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中语文《拿来主义》第一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一、导语山寨PK拿来主义一个上海车展,让自主品牌汽车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走红了一年多的流行词汇“山寨”也被媒体贴到了自主品牌的身上,穷追猛打、乐此不疲。“山寨”在粤语系统中是“小朝廷”的意思,“山大王”是“小皇帝”。由此,它延伸出模仿、克隆、仿制等含义,先有山寨手机、后有山寨百家讲坛、山寨春晚。上海车展中吉利推出的豪华车卓越首当其冲,尤其是酷似劳斯莱斯幻影的外观设计给人的第一印象确实很象,被人冠以“山寨“称号,但有车迷站出来平反,说卓越是拿来主义的体现,比如车头的中国宝剑式设计和后尾灯中国宫灯造型就是中国元素的最好体现,从这款车身上的确能看到很多其它世界顶级名车的设计理念,但是卓越将这些成功的理念拿来并加以升华,最终成为了自己的东西。以此类推:超级女生贡米“山寨”或“拿来”张柏芝?周杰伦“山寨”或“拿来”黑人音乐RAP元素?“拿来主义”到底是什么,在七十多年后,竟然作为对付“山寨”一词的有力武器,足见鲁迅这篇文章的魅力、影响力。二、了解文章的背景1、请同学看课文注释①,回答《拿来主义》一文选自何书。《且介亭杂文》。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慨之情。“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2、杂文:杂体文章。杂文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是文艺性的社会评论。它既是议论文,有议论性,旨在说理;又可归入文艺作品,具有文学性、形象性。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好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鲁迅是中国杰出的杂文作家,他把杂文推到高度成熟的境地,开创了一代文风,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中国国民灵魂的解剖和改造倾注极大的关注和热情。阅读杂文,要联系时代背景,领悟形象的阐述中所蕴涵的道理,品味言外之意,感受寓庄于谐的情趣,还要细心揣摩生动、诙谐、犀利的语言。3、背景: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自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来,反动统治者,尤其是国民党反动派在各个方面奉行卖国政策。30年代,国民党反动派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各种错误思潮也随之泛滥,封建的遗老遗少们叫嚷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盘西化”论喧嚣一时。左翼文化队伍中对要不要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也思想混乱,颇多分歧。面对如此背景,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拿来主义”这一主张。强调:“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词语。“主义”是重大的原则主张,严肃厚重,而“拿来”却具体形象,这就呈现出一种理趣美。什么叫“拿来主义”呢?为什么对文化遗产必须采取“拿来”的态度呢?怎样“拿来”呢,这就是学习这篇文章要弄明白的问题。三、整体感知课文,自主思考问题(放录音“拿来主义”)1、思考:文章是在哪一段正式提出“拿来主义”观点的?课文1-4段主要论述什么?明确:第五段提出“拿来主义”,1—4段主要批判“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重点在后者。“闭关主义”是指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抱残守缺。而“送去主义”则是指国民党反动派的媚外求荣、欺世惑众。都是对外政策,虽形式不同,实质却相同,都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创造和发展。其结果必然使中国人民陷入被侵略、被奴役的悲惨境地。2、在阐述“拿来主义”前,为什么要先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先破后立,先打破错误的观点,才能建立新的观点。为正面提出“拿来主义”作铺垫。其次,这二者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对比,把“拿来主义”衬托得更加突出。四、诵读鉴赏1~4段,合作讨论问题。1、朗读第1自然段:什么是“送去主义”?鲁迅摆了哪三件事实来揭露的?三件事都着眼在一个什么字上面?“别的且不说罢”,“不知后事如何”,“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等语句在揭露中起什么作用?要求学生条理清楚地口述三件事,明确:举的三件事都着眼于一个“送”字,“先送”,“捧”中寓“送”,“捧”、“挂”都带有奚落意味。“还要送”,虔诚恭敬之态可掬。批判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利用这几件事大叫什么“发扬国光”、“催进‘象征主义’”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御用文人。“不知后事如何”、“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是用反语进行强烈的讽刺和鞭鞑。“后事”是盗卖文物,盗卖古代珍宝。以展览古董为名,行盗卖古董之事。鲁迅明知,却说“不知”,以此表达强烈的憎恨。反用“进步”,起同样作用,实质是堕落、无耻,字里行间充满了憎恶与鄙视。“别的且不说罢”的作用,明确:这一句非常严密地把所要揭露的、论述的范围加以严格的限制,单讲文学艺术上的东西。其实,国民党反动派搞“送去主义”,何止只是“学艺”上的问题?何止只是文化领域的事情?当时是一九三四年,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已经伸到了东北、华北,国民党反动政府推行卖国政策,变本加厉地出卖国家的领土、资源和主权,确实“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因此,用“别的且不说罢”的句子,不仅使论述的范围明确,而且增添了揭露的深刻性。4、第三节,第四节论证了什么内容?鲁迅先生是怎样论证的?论述语言有怎样的特点?明确:论证了“送去”的后果,揭示了送去者与“抛给者”的奴才与主子的关系。教师归纳,明确:论述国民党反动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严重后果时,作者未直说,而是先用反语讽刺;“送出去”明明是坏,说“不算坏事情”,以敌人自我解嘲的话鞭鞑敌人;“丰富”、“大度”不过是“送去主义”者掩盖媚外卖国实质的遁词。接着,与尼采自诩为太阳作比较,一针见血指出“只是给与,不想取得”是发了疯,吹嘘“中国地大物博,开化最早,道德天下第一”的“送去主义”者,势必使中国国势日弱,文化贫乏,最后完全沦为殖民地。最后,举开掘地下的煤矿为例引出“送去主义”的严重后果,既深刻论述了“送去主义”的危害,又辛辣地嘲讽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奴才相。笔法曲折,解剖入木三分。后果是我们的子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卖国的结果是使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磕头贺喜”、“讨”等词语画出所处的地位与神态,描绘出了可悲的亡国奴景况。“残羹冷炙”、“奖赏”等词感情色彩浓烈,深刻揭露帝国主义榨取中国人民脂膏的吸血本质和恶劣伎俩,寓强烈的愤怒于幽默讽刺之中。5、学生朗读第四节,思考回答:这一节中区别了哪两个词?为何这样区别?对“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应怎样理解?学生回答,要求明确:特地区别“抛来”与“抛给”,抛来――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或送人,一般不怀有不良的动机。表面上好象还维持着国际交往的样子。抛给――是磕头求赏之后的赏赐,是有目的的给予,非接受不可。送来――是“抛给”的冠冕的说法,即侵略者按其心意“送来”。这里讽刺国民党反动派不过象叭儿狗得到主人“抛给”的骨头一样。“抛给”,贬义,用鄙视的目光。洋大人不会发慈悲心,他们以主子自居,把中国人民身上榨取的血汗、掠夺去的财富,吃剩下来,抛一点儿给走狗,以作为进一步榨取的诱饵。“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是因为“抛给”、“送来”的实例比比皆是,举不胜举;是因为国民党政府对这一点讳莫如深。这样写既对卖国政策进行含蓄锐利的批判,又抒发了作者的愤慨之情。五、小结:第一部分(第1~2段)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与一味“送去”针锋相对,提出“拿来”。第二部分(第3~5段)揭露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辨明“抛来”与“抛给”的不同,提出“拿来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