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制定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年11月30日中共湖北省委九届九次全会通过)“十二五”时期,是湖北发挥优势、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加快建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湖北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符合湖北实际的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形成鼓舞全省人民信心、凝聚全省人民力量、推进湖北科学发展的行动纲领。一、湖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1、“十一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湖北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省委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宏伟目标,提出并实施“两圈一带”总体战略,开拓进取,克难奋进,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各种严重自然灾害影响,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经济规模快速扩张,生产总值跨过万亿元台阶;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主两副”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提高,县域经济发展加速;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发展承载力和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面貌深刻变化;“两型”社会建设全面启动,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和谐湖北建设有序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时期,我省把握了重大发展机遇,经受了严峻考验,在激烈竞争中创造了发展优势,在抢抓机遇中培植了发展后劲,在改革开放中改善了发展环境,为“十二五”时期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2、“十二五”时期湖北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有利于我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国内市场总体规模持续扩大,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广阔,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国家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加快建设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着力构建“两纵两横”经济带,为我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大契机。——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南水北调工程生态补偿”、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武汉市综合交通枢纽试点城市、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战略实施和重大项目建设,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国际及沿海发达地区资本和产业加快向内陆地区转移,新一轮技术创新加速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为促进我省要素聚集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国际竞争更趋激烈,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二是沿海发达地区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占据有利地位,周边省市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我省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三是发展不够仍然是我省的最大实际,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进一步凸显,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工业竞争力不强,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科技与经济发展结合不够紧密,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协调,收入差距较大,社会矛盾增多,和谐社会建设面临较大压力,一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体制机制障碍仍未消除。纵观国际国内形势,“十二五”时期,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和进取意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抢抓机遇、应对挑战,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3、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重点,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科学发展是解决湖北所有问题的关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湖北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坚持好中求快,能快则快;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开创湖北科学发展新局面。规划“十二五”时期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原则:——坚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提高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比重,推动传统产业向集群化、高端化发展,着力提高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坚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深入实施科教兴鄂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强力推进创新型湖北建设,加速将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坚持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实行协调推进、联动发展。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坚持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把改善民生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把建设“两型”社会、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节能减排,加强污染治理,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走绿色发展之路。——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继续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面实施开放先导战略,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4、“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按照把湖北建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制定积极可行的发展目标,推进经济总量规模迈上新台阶,经济发展质量跃上新层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突破,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增强全省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湖北在全国的地位。——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就业持续增加,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耗的基础上,加快经济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内需持续扩大,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三次产业结构更加协调,城镇化率明显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两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明显降低,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明显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发展,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升,民主法治更加健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和谐湖北建设有序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基本形成有利于实现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走在中西部地区前列。——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取得明显进展。加快建设中部乃至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成中部地区经济要素富集、充满创新活力的区域,中部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平台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在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改革创新等方面走在中部地区前列,自主创新示范功能、对外开放服务功能、“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功能明显增强,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作出更大贡献。三、全面实施“两圈一带”总体战略“两圈一带”战略是深化省情认识的重要成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湖北推动科学发展的载体,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抓手,引领“十二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要优化空间布局,突出项目支撑,实现联动发展,促进区域协调。5、加快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大力推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科技支撑、产业发展、城乡统筹、节约集约用地、财税金融、对内对外开放、行政管理等方面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两型”社会建设体制机制。加快圈域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与布局、城镇化与城乡建设、区域市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一体化进程,推动圈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充分发挥武汉龙头作用及科教人才优势,强化系统集成,增强耦合度,提升核心竞争力。明确各城市发展定位,优化产业布局,引导错位发展,构建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特色突出、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在“两型”社会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6、加快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推进圈域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整合,整体开发,区域联动。加快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跨省、跨区域铁路、高速公路及连接线建设,形成辐射圈内外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以“一江两山”为龙头、“十大核心景区”为重点,大力实施旅游开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努力建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以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一批优势工业、现代农业和特色生态产业集群,推动圈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7、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以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加快新一轮沿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为基础,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为核心,以促进沿江特色产业发展为重点,加快推进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以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和宜昌三峡现代物流中心建设为重点,加快沿江主要港口、航道及配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标准化、专业化运输船舶,促进多式联运。大力发展沿江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文化旅游业及其他服务业,建设一批沿江产业区,构建沿江产业密集带。加快沿江重要节点城市建设,完善沿江城市布局,积极推进沿江县域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发展沿江城镇带。加强岸线利用、管理和保护,实现绿色环保开发。加快推进汉江流域综合开发和“引江济汉”工程建设,推进汉江流域与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相融合、与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相呼应,打造湖北经济发展新的支撑点和增长极。加强沿江开放开发省际合作,推动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促进武汉城市圈与宜荆荆城市群联动,形成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支撑。8、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主体功能区建设,构筑国土空间高效利用格局。进一步支持武汉市做强做大,充分发挥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功能。更加重视和支持襄樊、宜昌两市发展,加快建成鄂西北和鄂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加快发展的核心引擎,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支撑能力。推进宜荆荆、襄十随、鄂黄黄城市群发展,加快其他区域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发展。继续坚持“一主三化”方针,推进县域工业园区、特色产业和产业集群发展,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新跨越。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社会管理一体化。深入推进扶贫开发,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库区的扶持力度,深入实施“616”对口支援工程,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