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业园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1.规划背景及工作简介**市**工业园于2002年经省乡镇企业局、省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批准设立,2004年7月经省政府审核同意,并报国务院备案予以保留,纳入省管工业园行列,为**市唯一设立在乡镇的工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384公顷。目前,该园已有和在建的特钢生产、模具加工企业十二家,协议总投资额达28.12亿元。2007年底,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分析和论证,工业园编制了《**市**特钢模具装备制造特色工业园十一五规划》,将特钢生产、模具加工、装备制造作为园区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充分利用国家实施“中部战略崛起”、湖北打造“1+8武汉城市圈”和“**被国务院列为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这些历史性机遇,发挥**、**丰富的矿产资源、优秀的人才资源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和产业对接,聚集产业群,形成产业链提高产业关联度,实现产业延伸和资源升值,努力将****工业园打造成为湖北乃至华中地区特钢模具装备制造特色工业园。与此同时,新一轮《**市**镇总体规划(修编)2005—2020年》的编制工作已经完成,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开始实施。为有效地指导园区内项目建设和管理,调整和优化工业园用地功能结构,**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受**工业园管委会委托,在《**市**特钢模具装备制造特色工业园十一五规划》和《**市**镇总体规划(修编)2005—2020年》的基础上,于2008年6月编制完成了《**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为进一步完善《**市**镇总体规划(修编)2005—2020年》,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正确把握工业园发展规模、产业结构、空间布局以及高效配置基础设施,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从决策源头控制环境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加强工业开发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规定,****工业园管委会于2007年12月委托湖北**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承担“****工业园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工作。确定评价的范围后,我公司立即组成评价工作组,并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工业园区及周围环境进行了详尽的实地勘查和污染源调查工作;收集、核实了**市、**市及**镇的相关规划资料和环境基础数据;紧紧围绕地区的发展优势和环境制约因素,结合专家咨询,进行来规划的协调性分析和环境影响识别工作;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的有关要求,编制完成了《****工业园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提交开发区管委会并呈送湖北省环境保护局进行审查。1.2.规划概述与分析1.2.1.规划概述规划指导思想:以镇域体系规划为依据,以“可持续发展”为立足点,结合园区特点,发挥资源优势,注重生态环境,确定合理容量和开发强度。营造良好的园区环境,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达到高度的统一。规划原则:遵循科学的发展观,综合分析工业园的现状与发展前景,高起点编制本规划;体现出“一先”、“二同步”。“一先”即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先行,“二同步”即园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园区项目建设同步;环境综合治理达标与项目投产同步;体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开发,协调发展的思路;体现因地制宜,具有科学性、超前性、现实性、可操作性相结合的思想。规划目标:将**工业园规划建设成功能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高度统一的具有特钢模具装备制造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型工业园;为**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增长点;为**镇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强劲活力,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新途径;成为**市乃至鄂东南地区乡镇工业园建设的示范园。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的工业园区位于**市**镇镇区西南部,大畈村、南畈村、马桥村及戴岭村结合部,距镇区中心约2.5km。规划范围为:东起南畈村,南至戴岭村南侧山麓沿线,西至马桥村燕窝铺,北至大金省道,规划区总面积384.26公顷。规划布局:根据《**市**镇总体规划(修编)2005—2020年》确定的城镇发展目标,结合规划区自然条件和产业发展需要,建设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功能协调的现代化工业园。形成“一心”(工业园区研发、服务中心)、“三轴”(南北发展主轴、东西发展主轴、南北发展次轴)“四区”(特钢模具材料生产区、特钢模具加工区、特钢模具装备制造区、特钢模具交易区)的规划结构。详见下表。表1**工业园规划结构一览表序号规划结构备注1“一心”即工业园区研发、服务中心。规划在园区东北入口处布置工业园区研发、服务中心,集行政管理、金融商贸、科研开发、产品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2“三轴”即三条发展轴。以**大道为轴线,形成南北发展主轴,以南戴路为轴线,形成东西发展主轴,以**路为轴线,形成南北发展次轴。3“四区”根据产业发展分析和工业园区分期建设需要,形成园区西南部特钢模具材料生产区,东南部特钢模具加工区,西北部特钢模具装备制造区,东北部特钢模具交易区。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工业园承担的城镇功能、产业发展定位及园区用地开发顺序和项目投资、用地性质等情况分析,本次规划用地布局上尽量体现其功能作用的要求和对环境的适应,同时满足环境景观、交通运输等方面的要求。规划园区主要形成四大功能区:即研发、服务区、市场交易区、工业区、集中仓储区。**工业园用地构成及布局见下表。表2**工业园用地构成一览表序号用地代码用地名称面积(ha)比例(%)1C公共设施用地36.039.382M工业用地198.4051.63其中二类工业用地32.10三类工业用地166.303W仓储用地31.018.074G绿化用地64.5216.795S道路广场用地54.3014.13合计建设总用地384.26100分期建设规划:根据园区建设现状和空间发展时序,结合相关意向项目的开发,考虑滚动开发的需要和现状条件,进行近、远期建设项目的安排,规划分建成区和一、二期建设。⑴建成区:目前园区建设主要依托**路两侧,以**钢铁、远成钢铁等为主的9家企业已建成投产,对已建成的企业应严格按各相关规范、规定,逐步完善达标。⑵一期:按照园区现有条件,选择基础设施条件、开发条件较好的地段,主要依托**大道和南戴公路两侧,安排符合用地性质的有意向或即将落户的项目快速形成园区规模,对需安排项目用地内的农村居民点进行搬迁安置。⑶二期:按园区确定的空间发展序列,完善园区道路网及市政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园区内余下农村居民点的搬迁安置,加强园区生态环境建设,完成规划区各项发展目标。该规划还包括:土地利用分项布局规划;管线综合规划(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电力线、综合电信线和燃气管等);专项工程规划(给排水工程规划,电力、电讯工程规划、燃气工程规划、绿地系统及景观规划、环保措施与综合防灾规划等)。1.3.规划的符合性和有利因素分析规划与市、区“总规”的符合性表现以下方面:⑴符合“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背景下市镇、发展的的要求;⑵符合湖北省推进特色工业园建设的政策和“1+8”武汉城市圈规划;⑶符合湖北省冶金行业主管部门产业政策及《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和《武汉城市圈推进产业合理转移指导目录》的相关要求;⑷符合**市相关政策和**市园区产业集群发展的策略。其它有利因素:⑴工业区与**镇区及其他环境敏感区保持了适当的距离⑵规划的实施可改善部分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控制风险隐患区间⑶区域经济、综合实力优势⑷交通区位优势⑸资源优势1.4.相关规划对该规划的制约性及不利因素分析⑴**工业园属于中部片区,是生态脆弱区。随着工业园的开发建设以及配套的**镇外环线、垃圾填埋场等工程的建设,工业园区将逐步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由原来的农业人工生态逐步转向城市生态或者纯粹的工业生态,建设过程中如管理不善,还将加剧区域的水土流失,还可能致生态功能和结构的退化,对物种多样性、异质程度、相对同质和生物量都会造成大幅度降低,区域环境连通程度变差,抵御生态风险的能力降低。⑵**镇重视生态和人居环境、对工业园的污染控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镇的城镇建设目标是“绿色**、富裕**、明星**、和谐**”,其中“绿色**”居于建设目标的首位,可以看出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工业园的开发建设和工业企业的生产不仅占用土地,改变地表结构,而且其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均会对本地区生态环境以及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居民生活环境造成明显影响。特别废气污染物影响范围广,其中含有的特异因子会在空气中扩散到很远的地方,并为植物所吸收,通过生态链传递到动物和人。废水排入沟渠,在岸边形成一定范围的污染带,压迫了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改变了近岸水生生物的群落结构;固体废物的堆放占用耕地,还会通过渗沥把有毒有害的物质传递到土壤,经过植物、动物的生态链传递给居民。⑶资源紧张,工业园的建设将加剧这一矛盾。目前,**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外部矿产资源。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煤炭为主,原油消费为辅,电力消费比重不断攀升,需要通过区外输入才能满足**市生产和生活电力需求。规划实施将进一步增大对石化产品原料、煤炭、电力的需求量;近年来,地下水已逐渐受到采矿的污染,水质得不到保证,**工业园的企业也经常由于供水量不足停产。由于地下水资源有限和长期的超负荷开采,所以饮用水和工业用水问题已成为了制约镇区经济发展的瓶颈。⑷限制了**镇镇区的发展。工业园的建设、配套的**镇外环线、工业园与镇区绿化隔离带等重大工程的建设,将对镇区产生影响。规划区内和周边居民区可以通过搬迁措施减缓环境的影响和缓解社会矛盾,同时对周边镇区建设和土地利用要提出制约性的要求。以老镇区为基础,主要沿大金省道向西、向南方向发展,适当向东发展,同时兼顾**工业园的发展,老镇区主要以改造为主。⑸总量紧张,环境容量不足。规划区位于镇区主导风向的侧风向方位,城市大气环境SO2仍具有一定的环境容量,但需要总量控制;PM10近年来呈逐步上降趋势,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规划区与镇区相距2.5公里,虽然规划提出采取生态廊道和卫生防护控制距离,但要从规划评价角度分析规模和产业是否满足容量和质量控制水平要求。进行大气影响容量和污染影响分析,以确定规划区域内和主城区的影响程度,从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和新城规划判定规划的选址和产业规模的适宜性,通过控制规模和合理布局来减缓不利影响。现有水环境容量的制约。工业园污水的最终受纳水体**湖目前不能完全满足Ⅲ类水要求。由于环境容量的制约,虽然通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可以削减部分污染负荷,但园区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受到一定的制约;1.5.规划的环境影响识别征地搬迁和移民安置:水环境,固体废物,生态环境;特钢模具、装备制造项目引进:空气,土壤,水资源,公众安全,生态;公共市政设施:污泥和电磁辐射;道路建设:环境空气,声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施工建设: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生态环境,社会经济;1.6.规划区的环境质量现状1.6.1.大气环境项目所在地的环境质量功能区划类别属于“二类区域”,应执行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修改单二级标准。从区域上看,工业园上风向空气质量较好,SO2、NO2、TSP和PM10日均值均未出现超标现象;工业园内及下风向的监测点SO2、NO2和TSP日均值浓度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满足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其修改单“二级标准”的要求,但PM10日均值浓度存在超标现象。1.6.2.水环境根据调查工业园污水通过镇区的九桥港穿过陈贵镇进入红旗渠,最终入**湖。**湖为Ⅲ类水域,水质应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同时,根据**工业园规划,工业园工业取水还涉及红峰、马桥和毛铺三个水库。本评价分别对**湖、红峰水库、马桥水库和毛铺水库进行单因子评价和富营养化评价。由监测结果可知,**湖内湖氨氮、总氮、BOD5、石油类和粪大肠菌群数年均值超标,溶解氧、总磷、氟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