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搏骤停与心肺复苏佛山市中医院急诊科06年健康讲座心搏骤停的定义心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预计的时间内,心脏突然停止搏动,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引起全身组织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心搏骤停不同于任何慢性病终末期的心脏停搏,若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复苏措施,病人有可能康复。一、心搏骤停的原因(一)心源性心搏骤停因心脏本身的病变所致,如冠心病,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或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急性心肌炎心肌病(以肥厚型多见,扩张型次之);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原发性电生理紊乱(如窦房结病变、预激综合征、Q-T间期延长综合征)等。(二)非心源性心搏骤停1.呼吸衰竭或呼吸停止,气道异物、溺水和窒息等所致的气道阻塞,烟雾吸入和烧伤所致气道水肿,脑血管意外和颅脑损伤等均可导致呼吸衰竭或呼吸停止,从而引起心肌严重缺氧而发生心搏骤停。2.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3.药物、食物中毒和过敏反应;4.电击或雷击;5.手术、治疗操作和麻醉意外。二、临床特点与识别绝大多数病人无先兆症状,常突然发病。少数病人在发病数分钟到数十分钟有头晕、乏力、心悸、胸闷等非特异性症状。心搏骤停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突然丧失,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下表是心脏停搏不同时间所对应的临床表现:停搏时间临床表现3~5秒头晕和黑矇5~10秒由于脑部缺氧而引起晕厥,即意识丧失10~15秒将发生阿-斯综合征,伴有全身性抽搐及大小便失禁等20~30秒呼吸断续及停止,同时伴有面色苍白或发绀60秒出现瞳孔散大超过4分钟往往因中枢神经系统缺氧过久而造成严重的不可逆损害三、急救与处理对于心博骤停的病人,在诊断确立后,应立即就地抢救,迅速采取有效果断措施,实施心肺复苏术。徒手心肺复苏(CPR)流程操作步骤1.意识判断:轻摇患者肩膀呼叫:“你怎么了?”无反应再给强刺激(如按压人中穴)仍无反应。2.呼救:“来人呀!救命啊!”或叫人呼叫“120”。通过拔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启动EMS系统,本院急救电话:82229111、82286256。打电话的人要保持平静,不要慌张,准备回答下列问题:(1)急救患者所处位置(街道或路名、办公室名称、房室号);(2)急救患者所在地电话号码;(3)发生什么事件,心脏病发作或交通事故等;(4)所需急救的人数;(5)患者的一般情况;(6)已经给予患者何种急救措施(“正在行CPR”,“正使用AED”)(7)其它任何被询问的信息,确保EMS急救人员无任何疑问。最好在急诊医生对现场救治提出指导后,拔打电话者再挂断电话。3.体位:快速使病人脱离不利环境(火灾现场、触电、溺水、楼梯等,注意脊柱损伤病人的搬运),摆好体位为实施CPR,判断复苏效果,须使患者仰卧在坚固的平(地)面上,如果患者面朝下时,应把患者整体翻转,即头、肩、躯干同时转动,避免躯干扭曲,头、颈部应与躯干始终保持在同一个轴面上。松开病人衣扣,必要时先头偏向一侧,将双上肢放置身体两侧,这种体位更适于CPR。4.开放呼吸道:操作者跪于患者右侧胸旁,膝部与病人肩部、平卧水平平齐,①未发现颈受伤者采用“仰头抬颌法”;②疑有颈外伤者采用“托颌法”。观察口、鼻腔,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假牙等。5.呼吸判断:面部尽量贴近患者的鼻子1)感觉:用面部感觉是否有呼吸的气息;2)视:眼睛看是否有胸廓起伏:3)听;是否有气流声音。6.人工呼吸:1)保持患者气道开放(标准:鼻尖与耳垂的连线与地面垂直),抬下颌的手最好不要松开;要在呼吸道通畅的基础上吹气;2)深吸气,捏住患者鼻孔,口唇完全包住患者口部缓慢吹气,松鼻换气,吹气时观察患者胸廓是否起伏,连续吹气2次,吹气时间不少于1秒。7.循环判断:1)评价循环体征,对非专业人员是指以下内容:给人工呼吸并评价患者的正常呼吸、咳嗽情况,以及对急救通气后的运动反应,非专业人员通过看、听、感知呼吸以及患者其它机体运动功能,应仔细鉴别正常呼吸和濒死呼吸。专业人员对于1岁以上的患者,颈动脉比股动脉要易触及,方法是患者仰头后,急救人员一手按住前额,用另一手的食、中手指找到气管,两指下滑到气管与颈侧肌肉之间的沟内即可触及颈动脉,如无搏动,立即进行下一步。2)呼吸、心跳存在者采用“复原(恢复)体位”等待救助。3)复原(恢复)体位按以下6条原则:(1)患者尽量取正侧位,头部侧位便于引流;(2)体位应该稳定;(3)避免胸部受压,以免影响呼吸;(4)尽可能侧向易使患者恢复到仰卧位,并可能估计到颈部脊髓损伤;(5)应易于观察通气情况,便于气道管理;(6)体位本身不应造成患者进一步损伤。特别强调,因不当地转动体位可进一步加重患者的损伤,如有创伤或怀疑创伤,只有在气道难以维持通畅时,才转动患者体位开放气道。对肢端血流受损的患者,要密切监护,若患者恢复体位超过30分钟,要把患者转动到另一侧,以免造成肢体压伤。8.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循环):1)定位:胸骨下1/2,沿肋弓下缘向上摸至肋缘与胸骨连接处的切迹,以一手中指、食指放于该切迹上,将第二只手以掌跟部置于定位指旁上,掌跟长轴与胸骨长轴平行,再将第一只手叠放在第二只手上,不要将手指贴在胸壁上,双手交叉扣住。保持肘关节伸直,按压时双臂垂直向下,双肩正对双手,以宽关节为支点,利用身体前后屈伸,给病人垂直向下的按压和放松;2)按压位置要准确、方法要正确、力量要适当,将胸骨向下按压4~5cm深,按压和放松的时相要相等;放松时手掌不能离开胸壁;3)按压频率:成人:100次/分;小儿:100次/分;4)按压与吹气比例:30:2。9.效果判断:1)连续做5个循环后,观察动脉搏动、瞳孔、皮肤粘膜、呼吸情况2)有效指征判断:可触及大动脉搏动(收缩压8Kpa以上);瞳孔由大变小;紫绀减退;自主呼吸恢复。10.整理:取复原体位体位,擦净口唇周围分泌物,病人整洁、舒适。恢复体位生存链:及早呼救、及早CPR、及早除颤、及早进行高级生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