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幼虫成为研究伤口愈合的新模型发布日期:2004年08月03日浏览人数:10医业网:据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生化学家科拉斯诺(MarkA.Krasnow)和加尔科(MichaelJ.Galko)说,果蝇幼虫是研究伤口愈合很有效的新模型。他们发现,伤口愈合单个的细胞反应有单独的基因控制,并由伤口处发出的多种信号来协调,这就可能受到治疗性干预的影响。“一个世纪以来,我们仍在使用相同的方法来治疗伤口愈合不良”,科拉斯诺告诉路透社记者。他和加尔科在8月《生物科学公共图书馆》杂志(PLoSBiology20042(8):e239)上报告,因为哺乳动物对伤口形成的反应相当复杂,新治疗方法的研制受到了阻碍。“一件令人惊奇的事是,尽管果蝇的表皮比人类简单许多,但在伤口愈合反应的每一方面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性”,科拉斯诺解释,“虽然表皮看起来不同,但伤口愈合却相似。我们猜测伤口愈合实际上是一个很古老的过程,远在果蝇和哺乳动物的进化出现分叉以前”。在果蝇幼虫接受了非致命性刺伤后,在伤口缝隙处形成了一个栓子,其外层黑化以形成痂痕。伤口边缘的表皮细胞开始向伤口方向延伸,然后融合在一起形成合胞体,这个过程后以就是表皮扩散和上皮再形成。在哺乳动物体内,细胞还要再分化以恢复表皮的形态学。JunN-端(JNK)激酶通路被激活,促进了上皮再形成。使用经基因设计失活了JNK激酶通路的果蝇研究者发现,伤口愈合受到明显影响,上皮再形成被阻断或有缺陷,但痂形成、细胞定向和细胞融合没受影响。从另一方面说,痂形成的遗传阻滞导致了出血和生存后果差。要保持伤口结构的稳定性就需要结痂,其中就有上皮再形成。没有结痂时,JNK通路被诱导过多,伤口边缘的表皮细胞与上面的表皮分开,跟着就是伤口长期不愈合。作者总结,“因为有着简单的组织结构、简明的反应过程和易受影响的遗传特征”,果蝇“提供了一种容易操纵的系统,可以用来研究伤口愈合的另外基因及基本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