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徐公路(横二路~纵七路)大修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连云港市规划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第1页共9页1板徐公路(横二路~纵七路)大修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第一章工程概述1.1委托单位:徐圩新区管委会1.2工程背景由国家发改委制订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以及中科院、国家开发银行和江苏省政府开展的《江苏省沿海地区综合开发战略研究》对连云港的开发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将连云港的发展定位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希望通过连云港的快速发展,在上海和青岛之间崛起一座特大型海港中心城市,从而更好地服务苏北、沿东陇海线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新一轮的发展规划为连云港以及作为未来临港产业主战场的徐圩片区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适逢江苏沿海综合开发、沿海铁路建设、东陇海线产业带规划等多种时代发展机遇,连云港市提出“城市东进、拥抱大海”城市发展战略,构建“一体两翼、一心三极”滨海大城市框架,打造真正意义的东方大港。徐圩片区规划总面积约290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大致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北起烧香河,西至烧香支河,南至善后河、埒子河口中心线(含徐圩湿地),东至海堤路,面积约194平方公里;第二部分方洋港至埒子河口13公里岸线,规划建设的双堤环抱式港湾面积约74平方公里,其中填海形成陆域面积约45平方公里;第三部分中云台国际物流园约22平方公里规划区域。根据徐圩片区战略定位及概念规划,徐圩片区规划布局共分三大板块:徐圩港区、临港工业区、徐圩新城区。徐圩港区定位为国际化亚欧大港:联合主港区发挥新亚欧大陆桥水陆联运衔接点的作用,为促进洲际间的货物中转和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服务;外向型中亚口岸:直接瞄准中亚地区以及我国中西部内陆地区外向型经济的需求,定位中亚进出口岸,服务于中亚地区的商贸交流以及我国中西部的大开发,打造成东、中亚地区进行国际商贸交流的主要口岸;国家战略资源集疏港:利用深水岸线资源优势,通过大型开敞式码头、液体散货码头、通用码头等专业化、现代化码头,发挥大宗原材料转运功能,打造成为国家能源、原材料集疏的主要港口,在国家生产力布局和大宗散货运输格局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服务国家(尤其中西部地区)大宗散货(煤、金属矿石、原油等)的进、出口战略需求。临港工业区定位为进口资源高效加工区(冶金、石化)、清洁能源动力创新区(洁能)、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装备国际综合物流产业)。徐圩新城区定位为主要为港区和工业区的配套服务,远期形成一个独立的城市组团。按时序逐渐完善三种功能:教育培训功能区、综合服务功能区、利益企业主体总部商务功能区。1.2工程概况板徐公路是我区重要的交通干线,起于横二路,止于纵七路,是徐圩地区现有的公路之一,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对外物资交流起到重要的作用。板徐公路现为二级公路,由于近几年徐圩的快速发展,交通量迅速增大,特别是超限超重车辆增多,部分路段出现严重的病害,导致服务功能低,行车条件困难,影响到交通安全和道路畅通。根据有关部门意见,促进板徐公路旁边的张圩小区、徐圩社区等项目开发建设需要,需对部分路段路面工程及相关设施进行改造,以提高路面服务等级和行车安全性、舒适性以及其他服务功能。受徐圩新区管委会的委托,我院对板徐公路整体路段进行路面大修施工图设计。1.3设计范围及内容板徐公路施工起点为横二路,桩号为K0+000,施工起点为横二路,桩号为K0+000;设计、施工终点为纵七路,桩号为K3+956.064,道路设计全长约3.96Km。设计内容为道路、路面。1.4道路区域环境与现状板徐公路位于连云港市徐圩新区中心区域地块内,北起横二路,南至纵七路。相交道路中横二路、纵七路均在方案设计阶段。道路区域现状:现状道路为宽7.5m左右的沥青路,局部出现网裂、坑槽等现象。道路两侧多为盐田、沟塘、水库,盐田标高约为2.6~2.9m。沿线现状路面标高约为1.2~3.4m。根据连云港市徐圩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板徐公路道路两侧多为科研用地和居住用地,板徐公路的通行条件的改善,将极大改善该区域的现行交通的瓶颈,为促进徐圩地区的开发提供更优的交通服务基础条件。设计:校核:审核:审定:板徐公路(横二路~纵七路)大修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连云港市规划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第2页共9页21.5道路性质及等级:道路等级:公路-Ⅱ级路面宽度:7.5m路基宽度:8.5m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Ⅱ级第二章设计参考资料及依据2.1设计依据1.《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8~2030)2.《连云港市徐圩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3.《徐圩片区防洪除涝规划》(报批稿)(连云港市水利局2009.10)4.相交道路前期设计资料5.《徐圩新区路面大修工程施工图设计委托书》2.2设计规范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4.《公路路面基层设计规范》(JTGD30-2004)5.《公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DGJ08-119-2005)6.《公路工程技术规范》(JTGB01-2003)7.《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G034-2000)8.《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JTGF41-2008)9.《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052-2000)第三章地形地质3.1地质与构造连云港市地层岩性属太古代~元古代深变质岩系,震旦纪以来地层缺失;为华北古陆构造隆起带的南缘。本建设场地的地表覆盖着至少100m厚的海陆交互相第四纪松散沉积层;基底岩性为深变质的片岩、片麻岩;覆盖层与基岩呈不整合接触关系。连云港市地层位于郯庐深大断裂带的东部,地质构造受北东、北北东向构造线的控制。3.2地形地貌条件拟建道路位于连云港市徐圩新区,距海岸边约4Km;场地地层地质成因为海相~泻湖相沉积类型,属海积平原地貌单元,道路沿线多为盐田、鱼塘及水库,场地地形较为平坦。3.3气候条件连云港地区位于北半球暖温带,受季风控制,四季分明。历史有记载的最低气温为-18℃,最高气温为+40.6℃。年平均降水量950mm,年平均蒸发量1600mm。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8、9三个月,约占全年雨量的70%。本区无永久性冻土,季节性最大冻深25~30cm。3.4地基土层本次勘察揭露的地基土划分为10个地层单元,其中:第⑴层粘土属冲积~洪积沉积类型;第⑵~⑶层属海相~泻湖相沉积类型;第⑷~⑽层各粘性土、砂层、粉土层属海陆交互相沉积类型。道路部分的勘探孔揭示第⑴~⑷层地层结构;第⑸~⑽层地层结构在桥梁部位的勘探孔中揭示。各地基层单元分述如下:⑴粘土:灰黄色,软塑,饱和。表层含植物根茎,下部与淤泥质粘土呈渐变过渡关系。玻璃光泽、摇震反应无、干强度高、韧性高、土层结构为蜂窝结构。地层分布较为稳定,主要分布在盐田周边田埂及原道路周边,地层厚度0.70~1.40m,地层平均厚度0.89m。⑵淤泥质粘土:棕黄色~灰黄色,流塑,饱和。自上而下颜色越来越暗,强度越来越低,与下伏淤泥层呈渐变过渡关系。珍珠光泽,摇震反应无、干强度高、韧性高、土层结构为重塑结构。该层分布稳定,厚度1.60~2.60m,平均厚度2.07m。⑶淤泥:灰~深灰色,流塑,饱和。均匀细腻呈膏状,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强度低。自上而下,强度有提高。有轻微腐臭味。玻璃光泽、摇震反应无、干强度高、韧性高、土层结构为片堆结构。该层分布稳定,厚度11.40~14.50m,平均厚度12.77m。⑷-1粉砂:灰色,松散~稍密,饱水。含少量海相生物碎屑。局部混大量淤泥。粒径较均匀,颗粒级配不好。颗粒磨圆度好,呈圆形。土层结构为单粒结构。该层分布不稳定,在横三路K0-048.21~K0+725.9段、驳盐河北路K0+017.19~K0+932.72段分布,厚度0.80~1.20m,平均厚度1.02m。板徐公路(横二路~纵七路)大修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连云港市规划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第3页共9页3⑸粘土混砂:棕黄色,软塑~可塑,饱和。砂粒含量(15~39)%,砂粒主要由石英、长石矿物颗粒构成,含大量海相生物碎屑。局部砂粒含量较大,砂体呈层状分布。含少量钙质结核。玻璃光泽、摇震反应无、干强度高、韧性高、土层结构为蜂窝结构。该层分布稳定,厚度1.20~7.40m,平均厚度2.59m。⑹粉质粘土:灰黄色,软塑~可塑;饱和。含少量钙质结核,局部混少量砂粒。稍有光泽、摇震反应无、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土层结构为蜂窝结构。该层分布稳定,厚度3.00~3.60m,平均厚度3.32m。⑺粉土:灰色,湿~稍湿,中密~密实。矿物成分均匀。无光泽、摇震反应显著、干强度低、韧性低。土层结构为单粒结构。该层分布稳定,厚度4.80~5.60m,平均厚度5.13m。⑻粉质粘土:灰色,软塑~可塑;饱和。矿物成分较均匀。略有光泽、摇震反应无、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土层结构为蜂窝结构。该层分布稳定,厚度2.70~3.30m,平均厚度3.03m。⑼粉砂:灰褐色,密实,饱水。局部中上部夹粉质粘土薄层,含少量海相生物碎屑。粒径较均匀,颗粒级配不好。颗粒磨圆度好,呈圆形。土层结构为单粒结构。该层分布稳定,厚度4.00~4.80m,平均厚度4.45m。⑽粉质粘土与粉土互层:深灰色,硬塑;饱和。夹数层粉土层,粉土呈中密~密实状态。略有光泽、摇震反应中等(快)、干强度低、韧性低、土层结构为蜂窝结构或单粒结构。该层分布稳定,厚度4.60~5.60m,平均厚度5.07m。⑾粉土:灰色,稍湿,密实。中部夹粉质粘土与粉土互层(细分为10-1层粉质粘土与粉土互层亚层),矿物成分较均匀。无光泽反应、摇震反应显著、干强度低、韧性低。土层为单粒结构。该层分布稳定,未揭穿,最大揭露厚度14.90m。⑿-1粉质粘土与粉土互层:灰褐色,硬塑;饱和。粉土呈层状,密实状态。略有光泽、摇震反应中等(快)、干强度低、韧性低、土层结构为蜂窝结构或单粒结构。该层分布稳定,厚度1.50~1.90m,平均厚度1.70m。第四章技术标准4.1道路等级二级公路4.2设计荷载交通等级:中等道路设计荷载:公路-Ⅱ级4.3路面类型路面采用沥青砼路面,设计年限8年。4.4坐标系统:连云港市95城建坐标系。4.5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4.6地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为0.10g;抗震设防7度。第五章道路工程5.1原有路面结构该路段现有路面面层为沥青混凝土,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原有路面横坡为2.0%。5.3测设简况项目组收集了相关路段的原设计文件、竣工文件以及该路段通车以来的历年交通量以及路面养护修补情况等资料,作为本次路面大修工程勘测的基础资料,并进行了详细的现场调查和测量。5.4路面状况现有路面的病害主要是由于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量迅速增长,特别是超限超重车辆不断增加,导致沥青路面出现龟网裂、车辙、沉陷、沥青混凝土面层大面积剥落等病害,路面使用性能降低,严重影响了服务水平。5.5路线设计本路段的路线走向依据原老路路线走向,根据《连云港市徐圩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板徐公路各点坐标如下:起点坐标:X=47509.083,Y=39722.758;终点坐标:X=43782.543,Y=40770.349;根据原有线形走向,全线共设置圆曲线7处。板徐公路(横二路~纵七路)大修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连云港市规划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第4页共9页4土路肩机动车道土路肩5.2纵断面设计本次纵断面设计,在保持原路顺适的基础上加铺40cm路面,为保持路面纵面衔接顺畅,在本次大修路段起点处的设20m的过渡段与现状相交道路衔接。其余路段基本沿着老路滚,在对老路进行必要的修补和补强,老路顶面回弹模量达到设计要求后,然后在老路上加铺相应路面结构层。利用基层进行调平,以减少填挖。本次设计,道路标高总体控制在3.78m~4.55m之间。全线道路最小坡长20m,最大坡长130m,最小纵坡0.006%,最大纵坡2.08%,由于本次设计是大修工程,而原有路面又趋于平缓,故本次设计不进行竖曲线设计。本次纵断面设计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道路设计标高为道路中心线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