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2.积累字词,能熟练背诵这两首诗歌。3.理解诗歌大意,把握两首诗中女主人公的形象。4.理解《静女》重章复唱的艺术手法和《氓》中的比兴手法的运用。5.欣赏《静女》爱情的甜蜜;同情《氓》女主人公的不幸的爱情遭遇;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大意,分析把握两首诗中女主人公的形象。【教学难点】1.把握两首诗中女主人公的形象。2.理解《静女》重章复唱的艺术手法和《氓》中的比兴手法的运用。【教学设想】学生第一次接触《诗经》作品,教学前宜先介绍与《诗经》相关的文学常识并要求学生积累。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引导明白诗歌的基本意思,然后才结合作品的特色(重章复唱和比兴艺术手法)进行艺术形象鉴赏。要注重诗歌的朗读,尤其是节奏方面的把握。【教学方法】朗读、品读、研读【教学准备】相关课件及音频【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多媒体播放歌曲《敖包相会》片段并展示歌词,营造气氛。)十五之夜,月华如水,微风轻拂,虫儿低吟,草原上一片宁静。一位小伙子徘徊在敖包周围,引颈企盼,美丽的姑娘啊,你为什么还不到来?……今天,让我们穿越到《诗经》所在的那个时代,去看看另一位同样和一个姑娘相约的小伙子,他等到他心中的那位美丽的姑娘了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诗经》两首中的第一首——静女。二、结合课文注释,了解《诗经》相关文学常识《静女》是《诗经》里的其中一首诗歌,同学们对《诗经》有什么了解?(提醒学生注意课文下面的注释)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由周王朝通过各诸侯国的协助进行采集,然后命乐师整理、编撰而成。它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2.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音乐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地方民歌,有十五国风,共160首;“雅”主要是朝廷乐歌,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颂”主要是宗庙乐歌,有40首。3.《诗经》的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赋——直陈其事;指铺陈排比,也可以是直接铺叙,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如《七月》《芣苢》均采用此种写法。(静女、氓也可体现。)比——比喻,就是打比方,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即即景生情、托物兴感,由具体事物引发想像和联想。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可以举《关雎》为例。)4.“风”“雅”“颂”是《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形式,“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合起来被称为诗经的“六义”。三、朗读诗歌,扫清阅读障碍。1.请同学朗读,另一同学进行点评,扫清读音障碍。(教师可在讲解过程中直接在课件上标音和节奏)姝(shū)俟(sì)隅(yú)见(xiàn)搔(sāo)踟蹰(chíchú)娈(luán)贻(yí)彤(tóng)炜(wěi)说怿(yuèyì)女(rǔ)归荑(kuìtí)洵(xún)匪(fēi)2.注意节奏,基本上每句读成“二二”节拍,个别句式需灵活处理。如: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3.疑难字词及反义讲解。其:形容词词头,无实义。姝:美丽。俟:等待。爱:通“薆”,隐藏,隐蔽。见:通“现”,出现。踟蹰:亦作“踟躇”,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文雅的姑娘多么漂亮,约我在城楼上相见。我如期而至但她却没有出现,急得我搔首弄发心彷徨。娈:美好。贻:赠送。彤管:红色的管箫。有:形容词词头,无实义。炜:鲜明有光的样子。说:通“悦”,喜爱。文雅的姑娘多么美好,送我一支红色的管箫。管箫红红的发出闪闪的亮光,非常好看,我非常喜欢。归荑:赠送茅草芽。洵:的确,确实。“匪”通“非”,不是。“女”通“汝”,你。这里代指“荑草”。贻:赠送。从郊外采来茅荑相赠送,确实又美丽又出奇。不是荑草有多美丽,而是因为它是美人相赠的。4.知识点总结通假字见:通“现”,出现。爱:通“薆”,隐藏,遮掩。说:通“悦”,喜爱。女:通“汝”,你,这里代指彤管。归:通“馈”,赠送。匪:通“非”,不是。特殊句式:俟我于城隅——状语后置(于城隅)俟我匪女之为美——判断句四、品读诗歌,把握男女主人公的形象。通过上面的分析,同学们对这首诗歌应该有初步的理解。下面请齐读诗歌,思考:诗中给我们呈现了什么样的生活场景?一对男女青年约会的场景,呈现相俟、相见、相别的前过程。假设我们就是其中的男女主角,男同学,你来到城楼上的角楼,却看不到静女,这时候,你着急得不得了,搔首弄发,不断地走来走去,终于,她出现了,又送彤管又送荑,这时候的你的心情如何?请你带着这种感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女同学们,觉得这个小伙子怎么样啊?在刻画男主人公的时候,有一个细节,“搔首踟蹰”,描绘出男青年抓耳挠腮、焦灼不安的情态,刻画了他憨厚朴实的性格,表现出他对姑娘的深挚情义和迷恋程度。男子:焦急、憨厚、痴情。女同学,假设我们就是其中的静女,你按时赴约了,故意躲起来,看他在那儿着急,接着你又送他东西。你心里是怎么想的?请你也带着这种感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男同学们,觉得这个姑娘怎么样啊?“爱而不见”描绘出姑娘调皮逗乐的行为,突出她活泼聪慧的性格,表现出她的多情率真。女子:调皮可爱、天真活泼、聪慧、诗歌通过再现一对男女青年约会的场景,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古代热恋中男女真切、自然、纯真的感情。五、体会男女主人公爱情之美我们再来探讨一个问题,小伙子为什么那么喜欢姑娘送的礼物?如何理解“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这句?明确:①这是借物咏人,借物赞人。小伙子对礼物的赞美,实际上是赞美姑娘,表达的是小伙子对姑娘的真挚恋情。②爱屋及乌。“洵”即诚然、实在,“异”即特别、异常。显然他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是另有所感。荑草虽极其普通,但因它是姑娘亲自从野外采来作为信物给小伙子的,寄托了姑娘的一颗真挚的心,物微而情深,因而,它已不再是一般的荑草,而成为小伙子眼中“洵美且异”的珍品。姑娘借荑草以传情,小伙子接受赠物,也就是接受了姑娘的一片深情。荑草是他们幸福爱情的见证。六、了解“重章复唱”“静女其娈”,与“静女其姝”仅一字不同,“俟我”与“贻我”结构也相似。是属于《诗经》中的哪种艺术手法?这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有什么作用?明确:重章叠唱。《诗经》善用章句来表达思想感情,使诗歌在音律上和修辞上都收到美的效果。有的通篇重叠,各章对应只换几个字;有的只在章首或章尾重叠;有的隔章重叠,重首重尾。作用:使句式匀称,语意往复推进,有强调意味,有利于感情的抒发。七、小结全诗以第一人称“我”即男子的口吻运用“赋”的表现手法铺写出了他约会的过程。诗中两青年开朗的性格、深厚的感情、欢快的情绪跃然纸上,洋溢着青春与爱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爱情的美好和甜蜜,不知道是不是也在座的各位非常向往呢?本诗采用重章叠唱,巧妙选用细节,风格朴实,也增添了艺术魅力。八、课外作业背诵全诗,预习《氓》。九、板书设计静女我相俟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相见贻彤管说怿女美相别归荑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调皮可爱、焦急、憨厚、痴情天真活泼、聪慧第二课时一、导入爱情是个不衰的话题,在爱河中,有人欢喜有人忧。上节课通过对《静女》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爱情的甜蜜和美好。我们今天所学的这首诗歌——《氓》,它的女主人公就没那么幸运热恋中男女真切、自然、纯真的感情了,不仅遭氓遗弃后还受到兄长嘲笑,可谓“凄凄惨惨戚戚”。如何看待爱情所带来的种种困惑?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氓》这首诗。二、快速通读全文,扫除字词障碍教师范读,正音,明确两两停顿的朗读节拍。氓之蚩蚩chī匪我愆期fēiqiān将子无怒qiāng乘彼垝垣guǐyuán载笑载言zài尔卜尔筮shì于嗟鸠兮,无食桑葚!Xūjiējiūshèn犹可说也tuō自我徂尔cú淇水汤汤,渐车帷裳shāngjiāncháng士也罔极wǎng靡室劳矣mǐ夙兴夜寐sùmèi咥其笑矣xì隰则有泮xípàn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三、诗歌串讲(穿插通假、古今异义、疑难字词以及疑问的讲解。)实词氓:民。蚩蚩:笑嘻嘻的样子。布:钱币。贸:买,交易。匪:通“非”,不是。即:走近。谋:商量婚事。子:你,先秦时表尊称。涉:渡过。愆:本指过失,过错,这里指延误。将:请,愿。无:通“毋”,不要。‘虚词:(下同,不再列出)之: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至于:直到。今义为表递进关系的连词。以为:把…当作。今义为以为。有个青年笑嘻嘻地抱着布币来买丝,其实他不是来买丝,而是来找我商量婚事。我送你渡过淇水,直到顿丘。不是我拖延婚期,而是你没有好的媒人。请你不要发怒,就把秋天定为婚期吧!乘:登上。垝垣:倒塌的墙壁。涕:眼泪。今义为鼻涕。载:又。卜:用龟甲占卜。筮:用蓍草占卦。体:占卦的结果。咎:不吉利。贿:财物,指嫁妆。彼:那。以:表目的关系连词,来。既:已经。以:介词,用。我登上那倒塌的墙壁,来远望青年所住的复关。看不见青年的到来,惹得我眼泪涟涟。见到了青年的到来,喜得我有说有笑,你用龟甲和著草占卜,结果很吉利。你用车子来接我,把我的嫁妆搬到你家。沃若:润泽的样子。若,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于嗟:感叹词。于,通“吁”。食:动词,吃。它还可表“吃的东西,粮食”意。另外当它读作sì时,意为“供养,给……吃”。耽:沉溺,迷恋。说:通“脱”,解脱。之:主谓之间的结构主次,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其:物主代词,它的。与:连词,跟,和。犹:尚且。桑树没有凋落的时候,它的叶子很润泽。唉呀斑鸠啊,不要贪吃桑葚;唉呀姑娘啊,不要对男子迷恋。男子迷恋爱情,还可以解脱;女子迷恋爱情,是不可解脱的。陨:坠落,掉下。徂:往,到。食:本义为“吃”,此处引申为“过着”。贫: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贫苦的生活。汤汤:水势很大的样子。渐:浸湿。帏裳:围着车子的布幔。爽:差错。贰:不专一。指变了心。罔极:没有定准。二三:三心二意。而:表承接关系连词。三:古汉语里的“三”和“九”往往不是具体数字,而是泛指多次。桑树凋落的时候,它的叶子枯黄坠落。自从我嫁到你家,多年来过着贫苦的生活。淇水的水势很大,浸湿了车上四周的布幔。我对爱情始终如一,男子却怀有二心。男子的行为没有准则,在品德上三心二意。三岁:多年。靡:没有,不。室:指家务。劳:劳作。夙:早。兴:起。寐:睡觉。朝:一天。言:语助词,在剧中没是在意义。遂:实现。咥:笑的样子。静:静下心来躬:自身。悼:伤心。为:作为。既:已经。至于:达到……地步其:代词,他,他们。之:代词,代指这件事。我多年来做媳妇,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起早睡晚,没有一天不是这样。你的心愿已经实现了,就对我施以凶暴。兄弟不知我的处境,见我回来都讥笑我。我静下心来想一想,自身感到很悲伤。怨:怨恨。隰:低湿的地方。泮:通“畔”。总角:古代男女未成年时把头发扎成丫髻(jì),称为“总角”。这里指代少年时代。宴:欢乐。晏晏:欢乐、和悦的样子。旦旦:诚恳的样子。思:想。反:违反。是:指示代词,这。思:思想,考虑。已:了结,终止。及:和,与。偕:一起。则:连词,用在对比句中。之:助词,的。其:你。焉哉:语气词连用,加强语气,表示感叹。本想与你百年偕老,如今年老了却使我产生怨恨。淇水也有岸,沼泽总有边。少年时代多么欢乐,有说有笑是那样的开心。当年的誓言是多么的诚恳。不想现在却变了心。违反誓言不念情,那就让这场爱情了结了吧!第三课时一、继续上节课的诗歌串讲。二、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情节脉络。1.齐读课文,提问,诗歌大致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点名提问,强调学生自己概括)明确:女子被“氓”所追求,两人结为夫妻后,尽管妻子日夜操劳,终被丈夫虐待乃至抛弃。2.这个女子的婚姻经过了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各有什么样的感情基调?3.思考与探讨:诗歌中塑造的男女主人公各有什么性格特征?男主人公没有好的媒人就来求亲从这里看他得性格急躁。求婚不成就生气说明他性格怎么样?暴躁。婚后氓不仅不守誓言,三心二意,还因为女主人公年老色衰就“二三其德”甚至对女主人公拳脚相加,充分体现了他的易变,专横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