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科学方法论与培养能力认识论→教学论和自然科学方法论→化学教学法§2.1培养能力培养能力是体现化学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四化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2.1.1什么是能力是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需要的最直接最基本的那些本领。教育家认为:能力的含义是“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心理学家把人能够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特征叫做能力。说明:1、目前这个概念还不统一,大都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下的定义。2、能力分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思维能力等是一般能力。3、能力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在客观条件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个体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4、能力和智力有别,智力是各种能力的总和,是认识和行动所达到的水平,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想象力,二者必不可分的是一致的。通常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2.1.2在化学教学中培养什么能力国内观点不统一1、1982年全国中学教材大纲讨论会议上提出:(1)观察能力(2)思维能力(3)自学能力(4)实验能力2北京师大:(1)观察能力(2)表达能力(3)实验操作能力(4)运算能力(5)抽象思维能力(6)自学能力华东师大(1)必要的记忆力(2)细致全面的观察能力(3)思维想象能力(4)实验操作能力、设计能力(5)运算能力(6)自学能力(7)创造能力东京师大:(1)观察能力(2)思维能力(3)自学能力(4)实验能力(5)创造能力(应加定语不是一般的能力)根据以上积累的经验,剖析事物,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设想,在进行创造性思考过程中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能力。我们应有计划有目的地把培养能力融和在化学教学里,培养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2.1.3、提高对培养能力的认识目前仍有些人对此问题认识不清错误观点有:1、好了再培养能力,错把“双基”和“能力”对立起来,犯了矛盾的错误。2、等基础知识学好了也就有了能力,属于自然形成论。3、多做题、多考试、多加班加点就是提高能力。是对能力的误解。正确观点;3在加强双基的同时,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能力的培养。第二讲: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智能培养§2.2几种智能结构学说的基本观点2.1.1智力的涵义关于智力,目前还没有一个人认的科学概念,请看几种关于智力的定义。1、智力是人的大脑的机能,是人的一种心理特征。2、智力是能力的一部分。是指能力在心理活动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即认识能力和学习能力。3、智力是一种适应环境的潜在能力,特别是适应新情景的潜在能力。4、智力是指一个高级抽象思维能力所达到的认识程度。5、智力是抽象思维的能力。6、智力是认识能力。7、智力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智力是创造新事物的能力。9、智力是测验中的智商。10、智力是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等诸因素的有机结合。在上述的十种智力定义中,目前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所说的智力,大多数指的是上述的第10种。2.1.2能力的涵义4关于能力的概念也同智力一样、目前尚未有一个公认的科学概念,请看几种关于能力的定义。1、能力是人依靠自我的智力和知识,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表现出来的身心能量。2、能力是一种顺利地或成功地,高效率地完成某项活动并获得预期结果的各种水平。3、能力是智力的上位概念,它不仅与脑的机能有关,而且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是指人顺利地完成一定活动所具备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4、能力包括智力、知识、技能与技巧,是在运用知识和经验过程中,经过反复训练而获得的。5、能力指完成某种活动的本领。在上述的五种能力的定义中,目前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所说的能力,大多数指上述的第4种。2.1.3智能的涵义智能的概念也和能力、智力一样,没有人认的科学概念。因为智能、智力、能力没有人认的科学概念,所以在教学中这些概念用得相当混乱。有人说能力包括智力,有人说智力包括能力,也有将二者并列的,还有将二者混为一谈的。心理学家为什么对智力与能力有多种不同的看法呢?这是因为智力与能力既相联系又相区别,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鉴于这种情况,常常智力和能力合二为一,合称为智能。52.1.4二因素结构说二十世界初英国心理学家和统计学家斯皮尔曼提出智力因素结构说,创立了一种关于智力结构的理论,他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对当时已有的各种智力测验材料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智力的二因素结构。这个学说认为,智力是由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构成的。完成任何一种作业都是由(g)和(s)两种因素决定的。2.1.5群因素说群因素说由美国心理学家塞斯登提出。群因素说认为,人的能力由许多原始能力构成。大多数人的能力是由计算、词的疏畅性、言语意义、记忆、推理、空间知觉和知觉速度等七种因素构成。各种原始的能力都不是独立的,实际上几乎每种能力都与其他另一种能力有正相关。智力结构决不是单一的机能,而是极为复杂的并由许多侧面的能力构成。2.1.6智慧结构说智慧结构说由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在1967年提出。智慧结构说认为,人的智力结构,在三维空间座标体系中,有三个变量,即操作内容和产品。如考查人的语言能力和非语言能力时,这二者从内容上看是不同的。当呈现“图形”给儿童要求把看过的“图形”的名称回忆出来时,多数的儿童不仅记住了图形本身,还能指出它的名称。于是便可以说测验的内容是“图形”,进行的操作是记忆,得到的产品是“图形名称”。“操作”变量指智力活动过程的性质,如认知、记忆、发散思维、6辐射思维、评价等五种。“内容”变量指智力活动的内容,它包括图形、符号、语意、行为等四种。“产品”变量指智力活动的最后结果,它包括单元、门类、关系、系统、转换、含蓄等六个方面。上述各项组合可以形成4×5×6=120种独特的智力因素。§2.3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智能培养关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的重要意义,不再多叙。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哪些能力,从目前来看,尚无定论。我们认为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关于创造力的培养,从目前我们的实际条件来看,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条件对创造力起作用的能力、品质等,可能更符合实际。这样的说法不是说在教学中放弃对创造力的培养,而是说其他几种能力的培养可能更容易落在实处,但提倡培养中学生创造精神可能更符合我国中学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2.3.1观察力的培养观察力是指善于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的能力。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力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同类书讲的很清楚,这里为于整述。(一)观察的类型71、直接观察:直接观察是人们凭借感觉器官直接获取感性材料的观察。2、仪器观察:仪器是人们借助科学仪器或其他技术手段间接地从外界获取感性材料的一种观察方法。3、质的观察:质的观察是把观察的重点放在考查事物的性质和特征方面的观察。如对物质化学变化的观察即为质的观察。4、量的观察:量的观察是指对研究对象的一种定量的描述。如测出试样中某种成分的百分含量即为量的观察。(二)观察应遵循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要求学生在观察活动中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定要按照事物本来的面目反应事物,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不能虑构。2、全面性原则: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多方面进行观察,把握研究对象的各种属性、、各种关系、各个方面。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抓住事物的本质。3、系统性原则:要求学生在观察中力求系统、连续完整,不可随意间断,更不能断章取义。4、辩证思考原则:要求学生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处理时,要注意观察的条件性,相对性和可变性。除以上四条原则外,学生在观察之中也要注意观察的随机性(要求人们不要放过机遇)和重点观察的原则。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抓,抓不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使观察失败。8(三)中学生在化学学习中观察的特点1、兴趣引导观察。在观察中,对什么事物或现象感兴趣,则有较多的注意力投入其中。在观察中常有挂一漏万的现象出现。2、缺乏观察的方法。很多学生不知怎么观察,观察什么(与教师的教学有法)。3、观察中缺乏思考。有些学生认为观察看不到是想。很少把思维与观察结合起来。4、从初三到高三,学生发展的总的趋势是观察的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概括性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但有部分学生发展的速度很慢,尤其是精确性和概括性(深刻而全面)的发展,速度更慢。5、在观察之中常常是被动式,接受式地观察。教师叫学生观察什么,就观察什么;教师若不讲,往往是“各取所需”不能很好地完成观察目的。(四)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观察力常常不能得到很好培养的主要问题。1、来自教师。教师不能给学生创设易于被感知的情境;教师不能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教师缺乏观察计划的设计;有些教师不清楚观察中的学生心理,观察特点等;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观察作业”要求不严,常常处于不了了知的状态。2、来自学生学生缺乏观察兴趣;缺乏观察的方法,缺乏在观察中思考的习惯;部分学生要本不重视观察,认为考试不观察,没有关心的必要。93、教育中缺乏目标管理。缺乏评价观察力的标准;缺乏课入细致的研究;有关部门缺乏对教师的指导。(五)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主要途径1、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使之采于观察。2、使学生熟悉观察的原则,掌握观察的方法。在观察中要采取多种观察的方式,根据观察的内容,选择最适宜的观察方法。3、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创造易观察的情境,使它符合感知的客观规律。感知的客观规律有:(1)强度律:被感知的事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容易被人们感知。(2)差异律:被感知事物必须与它的背景有所区别。(3)对比律:凡是两个显著不同甚至对立的事物容易被感知。(4)活动律:一般说来活动的对象较静止的对象容易被感知。(5)协同:在观察中,尽可能利用多种感知觉协同活动。(6)组合律:凡是在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式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系统或整体而被人们清晰地感知。4、要使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提高学习的水平,学习真正理解的知识,才能清楚地、真正地感知与之有关的事物。5、教师在教学中要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在观察之前,教师要设计好观察的程序,让学生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应有条理有系统地进行。在观察之中使学生尽量做到边看边听、边看边闻、边看边记、边看边想,使思维积极参与活动。106、让学生仔细地观察。不但叫学生看,而且要进入看,看这看那、看里看表、看上看下,反复比较、反复对证、反复追寻、反复思索,在观察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使矛盾产生于观察之中,解决于观察之中,用矛盾引导观察。7、教育学生在观察时要做好详细而真实的记录。8、写好观察总结,提高观察、分析、综合方法的水平。9、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思维的观察常常会降低观察效果。10、在培养学生观察力的品质(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概括性)上狠下功夫。11、教师应经常留些观察作业,制定评价观察力的各级标准。2.3.2记忆力的培养在化学学习中,需要学生有较好的记忆力,没有记忆力的学习是不可想象的。在化学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11记忆类型按识内部分按照识记材料瞬时记忆保存的时间长短短时记忆及其在活动中的作用长时记忆记忆分为机械记忆根据记忆的目的性有总记忆意义记忆记忆又可以分为无意记忆12(一)记忆的类型分类的标准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记忆类型。按照识记的内容,可以把记忆分为四种类型。即运动记忆(动作记忆)、情绪记忆(情感记忆)、形象记忆(表象记忆)、语词概念的记忆。按照识记材料保存的时间长短及其在活动中的作用,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种。根据记忆的目的性记忆又可分为有意记忆、无意记忆。根据学习内容是否可以被学生理解,有意记忆又被分为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二)记忆的品质学生记忆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记忆类型和记忆品质上面。学生的记忆类型和记忆的品质在学习中是可以培养的。培养学生的记忆力,主要培养学生记忆的品质。从目前来看,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在记忆力的品质上下功夫的教师为数不多,他们中的多数缺少这方面理论的指导,从而使记忆力的培养不能深入下去。记忆的品质主要指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正确性和记忆的准备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