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层理识别岩石成分的变化:不同成分互层、夹层及成分特殊的夹层。岩石结构的变化:颗粒大小、形状或形态、胶结类型等的变化。如砾石、白云母片的顺层分布。岩石颜色的变化:不同颜色的夹层或条带。注意原生色与次生色。岩层的原生层面构造:波痕、泥裂等。利用沉积岩层原生构造确定岩层的顶面和底面确定不整合的存在1、地层古生物方面的标志2、沉积方面的标志3、构造方面的标志4、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方面的标志围压、温度、溶液、孔隙压力和时间等环境因素对岩石变形的影响特点。一、围压(静岩压力)岩石所处深度越大,围压也越大,这种压力一方面增强了岩石的韧性;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岩石的强度极限,弹性极限也有所增高。原因:围压使固体物质的质点彼此接近,增强了岩石的内聚力,从而使晶格不易破坏,因而不易断裂。二、温度许多岩石在常温常压下是脆性的,随着温度的升高,岩石的强度降低,弹性减弱,韧性显著增强,因而有利于发生变形。原因:由于温度增高时,岩石质点(分子)的热运动增强,从而减弱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力,使物质质点更容易位移。三、溶液当岩石中有溶液或水汽时,一方面降低了岩石的弹性极限,增加了岩石的塑性,使岩石易于变形;另一方面,在应力作用下,溶液有利于重结晶作用。原因:溶液的加入使分子的活动增强,岩石的内摩擦力和分子之间的凝聚力必然减小,从而降低了岩石和矿物的强度。四、孔隙压力岩层中孔隙压力增大会使岩石屈服强度降低,因而易于变形。五、时间1、快速施力与缓慢施力快速施力,不仅加快岩石的变形速度,而且会使其脆性变形加强。原因:缓慢施力质点有充分的时间固定下来,产生永久变形,快速施力则相反。2、重复受力岩石受到界于强度极限和疲劳极限的应力的多次重复受力,也能使岩石破裂。疲劳极限或耐力极限的概念。3、蠕变与松弛:长时间的缓慢变形回降低材料的弹性极限蠕变:在应力不增加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增长变形继续缓慢增加的现象。分过渡蠕变阶段、平稳蠕变阶段、加速蠕变阶段。松弛:当应变保持不变时,应力随时间的增长逐渐减小的现象。分急剧下降阶段和逐渐下降阶段。蠕变和松弛现象表明,岩石具有流变特征。褶皱形成机制的基本类型(一)纵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顺层挤压力而发生褶皱的作用。层状岩石形成褶皱的两种作用1、弯滑作用岩层通过层间滑动而弯曲成为褶皱的作用。弯滑作用的主要特点:(1)各单层有各自的中和面,而整个褶皱没有统一的中和面。(2)纵弯褶皱作用引起的层间滑动是有规律的,一般背斜中各相邻的上层相对向背斜转折端滑动,各相邻的下层则相对向相反方向滑动。层间滑动可在翼部的硬层中可形成旋转剪节理和同心剪节理;在岩层表面形成擦痕或矿物抹晶;在转折端易形成虚脱现象,有充填时可形成鞍状体。(3)当两个强硬岩层之间夹有层理发育的韧性岩层的条件下,发生纵弯褶皱作用,则会在层间滑动的力偶作用下,使薄层韧性岩层发生层间小褶皱。根据层间滑动规律和层间滑动小褶皱的特点可判断岩层的顶、底面及背斜和向斜的位置。2、弯流作用纵弯褶皱作用使岩层弯曲变形时,不仅发生层间滑动,而且某些韧性较大的岩层内部还出现物质流动现象。弯流作用的特点:(1)物质流动方向为翼部向转折端流动;(2)软硬层相间时,硬层物质难以流动,形成等厚褶皱,软层流动形成顶厚褶皱;(3)当硬层中夹有一大层层理发育相对易流动的韧性岩层时,物质的流动并不顺其微层理发生,而是形成从属小褶皱。从属小褶皱显示了层内物质向转折端流动的特征;(4)软层内发生强烈流动时,可产生线理、劈理或片理等小构造,如夹有薄的脆性层,可形成构造透镜体。(二)横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和层面垂直的外力作用而发生褶皱的作用。横弯褶皱作用的特点:(1)褶皱层不存在中和面,整体处于拉伸状态;(2)易形成顶薄褶皱,顶部易形成放射状或同心圆状环形断裂;(3)弯滑作用与弯流作用的方向与纵弯褶皱作用中的相反。(三)剪切褶皱作用岩层沿着一系列与层面不平行的密集劈理或片理面发生差异滑动而形成的褶皱。又称被动褶皱作用。特点:(1)在平行于轴面的方向上的岩层“厚度”相等,是典型的相似褶皱;(2)岩层没有发生真正弯曲,只是呈现出弯曲的外貌。剪切褶皱一般出现在变质岩区。一般是在强烈变形条件下,在先期褶皱的基础上在发生的。(四)柔流褶皱作用高韧性岩石(如岩盐、石膏或煤层等)或岩石处于高温高环境下变成高韧性体,受到外力的作用发生类似粘稠和流体那样的流动变形的作用,从而形成复杂多变的褶皱。原生节理和次生节理的区别1.分布原生节理一般只分布在岩浆岩体内,而次生节理通常切入围岩,分布在围岩和岩浆岩体中。2.产状原生节理与岩浆岩形态和围岩形态、接触关系有关。次生节理无此特点。3.充填物原生节理充填物为同期的岩浆,次生充填物多为次生矿物断层的识别(一)地貌标志1.断层崖2.山岭和平原的突变3.断层三角面4.错断的山脊5.串珠状湖泊洼地6.泉水的带状分布7.水系特点(二)构造标志地质体沿走向突然中断或被错移;构造线不连续;构造强化。(三)地层标志:地层的重复和缺失走向断层中依断层的性质和断层与岩层的产状关系会出现六种不同的重复和缺失情况(四)岩浆活动和矿化作用(五)岩相和厚度的突变劈理的野外研究(一)区分劈理和层理(二)测定劈理参数和描述劈理的结构特征(三)利用劈理特征推断岩石变形机制和构造环境(四)观察和测量劈理和层理的产状关系帮助确定大型褶皱的性质以及岩层层序是否正常。劈理与层理所交的锐角一般指示相邻岩层的运动方向。线理的野外研究(一)区分原生线理及次生线理,实测产状数据;(二)正确进行线理定向,确定线理的运动轴型;(三)认识线理与大型构造的关系,为区域构造分析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