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坐着,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背景: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晚期,封建制度衰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目的:为稳定、巩固封建统治。一、明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一)明朝中央集权的加强:废行省,设“三司”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司行政监察军政(二)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1、宰相制度的废除:原因:胡惟庸专权相权威胁皇权措施:诛杀胡惟庸裁撤中书省,权分六部影响:君主专制进一步(空前)加强公元1380年,朱元璋借“胡惟庸案”的机会,规定以后不许再立丞相。胡惟庸(?—1380),安徽定远人。1355年投奔朱元璋。1370年升至中书省参知政事。后任丞相七年。朱元璋感到胡惟庸是极大威胁,以“擅权枉法”罪把他逮捕,并将其处死,牵连致死者达3万余人,史称“胡狱”。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皇权极大加强。思考: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理由是什么?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2、内阁制度的形成:①内阁制创立的原因材料一:从洪武十七年(1384)9月14日到21日,8天内他收到的文件有1666件,计3991件事情。他平均每天要看到200多份文件,处理400多件事情。——《吴晗论明史》材料二:朕自即位以来常以勤励自勉未旦即临朝晡时而后还宫夜卧不能安席——《明太祖实录》②内阁制的形成和发展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奠定基础明成祖:内阁大学士(参与机务)——正式确立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发展文渊阁:位于故宫文华殿北面,明成祖朱棣正式在此设立内阁,使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清朝乾隆以后,文渊阁成为皇家重要藏书地。明成祖朱棣什么叫“票拟”?什么是“批红”?你能否用现代词汇通俗地解释它?票拟就是秘书起草对公文的审批意见;批红就是领导对审批意见的认可与否。康熙御笔③对内阁的评价:A、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B、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C、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D、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学思之窗⊙你是否同意这位学者的观点?⊙请你谈谈宰相制度的废除,究竟有何利弊?⊙不同意。⊙宰相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内部可发挥双重作用:既可以辅佐皇帝,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决策机要;也可能因权力过重而威胁君主,造成深刻的君相矛盾。明太祖废除丞相后,固然可以解决君相矛盾,但必然导致皇帝负担加重,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个人裁决,难免偏颇、草率。二、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1、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内阁皇太极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朝初年由满洲贵族组成的商讨和决定军国大事的最高权力机关。议政王大臣会议具有很大的决策权,它决策的事,连皇帝也难以更改。皇权受到很大限制。康熙南书房扩大皇权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2、君主专制的强化①康熙设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②雍正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雍正帝隆宗门内军机处外景军机处内景军机处的设立a.设置目的、时间地点、人选c.特点:简、速、密d.影响: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跪受笔录,承旨传达人员简单办事效率高地处内廷b.职能早期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过程特点影响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皇权不断强化中央严格控制地方秦汉至元明清积极方面消极方面1、明太祖废除丞相的根本原因是A.加强专制皇权的需要B.六部全力扩大后,宰相已经形同虚设C.丞相胡惟庸阴谋篡权所致D.皇帝要在臣民中树立“勤政”的形象2、废除丞相制度以后,明朝在皇帝和六部之间逐步建立的官制是A.三司B.枢密院C.内阁D.军机处3、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体现了:A.国家统一的需要B.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C.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D.政令统一的需要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D、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5、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A.专制皇权B.中央集权C.检察权力D.对农民的控制6.内阁制正式确立于A.明太祖时B.明成祖时C.明宣宗时D.明宪宗时7.下列关于内阁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明永乐帝设立内阁制B.内阁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C.内阁是法定的中央机构,下辖六部百司D.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8.以下关于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评价,正确的是A、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制度的划时代的变革B、通过分散地方的权力来加强中央权力C、有利于加强明朝边境地区的军事力量D、政府各部门相互牵制,减轻了农民负担9.(2008年广东文综)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A.实行了内阁制B.设立了军机处C.实行了分封制D.郡县制受到挑战10、(2007宁夏文综)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11、“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A、与皇帝“共治国事”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C.“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D.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12.《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由此表明,明朝内阁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13.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14.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