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导学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渔家傲》学案第1周第3课时总第03号授课时间9.3主备人张小红审核领导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品味词中描写的边塞风光;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感知这首词慷慨壮烈的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学习方法指导】1.读题目2.读作者(知人论诗、知世论诗)3.读注释或注序4.读原文(写什么景,抒什么情)【学习准备:背景简介】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宝元元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声讨,但事出仓促,每战辄败。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副使兼知延州[延安],抗击西夏,范仲淹担任起组织西北战线,力完狂澜的重任。他到任后,改革军制,团结上下,生产戍边,渐收失地而威震西夏,他在任四年,西夏不但不敢侵犯,而且称他为“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这首诗就作于此时。一、自主预习:感情朗读、注意节奏停顿。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学习内容训练一:作者,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我们在初二下学期学过他的名篇《》,其中名句“,”,表达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二、理解、赏析2、自由朗读,说说诗词大意。思考:词中“”字直接点明了季节,“”四字间接点明了季节,紧扣题目。3、赏析上阕:上阕写景,突出了“异“字。在词中,风景异的具体表现有:⑴;⑵;⑶;写出了边塞寒冷、荒凉、戒备森严的景色。由“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句,你容易想起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诗句;从“浊酒一杯家万里”你想起了《苏幕遮》中“明月楼高休独倚,,句。所以,从环境描写和内容上看,整首词意境开阔,苍凉悲壮。4、赏析下阙:下阕抒情,抒发了怎样的情?由上题推断,全词的主旨句是:,。“,”抒发了守边将士壮志难酬、思念家乡的情感。5归纳总结整首词,上片以“”字统领全局,借助“”等意象,描绘出一幅荒凉、萧瑟的边塞秋景图,同时,揭示了边地环境恶劣、战事的紧张氛围,由景入情,下片抒发了词人的情感。三、快速背诵并默写。四、【中考链接,当堂测试】1、(09湖南衡阳市)诗歌欣赏:⑴、对《渔家傲·秋思》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⑵、根据词意,请回答下面问题(2分)下阕抒发的感情是:。2、①四面边声连角起,,。(2007浙江温州市卷)②羌管悠悠霜满地,,。(2008浙江丽水市中考)3、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宁夏中考题)五、我积累我快乐一.积累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的诗句1.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4.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二.积累写大雁的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唐】王湾《次北固山下》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唐】卢纶《塞下曲》学习感悟:《渔家傲》导学案第1周第3课时总第03号授课时间9.3主备人张小红审核领导宋校【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品味词中描写的边塞风光;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感知这首词慷慨壮烈的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学习重难点】1、理解词作内容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吟诵词作并默写。【背景简介】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宝元元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声讨,但事出仓促,每战辄败。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副使兼知延州[延安],抗击西夏,范仲淹担任起组织西北战线,力完狂澜的重任。他到任后,改革军制,团结上下,生产戍边,渐收失地而威震西夏,他在任四年,西夏不但不敢侵犯,而且称他为“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这首诗就作于此时。一.导入新课二.感情朗读、注意节奏停顿。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学习内容训练一:作者,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我们在初二下学期学过他的名篇《》,其中名句“,”,表达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三、理解、赏析2、自由朗读,说说诗词大意。思考:词中“”字直接点明了季节,“”四字间接点明了季节,紧扣题目。3、赏析上阕:上阕写景,突出了“异“字。在词中,风景异的具体表现有:⑴;⑵;⑶;写出了边塞寒冷、荒凉、戒备森严的景色。由“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句,你容易想起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诗句;从“浊酒一杯家万里”你想起了《苏幕遮》中“明月楼高休独倚,,句。所以,从环境描写和内容上看,整首词意境开阔,苍凉悲壮。4、赏析下阙:下阕抒情,抒发了怎样的情?由上题推断,全词的主旨句是:,。“,”抒发了守边将士壮志难酬、思念家乡的情感。5归纳总结整首词,上片以“”字统领全局,借助“”等意象,描绘出一幅荒凉、萧瑟的边塞秋景图,同时,揭示了边地环境恶劣、战事的紧张氛围,由景入情,下片抒发了词人的情感。四、快速背诵并默写。【中考链接,当堂测试】1、(09湖南衡阳市)诗歌欣赏:⑴、对《渔家傲·秋思》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⑵、根据词意,请回答下面问题(2分)下阕抒发的感情是:。2、①四面边声连角起,,。(2007浙江温州市卷)②羌管悠悠霜满地,,。(2008浙江丽水市中考)3、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宁夏中考题)五、拓展迁移有关描写边塞风光和大雁的诗句。六、板书设计:渔家傲-------范仲淹荒凉、萧瑟的西北边塞之景↓思家忧国、壮志难酬之情七、教学反思:《江城子》学案第1周第4课时总第04号授课时间9.4主备人张小红审核领导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2、有感情地反朗读并熟练背诵全词。3、把握词意,感受出猎的壮阔场面,学习作者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学法指导】注释是你学习词作的好助手。【学习准备,写作背景】《江城子·密州出猎》作于熙宁八年冬,此时的苏轼正处于仕途的低谷。由于不满王安石变法,他自请外调,在密州任地方官。苏轼词的豪放风格正是在密州上任时期正式形成的。词中表现其非凡的英勇气质,也表达了为国家效命的急切心愿。一、自主先学:温故知新,走进苏轼。1、苏轼,字___,号___,北宋著名___。“_______”之一,与父亲___、弟弟___,合称“三苏”,散文与__并称“欧苏”,词风豪放与____并称“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我们已经学过他的词《______》,散文《_______》,《核舟记》中对其描述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感情朗读、注意节奏停顿。二、理解、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3、自由朗读,说说诗词大意。4、上阕叙事,记叙了出猎的壮观场面。“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体现在哪些地方?朗读体会。5、下阕抒情,抒发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的爱国之情。“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了什么典故?具体分析其作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6、主题归纳:7、用文中的一个字概括苏轼的形象。三、拓展讲座——用典,传情达意的生花妙笔典故:文献典籍中的词语或故事用典:用特指的古事或古语委婉曲折地表达“今”义。用典的效果:使表达委婉含蓄,生动典雅。《江城子密州出猎》:一首因用典而豪气洋溢的词学习内容训练1“亲射虎,看孙郎”:用了典故,表达了作者的愿望。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了典故,表达了作者的愿望。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用了典故,表达了作者的决心。四、快速背诵并默写。五【中考链接,当堂测试】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1—2题。(2007四川资阳市)1.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自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2、《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是(朝代)的3、描写太守形象的句子4、描写出猎队伍的句子5、表现苏轼豪迈气概的句子6、表现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7、表现作者要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决心句子是六、拓展迁移,豪放词名句填空。1、大江东去,浪淘尽,。(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同上)3、,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学习感悟: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