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保险个人投保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道路交通规划研究范小勇(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300201)摘要:道路交通规划的研究是历史街区保护性规划的重要分项,天津“五大道”是历史街区位于城市核心区的典范,本文借鉴国内外交通研究的成熟经验,结合“五大道”区域现状、发展规划,提出历史街区中交通规划的一般方法和研究内容。关键词:历史街区交通规划交通组织1引言历史街区在《城市规划技术术语标准》中定义为:“城市中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连片或能完整体现一定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民族特色的街区或地段”。历史街区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和缩影,有着沉厚的文化积淀,汇聚为城市文脉,充分充分体现当地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优良传统的生动历史教科书。随着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在城市建设中受浮躁情绪和短期行为影响,特别是为迎合现代生活方式,城市中大拆大建,宽阔的道路贯穿历史街区、文物建筑被高楼大厦代替的现象比比皆是,现代城市建设蛮横地割断城市的历史文脉,传统风貌和特色文化逐渐没落,昔日的城市面貌形成“千城一面”。叼着烟斗的老汉,深棕色的高头大马,白色的马车……乘坐马车游览五大道,堪称是天津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如今,当人们穿梭在有“万国建筑博览馆”之称的天津五大道,面对掩映在现代化城市中心地区的这片历史街区,在追忆小洋楼背后的历史印记,那份远去的记忆总在心底滋生出若许怀旧和感伤。人们开始反思和呼吁对历史街区的保护,这种历史回归的现象反映出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历史街区保护中,普遍存在着街区空间尺度的狭小与现代交通工具通行条件的矛盾。本文结合“五大道地区”保护规划,旨在探讨如何处理好街区保护、利用及改造的关系,如何有效疏导区内外交通流,通过现代交通方城市规划与交通网式激活历史街区的生机与活力。2国内外历史街区保护的交通研究历史街区一方面要求发展,一方面又要求保护。道路交通规划其特殊性是一个量化的物质过程、硬质过程,而历史街区的保护是一个以人为本、保护文化环境多样性的一种人的精神寄托、回归和反思的软质过程,道路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在于如何处理好街区保护、利用及改造的关系。道路交通是历史街区的脉动,国内外在历史街区保护中极注重交通整体规划,根据各历史街区不同特征,因地制宜选择不同规划手法。2.1“新旧分离”理论“新旧分离”即在古城外开辟新区,逐步拉开城市布局,分散老城区人口与产业,新区与老城之间的联系主要通过城市主干道或快速路连接,这种方法能较好地协调历史街区保护和城市发展。“新旧分离”理论较早被运用于古城保护,在我国漳州、中山市、厦门、青岛通过外迁行政部门,平遥古城、周庄古镇建立新城区,带动老城区人口的疏散,获得较大成功。欧洲的古罗马、维罗那、锡耶那是国外的几个实例。北京市由于迟迟不肯将城市“首都”这个主要功能外迁,造成历史文化名城的无法挽回的破坏。2.2“有机疏散”理论1934年沙里宁在他的著作里提出有机疏散的规划理论,这个规划理论主张把城市的所有的功能有机的分散到郊区的卫星城上去,分散路网的流量。历史街区或古城的街道空间尺度及形态造成对外交通通道较少,古城内外的交通联系宜采用“分散—集中—分散”的模式,即将古城内交通流集中至主要通道,再分散到外围区域,这就要求古城内外路网与主要通道的有机衔接,避免“瓶颈”现象。2.3“有机更新”理论“有机更新”理论是吴良墉教授长期对北京旧城规划建设进行研究的产物,它主张“按照城市内在的发展规律,顺应城市机理,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城市的更新与发展”。历史街区的街巷格局是城市发展的见证,其空间尺度印证着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活动范围和生活习性,因此对街坊的改造应保留原有格城市规划与交通网局,结合交通网络适当拓宽瓶颈地段,以满足交通和消防要求。江苏平江历史街区的做法具有典型性,道路按路网结构、路幅宽度和交通量大小,分为街(路)、巷、弄三级,道路保留原有曲直对比、收放对比的空间形态,使路、河、桥、建筑有机结合,空间尺度恰到好处,构成一个步行与水运相结合的交通网络。2.4“文化生态”理论历史性街区是城市生活的“细胞”,街区的保护需通过保护来发掘传统中积极的文化因子,与当代生活相结合,保护居民日常生活是必要的前提。“行”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历史街区的质地、肌理以及道路格局承载着居民与历史的互容共生。从城市交通应尽量使现代城市元素尊重传统,通盘考虑城市交通以及历史街区周边的建筑布局,适当布置缓冲区等。上海“新天地”工程是典型案例,作为一个商业运作项目,它对于老式石库门里弄的风貌保护是成功的,但改变了建筑功能,引入了大量商业化元素导致交通环境的变化,失去了原有交通承载的基础——生活功能。3“五大道地区”的历史与现状图1五大道地区路网及典型历史风貌建筑3.1悠久的历史印记五大道是指天津和平区成都道以南,马场道以北,西康路以东,马场道与南京路以西的一片近似长方形的地区,共有22条道路,总长度为17公里,总面积1.28平方公里。五大道因贯穿东西的马场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重庆城市规划与交通网条主要道路而得名。五大道至今完整保存有上世纪初设计建造的各式欧洲建筑风格的小洋楼近2000幢,汇聚着英、法、意、德、西班牙等国各式风格的有代表性的建筑230多幢,各种风格的建筑汇集于此,堪称“万国建筑博览会”。五大道之所以出名,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居住在小洋楼里的人不同寻常。据不完全统计,仅五大道地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曾居住过两任民国总统、七任国务总理或代理国务总理。此外,著名教育家严修、张伯苓,著名实业家周学熙、李烛尘,青年时代的美国第31届总统胡佛、英国400米跑奥运冠军李爱锐等大批各界名人均在天津五大道上留下了历史印记。目前,五大道地区道路纵横交织,曲折蜿蜒,东北-西南走向的五条大道常使人难辨南北。小街阔,高密度的街坊格局及街坊断面构成的空间尺度和视觉的灵活性,散发着洋气、尊仪的气息。近年来,由于交通方式的改变和现代化城市生活的需求,“五大道”地区的小洋楼改掉了过去较高的实墙,出现了可透视的栏杆墙,小汽车、自行车穿梭其间,日益打破过去庭院深深的静逸,只是院内婆娑的树木和少数依旧紧闭的院墙还能窥见当初达官名流们不露富、不张扬的私密性心理。3.2区域现状交通特征图2五大道地区路网现状(1)道路设施薄弱。“五大道地区”地区22条主要道路,其中,由西康路、南京路、成都道、马场道围合形成与外围地区相对独立的区域,该区域公建占地37.5ha,居住占地61.7ha,绿地占地2.8ha。总建筑面积117万m2,其中,公建42.3万m2,居住71.6万m2,常住人口4.6万。由于道路狭窄,主要由马场道、城市规划与交通网成都道和河北路承担周边地区进出和过境交通,且路况差,机非混行,通行能力较小。特别是民园体育场和外国语学院、中小学等客流吸引力大的体育、教育设施处于五大道区域核心区,周边地区又存在大量商业、居住区,造成在高峰时段交通处于超负荷状态。(2)交通流量高度集聚。“五大道地区”位于天津市和平区中心,处于天津市传统历史文化中心,东面和南面毗邻传统繁茂的小白楼、南京路CBD商业圈;西面毗邻佟楼商业中心、儿童医院等大型公共设施;北面毗邻大沽路行政、商业中心,因此,它既是天津市历史文化风貌的核心,也是城市商贸中心,这种双重特性导致区域强劲的向心集聚效应。根据交通调查,在高峰时段区域内的道路均处于超饱和状态运行,车速行驶极其缓慢。另外,由于各方向流量的不均衡也造成部分道路的潮汐现象较严重。(3)交通秩序紊乱。有限的道路宽幅难以容纳无限的交通流需求,机动车道日益吞噬着非机动车道,特别是区域缺乏有效的交通管理,行人任意横穿道路,人车混杂通行,交通秩序紊乱,道路通行效率低下。马场道、成都道、河北路的公交线路密集,缺乏足够的港湾式停车站,人流集散空间狭小,使得公交站点处易形成交通瓶颈。(4)停车设施缺乏。研究区域内的汽车停车位比较缺乏,机动车车位仅为需求的30%。目前睦南道、重庆道、桂林路等域内部道路上有众多的商业餐饮建筑,造成机动车、自行车大量停放在机动车道及人道上,占用不宽的通行空间,同时无序杂乱的停车也影响着城市街景。(5)街坊内部交通环境差。街坊机动车交通依赖里巷内的道路,而目前巷内的道路交通基本为单向车道,已严重饱和,街区商业和居民的交通要求无法满足。街坊内道路宽度在2m-3.5m之间,区内交通机动车与步行交通混杂。4历史街区中交通规划的探讨4.1规划理念与思路(1)理清道路功能,构建区域干道网,重视支路网的改造建设道路的规划与建设的根本目标是疏导城市交通流,但老城区街道的功能性混城市规划与交通网杂,因此,规划调整时,第一步应从区域道路在城市路网中的定位,理清道路网结构、等级功能,形成路网的整体协同,合理交通分流,达到街坊保护的目的。区域内在保证不打破历史街区原有宁静气氛的前提下充分保证其交通可达性,成为充分提高古城区居民生活质量和发展旅游的保障。同时在保持原有街坊格局时,强化内部支路街巷集散功能和旅游空间的美观舒适性。(2)突出重点、区别对待、适定范围、整体保护城市道路不仅是城市交通的载体,更是反映城市面貌和建筑艺术的窗口,在五大道地区内部道路改扩建时,可优先选择部分景观优美、历史文脉浓厚,交通需求迫切,且具有典型性的街道进行有重点、有选择的保护与建设,突出其文化历史氛围,缓解街区交通,这样才能实现城市历史文脉的可读性、可逆性及最低干预程度,和实现城市交通的可行性、可持续性和充分最大挖潜街道通行能力。(3)实行交通需求管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强化接驳设施功能五大道地区位于天津市商业繁华地带,且内部聚集着大量居民,商业、文体、集中,从而导致较强的向心交通。在保护过程中一方面部分疏散旧城区居民,在旧城区强化交通需求管理,严格控制车辆的通行权;另一方面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将公共交通的服务辐射到整个保护区。保护区内应重视交通接驳设施建设,这将极大优化区域道路资源,营造区内宜人舒适的步行空间和原有街坊环境。图3五大道地区功能布局规划4.2.路网规划4.2.1整体路网调整规划城市规划与交通网道路规划总则:道路规划应不破坏街区的整体风貌;提高市政道路设施的现代化程度和断面的美观宜人性;遵循街坊的空间脉络和空间尺度。图4五大道地区路网规划示意图为保护历史街区的整体风貌,既满足街区内外交通的需求,适应机动化出行的需要,又不破坏历史街区相对舒适安宁的环境,需要对街区道路交通系统进行梳理,促进内部交通与外部交通、过境交通和出入交通的分离,控制机动车交通的发展,促进观光旅游交通环境的组织优化。因此,按照五大道地区交通区位及交通出行特征,规划西康路、成都道、南京路、马场道、新华路为主干路,以睦南道、大理道、重庆道、昆明路等为单行辅助路,构成地区交通网络。通过整体路网结构优化,形成环“五大道地区”保护性路网,由南京路、成都道、西康路、马场道外围主干道包围圈,分流过境主要交通流;同时,针对南北向过境交通流量大,设置新华路双向通行交通,承担区域主要过境车流、旅游机动车交通。4.2.2道路断面的选择与设计对于不同层次的道路,需要不同的道路断面设计,来延续城市的特色意象。城市主干道的功能是允许车辆通行来满足城市交通需求,但在辅路上的空间设计应该是宜人性,特别是本区域范围内商业氛围浓厚,应提供疏松而舒适的步行空间,同时城市干道需提供进入街坊的入口,这些节点需注重景观协调,引导现代生活向历史文化街区过渡。城市规划与交通网五大道地区典型地区历史风貌建筑模型城市次干道及支路以疏导区域交通流为主,断面应充分考虑两侧历史街区的风貌。受文物古建筑的影响,区域内道路红线宽度均较窄,因此道路断面设计过程中除需通行的机动车道外,两侧的行人与非机动车道设置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