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中小学教学人员教育技术培训大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湖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一、说明1.本大纲依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对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的要求编制。2.本大纲注重贯彻终身教育思想,继承我国优良的传统教学思想,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3.本大纲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以“任务驱动、强调活动、强调参与”为指导原则,把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教学设计作为主要任务,同时强调对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思维发展的研究性学习的设计。大纲采取主题设计的方式安排培训内容。在每个主题中,目标、任务和成果是培训的基本要求,教学活动建议和教学活动举例作为对基本要求的补充。4.在本大纲指导下开展培训的过程,是学员体验和交流的过程,是分析、总结、改进日常教学的过程。需要处理好在活动中体验与知识之间的关系,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需要重视学员具有的成人学习的特点和个性差异,强调学员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形成和发挥,真正使培训过程成为帮助学员利用技术改善教学,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促使其养成应用技术的习惯。5.本大纲要求参与相关培训的学员已具备信息技术基础,并具备教学人员初级教育技术能力水平。6.本大纲规定培训总课时约为50学时。二、培训目标经过中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中小学教学人员,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应达到以下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内涵、实施原则与途径。2.掌握学习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媒体选择、教学模式与策略选择、教学评价等教学设计环节的概念与方法。3.结合案例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与方法。4.了解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特征、基本环节。5.掌握教育资源管理的基本方式。6.熟悉常用的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的设计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完成一节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设计方案,并对教学设计成果加以展示、反思与评价。2.在掌握了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教学设计方法中学习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教学模式与策略选择等环节的具体应用方法。3.在了解研究性学习相关概念、本质特征、操作环节的基础上,根据相关模板初步完成一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方案。4.学会熟练运用文字编辑软件编制基于模板的教学设计方案、试卷及教学中常用的文档,运用常用工具软件收集所需的课程资源,运用文本、图片、音频、动画、视频等素材加2工处理工具软件对收集的教学素材进行加工处理,运用相关的工具软件完成学生作品样例,运用网页编辑工具软件整合教学资源,运用电子表格软件对数据进行初步的处理、统计与分析,初步运用常用的知识可视化工具,初步运用各学科有针对性的软件。5.体验常用的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的设计方法,并设计学习效果评价工具。6.在小组协作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与掌握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进一步加强在课程中运用教育技术的意识;形成在课程中自觉、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意识。2.认识到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的意义与价值,形成在教学实践中自觉运用教学设计方法的意识。3.在小组活动评价与反思的过程中形成反思的意识。4.形成对资源信息的正确认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三、培训的成果形式1.每个学员完成的一份信息化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成果(包括: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资源、评价工具等)。2.每个学员初步完成的一份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方案。3.每个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作业文件夹(包括教学设计成果、过程性文档、资源素材与反思日志等)。4.每个小组集体研究过程中形成的记录文档(包括讨论记录、小组作品和交流文稿等)。四、培训内容指南培训导向(2学时)(一)培训目标1.了解培训的主要内容、方法、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应取得的成果;2.增强运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学员与学员、学员与培训教师之间交流的意识,了解利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交流的方式;3.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内涵、实施原则与途径。(二)培训任务1.互相认识,形成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并形成学习小组;2.了解培训内容、方式和最终需要完成的成果形式;3.检查和准备每个人的软硬件设备;4.初步确定信息化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选题,为后续培训做好准备;5.建立个人文件夹。(三)培训成果1.一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选题计划表;2.新建的个人文件夹。(四)教学活动建议1.本章对于保障整个培训课程的顺利实施具有导向性作用,要注意观察学员,引导他们从心理、方法和技术上做好各种准备。2.组织学员相互认识,让学员尝试利用技术手段进行课内和课外的交流,体验各种交3流方式的不同。3.要努力使学员理解培训的方式、成果要求、评价形式等,并达成共识。个别学员的困惑或不同见解可以在全班范围内适当组织讨论,重在参与和体验,不要简单地给出结论。4.要充分利用学员已有经验,重视学员独特体验,使学员形成自己的观点。5.在学习案例的基础上,小组内部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题、误区、实施策略等进行讨论,并记录相关内容。(本章内容要求培训教师根据大纲自己组织教学内容并组织教学)第1章教育技术基础(4学时)(一)培训目标1.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基本概念、内涵、研究方法;2.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内容;3.巩固一些已有的教育技术理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更新的认识,能利用开放式共享资源。(二)培训任务1.通过网络和图书查阅资料,加深对几种教育技术理论的理解;2.通过案例观摩和小组讨论,掌握教育技术能力的界定;3.讨论和分析一些教学案例,切实理解教育技术对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作用;4.根据现有培训条件,在互联网络上开展建立博客或微博并在之上开展书写日记的活动。(三)培训成果能结合教育技术理论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开展反思;初步掌握利用互联网络资源;建立自己的博客或微博。(四)教学活动建议1.本章立足于在学员了解教育技术理论和学习教育技术意义的基础上,努力使学员了解适用于自己教学主题的教学理论,并深入理解教学技术理论的内涵和意义。2.在教学活动中,应重视国内外教学理论的最新应用成果的推介与学习。3.重视学员对自己教学经验的反思,努力使学员形成合理、科学的选择运用教学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4.要重视学员独特体验,鼓励学员开展教育技术的研究活动。第2章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选择(8学时)(一)培训目标1.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见模式和策略;2.了解依据不同标准的教学模式分类;3.形成运用恰当的教学模式和策略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意识,掌握常用的教学模式和策略;4.能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和策略,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二)培训任务1.通过经验分享和资料阅读,列出适用于学员本人所教学科的教学模式与策略;42.通过实践体验、案例观摩和小组讨论,掌握常用教学模式和策略的实施方法;3.讨论和分析一些教学案例中教学模式和策略运用的有效性;4.根据前期分析,选择适于选定任务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完成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三)培训成果初步完成的选定任务的教学设计方案(在模式和策略的运用、教学活动的安排与组织等方面与初级相比有明显的提高)。(四)教学活动建议1.本章是培训的重点,是保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要因素。本章立足于在学员了解了教学模式、策略的基本概念及常见的教学模式与策略的基础上,努力使学员了解适用于本课程的模式和策略,并深入理解其内涵和实施方法,尤其是常见的主导策略、自主学习策略和合作学习策略。2.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常见模式的教学中,应重视国内外案例的调研和分析。3.在常用的教学模式、策略的教学中,应强调体验式教学和案例教学,如角色扮演、观摩等,使学员在体验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各种教学策略的概念和方法,同时形成基本的概念体系。4.强调案例研讨对学员教学设计实践应用的启发,通过教学设计的实践应用使学员感受到教学模式、策略的实施策略和应该注意的问题。5.重视学员对自己教学经验的反思,努力使学员形成合理、科学的选择运用教学模式和策略的意识和能力,强调模式和策略运用的有效性。6.注重引导学员形成教学设计各环节一致、统一的意识,并通过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案例观摩和所设计的教学设计方案的分享讨论和分析,促使学员能够自觉地将相关意识运用于教学设计的过程。7.要重视学员独特体验,鼓励学员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模式和策略,使学员形成自己的观点。第3章教学设计(5学时)(一)培训目标1.理解教学设计及其前期分析环节的作用;2.围绕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掌握1~2种教学目标分析的方法,了解教学内容组织的策略;3.了解不同年龄学习者所具有的心理特征,理解学习者主要特征因素对教学的影响,掌握学习者主要特征因素分析的方法;4.了解常用的知识可视化工具,初步掌握1~2种知识可视化工具在教学前期分析中的应用。(二)培训任务1.通过案例观摩和讨论,对某一教学设计方案中的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分析部分提出修改意见;2.在观摩案例的基础上,分析选定任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阐述教学目标,运用可视化工具表征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框架;53.在观摩案例的基础上,分析选定任务的教学对象特征。(三)培训成果选定任务的教学设计方案中的前期分析内容。(四)教学活动建议1.教学要注重在教学实践的反思基础上,充分发挥学员已有的经验和理解,并通过案例观摩,使学员在处理已有经验和新知识、自己的理解和他人的经验等冲突的过程中加深对概念、方法的理解。2.通过案例的比较分析,努力使学员进一步深入理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的重要性。3.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的教学只需学员了解经典的理论,如加涅、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侧重于帮助学员理解新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设置的意义。4.有关教学目标分析方法和学习者特征分析方法的教学,应侧重便于学员理解和掌握的方法,如教学目标分析中的层级分析法、归类分析法等,学习者特征分析中的认知结构分析、学习态度分析的方法等,对于其他的方法只需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强调通过案例的观摩、分析和结合实践体验加深对相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不需要对概念作过多的解释。5.对于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的教学,只需学员初步了解教学内容组织策略,不作过深的概念介绍。6.对于学习者特征分析的教学,重点在于一些对教学有重要影响的主要特征因素,并在小组讨论中理解教学设计时应该重点分析的学习者特征因素,通过案例观摩理解这些因素分析的重要作用。7.信息技术对学员心理、学习能力、自控能力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中要注意通过案例观摩了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者特征。8.重视学员对自己经验的反思,鼓励学员以开放的心态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第4章教学资源素材收集与加工(8学时)(一)培训目标1.了解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各种教学功能与作用,能意识到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教学重要性和有效性,能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2.熟练运用资源收集的方法收集所需的教学资源素材(如: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和动画等),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素材,并正确应用于课件;3.对搜集的各类资源素材能够进行比较复杂的加工与处理,并能自行开发简单实用的教学素材;4.掌握教学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二)培训任务1.在阅读资料和观摩案例的基础上,多角度认识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功能与作用,并形成自己的系统认识;2.根据教学设计和模板,制作出符合选题的资源应用计划表;3.根据教学设计和资源应用计划表,运用各种方法手段,选择、收集基于自己的教学设计的素材资源;4.根据教学设计和资源应用计划表,利用合适的多媒体开发和处理工具,对所收集到6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进行比较复杂的加工和处理,使它们符合教学所用;5.和小组成员一起讨论,集思广义,共享资源管理的方法。(三)培训成果1.一份与选定任务的教学设计方案相配的资源应用计划表;2.一些符合选定任务的教学设计方案和资源应用计划表的要求,并经过加工和处理的多媒体素材。(四)教学活动建议1.要努力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