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太极拳简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杨氏太极拳简介杨氏太极拳式是太极拳中的一个流派。它由第一代宗师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少侯、杨澄甫祖孙三代人怀着为人类造福的理想,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苦心钻研在不违背武术本能的基础上,保留了技击与攻防内容,创造了一套缓慢柔和、式式均匀、姿势舒展、劲在内涵、形象优美的动作,并具有淳朴、独特、新颖、别致的特色,它在中国武坛上的出现,为人类强身健体、治疗疾病、延年益寿、陶冶情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杨氏太极拳是哲拳,它是武术,也是医术,更是具有丰富内涵的东方文化。杨氏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武术的珍贵遗产,它融汇阴阳八卦、五行学说哲理,博采各家武术精华,动作适应人体生理卫生。杨氏太极拳其动静虚实的变化、刚柔内外之消涨,与唯物辩证法阐明的矛盾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规律相吻合,是体育运动中最适应健身的具有科学原理的优秀拳种之一。杨氏太极拳集技击性、健身性、艺术性、观2赏性于一体的拳术。杨氏太极拳架式舒展大方,动作简洁柔和,速度缓慢均匀,动中有静,静中寓动,柔中寓刚,以意引气,以气运身,内外相合,身心兼修,老少皆宜。它具有强身祛病之效,又是自卫技击之术,不仅历六世、经百余年而不衰,而且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日益呈现风行环宇之势。杨氏太极拳构思细腻,编排合理,结构严谨,全面完整,有一定的科学性,使武术、保健、疗病三者自然结合,不但能消除三者之间原有的矛盾,还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同时在处理一般动作与高难动作的协调、缓和与紧张的安排上,都显得非常适当,使演练者自始至终,甚至连续练几趟,均感舒适,轻松愉悦。尤能适应多方需要,满足练功、健体、疗病的男女老少需要。它适应面广,锻炼效果较好,使太极拳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为中华武术这一瑰宝增添了色彩。国家体委早在1956年与1959年前后就以杨澄甫拳架为蓝本。编写了《24是简化太极拳》、《88式太极拳》。自推广以来,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为了适应当前国内外太极拳发展的需要,又特汇编了四氏太极拳竞赛套3路(杨、陈、吴、孙),其动作均要求按传统练法编排,它对今后国内太极拳运动的蓬勃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套路演练的基本理论,是指导杨氏太极拳健康发展的准绳。杨公澄甫所著《太极拳术十要》、《太极拳之练习谈》,几经沧桑,至今仍然是指导杨氏太极拳健康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太极拳术十要杨澄甫口授陈微明笔录1.虚灵顶劲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不可用力,用力则项强,气血不能流通,须有虚灵自然之意。非有虚灵顶劲之意,则精神不能提起也。2.含胸拔背含胸者,胸略内含,使气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拥胸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拔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胸则自能拔背;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向无敌。3.松腰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4足用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故曰:“命意源头在腰隙。”有不得力,必于腰腿求之也。4.分虚实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腿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5.沉肩坠肘沉肩者,肩松开下垂也;若不能松垂,两肩端起,则气亦随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矣。坠肘者,肘往下松垂之意。肘若悬起则肩不能沉,放人不远,近于外家之断劲亦。6.用意不用力《太极拳论》云,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使有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束缚,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之有经络,如地之沟洫,沟洫不塞而水行,经络不闭而气通。如浑身僵劲,充满经络,气血停滞,转动不灵,牵一发而全身动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是气血流注,日日灌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即太极拳论中所云,“极柔软,然5后能极坚刚”也。太极拳功夫纯熟之人,臂膊如绵裹铁,分量极沉。练外家拳者,用力则显有力,不用力时,则极轻浮。可见其力乃外劲浮面之劲也。外家之力,最易引动,故不足尚也。7.上下相随上下相随者,即《太极拳论》中所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手动、腰动、足动,眼神亦随之动。如是方可谓之上下相随。有一不动,即散乱矣。8.内外相合太极拳所练在神,故云“神为主帅,身为驱使”。精神能提得起,自然举动轻灵,架子不外虚实开合。所谓开者,不但手足开,心意亦与之俱开;所谓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与之俱合。能内外合为一气,则浑然无间矣。9.相连不断外家拳术,其劲乃后天之拙劲,故有起有止,有续有断,旧力已尽,新力未生,此时最易为人所乘。太极拳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终,绵绵不断,周而复始,循环无穷。拳论所谓“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又曰:“运动如抽丝”,皆言其贯穿一气也。10.动中求静外家拳术,以跳掷为能,用尽气力,故练习之后,无不喘气者。太极拳以静6御动,虽动犹静,故练架子愈慢愈好。慢则呼吸深长,气沉丹田,自无气血偾(fen音:分)张之弊。学者细心体会,庶可得其意焉。太极拳之练习谈——杨澄甫中国之拳术,虽派别繁多,要知皆寓有哲理之技术,历来古人穷毕生之精力,而不能尽其玄妙者,比比皆是。学者若费一日之功力,即得有一日之成效,日积月累,水到渠成。太极拳,乃柔中寓刚,棉里藏针之艺术,于技术上、生理上、力学上,有相当之哲理存焉。故研究此道者,需经过一定之程序与相当之时日。虽然良师之指导、好友之切磋,固不可少,而最紧要者,是在逐日自身之锻炼。否则谈论终日,思慕经年,一朝交手,空洞无物,依然是门外汉者,未有逐日功夫。古人所谓,终思无益,不如学也。若能晨昏无间,寒暑不易,一经动念,即举摹炼,无论老幼男女,即其成功则一也。7近来研究太极拳者,由北而南,自黄河流域至杨子江流域,同志日增,不禁为武术前途喜。然同志中,专心苦练,诚心向学,将来不可限量者,故不乏人,但普通不免入于两途:一则天才既具,年力又强,举一反三,颖悟出群,惜乎稍有小成,便是满足,遽迩中辍,未能大受;其次急求速效,忽略而成,未经一载,拳、剑、刀、枪皆已学全,虽能依样葫芦,而实际未得此中三昧,一经考究其方向动作,上下内外,皆未合度,如欲改正,则式式皆须修改,且朝经改正,而夕已忘却。故常闻人曰:“习拳容易改拳难”。此语之来,皆由速成而致此。如此辈者,以误传误,必致自误误人,最为技术前途忧者也。太极拳开始,先练拳架。所谓拳架者,即照拳谱上各式名称,一式一式由师指授,学者悉心静气,默记揣摩,而照行之,谓之练架子。此时学者应注意内外上下:属于内者,即所谓用意不用力,下则气沉丹田,上则虚灵顶劲;属于外者,周身轻灵,节节贯串,由脚而腿而腰,沈肩曲肘等是也。初学之时,先此数句,朝夕揣摩,而体会之,一式一手,总须仔细推求,举动练习,务求正确。习练既纯,再求二式,于是逐渐而至8于习完。如是则毋事改正,日久亦不致更变要领也习练运行时,周身骨节,均须松开自然。其一,口腹不可闭气;其二,四肢腰腿,不可起强劲。此二句,学内家拳者,类能道之,但一举动,一转身,或踢腿摆腰,其气喘矣,起身摇矣,其病皆由闭气与起强劲也。1.摩练时头部不可偏侧与俯仰。所谓要“头顶悬”,若有物顶于头上之意,切忌硬直,所谓悬字意义也。目光虽然向前平视,有时当随身法而转移,其视线虽属空虚,亦为变化中一紧要之动作,而补身法手法之不足也。其口似开非开,似闭非闭,口呼鼻吸,任其自然。如舌下生津,当随时咽入,勿吐弃之。2.身躯宜中正而不倚,脊梁与尾闾,宜垂直而不偏。但遇开合变化时,有含胸拔背、沉肩转腰之活动,初学时节须注意,否则日久难改,必流于板滞,功夫虽深,难以得益致用矣。3.两臂骨节均须松开,肩应下垂,肘应下曲,掌宜微伸,手尖微曲,以意运臂,以气贯指,日积月累,内劲通灵,其玄妙自生矣。94.两腿宜分虚实,起落犹似猫行。体重移于左者,则左实,而右脚谓之虚;移于右者,则右实,而左脚谓之虚。所谓虚者,非空,其势仍未断,而留有伸缩变化之余意存焉。所谓实者,确实而已,非用劲过分,用力过猛之谓。故腿曲至垂直为准,逾此谓之过劲。身躯前扑,即失中正姿势,敌得乘机攻矣。5.脚掌应分踢腿(谱上左右分脚或写左右起脚)与蹬腿二式,踢腿时注意脚尖,蹬腿时则注意全掌,意到则气到,气到而劲自到。但腿节均须松开而平稳出之。此时最易起强劲,身躯波折而不稳,发腿亦无力矣。太极拳之程序,先练拳架(属于徒手),如太极拳、太极长拳;其次单手推挽、原地推手、活步推手、大捋、散手;再次则器械,如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枪(十三枪)等是也。练习时间,每日起床后两遍。若晨起无暇,则睡前两遍,一日之中,应练七八次,至少晨昏各一遍。但醉后、饱食后,皆宜避忌。练习地点,以庭园与厅堂,能通空气,多光线者皆为相宜。但忌直射之烈风与有阴湿霉气之10场所,因身体一经运动,呼吸定然深长,故烈风与霉气,如深入腹中有害于肺脏,易致疾病也。练习之服装,以宽大之中服短装,与阔头之布鞋为相宜,习练经时,如遇出汗,切忌脱衣裸体,或行冷水揩抹,否则未有不罹(li音:力;意思是:遭遇;遭受{灾祸或灾难})疾病也。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