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体育与健康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的精神,加强和改进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工作,推进我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实施,提高课程实施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制定本意见。一、指导思想1.文件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学校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更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正是新课程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深刻含义。2006年12月23日,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体育锻炼的热潮,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使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1小时,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使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以下简称中央7号文件)指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提出要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要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运动会,积极开展竞技性和群众性体育活动;确保青少年休息睡眠时间,加强对卫生、保健、营养等方面的指导和保障;要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加强体育安全管理,指导青少年科学锻炼等等举措。中央7号文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高度重视和巨大关怀。2008年7月14日,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和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我省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广大青少年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并结合湖北省实际提出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鄂发〔2008〕10号),实施意见提出:进一步增强做好青少年体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认真落实国家对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切实保障青少年体育工作健康持续发展;落实健康教育,改善学校卫生条件和学生的营养状况。为此,湖北省教育厅要求,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在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启动后,要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执行国家对体育课时的规定;落实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开展群众性的学生体育竞赛活动;学生应掌握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继续深化“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形成“校校有特色、班班有活动、人人有特长”全员参与的群众体育局面,提高广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2.课程性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的性质定位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决定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同其他文化课程具有本质的不同。文化课程主要在室内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重视的是学生的知识的积累和认知的发展,体育与健康课程主要是在室外对学生进行身体教育和运动教育,强调的是体能的增强、技能的掌握和正确态度行为的形成等。这就决定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与学的主要手段,是体能的练习、运动技能的学习及参与运动的行为。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没有身体力行,就不可能增强体能和掌握运动技能,强身健体就无从谈起。当然,在体育学习中,也有知识的学习、心理健康的教育和道德品质的培养等,但这主要是贯穿于身体练习的过程中,并通过身体练习来完成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有别于一般性的闲暇活动或健身活动,前者更多地体现为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高中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自己所选择的运动知识和技能,旨在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3.基本理念(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应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力图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有机结合的课程结构,融合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无论是目标的确立、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的采用都要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来进行,以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2)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改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在课程内容方面,重视改造传统运动项目和引入新兴运动项目,精选适应时代要求的、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学习内容;在教学方式方面,力求改变单一的灌输式教法,改变过于强调讲解、示范的教学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良好的教学氛围。(3)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根据高中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的特点,十分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提高体育学习和增进健康的能力。因此,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主动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创新思维以及分析和解决体育与健康实际问题能力的过程。重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并不排斥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引领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需要进行示范和讲解,仍需要指导学生纠正错误动作,但教师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作用,不要过多地花时间进行示范和讲解,特别要注意学生在技术、技能中存在的差异性,不必要也不应该让全体学生去掌握同一种技术,要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并能够学习的技术。因此,要重视体育课中的分层教学,让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得到提高。(4)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不要求学生学习所有的运动项目。几十年的实践表明,学生样样都学,样样都不精,难于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难于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提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有选择地学习一项或几项运动项目,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运动专长,因为学生有了运动专长,他们才可能体验到成功感、愉快感和自我价值感,进而参与体育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才会提高,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才可能形成,也才会将体育活动当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实施中,从目标的制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方法的更新,都应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促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以全面发展体育学习能力和提高所学的运动技能水平,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二、课程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具体目标共包括五个方面: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增强体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目标。体能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良好的体能可以保证人们胜任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而又不易疲劳,并且还有余力享有休闲和应付所遇到的压力。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份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其中有些体能成份既是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又是提高运动技能所需要的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是体育课程文化传承的目标。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技能体系,体育课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应该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科学从事体育锻炼的原理、方法和技能。课程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更重视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即将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应用于体育锻炼实践和生活实践。九年义务教育阶段(1~9年级)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较为注重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全面性,高中阶段(10~12年级)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则更强调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与选择性。2.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是体育与健康课程要达到的重要目标,因为学生只有真正地形成了锻炼习惯,他们才能自觉地坚持锻炼,才能切实地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才能使体育锻炼成为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使学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更重要的是从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入手,使学生在从事运动的过程中,形成运动的积极情感,体验成功的乐趣,这样才能真正养成自觉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不仅要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还要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体育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是由体育活动本身的心理特性和社会特性所决定的。例如,学生在体育活动时,既需要交往与合作,又存在相互竞争的现象。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通过体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应重视的问题。4.具有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每一个学生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都具有长远的意义和作用。虽然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受学校教育多门课程的综合影响,仅靠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不够的,但体育与健康课程可以结合本门课程的特点努力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另外,应使学生将个人的健康和群体的健康看成是一种社会责任,因为个人的健康不仅是个人幸福的需要,也是国家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同时,还要使学生在关注自己健康的同时,学会关注他人的健康。只有这样,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才会提高。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十分重视的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育人目标必须结合体育的特点,通过体育教学过程来实现,要使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和活动形成积极进取、不畏困难、敢于拼搏、乐观开朗、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及形成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观念。三、课程设置体育与健康课是国家课程改革方案规定的全体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内容是对全体高中学生必须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共同内容,是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保证,重在为学生的发展打好共同基础。选修内容是提供给学生选择的,旨在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1.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系列、模块与项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课时的方式,采取根据课程目标体系并结合体育活动内容构建相互关联的新的内容体系。体育与健康课程系列包括:运动系列和健康系列。共有七个系列:即田径类项目、球类项目、体操类项目、水上或冰雪类运动项目、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新兴运动类项目6个运动系列和一个健康教育专题系列。每一个运动系列里面有若干个单项组成一个个模块,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模块,比如球类里面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内容,体操类里面有技巧运动、器械体操、健美操及舞蹈等内容。2.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分设置与选项要求普通高中三个学年体育与健康课程共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