争,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12、尊重和利用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作用是通过市场竞争、价格波动、供求关系的变化来实现的。·我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更要尊重和利用价值规律。13、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劳动价值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的科学理论。·正确认识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的关系。5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生产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货币流通公式(WGW)与资本流通公式(GWG′)的区别。·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资本总公式(G---W---G′)形式上与价值规律的要求所产生的矛盾。矛盾的焦点就是剩余价值(m)从哪里来?*辨析题:剩余价值既不能从流通领域中产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而产生。2、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或关键·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有其特殊性。即创造商品、创造价值的能力。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剩余价值的源泉。3、运用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的原理分析剩余价值的产生·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Pm·GW···P···W′G′A·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具体劳动消耗和改变了生产资料,使其物质形态改变,价值保留并转移到新产品中;另一方面工人又支出了脑力和体力,创造了新价值。剩余价值的本质就是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部分。剩余价值的来源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是:A.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B.转移了生产资料的价值B.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D.创造出剩余价值E.增殖了预付资本的价值4、资本的划分及其本质·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可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划分的意义。*A.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B.为计算剩余价值率提供了依据C.为计算资本周转速度提供了依据D.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奠定了基础E.为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奠定了基础·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剥削关系。5、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都是生产商品所不可缺少的,它与劳动者的具体劳动一起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A.它们的价值再现在产品价值中B.它们的价值由劳动者再生产出来C它们的价值量不会发生变化D.是使用价值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要素6E.与劳动者的劳动一起构成价值创造的源泉·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超额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必要劳动时间不变,通过延长工作日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所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工作日长度不变,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1)相对剩余价值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即缩短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劳动力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提高生产生活资料部门和有关生产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相对剩余价值产生。(2)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各个部门的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来实现的。·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采用新技术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使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选择:A.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靠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出来的B.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因而在资本主义不同发展时期所起的作用不同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则是少数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本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D.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而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结果E.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整个过程,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是无数资本不断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7、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和价格。*辨析:劳动是一种能按价值出卖的商品。·科学区分劳动力与劳动的意义: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资本主义工资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8、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方面,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全过程。·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基石。9、社会再生产的类型及其实质·社会再生产是指不断更新、不断重复的生产过程。·社会再生产按其规模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再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