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来奉人员党组织和管理委员会的实践与思考近年来,来奉人员越来越多,他们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来奉人员的增加也给社会治安、城镇建设、文化教育、社会管理等方面带来了许多问题,如何加强来奉人员管理,我镇从来奉人员党组织和来奉人员管理委员会建设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思考。一、来奉人员的现状(一)基本现状根据调查摸底,截止10月底,我镇来奉人员有5.99万,是全镇户籍人口的1.25倍,12个行政村的来奉人员超过本村户籍人口。其中张弄村来奉人员最多,超过了1万,是本村户籍人口的5倍多。来奉人员文化层次普遍较低,他们基本上从事低技术含量和非专业工作,主要在建筑工程,鞋服、纸笔加工,餐饮服务,百货零售等领域,业余文化生活比较单调。来奉人员来源广泛,主要来自安徽、四川、河南、江西等贫困地区的农村,生活习俗各不相同,很难融入本地社会生活。同时,数量具大的来奉人员,大多居住在农户出租房屋和其他各类工棚中,人口密度大,环境卫生状况差,安全隐患较多。大量的来奉人员流入给我镇公共设施、住房、交通、水利、教育和就业等造成巨大压力,也给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市容卫生等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之间争利等社会矛盾也常有发生,影响着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随着来奉人员停留在本地的时间延长,社会认同感等问题也正在凸现,给我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二)管理现状来奉人员情况的复杂性、流动的多变性给社会管理带来了挑战,如何加强对来奉人员的有效管理,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道难题。目2前,管理来奉人员普遍采用的方式主要是:1、采用“谁出租、谁负责”的原则,按照“两个实有”要求,摸清来奉人员基本情况,落实出租房房主管理责任。虽有要求,但平时却对来奉人员的工作生活和思想变化情况缺乏关注。2、以登记、办证、管控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的防范式管理模式,对来奉人员管理基本上都是以手续健全为主,基本不管其工作生活情况。在对来奉人员的情操培养、文化学习和法制教育等涉及精神文明的问题很少有人关注。3、“一二三四”工作机制的“两站”模式。来奉人员服务站和来奉党员服务站的建立,变传统的防范式管理模式为管理和服务模式。虽由控制管理型在向服务管理型转变,但光靠这一机制很难切实改变来奉人员管理现状。4、常住人口由政府等部门负责提供全方位的日常公共管理和服务,来奉人员则以治安防范和出租房屋管理为主的控制性管理,这两种不同的管理体制使来奉人员始终处于边缘化状态。5、我镇镇虽在我区率先成立了实有人口服务管理理事会和来奉人员计生协会,用“以外管外”的方式来管理来奉人员,在管理和协调上虽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在联系和服务上还有所欠缺。二、来奉人员党组织和管理委员会的实践为了切实改变管理模式,变“防范式”管理为“服务型”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镇党委转变管理观念,“以人为本”,建立新的来奉人员管理体制。在来奉人员相对集中的张弄村试行来奉人员党组织和来奉人员管理委员会。具体做法如下:1、全面摸清底数。发动全村村民对本村区域内来奉人员现状及党员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采集的信息,3进行全面分析、汇总,建立好基础台账为筹备工作打好基础。根据来奉人员现状,以800人左右,按就近居住的原则,划分确立了10个管理小组。由村联防队员、所在组村民组长推荐一批有影响、基本素质较高,居住时间较长、有参与社会管理意愿的人选任组长。2、拟定组织构架。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和对来奉党员、来奉人员加强管理的需要,在筹备工作小组的衡量下,拟定党支部班子成员为3名,设书记、副书记、委员各1名,党支部书记由村党总支委员兼任;拟定管理委员会成员5名,设主任1名(由党支部书记兼任)、副主任2名、委员2名。同时,每个管理小组设3名来奉人员代表,通过推荐、自荐,经谈心、遴选确定班子人选。3、明确工作职责。组织召开来奉党员、来奉人员代表座谈会,初步了解来奉党员、来奉人员思想状况。在明确来奉人员党支部、管理委员会组织架构的情况下,明确了党支部、管理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党支部和管理委员会在村党总支领导下开展工作,管理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主任对管委会工作全面负责,副主任协助主任抓工作,所有成员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对各自的分工负责。管委会下设人民调解(维权)、治安保卫、计划生育、文教卫生、信访接待、农副业管理、社会保障等条线,由管理委员会委员担任。三、来奉人员党支部和管理委员会的思考坚持“容纳、融入、溶合”工作理念,通过构建三个平台、深化四类活动、落实五项机制的“三四五”工作法,全面提升来奉人员管理服务工作水平。构建三个平台。一是组织平台。建立来奉人员党支部和来奉人员管理委员会。选举产生党支部和管委会班子成员。书记、主任由村党总支委员兼任,其余都由来奉党员和来奉人员担任。来奉人员按居住4区域划片分设若干个小组,并通过推荐和选举产生若干名来奉人员代表。二是服务平台。在村委会设立来奉人员党支部和来奉人员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完善来奉人员服务站和来奉党员服务站,在教育、卫生、就业、维权和娱乐等方面与本地村民同步考虑。充分利用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选配来奉人员中具有一定组织能力和思想基础的同志作为骨干,让他们参与活动,使来奉人员感到更亲近、易接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沟通平台。来奉人员大多来自外省贫困地区,风俗习惯、语言交流、感情沟通存在着差异。通过建立完善来奉人员之家、谈心角,切实加强沟通联系。同时,让来奉人员与本村村民共同参与群众文化活动,加快促进来奉人员融入本地社会生活。深化四类活动。为来奉党员设置一定的岗位,开展创先争优评比、走访慰问送温暖、党员志愿者服务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来奉党员奉献第二故乡的热情。一是设岗定责活动。在来奉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活动,设立政策宣传员、老乡联络员、纠纷调解员、治安信息员、卫生监督员、计生宣传员等岗位。积极发挥“宣传员”、“调解员”和“监督员”等作用,共同参与村级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二是访贫帮困活动。每年组织力量深入到来奉人员中进行走访慰问,以情动人,切实解决来奉人员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帮助一些生活特别困难的人,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及时送到来奉人员的心坎上。三是党员示范活动。全面开展党员“亮身份、展风采”活动,开展党员挂牌上岗,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活动,搭建党员服务发展的平台。组建来奉党员志愿者队伍,发挥来奉党员的一技之长,为来奉人员和本地百姓服务,从中体现出共产党员的价值,同时也进一步加深来奉党员与来奉人员、来奉党员与本地百姓之间的党群关系。四是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来奉人员“创业户”、“文明家庭”和“优秀”党员、5“七星”党员等评选,充分调动先进模范人物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和导向作用,为我镇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落实五项机制。一是联席会议机制。由村党总支牵头,每季度召开一次社区市容卫生、教育、医疗、信访、公安、司法、计生、就业等部门的联席会议,研究开展来奉人员管理工作。二是宣传教育机制。充分利用宅基课堂,加强对来奉人员宣传,进行村规民约、治安管理、计划生育、市容卫生等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制、体育等下基层进社区活动,把知识、技能送到来奉人员之中,为他们提供面对面的服务,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三是联系服务机制。由来奉人员党支部牵头,利用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普遍走访来奉人员家庭。围绕和谐社会建设及流动人口息息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走访活动,充分听取外来人员的意见建议,对现场无法解决的意见、建议和问题进行总结梳理,提交村居、镇相关部门,并跟踪督促解决。四是矛盾协调机制。由来奉人员党支部牵头建立来奉人员调解工作室,解决来奉人员合理诉求。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来奉人员片区组长共同参与调解。充分利用来奉人员情况熟悉、容易沟通的优势,化解各类矛盾。五是考核激励机制。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充分发挥来奉人员党组织的作用,将来奉人员党支部建设纳入镇、村党建考核内容,明确年度党支部工作目标,推行“以奖代补”政策,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促进来奉人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通过安排来奉党员代表和来奉党组织负责人参加党代会,提高来奉党员政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