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平同志抗震救灾事迹材料杨华平彝族中共党员,2004年12月入伍,四川省消防总队乐山支队金顶路中队上士,装备技师兼特种车驾驶员,曾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乐山支队优秀士官4次、优秀士兵5次、嘉奖12次。9年的磨砺,使杨华平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兵,每次抢险任务他都冲在最前,用智慧、经验和勇气应对一次又一次的挑战。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峨眉震感强烈,通过手机新闻,杨华平同志了解到震源及震级信息,觉察到灾情的严重性,他主动找到指导员说:“中队有去震区的任务吗?如果有,一定要把我定在名单里。我是个老同志,抢险工作有经验。在他的强烈请求下支队同意了杨华平同志的请求,作为第二批赶赴灾区抢险人员于10时从乐山出发赶赴芦山。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14时许到达地震灾区芦山县,根据当时的需要,急需打通宝兴县的救援通道。而此时需要一名经验丰富的驾驶员向灵关镇方向运输救援人员和救援装备。此时的杨华平有主动请缨让我来吧,即便他是知道前方的道路是余震不断,山体不断滑坡的情况。由于当时的宝兴县与外界无法取得联系,外界不了解里面的情况,急需和里面的人取得联系,以便于救援行动的展开。而我乐山支队有是当时唯一有海事卫星电话的救援队伍,经请示总队,在副支队覃文勇支队长的安排下,就这样他就带上海事卫星电话,驱车前往宝兴县,道路的复杂程度远比他相信中的还要糟糕,他明白这已经不仅仅是考验自己的技术更是在死神赛跑。他不仅要开车还要观察山上滚落的大石,还要防止余震的影响。他在行驶的过程中低速档慢性,少用刹车,以免因长时间使用刹车造成刹车蹄片过热,刹车失灵。而他亲眼看见自己兄弟部队运兵车由于道路狭窄,突然冲出道牙,跌下山崖惨状。由于前方道路不通,他只能是把海事卫星电话送到灵关镇,由救援人员徒步行军前往宝兴县。于21日晚宝兴县终于用海事卫星电话和外界取得了首次的联系,极大的拓宽了救援的渠道。而他则是继续的往返运输救援人员和救援装备,一条长约25公里的道路,往返一趟整整用了5个多小时。就这样他就在这条道路上往返了6趟,运送了50多人次的救援人员,给前方送去了:生命探测仪、发电机、照明灯、破拆工具组等器材装备。在返回芦山县的途中,他搭乘转移了受灾群众、记者、志愿者180人次。前线在急需救援的同时也需要保障,在本已完成了运送任务的杨华平,有再一次担负起了运输食品的任务,在先后两次的运输中总共向宝兴县运送了近两顿的食品,极大的保障了灾区人民和救援人员的生活。23日晚,驱车从宝兴县到夹金山在到成都,于凌晨XX回到了乐山,一路上杨华平眼睛硬是睁不开了,已是疲倦不已。但一想到车上自己的战友,他们为搜救被困群众抢救人民财产价值更辛苦,我就只是为他们开开车,就是在三天四夜没有休息的情况硬是下把战友们平安送回了“家”。回到支队,他倒头就睡着了。第二天准备返回中队时,不经意间才发现自己在这几天已经行驶了1800多公里,而此时的皮卡车已经不能发动了(由于发动机一直在工作,产生了故障),我们想“它”可是是累坏了吧,机器尚且如此,何况人呢?5.12汶川地震,作为首批进入到重灾区汉旺镇的他,在当时还是参谋现的彭林参谋长带领下,在灾区连续奋战了六天六夜,所在的救援队从废墟中营救出六人,挖出了100多具尸体,疏散了300群众,极大地抢救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同样是2010年4月14日,正在总队参加攻击组培训的杨华平,又再一次临危受命,作为首批救援力量进入玉树灾区进行救援工作。清瘦的脸庞、黝黑的皮肤、沙哑的声音,抗震救灾归来的杨华平同志明显憔悴了很多,但那股军人特有的气质却依然存在。中队有战士开玩笑说道:杨哥,这三次你都碰到,你真了不起。而他只是笑笑的说只要人民群众需要我,我就会出现在哪里。在这场罕见的大灾难面前,杨华平同志用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从未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只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保障队员的神圣使命,为党旗增辉,为军旗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