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正廉洁公务员队伍建设的一项历史性课题(党课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清正廉洁:公务员队伍建设的一项历史性课题同志们:根据省局的统一部署,从10月8日起,我局全面开展了以“清廉文明,平安国税”为主题的廉洁从政集中教育活动。这次活动是继上半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之后,开展的又一次大规模的思想教育活动,是我们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和总局、省局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构建惩防体系,深入推进国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对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廉洁从政和规范执法的意识,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具有重要意义。自活动开展以来,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教育读本》和各类资料,踊跃参加集体讨论活动,严格对照检查,查找自身不足并提出了相应整改措施,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整个活动取也得了初步成效。按照活动的实施方案,我作为党组书记,要给大家上一节党课。今天,借此机会,我就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公务员的清正廉洁问题,讲课的题目是《清正廉洁:公务员队伍建设的一项历史性课题》。2说到清正廉洁,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宋代的包青天——包拯。包拯是庐州合肥人,早年做过天长县(今安徽天长)的县令,后任当朝宰相。由于包拯一生为官清廉,不但生前得到人们的赞扬,在他死后,人们也把他当作清官的典型,尊称他“包公”、“包龙图”、“包待制”等等,民间流传着许多包公铁面无私、打击权贵的故事,还编成包公办案的戏曲和小说。虽然其中大都是虚构的传说,但是也反映了人们对清官的敬慕心情。古代所指的“官”,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公务员,是国家的高级管理者。事实上,自从有“官”出现的那一刻起,权力与利益就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因此,如何保持公务员的清正廉洁,是一项历史性的课题。下面,我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讨论这个问题:一、为什么会产生腐败现象?产生腐败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清廉”的反义词是“腐败”,腐败现象古来有之,久治不绝,根深蒂固。例如,东汉时期,担任大将军独掌朝政20余年的梁冀,十分贪财。史记“四方调拨,岁时上贡,皆先输上第于冀”,“吏人斋货求官请罪者,道路相望”。再如,明代嘉靖年间,把持朝政的奸相严嵩极其好利,史记“文武将吏率由贿进”。贪官执政,拉帮结派,狐群狗党,臭气肮脏。又如:清朝最大的贪官和绅,曾任军机大臣20年,3贪污受贿十分惊人。据《清史稿·和绅传》记载,在嘉庆皇帝宣布和绅的20条大罪状中,涉及财产罪8条,共计银子2,233,895,160两。据《清史稿·食货志》载,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国家全年税收仅5000万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清朝40年的税收收入。腐败现象不仅在中国存在,无论是在大国还是在小国,无论是在市场经济国家还是在市场经济转型国家或是仍保持独裁专制的国家,腐败无所不有、无所不在。有国外资料分析:1987年,印度的一个灌溉区由政府提供的大约20%—50%资金,都在腐败和滥用中浪费掉了;泰国在1960—1990年的若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筑总项目有大约20%—40%的资金被用于腐败;在巴西的公共项目合同总额中,用于腐败活动支出的比例曾达到30%—50%;巴拉圭所签订的国际建筑承包合同,用于腐败交易的约占10%—20%。即使在发达工业化国家也经常出现高额贿赂行为,如:德国法兰克福机场2号终点站25亿德国马克的招标,腐败交易使工程价抬高了20%—30%。可见,腐败已经成为各国政府最大的敌人。为什么会产生腐败?说法有许多种。有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产生腐败的原因有三点:一是利益的驱动是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动力。经济学家认:“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正是由于人类这种原始的欲4望和弱点,在强烈的利益要求驱动下,一些利欲熏心者便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寻找一切可乘之机攫取财富,腐败现象也就随之产生并不断发展。二是各种政策、法律、法规所存在的空隙的大小,是腐败现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经济学家认强调,腐败现象之所以能产生并迅速发展,与我们的政策、法律、法规存在漏洞是密不可分的。腐败分子就是善于寻找政策漏洞,只要政策本身具有这样那样的漏洞,腐败现象就会很快地渗透进去,在其中开始滋生和发展,并很快形成规模。如果彻底杜绝了漏洞,那么腐败现象也就失去了其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三是抵制腐败力量的强弱是制约腐败发展速度的关键因素。腐败与反腐败本身就是对立的、矛盾的、相互排斥的。当这种抵制腐败的力量比较强大的时候,腐败现象的发展就比较缓慢而微弱。而当这种抵制的力量有所削弱的时候,则腐败现象的发展就会变得非常迅猛。也有些历史学认为:封建历史上的歪风邪气至今仍影响着我们,也就无法完全从主观上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他们强调:历史上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处于封建时期,封建主义以及传统的剥削思想难以彻底根除。封建社会“权力私有”现象的死灰复燃。当了官的人就是“老爷”,就说一不二。在封建特权思想的支配下,少数领导干部和掌5管人、财、物的公务人员,把职务、职业当特权,以权谋私,坑害国家和群众。我们党的第三带领导人,江泽民同志则把上述两种观点有机的结合起来,对腐败产生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进行了深刻的解剖和揭示科学、准确地分析和判断了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一)社会历史根源江泽民指出:“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腐败“从本质上说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这是因为:首先,腐败现象是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而又发展不充分的条件下产生的。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端落后,物质产品极端匮乏,人只能靠共同劳动、平均分配来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繁衍。因为没有什么剩余产品,也就不存在腐败的经济基础,不存在腐败产生的条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产品有了一定量的剩余,但这种剩余还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全社会成员的物质需要,因而,社会成员对社会财富的占有,便依据种种不同条件而开始出现变化,开始出现了经济上事实上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为腐败现象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其次,腐败现象是随着国家权力的产生而产生的。在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内,人们对社会资源、财富的占有是平等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出现剩余,私有制和以维护剥6削阶级利益为目的的国家权力便产生了。权力的最大特点便是具有强制性,如果没有一定的规则来限制、约束权力的运行,掌握权力的人便很容易利用公共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产生腐败。所以,人们把各种形式的腐败现象高度概括为:“以权谋私”或“权力剥削”,形象地说明了腐败往往是不受约束的权力的伴生物。再次,腐败现象是随着私有制和私有观念的产生而产生的。在原始社会,财产由社会共同占有,社会成员没有个人的财产,没有私有制以及与之相应的私有观念,也就没有因私欲膨胀而损公肥私的腐败行为产生的条件。私有制的出现和私有观念的形成是一种进步。但是,当私有制和私有观念与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剥削联系起来,与权力的运作联系起来时,私有观念就会恶性膨胀,导致腐败现象的产生。腐败现象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告诉我们,腐败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只要社会物质产品还不能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的需要,只要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政治上和经济上的不平等,只要私有制和私有观念还存在,就有产生腐败现象的可能性。因而,我们必须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渐进性和艰巨性,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推动社会全面进步,逐步减少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二)现实根源7一是各种腐朽思想的影响和侵蚀。江泽民在分析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时指出:“我国是一个封建社会历史很长的国家,封建主义和其它剥削阶级影响将长期存在,总要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在人们的头脑中,封建残余思想,如特权思想、等级观念、封建宗法观念和私有观念等根深蒂固,现实存在的腐败现象常常能从历史遗留下来的旧思想、旧传统、旧习惯那里找到渊源,如等级制、搞特权、任人唯亲、裙带关系、买官卖官、挥霍铺张,权钱交易等等。而在当今改革开放历史条件下,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潮和文化力量相互激荡,我们“借鉴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现代文明成果,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也会趁机钻进来”。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各种腐朽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交织在一起,对人们的思想形成极大的冲击和腐蚀,造成理论上、思想上的种种混乱,成为诱发腐败产生的思想条件。二是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某些失控。江泽民指出:“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经历一个艰难的新旧体制的转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制度和机制的不健全,体制不完善,工作中存在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也会给腐败现象以可乘之机。”首先,我国所有制结构的重大调整,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共同发展的局面。在所有制结构调整中,由于相关措施不配套,做法不规范,引发了国有和集体资产大量流失,成为少数人暴富的渠道,助长了腐败现象的8滋长蔓延;其次,随着我国分配结构、分配方式的变革,在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社会阶层之间出现了收入差距拉大甚至贫富悬殊的状况,对收入水平普遍偏低的党政干部产生了很大的冲击,诱发和助长了腐败心理;第三,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人们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某些方面呈现货币化市场化的趋势,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带来了某些消极影响;第四,在新旧体制转换中,体制、法制、政策管理中存在的空隙、漏洞与无序状况,为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提供了机会。三是政治体制存在的严重弊端。腐败产生的体制性因素,不仅仅限于经济体制,还包括政治体制。政治体制存在的严重弊端,是产生腐败的更具根本性、深层次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进行了领导体制改革,对过去高度集中于党委的权力进行了分解和重新配置,强化了各级行政领导的指挥权和执行权,但在这一过程中,本来就很薄弱的监督机制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加强,从而使权力的运行失衡,监督乏力,导致以权谋私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一是监督制度不健全,不规范。往往只有比较笼统的原则规定,没有具体的可供操作的制度保障,使之难以真正落实。二是监督体制没有完全理顺。党内监督9机构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难以切实有效地发挥其作用。三是缺乏对主要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监督。手握大权的各级领导干部本应是监督的重点对象,而现行的监督机制却往往是自上而下的监督较容易、较规范,而自下而上的监督较难。越是位高权重、越是应加强监督的重点对象,反而越无法监督,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监督制约机制的一个致命的缺陷,也是腐败现象难以有效遏制的一个重要原因。四是治党不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薄弱。江泽民同志指出:这些年来,我们一些地方、单位对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工作中“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党不管党,治党不严,对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抓得不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不适应新形势下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多样化的需要,针对性、有效性较差,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在一部分党员和干部中滋长,“这也是腐败现象得以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二、腐败现象的表现形式及其危害有那些?腐败的本质是对人民赋予的权力、对公共权力的滥用。腐败和权力是依存关系。权力过分集中,权力行使不当都容易产生腐败。而腐败就其表象来看,又表现为多种形式,概而括之,表现在政治上,经济上和生活方式上。10若细分起来,政治上腐败又可以分为用人的腐败、用权的腐败,腐败者信奉任人唯亲的选拔原则,滥用职权,欺上压下,离间党群关系,放弃共产主义信念,抛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最终蜕化变质。经济上的腐败形式多样,常见的有贪污受贿、权钱交易,新兴的有利用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目的,如在奖券,信用卡上大做文章,也有麻将桌上送礼等等。经济犯罪目前猛烈之势在于团伙犯罪,许多大案要案所涉及的并非三、五人,一网就是一帮、一伙,这种形势更令人心惊胆寒。生活方式上的腐败表现在挥霍公款、吃喝玩乐、买别墅、养情妇,完全丧失起码的生活道德。不难看出,这三方面的腐败是相联的,政治信念丧失不可避免地转向经济上的腐化,生活方式也会随之变得奢侈靡烂,因此,腐败现象也就有增无减。腐败问题是危害国家和社会的毒瘤,腐败不但威胁着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稳定,而且还会严重削弱国家能力,激化社会矛盾,从而时刻影响着国家的长治久

1 / 5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