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联想想象的桥梁㈠创造的本质就是使荒谬合理化——“合理化”是其核心。有了对题目的认识与信心,打开思维的大门,就有了认定自己“立意和选材”坐标点的前提。有了自我充分有效的准备,自己“立意和选材”的坐标点就不再空洞苍白,就有了盈盈绿意、盎然生机。如是,构建作文题目——对其立意选材的开放性已经有了充分认识——与写作素材——既有充实细节又有充分感悟——之间的桥梁,就成了需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我们当然希望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具有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这是民族前进的原动力。正因为此,需要用“完整创造论”整改“空头创造论”,要把“构建联想想象的桥梁”当作推倒应试作文“柏林墙”的重要环节,认真对待。这里所说的“构建联想想象的桥梁”,就是用熟悉的素材演绎作文题目,在作文素材与作文题目之间建立合理的、坚实的联系。这联系体现在思维中,表现在语言上。长期以来,人们在对“作文创造”的认识上,存在一个误区,认为“作文创造”与应试,与备考无关,只是平日课上课下玩玩的事儿。因为一谈到“作文创造”,马上与“奇思异想”单一地挂钩,而很少想到,更很少认真对待创造的其他方面、其他因素。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当然会反映在学生的作文中。高考作文阅卷的实践表明,在万马齐喑的考场,大量平庸的作文中间,总有一些考生,片面追求立意的新奇;当这种追求超过了自己谋篇行文的能力,新奇也就失去了驾驭,变成了真正的天马行空,抓不住,看不懂了。且看2000年高考考场作文(作文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的一个例子。[例文]我们要看清这里的图画(片断)看到这些图形,我们可曾想到它们都代表什么?什么含义?我们大家应当刻意研究一下。首先见到圆。我见的是那红红的一块。如果它真是红色,那它是什么?它是不是一面国旗,一面日本的国旗?我们亚太地区,是不是对它放松了警惕?它现在的军事扩张,它的军力储备,都是我们不能不防的。日本的右翼分子,不是已经向我们下了挑战书吗?它们参拜靖国神社,穿起当年的,关东军的军服,举起他们的国旗,来回顾昔日的“威武”形象。这个圆,我们大家不可不防啊!这个三角,看似方正地在那里,它都是由直线组成,而当年到日耳曼人,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并不是一根笔直的线。它是多么的凶残、奸诈、狡猾,这是多么令人担忧啊!这个三角,三条线而围成。这又多么像,世界格局的三足鼎立啊!其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端。美国凭其财大气粗,武器装备精良,在世界上横行,到处充任世界警察的角色,它从不顾惜人民的生命安全,他一直叫喊禁止核武器,禁止核试验,而他自己却不断的,对它国人民使用他这种,独霸世界行为,这么会不引起我们大家的担心呢?还是让我们小心一点的为妙。剩下的半圆,和一个不规则的图形,像是被人家侵去了一半的国家,就如同科索沃、伊拉克一样,被人家非法攻打、侵占,而自己没有办法,唯一的一个国际性权威组织现在也已经是形同虚设了,它已经被人左右,他现在已经俯首向人家称臣了。小小的国家,没有人家财大气粗,只好忍气吞声了,望着自己残存的领土悄然落泪。这位考生试图用作文题目材料提供的几幅几何图形来诠释世界政局,表面看构想不可谓不奇谲,视野不可谓不开阔,魄力不可谓不恢宏。可惜,所有这些构想、视野、魄力,是令读者莫名其妙的,因为作者没有实现它们的“合理化”,也就是说,没有凭借文字把自己“刻意研究”的成果解释清楚。“首先见到圆。我见的是那红红的一块。如果它真是红色,那它是什么?它是不是一面国旗,一面日本的国旗?”由“圆”想到日本国旗,必须凭空添涂红色,连作者自己也不放心,还要假设一句“如果它真是红色”。可见,日本国旗并不是“圆”的自然联想,而是作者为了抒写历史的感喟而强行推出的。这一“奇思异想”,作者自己可以硬着头皮勉强吞下,读者可绝难买单。于是,历史感喟也就成了无本之木,分外滑稽。“这个三角,看似方正地在那里,它都是由直线组成,而当年到日耳曼人,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并不是一根笔直的线。”由“三角形”生成的“日耳曼人”“墨索里尼”的联想,还没有展开,便被作者自己否定,转而联想“世界格局的三足鼎立”以及“美国为首的北约”云云,全都我说是就是,不加任何必要的阐释。其间辞不达意、断句零乱也就不足为怪了。这类“奇思异想”,当然也就很难说具有创造价值,当然,也不能使作者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健康成长。创造的本质就是使荒谬合理化。一千年前的人想要飞,是幻想神话,是痴人说梦;一百年前的人要说“这大清朝是我们大家的”,是大逆不道,要斩首示众;经典物理主宰的时代提出“相对论”,是荒诞不经,会有200位物理界权威联名批驳;思想封闭的时代倡导“改革开放”“一国两制”,是修正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会吓破许多人的胆……没有实现,没有实现“合理化”的途径与成果,这些就是梦想,就是荒诞;实现了,就是伟大的创造。创造性思维,按爱因斯坦所说,“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传统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而且能清楚地勾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这里特别强调创造不仅要“新颖”“非传统”,还要“有价值”“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要能够“清楚地勾画和解决问题”。考场写作创造性思维要义是超越——对“考生群体”的超越,对“阅卷教师”的超越。重点不是产生创意,而在于把“恪守传统”写好或将“别辟蹊径”写通,在于“坚持性”,在于实现创意的努力过程,实现“合理化”的思维努力。“衣带渐宽终不悔”,创造当然欢迎奇思异想,但仅有奇思异想,构不成完整的创造,也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有价值的创造性思维;何况,创造也绝非像某种误解那样,只单一地局限于奇思异想,把传统作更好的表达,也不失为一种创造。看来,我们有必要对“创造”,对作文的创造性思维,做简要剖析。据爱因斯坦的见解,我们可以将创造分解成三个要件。一、质疑,即对某种现状否定、批判;二、构想,从某种意义上说,构想越“新奇”,越有创造价值;三、实现,也就是找到实现这构想的途径,从而将“新奇”的构想转化为现实。三个要件有大体的分别和次序,又不是截然分开的。例如,将一个构想转化为现实的过程,势必要有一系列“子构想”来支撑,没有这些“子构想”及其合理化,总构想的合理化便是空谈。创造“构想”是出新的,但创造“实现”必须百分之百合理,直至每个细节。综上,我认为,创造的意义,并不只在于有否定、有构想;使构想合理化,更具不可替代的创造价值。为了更形象地说明这个不只是对作文,就是广义谈创造都不能不弄清楚的关键性问题,让我们做一个最贴近生活的譬喻。我们人类从成为人类那天起,最早的运动方式是行走,两只脚一前一后地移动,但具有创造精神的人类是不满足这种运动方式的,又慢又累。人们提出质疑,不满足,不满意,于是有了创造意识的苏醒,迈出了创造的第一步。接着就有各种创造性的构想会产生。比较符合传统常理的,是骑到牲畜脊背上,让驴、马代步,两条腿变四条腿。再发展一点,是造一辆车坐上去。这便有了一个创造的高下之分,后者的创造价值显然大于前者。但要实现它就要困难得多,后者是运动方式的一种变革,造一辆车,要实现轮子、车轴种种“子构想”。在没有前例的情况下,是很具有革命性、挑战性的创造构想。如果在一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或说前辈,如果想把运动方式改变为飞,那绝对是想入非非,是很荒诞的,它只能出现在神话中。但“飞”这种运动方式的构想,是具有更新换代的革命性的,是要离开地面的,具有超乎寻常的创造价值。以上是创造的第二步。接下来就是“落实”的第三步。我们会发现,创造价值与创造难度成正比:跨骑最容易,造车难一些,要飞上天,那就难得多。就守成而言,我们骑马乘车也就很满足了;就发展而言,我们甚至不满足于仅仅飞上天空。千百年来,在创造中不断进取的人类,以创造进取和勇敢献身的精神,向地球引力发起挑战,终于翱翔在蓝天白云之上,实现了将一个荒诞构想转化为伟大创造的“合理化”过程。正因为此,我认为,从这种意义上说,创造的本质,即为:使产生于“批判”中的“怪诞”构想合理化。同时,我们又不能忽略,创造的难度,要努力使自己具备实现创造的能力。即如为实现第一架飞机上天,人类准备了千百年。运动学、动力学、机械学、材料学、燃料学……这第一架飞机如果有一点,哪怕只是一点点细节不符合科学原理,甚至一颗罗拴没有拧紧,也上不了天。从另一种角度思考,你就是坚持步行,只要能比别人走得更快、更美、更稳,也不失为另一种范畴的“创造”。进不了飞机设计师的名人堂,还可以获得奥运会的金牌呢!上述譬喻清楚地表明,“创造”离不开“超越”,“超越”就必须突破旧有模式。对中学生而言,首先要有不同于“旧我”的意识,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求新,一次超越。这就是我们说的“创造意识”,是“创造能力”的萌芽。而正因为不同于“旧我”,实现它的合理化也就并非易事。有“超越”之心未必能遂“超越”之志。具体到作文,就是要将有价值的作文构想说得合情合理,构建联想想象的思维桥梁,实现构想的合理化。尽管考场作文的性质与要义不同于文学作品,但我们还是可以拿文学作品来比况:《西游记》的艺术魅力与创造价值,主要不在于吴承恩的头脑中涌现出玄奘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西天取经的构想,主要在于它能把这“九九八十一”难的神话,说得栩栩如生、入情入理又绝不雷同。文学作品尚且如此,更何况作文。高考阅卷的实际也表明,中学生作文最普遍性的缺欠,恰恰表现在构建联想想象的思维桥梁,实现构想的合理化方面。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相当数量的考生根本不具备实现构想合理化的起码意识。在高考阅卷中发现,这样的作文例子很普遍。例如,相当数量的同学,为了表明“诚信”的珍贵,就把从“美貌”到“才学”的六个“背囊”说得一文不值,表现出思维相当的片面性,缺乏辩证性。再如,类似这样的论述比比皆是:“如果马克思不讲‘诚信’,他怎么能写出巨著《资本论》?如果居里夫人不讲‘诚信’,她怎么能两次获得诺贝尔奖金?同样,毛泽东正是讲了‘诚信’,才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郑海霞正是讲了‘诚信’,才成了中国女篮的主力中锋……”表现为论述的武断性,实际是缺乏论证“合理化”的思维意识。实现构想合理化意识的欠缺,严重地阻遏着高中学生形成完整的创造性思维。对创造性思维能力,国际上著名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尽管各有不同看法,但无不认为创造是一个过程。沃拉斯教授将创造过程归结为四个阶段: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验证期。在作文中,后两个阶段便是实现构想合理化的阶段。伊区博士认为在发展新创意时,主要有两大阶段:萌芽阶段和实用阶段。其中“实用阶段”,在作文中便是实现构想合理化的阶段。王国维先生在他的《人间词话》中借用诗词名句形容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的三种境界。这里不妨借用一下,如果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勾勒的是作文中的构想的产生,那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形容的便是使构想合理化的苦心孤诣的思维劳动过程。就中学生而言,实现构想合理化比产生创造构想重要,也更难一些,就像将一架飞机送上蓝天,总比萌生展翅高飞的幻想难得多;站上奥运会的领奖台,总比大声回答“有信心”难得多一样。因此,作文备考,应以实现构想合理化为重点。应让学生认识到,任何一个构想都需要若干不同层级的子构想支撑,一如许许多多部件构成一辆汽车、一架飞机。还应让学生认识到,尽管构想可以海阔天空、超越常理,但实现它的合理化的过程必须合情合理,一如实现奇思异想而飞上蓝天的飞机,必须处处符合科学原理——这便是用缜密思维和相应的语言构建的联想想象的桥梁。请看下面的例子。[例1]有人对汉语拼音字母展开联想:“C”,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否则将一事无成,不能圆自己的梦;“O”,一个漂亮的圆,是人们追求的理想和希望;“W”,三把永不弯曲的利刃,对敌人绝不留情……请另外选一个汉语拼音字母,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以《“”的联想》为题,写一篇短文。[例文1]“F”的联想(片断)“F”像一面迎风飘扬的小红旗,那是胜利;“F”像一棵向阳生长的小松树,那是希望;“F”更像爷爷手中的拐杖,那是什么呢?您还得听我说……从我记事起,爷爷就拄着这支拐杖。那是支神奇的拐杖:杖柄极粗,像爷爷壮健的胳膊;杖身挺直,像爷爷刚挺的腰板;颜色深暗发亮,像爷爷黑红的皮肤;外表苍劲嶙峋,像是爷爷纵横的皱纹、斑驳的老趼、凸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