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次金融危机比较与对策经济观察报报道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开始至今,包括本次次贷危机,已经发生了五次重大金融危机。另外三次是:1986-1995年美国储贷银行危机,1990年代芬兰、瑞典、挪威银行危机和1990-2003年日本银行危机。摩根富林明证券、高盛、中金等国内外多家知名研究机构最新相关报告显示,从危机爆发到政府介入,每次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从危机起源看,五次危机都是廉价的资金成本加上金融法规的开放,导致投资风气大盛,刺激股市和房地产价格飙涨。同时,最终均有政府介入。当私营部门无法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金融危机时,政府出面主导包括注资、成立特别资产管理公司以及银行资本再造等是最后的“解药”。再者,危机历来是“危险”与“机会”的混合体。摩根富林明证券研究发现,从以前四次金融危机来看,在政府出面提出大规模拯救方案后,平均而言股市在3个月上涨27%、6个月上涨55%,一年后上涨148%。另外,除了美国储贷银行危机以外,其余三次危机中,银行类股票表现均为上涨,在3个月、6个月和1年三个时点,最高涨幅高达448%,最低为7%。就不同点而言,政府在拯救金融危机的时机和具体措施上差别很大。大萧条时美联储紧缩政策以及后来的保护措施让国际贸易完全停滞。日本银行危机爆发后,日本政府态度摇摆不定,致使金融危机耗时10年。因此当政府处理的态度越明确,或是应变速度越快时,越能缩小市场震荡的阵痛期,同时对于社会成本的负担也会愈小。大萧条时各国政府各自为战。相比较次贷危机,各国联手拯救金融体系,避免了其走向崩溃。还有,大萧条时股市崩盘前夕,美国实体经济指标已经出现了下滑。去年夏天次贷危机爆发时,美国经济主要指标还在增长,直到今年第二季度其GDP仍为增长状态。当然,这次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体系危机仍在蔓延之中,尤其是接踵而来的全球经济衰退风险日益加大,这一场“百年一遇”的危机未来走势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机构观点和建议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这次经济复元时间相信要较以往长。经济能否恢复,要看政府能否遏止房价再下滑,从日本经验来看,美国大概需要一至两年后才能渐见起色。面临经济衰退,并很可能出现通缩,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应保持流动性。另外,可考虑一些必需品行业、公共事业、电信业等。因为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相对来说这些行业的抗跌能力较强。中金研究部副总经理沈建光:这次金融危机和大萧条相比,最大的不同是美联储的作为和政府不同的应对方式。金融动荡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将远小于大萧条时期。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次贷危机爆发的一年多时间里,工商企业贷款余额并未下降,因此对投资、产出及就业市场的影响远小于大萧条时期。欧洲央行行动迟缓、欧洲国家地产泡沫大于美国、欧洲各国政府开始债台高筑,国际信贷危机对欧洲经济的打击大于美国。因此美元不贬反升,在不久的将来,美元升至与欧元等价不足为奇。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宵:我们得到的教训第一就是金融系统所占利润比重不应过大。从整个产业分工来看,谁创造了财富?金融还是实体经济,这是需要大家好好思考的。第二就是杠杆比例不能过大。第三就是整个世界在危机出来前都喜欢在泡沫中享受,习惯成为自然时,危机就会到来。第四就是滥发货币,以前货币是金本位,现在完全抛开金本位,滥发货币,滥发债券制造货币,滥用衍生品制造出来的流动性。一般情况金融危机主要冲击金融股,既然冲击最大压力自然也最大,往后的反弹也就会更加强劲一些,但前提是压到最低时弹簧未绷断,例如雷曼兄弟、贝尔斯登等就断了。因此,暴风雨来临时就不用出海捕鱼了。北京某基金公司研究部总经理:金融业的调整这次需要的时间可能会较长,很多银行需要注资,需要消耗很多不良资产,这些都需要时间,监管和金融体系的重建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这要看你的投资期限,如果是长期投资,是可以进行一部分,但如果是短期,就还要等。深圳国轩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助理石运金:目前,美联储应对次贷危机的正是降息、增加流动性、改善银行资产质量的根本性手段,相信会减少美国陷入萧条的可能。对股市、金融股什么时候上涨,不好判断,如果继续急跌,应该会有较大幅度反弹,超跌反弹是常识,跌得越多反弹力度也越大。不过,建议投资者控制仓位,少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