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课件-《儒林外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两根灯草两根灯草故事简介:•严监生病危时的情景:他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中国文学——《儒林外史》执教者:杨碧玉•一、吴敬梓的生平•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人。移家•南京后自号秦淮寓客,因•其书斋署“文木山房”,•晚年又自号文木老人。全椒位置吴敬梓故居•1、吴敬梓的家世•吴敬梓出身于一个“科第家声从来美”的科举世家。曾祖辈五人,四人中进士,曾祖父吴国对是顺治十五年(1658)探花,官至翰林院侍读,提督顺天学政。祖父辈,祖父吴晟是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吴昺是康熙三十年(1691)榜眼。父辈中落,父吴霖起,拔贡,曾为赣榆县教谕。•2、少年随任•吴敬梓从小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的教育。前辈对科举的热衷追求,对经史特别是《诗经》的备加推崇,都对吴敬梓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从小就读经习文,准备走科举仕进之路。但是,他并没有完全受封建教育的束缚,对诗词歌赋以至野史杂书都饶有兴趣,这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吴敬梓在少年时代过了几年安逸的读书生活,13岁“丧母失所恃”,14岁随父到赣榆任所。•3、乡居十年•到了康熙六十一年(1722),吴霖起被罢,吴敬梓回到全椒。第二年,吴霖起抑郁而死。族人欺他两代单传,纷纷侵夺祖遗财产。“迩来愤激恣豪侈,千金一掷买醉酣。老伶少蛮共卧起,放达不羁如痴憨”。(金两铭《和作》)“田庐尽卖,乡里传为子弟戒”。(吴敬梓《减字木兰花》,《文木山房集》卷四)29岁,去滁州参加科考,因狂放,终以“文章大好人大怪”而落第。•4、移家南京•在家乡亲友的讥笑和世俗舆论压力下,他在33岁时,怀着决绝的感情,变卖了在全椒的祖产,移家南京,开始了卖文生涯。36岁,被荐举参加博学鸿词试,地方已通过,赴京时,以病辞。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首次南巡,在南京举行征召文人迎銮献诗,吴敬梓不应试,“企脚高卧”。•5、客死扬州•吴敬梓生活的最后几年常从南京到扬州访友求助,常诵“人生只合扬州死”的诗句。不幸言中,乾隆十九年(1754)农历十月二十八日在扬州与朋友欢聚之后,溘然而逝。“•二、《儒林外史》的创作•1、时间。“外史纪儒林,刻画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稗说传。”(程晋芳《怀人诗》十八首之十六,同前卷二)《儒林外史》主要是在移家南京之后写作的,大约在乾隆十四年(1749)49岁时已基本完稿。此后数年,他还在不断修改,但主要精力已转向学术研究。•2、取材•《儒林外史》所写人物,大都实有其人。吴敬梓取材于现实仕林,人物原型多为周围的亲友、相识相知者。如杜慎卿、马纯上、虞育德、庄绍光、迟衡山、牛布衣等等。杜少卿则是作者的自况。三、《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儒林外史》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思想,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丑恶现象,从而揭示了这个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一、《儒》通过塑造一系列科举迷形象,深刻揭露科举制度对人的精神摧残,它使人神魂颠倒,愚昧无知。周进贡院痛哭,死去活来;范进中举傻笑,狂奔疯跑。附:关于八股文•“八股文”(时文、时义、制艺、经义、制义、四书文)是一种严格注重行文格式的应试文体。“股”,是“对偶”的意思。八股文要求用对偶句行文。文章分为破题、承题、起讲、起股、虚股、中股、后股、束股八大部分,故有八股之称。•八股文的内容有严格的限制,题目主要摘自四书、五经,所论内容主要据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不许任意发挥自己的见解,需使用古人语气,代圣贤立言,即按程、朱对儒家经典的解释演绎成文。二、《儒》通过描写纯朴青年的蜕变过程,深刻揭露科举制度对人的灵魂腐蚀,它使人道德堕落,廉耻丢尽。匡超人由善良淳朴青年,变成卑鄙恶劣文痞。三、《儒》把批科举同批理学、礼教结合,使它揭露性更强,反映社会内容更深广。王玉辉劝女殉夫尽节王德、王仁假道学嘴脸四、《儒》把批科场与批官场结合,有力说明科举培养出的不是贪官酷吏,就是土豪劣绅。南昌王太守新官上任,衙门里一片戥子声、算盘声、扳子声;“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高腰汤知县沽名钓誉,枷死无辜的回民师傅。退职知县张静斋横行南海县,为谋夺田产而诬陷和尚同妇女通奸;地痞恶棍严贡生强圈王二的猪,打折王大的腿;坐船不给钱,还诬赖船夫吃他的贵重药;没借给人银子却要利息;弟弟刚死,他就强占弟媳和侄子房产。“你的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五、《儒》还热情歌颂了一些反对科举,鄙弃功名,具真才学,性情孤傲、善良正直人物,以寄托作者理想。首回读书人王冕,末回四个“市井奇人”杜少卿:轻财仗义,鄙视权贵,拒绝皇帝召见;注《诗经》敢于批驳朱注;与妻手拉手游清凉山旁若无人。沈琼枝:反抗包办婚姻,蔑视封建礼教、法律,对抗世俗,敢做敢当,自食其力的女性。虞育德、庄绍光、迟衡山:致力于以德化人、用礼、乐、兵、农挽救世道人心。沈琼枝利涉桥卖文杜少卿夫妇游山四、艺术成就(一)、《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五河县盐商送老太太入节孝祠,张灯结彩,鼓乐喧天,满街是仕宦人家的牌仗,满堂有知县、学师等官员设祭,庄严肃穆。但盐商方老六却和一个卖花牙婆伏在栏杆上看执事,“牙婆一手扶着栏杆,一手拉开裤腰捉虱子,捉着,一个一个往嘴里送”。把崇高、庄严与滑稽、轻佻组合在一起,化崇高、庄严为滑稽可笑。1、《儒》的讽刺特征:①善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真实性结合。作家“秉承公心,指摘时弊”(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不一味显露描写对象的喜剧性特征、专突出其可笑一面,也注意到讽刺对象性格中的某些正面因素。因而使人物既可笑,又真实;使讽刺既辛辣,又深刻。如马二先生,头脑迂腐醉心举业,处处显出可笑性格。但他同时又有心地善良,慷慨仗义、急人之难的品格。②善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悲剧性结合,使其既是儒林“丑史”,更是儒林“痛史”。作者善“从悲剧中发现喜剧”,“从生活的绝对庸俗里发现悲剧”(《别林斯基论文学》)。喜剧性人物都有某种悲剧性。•周进的哭死;范进的笑疯;王玉辉的先笑后哭等等。马二先生游西湖,除吃六次茶、五次东西外,就是读墨卷、看请仙、拜御书,湖光山色一点儿引不起他的兴趣等,在令人捧腹大笑同时,又令人深思,令人心痛,给人的是“含泪的笑”。2、《儒》的讽刺手法一是对照法堂皇言辞与卑鄙龌龊行为对照:如严贡生强圈别人猪,却自夸“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对同一对象的矛盾态度对照:梅玖对周进的前倨后恭;胡屠户对范进的前骂后夸。二是夸张法对最富特征的细节、需要否定的东西延伸放大:如严监生死前“伸着两个指头”不肯咽气;胡屠户打范进后“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二)、《儒林外史》的艺术结构鲁迅:“惟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中国小说史略》)。闲斋老人《序》:“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书中人物尽管众多(270多人),故事尽管纷繁,但都围绕这根线索展开,故无松弛散乱之感。众多人物、故事有主次,有侧重。此故事是主角,另一故事就成了次角。其中又穿插过渡性人物、事件,粘连紧密,转换自然。(三)、《儒林处史》的语言特色比较纯熟的白话。晚清蒋瑞藻:“长篇小说中,其完全白话之小说,予平生实未之见。其俗语、官语文言较少者.似不得不推《儒林外史》为首屈一指”《小说考证拾遗》)。钱玄同说它是“国语的文学”可作“中等学校模范国语读本”。《儒》的语言准确有力,简洁洗炼,含蓄风趣而富于形象性。总结:•《儒林外史》是清代著名长篇讽刺小说,“假托明史,实为写今”,通过对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生活的精确白描,讽刺了封建科举、礼教下的病态社会,它以较高的艺术成就成为了中国文学的典范,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著作。影视欣赏!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