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联考协作体2014秋期中联考政治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吴程君审题:杜鹏王莉萍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在机读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属于人类文化现象的是()①冰糖葫芦手工技艺②川剧《变脸》中的道具③企业的流水线生产④某人参与城市水价听证会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古代中国依赖以丝绸为代表的具有人文价值的商品对西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现代欧洲通过汽车、迪士尼等商品与服务让全球消费者认知或融入西方文化。这一事实说明()A.文化功能的发挥要以消费为媒介B.文化竞争力决定着综合国力的强弱C.商品的文化价值比实用价值更重要D.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作用3.“重男轻女”本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财产继承关系的反映,但是到今天,这种思想依然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里。这说明()①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③文化可以脱离经济而存在④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4.由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撰写的《虎妈战歌》一书在美国引起轰动,并引起了美国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通常认为美国人能较为轻松地对待子女的教育,并不过分追求高学历、好职业的功利性目标;而中国人一般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才”,将来有出息,谋个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以上差异表明()A.文化环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B.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只能产生一种思维方式C.不同的文化教育环境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D.不同的文化教育环境对人们的交往方式产生不同的影响5.有人喜欢聪明机智、临危不乱的喜羊羊,说做人要做喜羊羊;有人喜欢灰太狼,说要学习灰太狼屡败屡战的精神。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这说明()A.文化是人所创造出来的一种价值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C.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消极被动的6.2013年世界杂技节上,中国杂技《舞空竹》斩获金奖。精心编排使“空竹”这项古典杂技焕发新意:婉转动人的江南评弹,以“空竹”对话“琵琶”,清新脱俗、浪漫情愫震撼了西方评委。这说明了()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其特色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2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D.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7.一位老人问:“珠算是什么?”孩子回答说:“老师没有教我们,不知道。”老人认为孩子的知识太少。可是,当孩子打开电脑上网搜索,屏幕马上显示出一系列相关知识:珠算的发明时间,最初的制作材料及运算原理,珠算技术的传播以及它和电脑的关系等。这一事例说明()A.传统的学校教育功能即将为社会教育所取代B.新技术媒体的出现大大拓展了文化传播的内容C.变革文化传播方式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D.文化领域的新陈代谢是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8.梵高的《向日葵》(油画)中的向日葵犹如燃遍画布的火焰,显示出画家狂热的生命激情;徐渭《墨葡萄图轴》(水墨画)中的葡萄如同辛酸的泪珠,比喻自己像野葡萄一样被抛在野藤里。对这两幅画的理解合理的是()①两幅作品存在共性,其原因在于中西方艺术的借鉴与融合②两幅作品存在差异,其原因在于艺术创作受生活实践制约③艺术创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因而难以实现不同艺术的融合④艺术创作具有一般的规律,因而民族艺术也能成为世界性艺术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9.人类进入到21世纪,文化的交流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内容更加丰富。不同文化间有碰撞与冲突是难以避免的,但总体看来,各种文化的相互沟通、交流、理解、融合才是世界文化发展的主流。面对这种大趋势,我们应该()①坚持不同文化的“和而不同”②在保持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外来文化中的有益成分③保持全球文化的高度统一④以平等互助作为文化交流的准则,以多元共存作为世界文化发展的目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0.“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无论是民居建筑、寺院建筑、园林建筑,还是宫殿建筑、祭祀建筑和道路桥梁建筑,世界各式各类的建筑遗产都反映了异彩纷呈的世界建筑文化。我们尊重和保护世界建筑文化遗产的主要原因在于()A.它是先进建筑技术的集中体现B.它是维系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基础C.它是人类共同的物质与文化财富D.它具有重要的经济开发价值11.我国古代婚礼分为六个阶段,称为“六礼”,依次为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与现代婚礼有巨大的差别。对于这种变化,认识正确的是()A.这种变化与经济、政治无关B.传统文化的内容应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向日葵》(油画).梵高《墨葡萄图轴》(水墨画).徐渭3C.说明了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D.这种变化对人的发展具有消极作用12.台湾知名人士李敖在清华大学发表演讲时强调“日本殖民统治者曾经在台湾实行了50年的日本化教育,结果台湾一光复,这种教育就摧枯拉朽都不见了,‘文化台独’和‘去中国化’也是一样。这种塞进去的文化是不会生根的。”对这一观点认识正确的是()①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之中②只有实行各民族文化的平等才能实现民族同化③台湾人民对中华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④保持民族文化特色才能达到拒斥外来文化的目的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13.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作为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平台,向世界展示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这表明A.中华文化走向世界B.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来文化C.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D.儒家思想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14.杜甫是“大地的诗人”,他如此真切、如此深情地注视着吾土吾民。他对公正的关切,对天下苍生的关怀,源于他最深刻的生命体验。杜甫活着,他依然行走于大地……。这表明:A.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利益始终是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B.立足实践,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才能获得艺术的永恒C.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源于中华民族仁爱、中和的善良本性D.中华传统美德以其先进性推动中华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15.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要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这是因为()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②传统文化对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发展④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6.“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A.包容广纳B.推陈出新C.博大精深D.源远流长17.纵观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那些曾经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有的消亡了。而中华文明之所以绵延五千年而不衰,其原因在于①吐故纳新②博大精深③源远流长④求同存异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8.在《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中,有两枚以“闽台缘博物馆”和“湄洲妈祖”为题材,展现了闽台关系“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和“法缘久”的特点。“五缘”显示了闽、台文化之间()①同根同源,一脉相承②相互交融,相互借鉴③独树一帜,独领风骚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9.佛教最初流传于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一带,在公元一世纪两汉之际开始传入中国,经过魏晋、隋唐几百年,传播的结果,一部分变为中国式的佛教(如禅宗),一部分消融于宋明理学之中,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与结果表明了中华文化()A.具有特有的包容性B.具有其它文化无可比拟的优越性C.始终尊重和接纳其它国家的文化D.具有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特点20.下列说法中,能够说明中华文化兼具包容性和平等观的有()4①中华云者,以华夷别文化之高下也②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③攘外安内,须师夷长技以制夷④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1.中医学积极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而自成一家,不仅秉持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基本理念,而且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诸如脏腑、经络、精气神等具体表达生命运动变化规律的概念体系,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我国中医学的特点及影响表明()①中医是古代自然科学高度发展的智慧结晶②中医是注重社会关系和谐的传统文化代表③我国古代科技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点④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博大精深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2.自2013年8月在教科频道首播以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触动了很多中国人的神经,引起收视热潮。这是因为:①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②汉字对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③汉字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④汉字是维系我们华夏文明延续数千年的载体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23.黄梅戏发源于湖北黄梅县一带的采茶歌,清乾隆年间,传入安徽怀宁等地,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用安庆方言演唱和念白,形成一个新的剧种。其后又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的音乐、表演和剧目,逐渐发展成为安徽主要地方戏曲乃至全国知名剧种。黄梅戏的形成与发展体现了中华文化()①薪火相传,一脉相承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③一方水土,一方文化④中华瑰宝,民族骄傲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4.战争年代驰骋沙场,奋勇抗敌是爱国;和平时期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是爱国。这表明()A.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B.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C.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具体内涵D.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25.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先生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现了“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誓言。下列选项中与这一誓言所体现的精神实质相一致的是()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④克勤于邦,克俭于家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5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请将26——29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26.2011年初,随着“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在一些国家的热播,“中国形象”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文化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蕴含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了国家形象,增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12分)27.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一方面要坚持和发扬中华文化这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精神基因和精神标识,以中国核心价值观为支撑,在对外传播中充分体现我们自己的价值理念、实际情况和立场主张;另一方面要以“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开放包容姿态,积极反映中国对人类共同命运和全球事务的认识、思考和担当,多反映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话语共同点、利益交汇点,多贴近外国受众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请结合材料,从文化多样性角度,分析传播好中国声音需要“融通之外”的原因。(12分)628.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授予莫言世界文学最高奖的颁奖词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有评论家评论说,《红高粱》时期,莫言受拉美文学的影响,明显地得益于福克纳和马尔克斯的“魔幻”启迪,不久之后他就意识到要“逃离这两座高炉”,要创造具有充分的本土性的文学作品。莫言的小说是接地气的,他所在的胶东半岛,是古代齐文化的蕴藉之所在,神奇、浪漫,富有无穷无尽的想象力。越到后来,他对艺术民族化的自觉和探索的力度越加强烈,几乎每一部重要作品都有鲜明的创新性。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莫言的成功对我们进行文化创新有何启示?(15分)29.中国经济的腾飞有目共睹,以传统文化为背景的中国元素也在全球商业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