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第二篇宏观均衡第十四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8)2第十四章目录第一节通货膨胀及其度量第二节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第三节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治理第四节通货紧缩(18)3第十四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一节通货膨胀及其度量(18)4第十四章第一节通货膨胀及其度量古老的通货膨胀问题1.在西方经济文献中,人们通常把通货膨胀与现代经济生活联系在一起。2.但在中国,通货膨胀作为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却极为古老:如南宋的“交子”、“关子”、“会子”;元代的“中统元宝钞”、“至元通行宝钞”和“中统元宝交钞”;明代的“大明宝钞”……(18)5第十四章第一节通货膨胀及其度量对通货膨胀概念诠释的演变1.苏联对通货膨胀定义的特点是:⑴将金属货币流通下的货币必要量作为衡量纸币是否过多的标准;⑵单纯与弥补财政赤字挂钩;⑶断言通货膨胀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2.改革开放后以后我国学者对通货膨胀概念的诠释主要有二:一种强调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的区别;另一种认为将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这二者分开是非常困难的,二者可以等同使用。(18)6第十四章第一节通货膨胀及其度量西方对通货膨胀的一般界说在西方教科书中,通常将通货膨胀定义为: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地上涨。——强调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作为考察对象;——强调“货币价格”,即商品、服务与货币的关系;——强调“总水平”,即普遍的物价水平波动;——强调“持续上涨”,即通货膨胀并非偶然的价格跳动,而是一个过程。此外,还有其他的种种界说……(18)7第十四章第一节通货膨胀及其度量通货膨胀的度量1.无论对通货膨胀的定义有何不同,世界各国对通货膨胀程度的度量,实际都是使用物价指数。通常说通货膨胀率多大,就是指物价指数上涨多少。2.采用的指数主要有三: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批发物价指数WPIGNP或GDP的冲减指数deflator此外,还有生产资料购进价格指数等。(18)8第十四章第一节通货膨胀及其度量核心价格指数1.在所有商品和服务价格中,能源和食品价格的波动最大,而这两者价格的变化往往与社会总供求对比、与货币供应量增减之间并无紧密的直接联系。2.因此,把剔除了能源价格和食品价格之后的物价指数视为核心价格,并用这种经过处理后的指数来度量物价变动和通货膨胀的程度。(18)9第十四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二节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18)10第十四章第二节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强制储蓄效应1.这里的储蓄是指用于投资的货币积累。积累的主要来源有三:家庭、企业、政府。在通常情况下,政府的储蓄是用税收的办法筹集并用于投资。这部分储蓄是来自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的储蓄,全社会的储蓄总量不变,从而不存在强制储蓄问题。(18)11第十四章第二节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强制储蓄效应2.如若政府向中央银行借债,从而造成直接或间接增发货币,其他条件不变,结果将是物价上涨。公众在名义收入不变条件下,按原来的模式和货币支出数量进行的消费和储蓄,两者的实际额均随物价的上涨而相应减少,其减少部分大体相当于政府运用通货膨胀实现强制储蓄的部分。这就意味着强制增加全社会的储蓄总量,(18)12第十四章第二节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强制储蓄效应4.上面的分析是基于这样的假定,即经济已达到充分就业水平。因此,用扩张货币的政策来强制储蓄会引起物价总水平的上涨。如果尚未达到充分就业水平,有闲置的生产要素,这时政府扩张有效需求,不会引发物价上涨。在名义收入不的变条件下,公众消费和储蓄的实际额不变。但政府扩张有效需求是为了增加投资。这就是说,相对于不变的消费,储蓄总额增大。这也属强制储蓄效应。(18)13第十四章第二节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收入分配效应1.在通货膨胀下,由于货币贬值,名义货币收入的增加往往并不意味着实际收入的等量增加,有时甚而是实际收入不变乃至下降。2.由于社会各阶层收入来源不相同,在物价总水平上涨时,有人收入水平会下降,有人收入水平会提高。这种由物价上涨造成的收入再分配,就是通货膨胀的收入再分配效应。(18)14第十四章第二节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收入分配效应3.其中,依靠工资或薪金过活的,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时期,由于工资收入只有每隔一段时间才会调整,因而相对于物价上涨,货币工资的增长有一个滞后期间。货币工资的增长相对于物价上涨的滞后时间越长,遭受通货膨胀损失相应地也就越大。(18)15第十四章第二节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资产结构调整效应1.资产结构调整效应也称财富分配效应。2.一个家庭的财富或资产由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构成。许多家庭同时还有负债,如消费信用。因此,家庭的财产净值是它的资产价值与债务价值之差。(18)16第十四章第二节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恶性通货膨胀与经济社会危机1.恶性通货膨胀会使正常的生产经营难以进行:产品销售收入往往不足以补进必要的原材料;地区之间上涨幅度极不均衡会造成原有商路的破坏,流通秩序的紊乱;迅速上涨的物价,使债务的实际价值下降,正常信用关系会极度萎缩。恶性通货膨胀只是投机的温床,而投机是经济机体的严重腐蚀剂。(18)17第十四章第二节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恶性通货膨胀与经济社会危机3.恶性通货膨胀的后果往往是政治的动荡。4.最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会危及货币流通自身:纸币流通制度不能维持;金银贵金属会重新成为流通、支付的手段;经济不发达地区则会迅速向实物化倒退。六十亿元(18)18第十四章第二节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恶性通货膨胀与经济社会危机5.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到整个40年代,中国的恶性通货膨胀在世界上曾是一个突出的典型。据统计,上海从1937年6月到1949年5月,物价上涨68×1013倍,每月平均上涨24.5%,每年平均上涨近14倍。在连年战争极度的背景之下,恶性通货膨胀更使经济畸形扭曲;多年已不流通的银元,重新成为主要的支付手段;在农村,则基本退回到实物交易的状态。这段恶性通货膨胀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几十年挥之不去的梦魇。(18)19第十四章第二节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就业与通货膨胀的替代理论与滞涨图a图bU—就业率W—工资率P—物价水平(18)20第十四章第二节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就业与通货膨胀的替代理论与滞涨4.转换之后的菲利浦斯曲线说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存在着一种替代关系。从政策角度说,要想使失业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就必须忍受较高的通货膨胀率;要使价格保持稳定,就必须忍受较高的失业率。二者不可兼得。(18)21第十四章第二节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就业与通货膨胀的替代理论与滞涨5.然而,进入20世纪70年代,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先后出现了“滞胀”局面。即经济过程所呈现的并不是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相互“替代”,而是高的通货膨胀率与高的失业率相伴随。这就说明,菲利普斯曲线的描述和推导并非总能成立。(18)22第十四章第二节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有没有不存在通货膨胀的经济成长1.不存在通货膨胀的经济成长,或称零通货膨胀经济成长,是人们的理想。2.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确出现了增长势头持续不败与失业率、通货膨胀率持续走低的局面。似乎进入了这样的境界:做什么有利于成长的事情也不致刺激起通货膨胀。于是,在世纪之交,不少人宣称,美国零通货膨胀时代的来临。(18)23第十四章第二节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有没有不存在通货膨胀的经济成长3.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诠释是多视角的。可是一进入本世纪,美国持续十年的经济增长中断,这说明,零通货膨胀成长依然是一个有限的过程。4.就通货膨胀问题来说,半个世纪的发展一波三折:先是通货膨胀与就业交互替代的过程;尔后高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与低成长并存的滞胀;随之又有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和高成长的结合。经济生活本身提示,通货膨胀与经济成长的相互关系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探讨。(18)24第十四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三节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治理(18)25第十四章第三节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治理成因和治理是一个问题的两方面•通货膨胀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因而治理必须针对具体的成因,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不论是怎样的经济体制,非常事件,都可能是通货膨胀的成因。•现在我们面对的是市场经济日常发展过程中的通货膨胀问题。(18)26第十四章第三节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治理需求拉上说及其治理当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对比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时,过多的需求拉动价格水平上涨,可以表述为:“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针对需求拉动的成因,治理对策无疑是宏观紧缩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在银钱业中的行业用语叫抽紧银根或紧缩银根。至于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削减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面对需求拉动,增加有效供给也是治理之途。有些国家采取的“供给政策”,其主要措施是减税。(18)27第十四章第三节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治理成本推动说及其治理1.这是一种侧重从供给或成本方面分析通货膨胀形成机理的假说。2.成本推动原因有二:一是工会力量对于提高工资的要求(工资推进通货膨胀论);二是垄断行业中企业为追求利润制定垄断价格(利润推进通货膨胀论)。(18)28第十四章第三节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治理成本推动及其治理3.无论是哪种成本推进理论模型,都在于论证:不存在需求拉上的条件下也能产生物价上涨。所以,总需求给定是假设前提。针对工资推进的成因,治理对策是紧缩性的收入政策:确定工资—物价指导线并据以控制每个部门工资增长率;管制或冻结工资;按工资超额增长比率征收特别税等。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美国、西欧和日本都实行过类似的政策。4.这种理论也试图用来解释“滞胀”。(18)29第十四章第三节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治理供求混合推动说1.这种观点认为,在现实经济社会中,通货膨胀的原因究竟是需求拉上还是成本推进很难分清:既有来自需求方面的因素,又有来自供给方面的因素,即所谓“拉中有推、推中有拉”。2.当非充分就业的均衡存在时,就业的难题往往会引出政府的需求扩张政策,以期缓解矛盾。这样,成本推进与需求拉上并存的混合型通货膨胀就会成为经济生活的现实。(18)30第十四章第三节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治理中国改革以来对通货膨胀成因的若干观点1.改革开放后,物价持续上涨的事实推动了对中国通货膨胀形成原因的探讨。2.提出了一些较有特色的假说:中国需求拉上形成机理的分析;中国成本推动形成机理的分析;结构说;体制说;摩擦说;混合类型说等。3.可将复杂的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分成三类,即体制性因素、政策性因素和一般因素。(18)31第十四章第三节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治理中国改革以来对通货膨胀成因的若干观点3.种种假说的共同点,是紧密结合中国实际,特别是注意到体制这个大背景的变化对物价持续上涨的影响和作用。4.改革开放以来关于通货膨胀成因的剖析,其意义主要不在于给出具体论断,而在于开拓进一步探讨中国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复杂形成机理之路。(18)32第十四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四节通货紧缩(18)33第十四章第四节通货紧缩令人困扰——物价持续上涨及其突然消失1.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尽管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令人困扰的通货膨胀问题,从隐性转为显性,持续相伴。2.但就在人们为经济的“软着陆”而欣喜之时,1997年10月份,我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出现了长期以来的首次下跌,1998年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开始出现下跌。——物价上涨的消失令人困惑。(18)34第十四章第四节通货紧缩令人困扰——物价持续上涨及其突然消失(18)35第十四章第四节通货紧缩对通货紧缩的种种解释1.怎样的经济形势可以称之为通货紧缩?主要有三种见解:⑴物价水平持续下降;⑵物价水平持续下降,并伴随有经济的负增长,或再加上货币供给的缩减;⑶物价水平持续下降,并伴随有经济的实际增长率低于潜在的可能增长率。(18)36第十四章第四节通货紧缩对通货紧缩的种种解释2.世界上,一提到通货紧缩,大多是指伴随有经济负增长的物价水平持续下降。可是历史上也有概括为通货紧缩的经济过程却是物价水平持续下降但并未伴随有经济的负增长。3.循着界定通货膨胀的同一思路,通货紧缩也应该是对物价疲软乃至下跌的经济过程的概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