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管理思想..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儒家管理思想•课程结构:•一、儒家思想产生的背景•二、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三、儒家代表人物的管理思想•四、儒家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思想的联系•一、儒家思想的产生背景•1.时代背景:东周后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割据•2.阶级基础:新兴的地主阶级的出现•3.思想基础:早期华夏文化的积淀和新兴思想的融合二、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1.儒学的创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学的创始人。主要代表著作《论语》。•2.儒学的分化•孔子之后,“儒分为八”,“有子张之儒、子思之儒、颜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乐正氏之儒、公孙氏之儒”。•归根结底仍然属于原生儒学(经典儒学)的范畴,并未构成新的儒学形态。“新儒学”内容包括:“大一统”的政治系统论“君权神授”的政治权力论“三纲五常”的政治关系论“德主刑辅”的政治手段论“有常有变”的政治运作论•3.汉朝儒家的复兴•董仲舒,西汉广川人(今河北景县),哲学家和经学家。•上书武帝,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武帝采纳,从此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研究四书五经的经学成了显学。•董仲舒的“新儒学”是儒家思想发展史上的第一个新形态—“政治哲学”形态。4.汉代以后的发展(1)魏晋时期儒学演变成玄学,是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代表人物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3)宋朝儒学演变称为理学形态---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周敦颐、程颢、程颐是研究理学的始祖,朱熹是集大成者。(2)唐朝的儒学大家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4)明朝中叶,王阳明反对朱熹的把心和理当成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了与朱熹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王阳明,浙江余姚人,著有《王文成公全书》。•(5)元朝的邓牧,钱塘人,自称“三教外人”,著书大胆否定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其非君思想,对明清进步思想家有一定影响。著有《洞霄图志》、《伯牙琴》。•(6)明朝李贽,福建晋安人,是明后期“异端”进步思想家,他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揭露道学的虚伪,反对歧视妇女和压抑商人。著有《焚书》、《初谭集》。•(7)清初•①黄宗羲,浙江余姚人,被称为“中国启蒙思想之父”。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他的思想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也有一定的影响。著作多至50余种,300多卷,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孟子师说》等。③王夫之,湖南衡阳人,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主要著作有《周易稗疏》、《考异》《宋论》《读通鉴论》等。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唯物主义观点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否定理学家主静的形而上学思想用发展观点来看待历史,认为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政治上“趋时更新”•②顾炎武,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思想家。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主张把学术研究与解决社会问题结合起来,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提倡“实学”,批判理学,反对君主专制政治,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著有《日知录》、《音学五书》。•三、儒家代表人物的管理思想•(一)孔子的管理思想•1.以“礼”为核心的直接管理目标•“礼”主要是一种社会规范,是一种以社会尊卑贵贱秩序为内容的伦理规范,孔子是希望在全社会建立这种行为规范后,进而最终达到一种“仁”和“和”的理想境界。•如何达到“礼”?•a.“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法不中则民无措手足”(子路)•b.“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宪问)--维持.•c.“惟上智和下愚不移”(卫灵公)—冻结•d.“尚中贵和”•2.重义轻利的管理原则•“义”是指合乎善或美的行为规范,是儒家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案例:冯谖买义•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如何贯彻“重义轻利”的管理原则:•(1)管理者要以身作则,以义制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群星拱之”..•“戒、畏、思”:•“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2)君子理政要眼光远大,依次而进•“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为政)•(3)对百姓要加强思想上的说教•“上好礼则民易使也”“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子路)3.以人为本的民本管理思想儒家管理思想,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认为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是搞好管理的首要条件,即所谓“以人为本”“为政在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案例:日本迪斯尼的企业文化•4.教育是首要的管理手段•孔子把教育手段提到各种管理手段的首位,”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教育手段的运用,不单适用于管理对象,同时•也适用于管理者,“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注重教育的效率性,“可与之言而不与言,谓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谓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注重各种管理手段的综合运用,”不教而杀谓之虐“•5.举用贤才是人事管理的主要内容•关于贤才的重要性,“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人存则政举,人亡则政息”•关于如何选择贤才,“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卫灵公).,“听其言而观其行”(公冶长),“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卫灵公)•关于如何使用贤才,“器之”(子路),“无求备于一人”(微子)•6.经济管理思想•“惠而不费”.•“使民以时”•“节用而爱人”(二)孟子的管理思想孟子(前372—前289)名轲,战国中期鲁国邹人,是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传世有《孟子》七篇。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孟子的“人性论”–性善论。四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四德:“仁、义、礼、智”(《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是“四端”之首,“仁”是“四德”之首。“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孟子·公孙丑上》)•1.“仁政”为目标的治国思想•(1)仁政管理的基础——人性善•“人之性善也,尤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人皆可为尧舜”•“若夫为不善,非本之罪也”•(2)仁政管理的中心——民为贵•“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其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君主的统治,并非为民争地位,但促使统治者重视民众的问题,要爱民,与民同乐是有积极意义的。•(3)仁政管理的原则——得民心•“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公孙丑上》)•2.以“富民”为中心的经济管理思想•—实现“仁政”的基础•“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孟子·尽心上》)•(1)不违农时,鼓励耕种•“民事不可缓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也”•(2)要给百姓以恒产•“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孟子·腾文公上》)•“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3)要薄税敛•在农业方面,孟子主张实行单一税制。“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孟子·尽心下》)•在工商业方面,孟子主张减轻商人的负担,“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3.用人思想•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不用贤则亡,削何可得与?”(《孟子·告子下》)“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孟子·尽心下》)••对贤人一要“养”,即给以优厚的生活待遇;二是“举”,即加以重用,使“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腾文公上》)(三)荀子的管理思想荀子名况,字卿,赵国人,是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儒学大师。晚年在芝陵(今山东峄县东)从事著述,现存《荀子》32篇。荀子的人性理论---性恶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涂之人可以为禹”,积善成圣•节欲的原则---对待物质欲利问题,应节欲、导欲,不能去欲、寡欲•1.荀子管理思想的目标和出发点•(1)荀子管理思想的目标:富国富民•“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府库,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复灭亡可立而待也”•富国富民的手段是“强本节用”,“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2)荀子管理思想的出发点:人的自利行为•“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性恶》)•“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2.荀子管理思想的核心---“明分使群”•.人类为何要“分”呢?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人们群居在一起如果不分工就会产生矛盾,这是由人的自利性引起的。“人有树事之患,而有争功之祸矣”。“人生不能无群,群则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离,离则弱,弱则不能胜物”•怎样能够保证“分”更有效率的达到“群”呢?惟有“义”。“分何以能行?曰: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隆礼重法”•“明分使群”的内容:•(1)明君、民之分•首先要厚君,“人君者,所以在分之枢要也”,“不美不饰之不足以一民也,不富不厚之不足以管下也,不威不强之不足以禁暴胜慢也”•其次是裕民,“以政裕民“,“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最关键的就是“上以法取焉,而下以礼节用之”•(2)士与农工商之间的关系•首先,士与农工商之间的关系,是德与力的关系,精于道者与精于技者的关系。•“君子以德,小人以力。力者,德之役也”,“精于物者以物物,精于道者兼物物”•其次,应根据士大夫的不同才能委任他们以不同的管理职责并享受比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更优厚的物质待遇。•“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所宜”,“德必称位,位必称禄,禄必称用”•第三,提出了“士大夫众则国贫”的论断•(3)农业与工、商业关系•首先,农工商各项产业均很重要,主张对农、工、商都应采取促进其发展的政策。•“泽人足乎木,山人足乎鱼,农夫不削而足械用,工贾不耕田而足菽粟”•其次,提出“工商众则国贫”的论断••(4)在生产力发展方面•首先要“度人力而授事”。“量地而立国,计利而畜民,度人力而授事、使民必胜事,事必出利,利足以生民”•其次,在民力使用上,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种为“垂事养誉”,另一种为“遂功忘民”,“上好功则国贫”•四、儒家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思想的联系•1.儒学与现代柔性管理•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主要不是依靠外力(如上级的发号施令),而是依靠人性解放、权利平等、民主管理,从内心深处激发每个员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使他们真正做到内心舒畅,不遗余力地为企业不断开拓新的优良业绩,成为企业在全球剧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的力量源泉。•儒家管理思想中的“以人为本”与现代企业柔性管理中的“人本管理”念是相通的,二者都看到了作为主体的人的作用,并把人看作第一要素。儒学的人本思想,不仅与现代社会的精神并行不悖,而且对于企业管理水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2.儒学与团队管理•儒家思想主张“以和为贵”。儒家“和谐”的管理思想体现出崇尚团结、讲求团队协作的价值观念。.•儒家倡导“以和为贵”,但坚持“和而不同”,要求人们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允许存在差异性、多样性。在现代团队管理中我们也要坚持“和而不同”,在保持整体协调性的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