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整理汇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构造地质学按照大纲整理汇编第一章沉积岩原生构造及其产状1.层理:通过岩石成分,颜色,结构在剖面上表现出来的突变或者渐变的成层构造2.层理识别:斜层理,粒级层理,波痕,泥裂,雨痕和印模,冲刷痕迹,古生物化石生长埋藏状态3.产状表示法:1.方位角表示倾向倾角如SW205∠252.象限角表示倾向倾角走向如S45W/45SE4.岩层露头:水平岩层和等高线一致,竖直岩层和等高线相异5.★V字型法则:1.当倾向和坡向相反,出露平行于等高线,弯曲度等高线,V字尖端在沟谷指向上游2.当倾向和坡向相同,倾角小于坡角时,出露平行于等高线,V字尖端在沟谷指向上游3.当倾向和坡向相同,且倾角小于坡角时,出露与等高线相反,V字尖端在沟谷指向下游(脊尖新,谷尖老)6.★平行不整合:也叫假整合,上下两套地层产状基本平行,但其间缺少了部分地层,表示曾经有过沉积间断,不整合面上常有底砾岩。形成过程:下降沉积→上升,沉积间断,受到剥蚀→再下降沉积7.★角度不整合:两套地层上下产状不一,中间还缺失了部分地层,上覆层底面平行于不整合面,下伏地层顶面与不整合面截交,不整合面上有下伏地层的底砾岩。形成过程:下降沉积→褶皱上升(断裂、岩浆活动、区域变质)沉积间断,受到剥蚀→再次下降沉积8.不整合标志:1.地层古生物方面化石突变,进化间断,并且不是由构造断层引起2.沉积方面:上下层岩性岩相迥异,之间有起伏的或者平整的不整合面,有古风化壳,古土壤层,还有相关矿床,上覆地层底部有下伏地层的底砾岩。3.构造方面:上下层产状不一致,构造变形强弱不同,褶皱断裂不同,下伏地层的构造变形因为年代更久远所以更强。4.岩浆活动:矿床不同。第二章地质力学1.应力椭球体:当o1o2o3且同号的时候,则可以根据某点的主应力矢量o1,o2,o3为半径,作一个椭球体,代表其全应力状态。2.构造应力场:地壳内一定范围内某一瞬间的应力状态。3.应力集中:材料力学中,当物体内部有孔洞,缺口,微裂隙存在时,就会在局部产生应力集中,尤其在断裂带的端点,拐点,分支,错列点和待交汇点。4.岩石变形阶段:首先是弹性变形阶段,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变形,外力解除后可以完全恢复原来状态;然后是塑性变形阶段,当岩石应力超过其弹性极限,即使将应力解除,岩石也无法完全恢复;最后是断裂变形阶段,当应力大于强度极限时,岩石内部结合力被破坏,继而产生断裂面,岩石失去完整性,于是发生断裂变形。5.递进变形:在同一动力持续作用下的变形过程中,若应变状态发生连续变化,该变化成为递进变形。6.岩石变形的影响因素:围压,温度,溶液,时间,孔压。7.蠕变:应力不增加的情况下,应变随着时间增长而缓慢增加的现象8.松弛:应变不变,应力随着时间增长而缓慢减小的现象,二者都降低材料的弹性极限。第三章褶皱1.褶皱要素:核部,翼部,转折端,褶轴,枢纽,轴面,轴迹2.核部:褶皱中心地层,出露剥蚀后,中心地层为核部。3.翼部:核部两侧地层4.转折端:褶皱一翼向另一翼过渡的部分。5.褶轴:对于圆柱状褶皱,褶轴可以通过平移来描绘自身。6.★枢纽:在褶皱的各横剖面上,同一褶皱面上各最大弯曲点的连线7.★轴面:一个褶皱内,相邻褶皱面上的枢纽连成的面8.轴迹:轴面和地面或者任意平面的交线9.脊:背斜的同一褶皱面上的各个横剖面上的最高点连线为脊线相邻褶皱面脊线连成的面为脊面10.槽:向斜的同一褶皱面上的各个横剖面上的最低点连线为槽线相邻褶皱面槽线连成的面为槽面11.倾伏角:在直立面上量得的该构造线与它水平投影间的夹角。12.倾伏方向:线状构造的水平投影线指向该线向下一侧的方位13.侧伏角:在线状构造所在的构造面上量得的该构造线与构造面走向所夹的锐角14.侧伏方向:上述锐角走向线一侧的方位15.对称褶皱:轴面与包络面相垂直,两翼的长度和厚度都相近16.褶皱分类(轴面产状):直立、斜歪、倒转、平卧、翻卷17.褶皱分类(褶皱面弯曲形态):圆弧、尖棱、箱状(有共轭轴面)、扇状、挠曲18.褶皱分类(翼间角):平缓、开阔、闭合、紧闭、等斜19.褶皱分类(出露状态):线状、短轴、穹窿构造、构造盆地(记住L/W和1/3,1/10)20.穹窿构造:L/W1/3的背斜,自脊点向四周放射状倾斜21.构造盆地:L/W1/3的向斜,从四周向中心倾斜。22.平行褶皱:也称为同心褶皱,各岩层呈平行弯曲,同一层岩层垂直其层面量得的厚度基本一致,而平行轴面量得的厚度则相异很大,向内弧方向,曲率变大,岩层呈紧闭或者尖棱状,向外弧方向,曲率变小,岩层变得平缓开阔。23.相似褶皱:弯曲形态各层相似,褶皱形态在一定深度内保持不变,曲率中心不同,真厚度在翼部变薄,在转折端则较厚,厚度量度在垂直层面时相异,而在平行于褶皱轴面量度时则厚度相近。24.同沉积构造:褶皱与沉积同时形成,两翼倾角上缓下陡,多位开阔褶皱,背斜顶部岩层薄,乃至消失,两翼变厚,而向斜中心岩层较厚25.底辟构造:高韧性岩体(岩浆)上升,侵入围岩,使上覆岩层发生拱曲,称为底辟。26.褶皱的组合形式:穹窿与构造盆地、雁行褶皱(一系列呈雁行状排列的短轴背、向斜,可以由不同规模级次的背向斜组成)、隔挡和隔槽(隔挡背斜向斜相间,背斜窄而紧闭,形态清晰完整,线状延伸,向斜开阔平缓。隔槽向斜背斜相间,向斜窄而紧闭,完整清晰,线状延伸,背斜开阔平缓呈箱状。)、复向斜和复背斜27.褶皱形成机制:纵弯作用和横弯作用28.纵弯褶皱:岩层受到顺层挤压而形成的褶皱,分为弯流和弯滑29.★弯滑:一系列岩层通过层间滑动而弯曲成为褶皱的作用。特点:1.各层有独自的中和面,而整体没有,相邻褶皱面平行,各岩层真厚度在褶皱的各部位基本一致,产生平行褶皱。2.背斜中各相邻的上层相对背斜转折端滑动,下层相对临近向斜转折端滑动(★转折端会形成空隙,是为虚脱现象,有时有矿物填充形成鞍状矿体)3.当强硬层层间夹有层理发育的韧性岩层并发生纵弯作用则在层间滑动力偶作用下,使得薄层韧性岩层产生层间小褶皱。30.★弯流:纵弯作用使岩层弯曲变形时,不仅发生层间滑动,岩石内部还会产生物质流动现象。特点:1.受压的翼部流向转折端,使转折端不同程度增厚,而两翼变薄,形成顶厚褶皱2.当软硬岩石互层时,受纵弯作用,硬岩难以流动而形成平行褶皱,软岩易于流动,填充了转折端的虚脱形成与硬岩形态不同的顶厚褶皱3.当硬岩层中夹有一大层层理发育的相对容易流动的韧性岩体时,物质流动在主褶皱的翼部和转折端形成从属褶皱。29.横弯作用:岩层受到垂直于层面的外力作用而产生的褶皱作用。特点:1.整体处于拉伸,无中和面,应力迹线与纵弯大不同。2.往往形成顶薄褶皱,尤尤其是岩浆侵入或者高韧性岩体向上拱起成穹窿时,顶部变薄,放射状同心圆裂痕产生3.横弯作用引起的弯流作用是使岩层物质从转折端流向翼部,形成顶薄。30.柔流作用:高韧性岩石(高温高压)受外力作用而发生类似粘稠流体的流动变形而形成的复杂多变的褶皱。浅→弹性→弯滑深→韧性→弯流,剪切,柔流31.叠加褶皱:一种已经褶皱的岩层再弯曲形成的褶皱第四章节理1.节理:岩石中的裂隙,是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小型构造,总发育于其他构造之上。2.节理分类(和所处岩层关系):走向、倾向、斜向、顺层3.节理分类(和褶皱轴关系):纵、横、斜4.剪节理:由剪应力产生的破裂面,沿走向倾向延伸较远,平直光滑,有擦痕,常形成共轭X型节理系,遇到沙砾石常常将其穿过(★节理典型形式,两组剪节理夹角为共轭剪裂角,两组节理交线代表o2,夹角平分线为o1,o3)发育好时可将岩石切成棋盘状,有时呈一组平行节理,节理之间距离相近,被矿物填充时,常闭合,脉壁平直,尾部常呈菱形,折尾,节理叉。5.张节理:由张应力产生的破裂面,产状不甚稳定,延伸不愿,单条节理多且曲折,一组节理往往呈列产出,在砂砾岩中绕开砂岩,砾石,多开口,被矿物填充后脉壁不平,多为树枝状,网状,尾部多为树枝状,多级分叉,杏仁状结环。6.★区别:1.剪节理产状稳定,延伸远。2.剪节理平直光滑,有擦痕,未被矿物填充时闭合,被填充时脉壁平直3.在沙砾岩中,剪节理穿过,张节理绕过。4.剪节理常呈X型节理系,张节理呈树枝状。5.剪节理主节理面由羽状微裂面组成而张节理无此特征6.剪节理尾部呈折尾、菱形结环、叉状,张节理为树枝状,杏仁状结环,多级分叉。7.节理系:在一次构造作用下的统一应力场中形成的产状基本一致的力学性质相同的一群节理8.节理组: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应力场下形成的两个及以上的节理组。9.柱状节理:玄武岩中,原生破裂构造,垂直于熔岩流动面,产状平缓,在玄武岩内的若干走向不同的节理,将岩石切割成多边柱状的构造。第五章劈理与线理1.劈理:一种将岩石按一定方向分割成平行密集的薄片、薄板的次生面状构造,见于强烈变形的岩石中,各向异性明显。2.劈理分类(传统)a)流劈理:变质岩中的次生透入性面状构造,由片状,板状,扁圆状矿物的集合体平行排列而成,具有使岩石分裂成无数薄片的性能。b)破劈理:岩石中一组密集的剪破裂面,裂面定向与岩石中矿物排列无关,发育于轻变质和无变质岩石中。c)滑劈理:剪切滑动的结果,形态上是褶劈理,发育于有鳞片变晶结构的面理岩石中,是一组切过先存流劈理的差异性平行滑动面3.劈理分类(地质背景)a)轴面劈理:产状大致平行于褶皱轴面的劈理,发育于强度褶皱的岩石里。b)层间劈理:受岩性,层面控制,与层理斜交的劈理。c)顺层劈理:与岩性界面宏观上平行的劈理d)断裂劈理:断裂带内及其两盘岩石中发育的各种劈理,是在断层形成和两盘运动过程中形成的4.小型线理a)拉伸线理:由砾石,鲕粒,岩屑,矿物等拉长而平行定向排列而成的线理b)★矿物生长线理:由针状,柱状矿物定向排列构成,是岩石变形,变质过程中压溶,重结晶作用的产物,长轴方向反映岩石重结晶流动方向。c)皱纹线理:出现在鳞片多晶结构岩石中,由早期劈理片理揉皱而成的平行定向构造d)交面线理:层面与面理的交线或者面理和面理的交线,平行于褶皱枢纽。5.大型线理:石香肠(b轴线理)、窗棂、铅笔、杆状(b轴线理)第六章岩浆岩体1.流线:柱状,针状矿物,角闪石、辉石等平行定向排列而成的线状定向构造,也可以是暗色矿物凝集而成的纺锤状析离体和长条状捕掳体等顺长轴定向平行排列而成,发育于岩体边缘,顶部。2.流面:片状板状矿物,云母,长石等以扁平析离体,捕掳体,在岩浆流动过程中,顺流动方向平行排列而成的面状构造。3.★侵入岩原生节理:横,纵,斜,层,边缘张节理,边缘逆断层4.构造置换:在递进变形中,一中构造被另一种构造所代替的现象5.岩体中原生节理和次生节理的区别:产状:原生节理节理面产状与岩体和围岩的接触面产状紧密相关,随接触面产状变化而有有规律变化,而次生节理节理面稳定成组系分布,产状与岩体和围岩的接触面无关,与构造运动方向有关。分布:原生节理出现在岩体和围岩接触面附近,向岩体内部渐渐变少,而次生节理既出现在岩体内部也出现在围岩中,且分布均匀。填充物:原生节理面上常有岩浆期和期后的产物填充,而次生节理面上的填充物与岩浆期和期后的产物无关。5.喷出岩的原生构造一流动构造A)流纹构造:不同颜色的矿物或者火山玻璃组成的层状色带。B)流面、流线C)绳状构造:熔岩表面呈绳索状扭曲的构造D)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二破裂构造A)枕状构造:水下基性熔岩表面的原生构造B)柱状节理6.侵入岩体的成因类型:a)侵入接触b)沉积接触c)断层接触★时代确定:侵入接触时,被岩体侵入的最新地层时代就是岩体形成时代的下限沉积接触时,岩体形成时间早于围岩,上覆围岩的最老地层时代为岩体形成上限。断层接触时,岩体形成时代早于断层第七章断层1.断层:面状构造,是将一个岩块或者岩体断开呈两部分,岩块或者岩体顺着它滑动的破裂面2.断层几何要素:a)断层线是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b)断层不是一个单一的面,而是一系列破裂面或者次级断层组成的带c)断盘:断层面两侧沿断层面发生位移的岩块d)位移:可分为直移运动和旋转运动e)★滑距:断层两盘实际的位移距离,是根据错动前的一点,错动后分成两个对应点之间的实际距离f)★断距:被错断的岩层在两盘上的对应层之间的相对距离,在不同方位的剖面上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