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普通高中地理选修课程教学指导意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湖南省普通高中地理选修课程教学指导意见(试行)一、指导思想高中地理选修模块是在高中地理课程整体设计的基础上开设的。选修模块的教学要适应不同学校的特点,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必须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培养,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基本问题,以利于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本校的学校文化特色,师资水平对地理课程进行选择和再开发。教学内容除了要考虑学科的继承性和经典性外,还必须体现学科的时代性,要反映当前地理科学最新成果,地理研究方法的最新技术,顺应世界潮,紧跟时代步伐,使选修课程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超前性。地理选修模块教学应呈现开放性,不仅教学内容和素材不当纯局限于课本,而且教学方法应是多样的,兼容的、灵活的,应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形式和学习形式。二、课程结构1、内容结构高中地理课程采取模块式的组织形态,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各模块的内容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必修部分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设3个模块;选修部分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设7个模块。模块的开设顺序应根据学生的选择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必修模块的学习主要在高中一二年级完成。高中地理课程由共同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组成。共同必修课程是全体学生所必须学习的课程,包括“地理1”、“地理2”、“地理3”三个模块,涵盖了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注意了课程结构的相对完整和教学内容的新颖、充实,使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时代性。学生每学习1个必修模块需要36学时,如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选修课程供对地理感兴趣的学生选择学习,包括“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7个模块。学生每学习1个选修模块需要36学时,如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为了平稳推进考试改革,结合湖南省城、郊各类型普通高中的办学条件实际,建议进一步学习文科方向有关专业的学生在选修高中地理课课程时至少选修“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2个模块。有意在理工学科方向发展的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和兴趣,任选地理选修课程中的若干模块,取得相应的学分。2、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模块结构分析本模块从高中地理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出发,精选当前旅游发展中的重要地理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旅游问题,并不求旅游地理之大全。本模块由旅游和旅游资源、旅游景观的欣赏、旅游规划、文明旅游等四大部分构成。旅游资源部分是本模块的基础,先从地理的角度认识旅游资源的内涵、类型与分布,再对旅游资源进行有实用价值的评价,由基本知识转向技能和方法;旅游规划部分贴近社会实际,是学以致用的重要环节,侧重方法和技能,兼顾宏观的为社会服务的景区规划以及微观的可供学生出游用的旅游活动设计;旅游与区域发展部分是本模块学习提升部分,从人地关系和持续发展的理念的高度,在总结前面两部分学习成果的基础上,对旅游中发生的人地关系及其协调深入加以认识,形成观念和行为准则。本模块在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的7个模块中,与“城乡规划”模块同属于人文地理分支课程。高中地理必修课涉及经济地理、人口地理、聚落地理等人文地理分支内容,连同“城乡规划”选修模块,均侧重人类活动的物质侧面。本模块则侧重人类活动的精神侧面,与上述课程内容互补。本模块与必修课程中人口迁移、生产活动的地域联系、交通运输、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以及选修课程中自然灾害与防治、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等内容,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既一脉相承,又避免了重复。2.旅游是关联性极强的空间人文现象,“旅游地理”课程能很好地体现高中地理课程性质,尤其是其综合性和地域性两大特点。本模块在促进学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调查等方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实现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本模块熔知能与情感、兴趣与审美于一炉,全面体现高中地理的课程目标,对于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养成旅游爱好,形成野外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锻炼健康的体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模块简要介绍了现代旅游的基本概念、旅游资源的一般常识,阐述了欣赏旅游资源,获取审美感受的基本方法,并且以中国和世界的一部分旅游资源为例,讲授了不同类型旅游的特色和欣赏要点。本模块还对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旅游资源评价、旅游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初步介绍,并结合生活实际讨论了文明旅游问题。本模块内部结构如图所示。(1)旅游资源(2)旅游规划(3)旅游与区域发展内涵类型分布评价景观特点开发条件景观特点开发条件要素规划设计安全旅游对社会的作用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旅游环境保护措施开发条件旅游与区域发展旅游资源旅游规划3三、“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结构分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大大提高,但是仍然没有摆脱自然灾害的羁绊,频繁出现的自然灾害降低了人类社会前进的速度。如何应对自然灾害的挑战摆在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面前。所以,认识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发展与分布规律,重视环境保护,预防灾害,尽量避免自然灾害的产生,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及损害程度,加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习这个模块将使学生掌握自然灾害的一些基本知识,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概况,理解自然灾害与环境的关系,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培养防灾减灾能力。自然灾害的基础理论知识很多,如:自然灾害的概念、类型、外在特征、成因及内在规律、分布规律、危害性、一般对策等等。基于“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本部分在诸多自然灾害基础知识中选择了与高中学生所见所闻、息息相关,又与其知识能力和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本模块包括“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与环境”及“防灾与减灾”四部分内容。每一部分都有相对独立的内容,但是它们之间却有密切联系。其中“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是基础知识更新,“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多实例,“自然灾害与环境”侧重理性认识并培养科学方法,“防灾与减灾”是最终目的。本模块内部结构如图所示:第一是“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主要通过对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有关基础知识,并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通过资料,让学生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由于人口的剧增,增加了地球的承载量,使得人为诱发的自然灾害不断增加,从而加深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意义,寻求化害为利、趋利避害的途径。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关注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第二是“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主要从空间和时间分布角度,阐述了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以及几种主要自然灾害类型的成因、发生、发展和主要危害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概况,理解自然灾害与环境的关系,逐步形成防灾减灾意识,培养防灾减灾能力。关注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及几种主要自然灾害类型的成因、发生、发展和主要危害。第三是“自然灾害与环境”。主要通过专题比较、综合比较、中心问题比较、纵向或横向比较等方法,突出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并通过实例说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之后说明了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检测和评估中的作用。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众多实例)防灾与减灾(最终目的)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基础知识)自然灾害与环境(理性分析)4第四是“防灾与减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防灾减灾技术手段会不断更新,可以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关注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与其区域自然环境特点及增强防灾减灾意识。三、基本要求新课程的地理教学必须依据高中地理标准进行。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国家对高中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下面只是对选修模块中的“旅游地理”和“自然灾害与防治”提出最基本的教学要求。1、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课程基本要求模块章次节次基本要求选修III旅游地理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概述理解旅游活动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明确旅游基本类型。第二节旅游资源理解旅游资源的定义与特性,理解、识记自然景观的类型及空间分布。第三节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明确自然地理条件和人类活动对旅游资源、景区、景点的形成和分布影响。识记和分析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第二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节旅游景观欣赏方法掌握并举例说明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方法第二节中国名景欣赏识记中国主要名景的分布,分析名景成因、景观特色及其价值。第三节国外名景欣赏明确世界遗产的基本分类,识记世界名景名胜名区的分布并分析其景观特征,价值和成因。第三章旅游规划第一节旅游规划概述了解旅游业的意义,理解旅游规划的对象、作用和类型。第二节旅游资源评价了解旅游资源评价原则,内容、程序和方法,建立科学的环境观和发展观。第三节旅游规划明确旅游规划的基本目标,组成要素、主要内容及实践过程。第四章文明旅游第一节做合格的旅游者了解旅游者四个基本条件,中国古代著名旅游者及其成就。第二节出行前的准备了解出游前的准备,学会对出游方案和旅行路线的选择。第三节旅游常识和导游基础知识明确旅游常识、导游基础知识。第四节旅游安全理解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掌握保障旅游安全的措施。社会实践导游或旅游做一次导游模拟或一次假期旅游。52、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课程基本要求模块章次节次基本要求选修Ⅴ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联系社会明确自然灾害的概念、属性和复杂多样的特性。第二节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能理解和解释自然灾害的类型,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运用地图能说出世界和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能举例说明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环境问题,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辩证关系。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能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四大基本特点,明确我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其原因。第二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和台风能明确和理解影响我国四大自然灾害的特点,成因与分布,提高对各种气象灾害成因、危害、防治的综合分析能力。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了解地震、泥石流与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基本特点和空间分布规律,树立抗灾意识和环保意识。第四节我国的虫灾与鼠灾能举例分析说明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造成的主要危害及对我国农业产生的重大影响。第三章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第一节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能了解和分析自然灾害损失的时空差异及其原因与规律,能理解各大洲主要自然灾害及其灾害损失。第二节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能了解并比较分析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灾害类型、形成、发展、分布的主要环境原因。第四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了解我国防灾减灾有关法律,能综合分析我国在重灾区所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与主要成就。第二节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了解并正确选择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第三节自然灾害与我们掌握在灾害发生时一些基本的自救与互救常识和正确方法,提高生存能力。四、实施建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高中地理教学要体现课程理念、落实课程目标、达到课程标准,需要地理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合作交流、批判性思考以及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1、建议偏文科学生选修“旅游地理”和“自然灾害与防治”。教学在文、理科分班后进行,教学时间安排在高二,这样有利于分班教学。2、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