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初中生活化作文教学改革整体实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湖南省初中生活化作文教学改革整体实验报告从2001年开始,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初中生活化作文教学改革整体实验已经基本完成,现将整个实验的背景、由来、过程及评价作出终结性报告。以利提高认识,促进开拓发展。所谓“生活化作文”,可分三个层面来表述:一、学会做人是生活,也是写好作文的根本;二、生活、对生活的认识是作文的源泉;三、真实的生活加上创新的写作是生活化作文的灵魂。生活化作文的核心理念是:作文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本着这种理念,我们对过去作文教学进行改革,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遵循“生活→感觉..→表达;生活→感受..→表达;生活→感悟..、思辨..→表达”这样一条逐步加深、循序渐进的作文训练思路,使作文的教和学这片古老的园地,呈现勃勃生机,作文面貌显露盎然春意。一、问题的提出作文教学是中国教育领域最古老的科类,在科举时代,作文又是进入仕途的敲门砖,因此它既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又承载着沉重的历史传统。人类进入20世纪,科学技术一日千里,社会面貌瞬息万变,教育事业也发展迅猛,然而作文教与学依然龙钟老态,近一个世纪的改革,要说进步也只是步履蹒跚。这些问题可以从学生的写作与教师的教学两方面进行剖析。从学生的写作来看:1.从“文以载道”到“政治标准第一”,使学生作文限入一种僵化状态,没有灵性,没有创新,刻板雷同,虚假沉闷。在过去长时期“左”的思想桎梏下,对学生作文的认识产生一个误区,即强调“文以载道”,强调“政治标准第一”,把学生作文等同于成熟的社会宣传品来要求。于是作文教学对学生写作的指导和评价首先就是强调这一点:写事,必须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写人,必须是一个高尚的甚至理想模型式的人;议论,必须体现无产阶段的立场观点。总之必须思想健康,格调高尚。凡此种种,都是把学生作文等同于党报文章来看待,没有认识学生作文是一种写作训练,主要在于通过训练学习写作,提高表达能力,作文是对社会、对自己生活经历、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我们鼓励学生正面地积极地认识生活,面向人生,但不应禁止他们写此外的题材,限制他们张扬自我的要求,扼杀他们异乎寻常的见解。对于学生作文的这种要求所产生的结果便是思想的闭塞,学生若于无话可说,没有那么多“有意义”的题材可写,于是就只好说大话套话,说假话,说现话。先是看报纸上的、“示范作文”之类的书刊上说的什么,选那些人们常说的,口号式的,表决心的豪言壮语抄了过来,起码不犯思想不健康的错误,得个最基本的保险分数。说假话,凭空杜撰,无血无肉,要写“我坚韧的品格”,就写依然健壮的父母双双亡故,满纸漏洞百出,虚情假意。说现话,去年写过的《我的老师》,今年换个名字又再来一次。一个班里可以同时出现好些篇扶盲人过街的“有意义”的文章。本应是百花争艳的学生写作园地却是一片荒芜地。2.强制性加限制性的作文训练,使学生长期限入被动写作的状态,产生了对作文的畏惧心理和厌倦心理。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都是由教师命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题目是教师命的,是否是学生想写的,有无材料可写,就很难符合众多写作者的实际情况。这样去写作,就完全变成了完成教师派定的一个任务,带有强制性,而题目又有限制性,长期在这种状态下作文,学生感到无话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不良的写作心理:视作文为畏途,见到要作文就苦闷害怕。问题的严重性在于患这种作文恐惧症的不是个别,也不是少数,据调查在重点中学占60%左右,一般中学这个比例就更大。3.由于写作内容的匮乏,情感的低落,更加重了写作表达语言的枯涩和混乱。本来对于习用母语十余年的中学生来说,要求他们有条理地清楚地把一事件的过程说出来,把事物的状貌说出来,把自己的思想意见说出来,都是可以做到的,都具有这种使用语言的基本能力,即使词汇不丰富也可以说得准确、明白。可是学生作文的现状是语病都很严重,病句多,句与句间衔接不当,词语选用不得体。当我们去认识这个问题的时候,是不能只责怪学生语言学得不好的,它还有一个深层的原因在于思维。学生对要写的事物本身就了解不透彻,掌握不具体,对事理的认识本身就不明晰、更不深刻;根本没有表达的物质准备和情感基础,混混沌沌的思维就只能产生含含糊糊的语言。因此,孤立地看待语言问题是不准确的,孤立地进行语言训练也是难以显示出成效的。学生是一面镜子,他们的作文缺陷实际上都反映着教学的弊端:首先,把作文看作一门技术,作文教学主要在技巧训练上回旋;忽视生活的积累和写作内容的开拓。写作就是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过去的作文教学的视点总是落在怎么写的训练上,把作文看做是一门工匠的手艺活,认为只要是手艺到了家就可作出精巧的活计来。一段时间语文教学的读与写都重在技巧上。例如某册初中语文课本,一篇篇课本前的“训练重点”就是:“中心思想”“段落层次”“两相比照的结构”“夹叙夹议的写法”“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等等,这些都是在倡导从文章作法的角度去解读文本的。阅读尚且如此,写作就更加直接落在技法训练上。如,怎样立意,怎样选材,怎样安排结构,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过渡照应等等。到了高中更多是训练应试作文,搞出一个框架模式,诸如三段式,纵向展开,横向展开等等。那么“写什么”呢?有怎样的题材,有怎样的人物、事件,有怎样的情感,有怎样的认识,这一些似乎都看作是学生自生自长的事。因此,教师不指导积累生活,不指导激发情感,不指导提高认识,不培育文化底蕴。单纯的技巧训练不仅学不到技巧,就是学到一二,也悟不透,用不上。这样的作文,形如干枯的一副骨骼模型。其次,传统的作文教学程序和环节基本没有得到改变,教学呈现低效状态。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基本程序是:命题——指导——写作——批阅——评讲。命题大多是教师随心所欲,来源于灵机一动。至于每次训练目的重点是什么,心中无数,全学期全学年怎样全盘安排更没有科学的计划。指导,教师觉得无话可说时就一言不发,有时却又不厌其详,越俎代庖,把如何开头、如何行文、如何结尾说一个完完整整,让学生作文成了“听写”,严重扼杀了他们的自主写作精神。批阅,过去强调是全批全改,精批细改,后来略有淡化,教师批改的功夫少了一些,但不管精改和略改,一个共同的缺陷是没有发挥批改的效益,学生没有认识批改,接受批改,更没有通过分析批改或自我修改来提高写作能力。因此一个耗时巨大的环节,从收效的角度来看基本上是流于形式。讲评的缺陷在于空泛化,因为事先心中无数,不知本次训练的目的,所以讲评就没有具体的落点,每次都是先概说得分情况,再宣读优文,后指出缺点,而每次所说的缺点又基本相同:诸为立意不新颖、选材不生动、认识欠深刻、结构欠条理、语言有毛病……总是落实不到对典型的具体的文字去作具体的评说、修改。如果说学生作文有千篇一律的问题,那么教师的讲评更有千次一律的公式。僵化的程式,是教学僵化的一个侧面表现,在这样的训练下自然也难快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第三,多年的教学改革,路子没有走对,未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改革开放以来,语文教学的改革是各科教学改革中最热闹的一科,作文教学尤受关注,各种改革主张纷纷推出,但都成效不甚显著。这些改革大多针对过去的教学无序状态着手,力图变无序为有序。有的以文体训练为序,初一重点为记叙,初二重点为说明,初三重点为议论。再在此下将各种文体细分为若干训练点,记叙文如一人一事、一人多事、多人一事、场面描写、人物刻划(外貌、语言、行为、心理)等等。有的则以作文技法为序:立意、选材、组材、语言、修改等等。再有如“格格派”着眼于写作“入格”,把各种体裁的文章按结构、写法分成许多“格”,多的分为356格,要求学生一格一格地练习,做到“入格”,认为全面入格了,各种文章就自然都会写了。这种作法把技巧派推向一个极至,形式化、烦琐化,完全忘记了写作中掌握内容的重要性,结果必然没有出路。而搞系列训练的,也只具有改良的意义,有一个“序”,比完全无序确是一种进步,但仍然没有解决“写什么”的问题。着力点的偏移,表明它并未抓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其效果也是不显著的。以上所罗列的便是实验开展前大面积作文所存在的问题。作文教学的实验必须面对这一现实,对症下药,作出合符科学的改革。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会议提出必须坚持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这才是发展教育的方向,是振兴民族的保证。这一主题思想把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到了空前的高度,当我们用这一思想来重新审视过去的作文教学,便有了一种拨开迷雾豁然开阔的感觉。作文教学必须坚持素质教育,它既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而写好作文又必须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前提,作文不只是一种孤立的技能,它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这使我们对作文的本质属性有了新的认识。要实行创新教育,我们所认识的创新不只是一种思维品质,而且是一种性格品质,因此要培养学生善于创新的能力和敢于创新的意识。写作本来是一种创造,作家的写作故称创作;中小学生的作文,就其社会意义来说它不算创造,它很难超越社会上已有的作品而绽放一朵艺术奇葩或成就一部思想经典,然而就学生自身来说每次作文都应含有创新的成分,它总得全部或局部地超越自我,用了过去不曾用过的题材,用了过去不曾用过的表达方式,或者产生了新的认识和新的情感。作文的本质是创造,它不是能凭已有的公式去解决的一个思想方程。由这些观点来审视我们过去的作文教学时,就明显地发现了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立足于素质教育的基础上从创新教育的高度去认识作文教学的真谛,去探寻作文教改的出路。这便是时代的步伐给予我们最大的启示。思想与实践总是相辅相生的。创新教育的思想在中学作文教学的园地里迅速得到了反映。一是校园以内的,那便是高考作文命题及评分标准的改变;一是校园以外的,那便是“新概念作文”大赛掀起的一股热潮。校园内外的呼应使学生作文呈现勃勃生机。高考作文,一改过去的扣材料作文和单命题作文的形式推出话题作文,由封闭向开放迈出了一大步,学生可以围绕话题选自己熟悉的题材写自己擅长的文体,使写作的潜能尽情施展,在“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话题之内出现了一批流光溢彩的考场作文。同时阅读评分分为基础分与创造分两个等级,意在提倡和鼓励创新,促使作文教学从过去的应试训练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去探寻开拓新的出路。《萌芽》杂志社与全国七所高校联合举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是在当时中学作文界爆响的一声春雷。这是一次主题鲜亮的竞赛,学生们用初露的才华和张扬的文彩诠释了这一创新的主题,高校又破格录取其中高三学生中一等奖获得者,使作文地位也得到了提升。这场竞赛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响应,横扫多年来作文封闭训练的陋习,启发人们用新的观念去认识作文,评价作品。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当我们再去思考作文教学改革的路子时,就由作文与人的素质、作文与生活、内容与形式等等纷繁的矛盾中提炼出生活化作文的这一立意,多年来在困惑中的挣扎与摸索,由时代警醒了我们作出这一选择。二、研究的理论依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社会活动的能力。写作是凭借语言文字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一项富于创造性的心智活动,它综合了信息的收集处理、材料的分析综合、思维的联想想象、语言的整合表达等多种能力,是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新的作文教学理论应从单纯的写作知识、技巧的研究发展到对学生生活的研究,对学生收集信息、积累素材、实践活动的研究,对学生兴趣、动机、情感、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研究。传统的教育方式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这被美国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家罗杰斯讥之为“壶杯”教育理论。教师(壶)拥有理智的和事实性的知识,学生(杯)是消极的容器,知识可以灌入其内。要破除这种“杯壶”教育方式,首先要树立学生主体意识,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因素归为“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及其平衡过程”,并提出著名的“学习从属于发展”,“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