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黄龙病监测与防控技术提纲一、病原与寄主二、分布与危害三、症状识别四、柑橘木虱五、传播途径与影响发病因子六、检测与监测方法七、防控措施一、病原与寄主1、病原:学名LiberobacterasiaticunPoonaetal.1995分类地位薄壁菌门韧皮部杆菌属英文病名CitrusHuanglongbingHB,Afriangreeningdisease病原形态:为一种似gracilicute的格兰氏阴性细菌,存在于韧皮部的筛管细胞内,通过连续超薄切片之电镜相片观察,该病病原成熟体为直杆状,大小为350-550×600-1500毫微米,有二层外壁膜包围,壁厚为20-25毫微米。属多形性,生出弯曲的长杆体而生长为新菌体(100-250×500-2500毫微米),衰老后成为球状体,直径700-800毫微米,并含有稀薄细胞质。病原分类A.亚洲型B.非洲型分佈于亚洲分佈于非洲耐热,在250-350C下病状明显热敏感,在200-250C下病状明显传病昆虫是柑橘木虱(Diaphorinacitri)传病昆虫是非洲木虱(Triozaerytreae)病原Liberobacterasiaticum病原Liberobacterafricanum2、柑橘黄龙病自然寄主柑橘黄龙病病原类细菌能感染柑橘属、枳属和金柑属中大多数的柑橘品种、种及杂种和一些柑橘近缘种。宽皮橘类、橙类、柚类、柠檬类、杂柑类和香橼类等是病原主要寄主;蕉柑、椪柑、茶枝柑和年橘等品种最易感病;温州蜜柑和橙柚类较为抗病。其他寄主包括九里香、菟丝子等。•对寄主的敏感性:能危害柑、橘、橙、柠檬、柚及四季橘。椪柑、蕉柑和茶枝柑受害较烈;红橘、柚有一定的抗性。田间不同品种成年树果园发病后衰退速度有差异,蕉柑、椪柑、茶枝柑和年橘最易感病;其次甜橙、柚,温州蜜柑的耐病性较强,病树结果时间较长。枳在田间很少表现症状。二、分布与危害分布:亚洲从巴基斯坦到中国的各个国家都有发生。非洲非洲分布于整个南部和东部地区。澳大利亚有一种病类似黄龙病,但未发现传播媒介的昆虫。加蓬没发现此病,但发现传病昆虫。•柑橘黄龙病发病历史19世纪初广东省汕头地区十九世纪末广东省潮汕地区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广东潮汕、新会,福建龙溪、福州和广西柳州、玉林等柑橘产区七十至八十年代初福建、广西、海南、江西、浙江、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和台湾相继发现目前分布海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南、福建、四川、江西、浙江、台湾浙江省柑橘黄龙病发病的历史1982年瓯海、文成、近郊(现鹿城)、瑞安、平阳、苍南等六县(区)。2000年乐清市。2007年温州、台州、丽水三市所有县市区,宁波市、金华市所属的部分县(市、区)。危害:柑橘黄龙病是柑橘生产上危害最严重和最具破坏性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称之谓柑橘上的癌症。一般情况第一年减产可达10%—20%,第二年减产20—40%,第三年则60%以上,3—4年后完全失去栽培价值。当地农民有比较形象的说法:“一年二年青青绿绿,三年四年黄黄缩缩,五年六年光光秃秃”。以上是此前对柑橘黄龙病危害性的一般描述,但是根据近几年我们的研究,应该区分不同类型加以认识:椪柑和温州蜜柑、失管橘园和管理橘园是不一样的。如果是种植椪柑的果园,从发病到毁园只要3、4年时间,而种植温州密柑的果园要5、6年时间,但管理的果园能达到10年以上,锯掉发病的枝条,也能延长经济寿命。推广健身栽培措施,能预防柑橘黄龙病发生。丰产园发病几年后情景三、症状识别1、黄梢:多出现在初期病树和夏秋梢发病树上,叶片呈均匀的浅黄绿色。2、斑驳:初病树或中、后期病树上均可看到,春梢及夏、秋梢病枝上均有,叶片呈黄、绿相间的不均匀斑驳状,斑块大小、形状及位置均不定。均匀黄化斑驳黄化3、果实症状(红鼻果)病树产生的果实小,皮变硬,易落果,果皮与果肉紧贴不易剥离。有些果实发育不全,斜肩畸形,着色不均匀。有些品种如福橘、椪柑、温州蜜柑等,果蒂附近较早变为红色,我们称之为“红鼻果”。福橘红鼻果温州蜜柑红鼻果缺素型黄化又称花叶,表现为叶小、直立,叶脉及叶脉附近叶肉呈绿色而买间叶肉呈黄色,类似于缺锌、锰、铁时所表现的褪绿类型。这类病叶一般出现在中、晚期病树上,往往在又均匀黄化或斑驳黄化叶的枝条上抽发出来的新梢叶片呈现缺素状。四、柑橘木虱柑橘木虱属同翅目,木虱科。国外分布印度、缅甸、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尼泊尔、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国内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四川、云南、贵州、江西、湖南、浙江等省区。我省1981年普查分布温州、丽水、台州三市15县208个乡镇。平阳、苍南、文成、瑞安、乐清、瓯海、青田、泰顺、永嘉、温州市、近郊、云和、丽水、温岭、庆元、缙云。1997年普查分布温州、台州、丽水三市14县99乡镇。温岭、路桥、椒江、黄岩、临海、青田、云和、平阳、苍南、瑞安、文成、泰顺、瓯海、永嘉。20007年普查已扩散至整个台州、丽水、宁波和金华等市。成虫形态体长2.74-2.84mm,宽0.78-0.81mm,整体青灰色有褐色斑纹,头部前方两个颊锥凸出明显如剪刀状。复眼暗红色,单眼橘红色,胸部略隆起。前翅半透明,散布褐色斑纹,近外缘边上有5个透明斑,后翅无色透明。足腿节及胫节基部暗褐色,其余淡橙黄色。腹部背面青灰色,腹面淡绿色。生殖期橙黄色至橙红色。成虫静止时与附着物成45度角。木虱成虫卵长约0.3毫米,宽约0.2毫米。呈芒果形、橘黄色,表面光滑,顶端尖削,另一端有一短柄。卵散生或成排、成堆。若虫扁椭圆形,背面略隆起,共5龄。一龄体长0.28-0.43毫米,宽0.22-0.25毫米,无翅芽,乳白色至淡黄色。二龄体长0.59-0.67毫米,宽0.36-0.37毫米,翅芽显露,淡黄色至深黄色。三龄体长0.86-1.16毫米,宽0.39-0.52毫米,扁椭圆形,翅芽增长加宽,黄褐色。四龄体长1.36-1.46毫米,宽0.62-0.86毫米,黄褐色略带有黄绿色翅宽大。五龄体长1.8-2.02毫米,宽1.4-1.5毫米,椭圆形,背面略隆起,黄绿色带有褐色斑纹。后期转青绿色,体缩短,腹部开始隆起。1-3龄若虫4-5龄若虫生活史及习性浙江柑橘木虱年发生6-7代,世代重叠。以成虫在寄主叶背越冬,喜温向阳,能飞善跳,停息时为部上翘,身体与栖息面成45度角,这是区别于其他昆虫的最大特点。成虫大多数在11℃以上开始活动,13-15℃活动较多,22℃以上活动频繁,24-29℃成虫跳跃较多,气温下降至8℃以下很少爬动,甚至用受触及也不大动。越冬自然越冬存活率53.33%。产卵:13℃以上开始产卵。夏秋季气温25-30℃产卵量多占41.35%,春梢期16-18℃占30.48%,晚秋梢13-15℃占28.17%。1月平均在4.5℃以下不能分布。木虱趋食、产卵有一定趋向性,首先是趋嫩绿性,其次是种类。木虱田间消长卵、若虫高峰期与柑橘抽梢期相适应。春梢(3-4月)越冬成虫自3月下旬开始产卵,1代4月上中旬为产卵高峰期,夏梢(5月下旬-7月)抽梢不整齐,卵的高峰期在5月上旬、6月中旬、7月上旬。秋梢期(8-9月)卵的高峰期8月上旬、8月下旬、9月下旬,11月中旬。8-9月,成虫发生量为全年的高峰期。木虱寄主:柑橘木虱能为害瓯柑、椪柑、温州蜜柑、温橘、甜橙、佛手、柠檬、柚、金弹、枸橼、九里香和野生金豆、茱萸属、枳属和黄皮属等6个属26种植物。调查新发现野生山金豆、中药材~两面针是柑橘木虱的寄主。五、传播途径与影响发病因子柑橘黄龙病可通过嫁接传染,苗木传播和柑橘木虱自然传病。柑橘木虱对黄龙病的传播主要由成虫进行,高龄若虫也可传播。九里香是木虱繁殖最适宜的寄主,但不是黄龙病的中间寄主。影响发病因子苗木带菌率及田间病株率是柑橘黄龙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因素。介体木虱的密度决定病害的蔓延速度。栽培管理是影响黄龙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生态条件有利于阻止病害蔓延。高接换种的果园发病重(高接树发病重)高接换种与未行高接换种病情对照近几年我省开展大面积高接换种运动,接穗的频繁和盲目调运是引起扩散和加剧危害的一个重要原因,因避免高接换种以及切实加强种苗检疫工作。类型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第5组显著水平病株率%病指病株率%病指病株率%病指病株率%病指病株率%病指病株率%病指高接30.9512.8617.788.4459.5230.4827.2312.3315.795.027.23aA12.33aA未高接007.53.516.136.455.782.485.262.465.78bA2.48bA六、检测与监测方法田间诊断:利用田间诊断是鉴定黄龙病的重要方法。黄梢、叶脉黄化、叶片斑驳和叶片上类似缺锌花纹等是其部分症状。如结合果实症状(红鼻果)和媒介的存在,即能作出准确的诊断。PCR检测技术是目前快速、准确检测柑橘黄龙病病原的一种新技术。原理是利用特异性的引物,在变温的条件下,将极微量的目的DNA片段在几小时内扩增至百万倍,从而达到可以检测的目的。PCR法不仅可以检测出已显症状的病苗及与病枝相邻的无症状枝条中有黄龙病存在,而且还能检测出在苗圃中已带病但尚未显症状的病株。指示植物诊断:柑橘黄龙病也可用指示植物诊断,但当存在衰退病毒时,指示植物上的典型症状往往难以表现。选用椪柑和其他宽皮橘类实生苗作指示植物可区别其二病。病原切片电镜观察:可利用病叶中脉组织作观察材料,经一系列的技术处理后制成超薄切片,然后在电镜下观察病原类细菌。荧光快速检测:用紫外光测定病果或用色层分离抽提检测,这一方法可以用来诊断南非和亚洲的黄龙病。该法用果白皮层测定,在甜橙中获得成功,但对宽皮橘和橘柚类效果则较差;用果皮抽提测定,对甜橙、宽皮橘和橘柚等有效,但对柠檬、来檬和柚则无效。监测一、监测范围柑橘黄龙病(木虱)发生区:各地重点种植的柑橘生产基地、新建果园、繁种基地、种苗市场;柑橘黄龙病发生外围区:临界果园、新建果园、繁种基地、种苗市场;柑橘木虱发生外围区:临界果园、村庄邻近橘园和房前屋后零星橘树等。二、监测点设立在柑橘黄龙病和木虱适生区布局,重点是柑橘黄龙病(木虱)发生外围区。柑橘黄龙病监测点应选择具有代表性,且种植面积达20亩以上的橘园;木虱监测点应选择具有一定种植数量的零散和管理差的橘树。三、监测内容和方法1、柑橘黄龙病监测(监测时间每年11月~次年5月)(1)病区疑似病株监测。在每年11月~次年5月,对疑似发病苗圃、果园,每月进行一次逐株仔细检查,发现疑似植株,即取样品3~5个,每样品需采集20张叶片或果蒂10个。为保证样品新鲜度和提高样品检出率,最好在送样前一天采集,取样时采症状树上的病果蒂、斑驳老叶,然后直接放于信封内(切忌塑料袋包装)送所在地植检站。县(市、区)柑橘黄龙病发生监测表单位:亩、株自编号检测号取样地点取样时间取样人果园面积种植数量寄主品种检验方法与结果县(市、区)柑橘黄龙病不定期监测表监测对象调查范围(亩、个)调查株数疑似病株数确诊病株数处理结果临界果园新建果园繁种基地种苗市场(2)临界果园、新建果园、繁种基地、种苗市场监测。在柑橘黄龙病田间典型显症期进行不定期调查,发现疑似病株进行采样送检,方法同上。2、柑橘木虱监测(监测时间全年)(1)分布和带菌监测。对柑橘木虱分布外围区域的临界果园、村庄邻近橘园和房前屋后零星橘树等,每亩悬挂50×50cm或50×70cm的自制黄板20~25个诱捕和目测检查新梢有无柑橘木虱发生,每次检查不少于柑橘树5株,每株25梢,每月观察一次。发现柑橘木虱后,捕捉成虫每样100头,直接浸入70%酒精液内,将样品送所在地植检站。县(市、区)柑橘木虱分布和带菌监测表监测地点监测日期监测范围(亩)品种监测结果备注(2)种群动态监测。采用五点式确定橘树10株,每株选东南西北中5方位各挂牌定梢5个,于每年的2月份全年最低气温后5~7天内调查一次冬后木虱基数。以后进行每隔7天的全年观察,统计总虫数、各虫态虫数、虫梢量等。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