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区综合交通体系的构建——以长春市为例作者:李少星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参考文献(44条)1.参考文献2.许学强.宁越敏城市地理学19973.叶宝明东北区运输地理20024.曹钟勇城市交通论19965.张务栋交通运输布局概论19936.陆锡明综合交通规划20037.王建国城市设计20048.杨吾扬.张国伍交通运输地理学19869.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200110.崔功豪.魏清泉.陈宗兴区域分析与规划199911.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城市道路与交通198112.徐家钰城市道路设计200513.焦双健城市对外交通200514.周干峙发展我国大城市交通的研究199615.张文忠经济区位论200016.顾朝林城镇体系规划200517.陆化普解析城市交通200118.余英.张雪松论大都市区基础设施战略规划——以大沈阳都市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为例[期刊论文]-城市规划2004(1)19.龙永敏通道经济及其特点和基本规律研究--兼论通道经济发展战略在东巴凤的实施[期刊论文]-桂海论丛2005(2)20.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说明200521.胡兵.郝源.赖楠大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期刊论文]-山西建筑2005(4)22.孙振杰基于“日常生活圈”的城市地域系统的重建——以长春市为例[学位论文]硕士200523.马清裕.张文尝.王先文大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对城市交通作用研究[期刊论文]-经济地理2004(2)24.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长春市总体规划(2004-2020)25.陆峰.胡江云.许顺才国外城市交通对策的借鉴199726.马超.窦慧娟.牛红凯石家庄市交通现状与改进措施[期刊论文]-铁道运输与经济2005(2)27.杨东援.韩皓世界四大都市轨道交通与交通结构剖析[期刊论文]-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0(4)28.何玉宏中国城市交通问题的理性思考[期刊论文]-中州学刊2005(1)29.周彤梅.杨继辉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方法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30.阮重晖推进杭州市区和5县(市)协同发展的机制研究[期刊论文]-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3(3)31.林卫网络型都市综合交通系统的规划探索--以现代新昆明综合交通系统规划概要为例2001(01)32.彭文甫.周介铭.袁耀林.周来东.何云洪.熊毅经营城市的途径选择[期刊论文]-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33.李连璞.刘连兴.刘俊章乌鲁木齐城市群空间发展动力机制研究[期刊论文]-德州学院学报2004(2)34.张琳.周敏华.孙燕平.赵红茹西安城市交通发展研究[期刊论文]-人文地理2002(2)35.西安城市综合交通规划9大战略解决拥堵200336.北京制定交通十年发展蓝图200437.何春阳.陈晋.史培军.范一大大都市区城市扩展模型-以北京城市扩展模拟为例[期刊论文]-地理学报2003(2)38.徐海贤大都市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其调控[期刊论文]-城市问题2001(1)39.谢守红大都市区空间组织的形成演变研究[学位论文]博士200340.丁万钧大都市区土地利用空间演化机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学位论文]博士200441.BureauofCityPlanningofTokyoPlanningofTokyo200242.JBaconDesignofCities197443.KLenchTheImageoftheCity196044.DenverPlanningBoardDenverUrbanDesign1989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赵国锋.ZhaoGuofeng关于构建大城市中央商务区综合交通体系的探讨-交通科技2007,(3)中央商务区是一个城市的核心区,同时也是城市交通高度集中的区域.如何构建一个高效的综合交通系统,有效地解决中央商务区的交通问题,一直是各大城市关注的重点问题.文中以广州珠江新城为例,探讨如何构建一个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为解决CBD的交通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2.学位论文刘爽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大城市交通结构演变机理及实证研究2009交通结构是综合交通体系中不同交通方式所承担的交通量比重,反映了交通需求的特点和各种交通方式的功能与地位,直接影响着有限的交通资源的配置方式以及向交通需求者提供更优选择的可能性,是决定城市交通系统效率高低的关键因素和交通发展战略规划中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典型大城市交通结构演变机理,研究了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发展模式、交通发展政策、居民出行特征等因素对交通结构演变的影响,建立了公共交通和个体交通结构演变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比较了不同政策情景下的交通结构发展趋势和政策实施效果,探讨了交通结构优化的理想目标和政策体系。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包括:(1)本文研究了国内外典型大城市的交通发展模式和交通结构演变机理,分析了不同时期交通结构的形成原因和适应性,总结了交通结构调控政策和管理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交通结构是城市交通政策长期作用的结果,直接决定着城市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国内大城市正处于快速机动化进程中,呈现多种交通方式并存的交通结构。面对非机动化方式出行比例严重下滑、公共交通出行比例难以维持和提升,以及小汽车等个人机动化方式的迅猛发展,通过对交通结构演变机理和优化政策进行研究,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可以尽量避免不合理的交通结构给城市交通带来难以扭转的严峻局面。(2)本文分析了特定时间与空间范围内的交通需求特点,研究了城市不同区域交通结构的差异性。采取各类政策保持中心区公共交通发展的绝对优势,尤其是通勤交通方式中公共交通的优势地位,是解决整个城市交通问题的核心。随着城市发展进入成熟期,实行规划与管理并重的交通发展策略至关重要,需要根据资源水平合理平衡公共交通与个体交通份额,合理引导并努力控制不同区域交通结构,充分利用需求管理手段,构造一体化的交通治理和结构优化方案。(3)本文考虑了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分析了机动车保有量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探讨了机动车发展对城市道路网络和交通排放的影响。经济水平是机动车保有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经济增长使消费需求推动型的小汽车交通在国内大城市得到了充分发展,中国大城市机动车保有量近期仍然会保持高速增长趋势。而政府投入型的公共交通发展受到需求与供给的双重制约,未能充分适应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客运交通需求。城市交通投资政策重点应促使供给结构良性变化,保证国内大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持续投资力度,形成交通投资对交通需求的引导关系。(4)本文从城市发展与交通结构演变的互动关系出发,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交通需求、交通供给、交通运行状况、交通排放、交通发展规划与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各种因素在系统因果反馈结构中的相互影响与关系,建立了交通结构演变及情景分析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此模型可以分析城市机动化进程和出行方式发展与交通结构演变进程的关系,研究交通污染物排放影响,实现对不同交通政策的情景分析和效果检验。(5)本文以北京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了不同目标情景下的交通结构演变趋势和交通政策实施效果,探讨了交通结构的合理目标和政策体系。在较为理想的综合政策作用下,小汽车出行比例稳定,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在轨道交通带动下大幅度提高,各种污染物排放量降低,城区道路状态得到较大改善,交通结构逐步优化。任何单一的交通政策都有其局限性,必须采取综合政策,需要统筹兼顾政策措施的技术可行性、社会公平性与公众可接受性。同时关注交通规划与投资政策、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政策、交通需求管理政策三个层面,近期和远期措施相结合,实现较为理想的优化目标,城市交通状态与交通结构才可以达到更加协调的效果。3.期刊论文杨涛.YANGTao沪宁城市带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的战略思考-城市交通2006,4(5)以沪宁城市带综合交通体系的战略思考为视点,分析长三角城市群特别是沪宁城市带综合交通体系特征、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借鉴国外大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经验,提出本地区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方向.这对提高长三角地区的整体竞争力,确保本地区经济社会和城市化持续稳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4.学位论文李泽新三峡库区人居环境建设综合交通体系研究2006在三峡工程整体人居环境建设中,库区综合交通体系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三峡库区乃至更广大范围城乡社会和谐发展、经济和文化进步、城镇体系与城市化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作用。论文选题力求紧扣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的热点问题,着眼于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在相关实践积累基础上,结合导师所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南地区流域开发与人居环境建设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三峡库区城市建设的工程技术研究”工作,作为项目研究的骨干人员,论文选择对库区的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进行研究,从纵横两方面分析库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发展规律以及理论及其实践的技术方法:在纵向方面,总结三峡地区交通建设的历史变迁及库区现代交通的发展态势,在横向方面,研究三峡库区规模和性质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技术对策。在库区的区域交通研究方面,论文从三峡周边地区、泛三峡地区、三峡库区三个地域入手,对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运输这四个具有常规交通规划与建设类型体系,进行比较研究,提出结合流域经济开发、人居环境建设而引发的区域协作与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综合思考与措施;在库区的城市交通研究方面,针对道路及交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三峡库区及山地城市特点,对不同规模与形态的城市、城镇,从对外交通与内部交通两方面,结合移民迁建和道路交通设施建设等技术内容,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规划与设计的技术性思考。论文研究内容分为:第一章为绪论,包括选题的依据、研究的目的与方法、支撑的学科体系等内容。作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项目,三峡工程百万移民带来的库区城市迁建与交通工程系统建设是十分复杂的,论文介绍了国内其它流域水利工程移民迁建的基本情况,以及三峡库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典型示范价值。第二章为三峡库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与交通建设的关系研究,提出适应库区与山地环境的交通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从地形、地貌、山脉、水系等方面,总结三峡库区城市与交通建设的地域特点;分析三峡库区的资源条件、人口与城镇分布、移民迁建特征,提出库区交通体系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第三章为三峡地区交通建设的历史变迁研究,将交通建设成就融入三峡地区历史文化范畴。包括三峡地区古代的水陆交通与城市发展关系、桥梁建筑成就、街道空间格局等,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剖析交通建设历史遗产保护对三峡库区城市发展的积极意义。第四章、第五章为三峡库区区域交通体系建设研究。包括水运交通、陆路交通(公路与铁路)、航空运输建设对库区城市发展的推动,区域城镇体系建构与交通网络建设的协调发展,重庆都市圈建设对区域交通的促进等内容。提出依托重庆都市圈及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库区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基本框架,以及综合交通跨省协作发展的思路。第六章为三峡库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研究。对库区城市交通的发展趋势、城市空间结构与道路网络建设的相互关系、适应库区与山地特点的城市道路建设技术方法等内容,进行专题研究。提出库区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以及移民城市功能复建、新城交通组织与管理方面的对策与措施。第七章为实例研究。选取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库区城市进行总结,包括重庆主城区滨江岸线的综合利用与水上交通发展前景、万州大城市综合交通发展对策、云阳中小城市移民新城道路建设发展剖析等内容。论文的结语部分,作者试图总结论文的主要学术内容,提出库区人居环境建设的交通支撑,以及可持续跟踪的观点,在加强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方面,提出后续研究的意义和价值。5.期刊论文仇保兴.QIUBaoxing中国城市交通发展展望-城市交通2007,5(5)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和机动化双重发展的高潮期,人口持续向大城市聚集,城市机动车数量增长迅猛,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公共交通的主导地位不强.在这些条件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