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苗圃按面积划分按照园林苗圃面积的大小,可划分为大型苗圃、中型苗圃和小型苗圃。1.大型苗圃大型苗圃面积在20hm2以上。生产的苗木种类齐全,拥有先进设施和大型机械设备,技术力量强,常承担一定的科研和开发任务,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高,生产经营期限长。2.中型苗圃中型苗圃面积为3~20hm2。生产苗木种类多,设施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生产经营期限长。3.小型苗圃小型苗圃面积为3hm2以下。生产苗木种类较少,规格单一,经营期限不固定,往往随市场需求变化而更换生产苗木种类。第四单元果树繁殖一、果树苗圃的建立(一)苗圃地的选址(二)苗圃地区划(三)苗圃地技术档案的建立适宜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经营条件是苗木生产的保证,在进行苗圃建设之前,需要对其经营条件和自然条件进行综合分析。一、经营条件交通条件:交通便利,运输条件好距发展果树区域中心近,减少运输时间管理方便:靠近果园或行政管理部门电力条件:保障所需电力,以便于采用先进的育苗技术和进行科学实验。(一)苗圃地的选址人力条件:劳力来源充足近居民点,保证忙季劳力来源周边环境条件:远离工业污染源销售条件:在苗木需求量大的区域设置苗圃具较强的销售竞争优势§1苗圃地的选址二、自然条件地形地势及坡向: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圃地坡度一般以1~3°为宜,但多雨区以3-5°钭坡宜。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土壤:团粒结构,砂质的轻粘壤,土层深厚、土壤孔隙状况良好的壤质土,具良好持水保肥和透气性能,适宜苗木生长。PH6.0~7.5之间,特殊土壤中客土改造。含盐量低于0.2%,有机质含量应不低于2.5%§1苗圃地的选址水源及地下水位:有水源,无污染,水含盐量0.15%;地下水位适宜,应为2m左右,沙质土为1~1.5m,沙壤土至中壤土为2.5m左右,重壤土至黏土为2.5~4.5m。气象条件:不能设在气象条件极端的地域。病虫害和植被情况:注意病虫害史,预先消灭病虫源。另外,苗圃用地是否生长着某些难以根除的灌木杂草也许考虑§1苗圃地的选址(二)苗圃地的区划1.区划的原则总的原则是充分利用土地,便于生产和管理,能合理培植生产用地和非生产用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二)苗圃地的区划1.区划的原则(1)苗圃地应有个总体布局。(2)苗圃地区划应最大限度的满足机械化作业和灌溉创造条件。(3)路、沟、渠的配置要协调一致,线路宜短,占地要少,控制面大。(二)苗圃地的区划2.生产区的区划苗圃用地一般包括生产用地和辅助用地两部分。生产用地生产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培育苗木的土地,包括播种苗区、营养苗繁殖区、移植苗区、采穗母树区、组培苗和无病毒苗区等所占用的土地及暂时未使用的轮作休闲地。(1)播种繁殖区为培育播种苗而设置的生产区。播种育苗的技术要求较高,管理精细,投入人力较多,且幼苗对不良环境条件反应敏感,所以应选择生产用地中自然条件和经营条件最好的区域作为播种繁殖区。人力、物力、生产设施均应优先满足播种育苗要求。播种繁殖区应靠近管理区;地势应较高而平坦,坡度小于2°;接近水源,灌溉方便;土质优良,深厚肥沃;背风向阳,便于防霜冻;如是坡地,则应选择自然条件最好的坡向。(2)营养苗繁殖区为培育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等营养繁殖苗而设置的生产区。营养繁殖的技术要求也较高,并需要精细管理,一般要求选择条件较好的地段作为营养繁殖区。培育硬枝扦插苗时,要求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而湿润。培育嫁接苗时,因为需要先培育砧木播种苗,所以应当选择与播种繁殖区相当的自然条件好的地段。压条和分株育苗的繁殖系数低,育苗数量较少,不需要占用较大面积的土地,所以通常利用零星分散的地块育苗。嫩枝扦插育苗需要插床、荫棚等设施,可将其设置在设施育苗区。(3)移植苗区为培育根系发达、有一定树形、苗龄较大、可直接出圃的大苗而设置的生产区。在大苗区继续培养的苗木,通常在移植区内已进行过1至几次移植,在大苗区培育的苗木出圃前一般不再进行移植,且培育年限较长。大苗培育区特点是株、行距大,占地面积大,培育的苗木大,规格高,根系发达。大苗的抗逆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但以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低的整齐地块为宜。为便于苗木出圃,位置应选在便于运输的地段。移植苗区(4)采穗母树区为获得优良的种子、插条、接穗等繁殖材料而设置的生产区。采种母树区不需要很大的面积和整齐的地块,大多是利用一些零散地块,以及防护林带和沟、渠、路的旁边等处栽植。(5)设施育苗区为利用温室、荫棚等设施进行育苗而设置的生产区。设施育苗区应设在管理区附近,主要要求用水、用电方便。(二)苗圃地的区划3.非生产区的区划苗圃用地一般包括生产用地和辅助用地两部分。辅助用地辅助用地又称非生产用地,是指苗圃的道路、排灌系统、防护林带、晾晒场、积肥场及仓贮建筑等占用的土地。苗圃道路系统苗圃道路系统的设计主要应从保证运输车辆、耕作机具、作业人员的正常通行考虑,合理设置道路系统及其路面宽度。苗圃道路包括一级路、二级路、三级路和环路。(1)一级路也称主干道。一般设置于苗圃的中轴线上,应连接管理区和苗圃出入口,能够允许通行载重汽车和大型耕作机具。通常设置1条或相互垂直的2条,设计路面宽度一般为6~8m,标高高于作业区20cm。(2)二级路也称副道、支道。是一级路通达各作业区的分支道路,应能通行载重汽车和大型耕作机具。通常与一级路垂直,根据作业区的划分设置多条,设计路面宽度一般为4m,标高高于耕作区10cm。(3)三级路也称步道、作业道。是作业人员进入作业区的道路,与二级路垂直,设计路面宽度一般为2m。(4)环路也称环道。设在苗圃四周防护林带内侧,供机动车辆回转通行使用,设计路面宽度一般为4~6m。大型苗圃和机械化程度高的苗圃注重苗圃道路的设置,通常按上述要求分三级设置。中、小型苗圃可少设或不设二级路,环路路面宽度也可相应窄些。路越多越方便,但占地多,一般道路占地面积为苗圃总面积的7%~10%。苗圃灌溉系统苗圃必须有完善的灌溉系统,以保证苗木对水分的需求。灌溉系统包括水源、提水设备、引水设施三部分。(1)水源水源分地表水(天然水)和地下水两类。地表水指河流、湖泊、池塘、水库等直接暴露于地面的水源。地表水取用方便,水量丰沛,水温与苗圃土壤温度接近,水质较好,含有部分养分成分,可直接用于苗圃灌溉,但需注意监测水质有无污染,以免对苗木造成危害。地下水指井水、泉水等来自于地下透水土层或岩层中的水源。地下水一般含矿化物较多,硬度较大,水温较低,通常为7~16℃或稍高,应设蓄水池以提高水温,再用于灌溉。(2)提水设备提取地表水或地下水一般均使用水泵。(3)引水设施引水设施分渠道引水和管道引水两种。①渠道引水修筑渠道是沿用已久的传统引水形式。土筑明渠修筑简便,投资少,但流速较慢,蒸发量和渗透量较大,占用土地多,引水时需要经常注意管护和维修。②管道引水管道引水是将水源通过埋入地下的管道引入苗圃作业区进行灌溉的形式,通过管道引水可实施喷灌、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管道引水不占用土地,也便于田间机械作业。喷灌、滴灌、渗灌等灌溉方式比地面灌溉节水效果显著,灌溉效果好,节省劳力,工作效率高,能够减少对土壤结构的破坏,保持土壤原有的疏松状态,避免地表径流和水分的深层渗漏。虽然投资较大,但在水资源馈乏地区以管道引水,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应是苗圃灌溉的发展方向。苗圃排水系统地势低、地下水位高、雨量多的地区,应重视排水系统的建设。苗圃管理区苗圃管理区包括房屋建筑和圃内场院等部分。房屋建筑主要包括办公室、宿舍、食堂、仓库、种子贮藏室、工具房、车库等;圃内场院主要包括运动场、晒场、堆肥场等。苗圃管理区应设在交通方便,地势高燥的地方。堆肥场等则应设在较隐蔽,但便于运输的地方。(三)苗圃技术档案的建立1、建立苗圃技术档案的意义技术档案是对苗圃生产、试验和经营管理的记载。从苗圃开始建设起,即应作为苗圃生产经营的内容之一,建立苗圃的技术档案。苗圃技术档案是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和设施、设备,科学地指导生产经营活动,有效地进行劳动管理的重要依据。2、苗圃技术档案的主要内容1).苗圃基本情况档案主要包括苗圃的位置、面积、经营条件、自然条件、地形图、土壤分布图、苗圃区划图、固定资产、仪器设备、机具、车辆、生产工具以及人员、组织机构等情况。2).苗圃土地利用档案以作业区为单位,主要记载各作业区的面积、苗木种类、育苗方法、整地、改良土壤、灌溉、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以及苗木生长质量等基本情况。(表2-1)3).苗圃作业档案以日为单位,主要记载每日进行的各项生产活动,劳力、机械工具、能源、肥料、农药等使用情况。(表2-2)4).育苗技术措施档案以树种为单位,主要记载各种苗木从种子、插条、接穗等繁殖材料的处理开始,直到起苗、假植、贮藏、包装、出圃等育苗技术操作的全过程(表2-3)。5).苗木生长发育调查档案以年度为单位,定期采用随机抽样法进行调查,主要记载苗木生长发育情况(表2-4)。6).气象观测档案以日为单位,主要记载苗圃所在地每日的日照长度、温度、降水、风向、风力等气象情况。苗圃可自设气象观测站,也可抄录当地气象台的观测资料。7).科学试验档案以试验项目为单位,主要记载试验的目的、试验设计、试验方法、试验结果、结果分析、年度总结以及项目完成的总结报告等。8).苗木销售档案主要记载各年度销售苗木的种类、规格、数量、价格、日期、购苗单位及用途等情况。(三)苗圃技术档案的建立3、建立苗圃技术档案的基本要求①对苗圃生产、试验和经营管理的记载,必须长期坚持,实事求是,保证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准确性。②在每一生产年度末,应收集汇总各类记载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为下一年度生产经营提供准确的数据和报告。③应设专职或兼职档案管理人员,专门负责苗圃技术档案工作,人员应保持稳定,如有工作变动,要及时做好交接工作。二、整地、作床、消毒1.整地-土地耕作土地耕作是指在育苗生产过程中,对土壤进行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总称为土地耕作。苗圃土地耕作主要是指浅耕、耕地、耙地、镇压和中耕等。(1)浅耕是指某一作业区内局部土地的平整工作。对地势不很平坦的缓坡地,或经过大量带土出圃的换茬地,都必须进行平整工作,否则容易造成翻耕时深浅不一,或翻耕困难的局面。苗圃土地平整的时间一般在秋季,通常用平整机具进行。为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合浅耕进行平整,所用的浅耕工具为圆盘耙、钉齿耙等,浅耕深度为5一l0cm。(2)耕地苗圃土地的翻耕一般在春、秋两季进行。秋耕可使土壤风化、蓄水保墒,有利于消灭杂草和病虫害,但对易风蚀的沙土,应在春季翻耕。翻耕的次数,应根据地区、土壤等具体条件而定。大部分地区在秋季深耕一次,不进行耙地,任其过冬,以便积蓄雨雪,促进土壤风化,春季育苗前浅耕一次。对土壤黏重杂草多的南方,最好要三耕三耙,育苗前同样必须浅耕一次。翻耕深度决定于土壤肥沃程度、土层深度、土壤结构、气候特点和苗木根系发育特性等条件。一般圃地深耕最好为30—35cm,培育大苗或扦插育苗的圃地,应深耕到25—40cm。干旱地区应深耕,盐碱地为便于排水洗碱,改良土壤,也宜深耕;对土层薄的土地,在肥料不足的条件下,应浅耕,但应逐年加深耕作层。翻耕工具主要有双轮二铧犁、双轮单铧犁、·机引多铧犁、中耕机和浅耕机等。为了增加土壤肥力,翻耕可与施基肥结合进行。(3)耙地是在耕地后进行的表土耕作措施。主要是耙碎土块和板结的土表,疏松表土与整平地面,并可清除杂草,混拌肥料,轻微镇压土壤,蓄水保墒,同时为作床起垄打下良好的基础。耙地时间应随气候、土壤条件而定。在黏重土壤地区及南方地区,为了促使土壤风化,秋耕后不耙,第二年春季适时耙地。耙地常用的工具有圆盘耙、钉齿耙、柳条耙等。(4)镇压在耙地起垄或作床后,使用镇压器压碎、压平表土。在春旱风大地区,对疏松土壤进行镇压,有蓄水保墒的作用。镇压机具有:无柄镇压器、环形镇压器等,此外还有木磙和石磙。(5)中耕是苗木生长期进行的土壤耕作。目的是疏松表土,调节土壤的水,气状况。通常结合除草进行,不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