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论复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化学教学论复习第一章1、化学史家认为,近代和现代的化学始于18世纪50年代。2、美国化学家布里斯罗——“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3、从19世纪中叶起,发达国家的高等和中等教育相继设置化学课程。我国与1865年起始在学校里开设化学课程。4、我国早期的化学启蒙者——徐寿5、科学教育——可简要地表述为传授科学、技术及人文伦理的教育。6、化学教育的社会价值:1、化学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2、化学教育是一种全社会参与的行动。3、化学教育是一种启智、育人的内容。4、化学教育是一种社会预期的成果。7、美国在1996年公布《国家科学教育》,把“科学素养”叙述为:了解和熟悉进行个人的决策、参加公民事务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从8个方面对科学素养进行了规定,分别是:统一的科学概念和过程、作为探究的科学、物理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科学与技术、科学的个人与社会视野、科学的历史和科学的本质。8、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基本途径。9、化学教学论——是以广大化学教师及教科研工作者的宝贵经验为基础,经过理论概括、充实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化学教学论是依随启智、益智、育人和笃行的教育规律,在人类社会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10、化学教学论,本门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从理论和观念上引导高师生“入门”,从教学技能培养训练上教高师生“上路”、“上手”,从教科研思路上使高师生“开点儿眼界”。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对教师来说,修养是教育的载体,境界是教育的起点,人格是教育的风帆。第二章1、科学素养的定义:具备并使用科学、数学和技术学的知识作出有关个人和社会的重要决策。科学素养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技术的多个方面,包括:1、科学内容;2、科学对社会的影响;3、科学的推理过程;4、科学的社会历史发展;5、对科学的积极态度。2、科学素养是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基础教育阶段科学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重要归宿。3、我国从1996年加入国际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公众的科学素养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基本了解;2、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3、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了解。4、公众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1、理解科学本身;2、理解科学对社会的影响。5、在义务教育和高中两个阶段的化学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课程的主旨6、我国化学课程经历了三个阶段:1、初建体系时期(1952年12月,国家颁布《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草案)》);2、相对稳定时期(1992年,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行)》);3、发展变革时期(2011年7月,《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出版,是21世纪初我国化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文件)。7、化学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依据之一: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依据之二: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依据之三:化学学科的特征8、化学课程目标——是人民赋予化学课程教育功能时所规定的最低教育要求,是为实现化学课程一定的教育目的而预设的结果,反映了一定时期的教育价值取向。9、高中化学的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0、高中化学课程结构:11、科学探究的要素: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4、进行实验;5、收集证据;6、解释与结论;7、、反思与评价;8、交流与表达。第三章1、影响化学教材质量的因素:1、目的;2、目标;3、内容;4、教、学与交流的方法;5、测试。第四章1、教学设计——就是预先构思并表达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目标、过程和结果的意向的观念结构和活动方案的过程;狭义的教学设计仅仅指构思、表达教学活动方案的工作。2、教学设计是现代化学教学的十分重要的环节。3、教学设计划分的四种不同水平:(1)、直感设计——设计者主要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或者直观感觉来进行的教学设计;(2)、经验设计——设计者以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为主要依据,以过去教学的经历为模板进行的设计;(3)、试验设计——设计者先根据某些理论或假说进行验证性教学试验,然后在总结试验情况、形成实践规范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设计;(4)、系统设计——依据比较完备的教育理论,运用系统工程方法进行的教学设计。4、教学设计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系统方法的应用而诞生的。5、桑代克“联结主义学习理论”,为教学设计研究奠定了最初的基础。6、化学教学设计含有理性要素,是与技术学设计的重要区别。包括化学教学系统论、化学教学目的论、化学教学策略论、化学教学模式论、化学教学方法论。7、化学教学系统论——化学教学设计首要的理性要素8、在当前的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中,首先需要树立下列新理念:(1)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人为主旨。(2)化学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中化学课程必修化学1化学2选修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实验化学有机化学基础(3)化学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注意跟其他学科相联系。(4)要把转变学习方式放在重要位置,既重视学习结果,也重视学习过程。(5)要努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增长发展潜能。(6)教学评价要帮助学生增强发展信心,追求更好的发展。9、教学模式——是包括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基本要素的相对独立体系。由此可定义:教学模式是在某种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教学任务、实现特定教学目标所建立的关于教学实践的一种规范化的运作方式及体系。10、基本的教学模式:1、系统陈述知识模式;2、解答问题模式;3、验证知识模式;4、研究(解决)问题模式;5、历史发展模式。11、化学教学策略论——是为了解决教学问题、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确定师生活动成分及其相互联系与组织方式的谋划和方略;是根据化学教学目标与教学条件选择、组织各种基本活动方法,调节、控制主体的内部注意、感知、思维、和操作活动,对教学活动进行内部定向指导、监控和调节的准绳。12、化学教学方法——是化学教学系统中主体为实现化学教学目的、完成化学教学任务而作用于客体,以及跟系统内其他要素相互作用的方式和手段的规定。13、常用的化学教学基本方法有:(1)、讲授-听记;(2)、谈话;(3)、讨论;(4)、指导-阅读;(5)、演示-观察;(6)、指导-实验;(7)、指导-练习、(8)、指导-实习;(9)、组织-参观等。14、教学综合方法:(1)、综合讲授法;(2)将练结合法、(3)、实验-讨论法等15、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1、课程教学设计;2、学段(或学期、学年)教学设计;3、单元(课题)教学设计;4、课时教学设计。16、课时教学设计主要工作:1、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2、构思本课时的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和方法;3、选择和设计教学媒体;4、准备课时教学评价和调控方案;5、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编制课时教学方案。17、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设计准备;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媒体;设计整合、应用和反馈环节;设计总成与编制方案18、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1、以系统观点作指导;2、以科学、可靠、先进、合适和完整、系统的教学理论为基础,遵循教育教学规律;3、要从实际出发、从实际效果出发。19、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1、整体设计与要素设计统一原则;2、静态设计与动态设计统一原则;3、理性与操作性、可行性统一原则;4、规范性与创造性统一原则;5、最优化与阶段性统一原则。第五章1、教学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活动方式,它往往即含有操作的成分,又含有心智的成分,能影响教学活动效率。2、化学教学技能:(1)、创设教学情境技能;(2)、组织、指导学习活动的技能;(3)呈示教学信息与交流的技能;(4)调控与管理的技能3、教学情境——指知识在其中得以存在和应用的环境背景或活动背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得以在其中应用。4、组织、指导学习活动的技能包括:(1)、组织、指导听课;(2)、组织、指导讨论;(3)、组织、指导练习;(4)、组织、指导自学;(5)、组织、指导合作;(6)、组织、指导探究。5、化学教学语言的基本特点与要求:1)、遵守语言、逻辑规律;2)、适应教育教学要求;3)、符合化学学科特点。6、讲授法的要领:1)、内容完整、层次分明;2)、语言准确、生动;3)、抓住重点、难点等。7、板书的内容包括:1)、课题名称;2)、授课纲领;3)、教学要点和重点;4)、补充材料和其他内容。8、谈话、提出问题中,课堂教学问题可以分为:导向性问题、形成性问题、评价性问题。9、7、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有效原则可靠原则方便原则经济原则第六章1、化学科学实验是指化学科学研究者根据一定的化学实验目的,运用一定的化学实验仪器、设备和装置等物质手段,在人为的实验条件下,改变实验对象的状态或性质,从而获得各种化学实验事实的一种科学实践活动。2、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就是选取绿色化的原料,采用“原子经济性”的化学反应,使所获得的产物绿色化。3、微型化学实验特点:1)、节省实验经费;2)、操作安全、污染小;3)、节省实验时间;4)、激发学生的化学实验学习兴趣;5)、进行密闭实验,对反应产生的气体、液体或固体进行收集和处理,避免敞口操作,防止反应物散逸到周围环境中。6)、在无法密闭操作时,加强回收、通风等防护措施;7)、加强反应物质的回收利用和消除处理,建立责任制度等5、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指导思想:⑴以实验为基础;⑵强调学生的主动性;⑶强调教学的探究性;⑷强调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过程与方法的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在实验探究过程的统一第七章(文字太多,自己自行复习。)1、探究式教学的特征:P2132、探究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的关系:P2143、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类型:P216;探究式教学的设计P2184、探究式教学活动的特点:驱动性、参与性、诱发性、生成性、多重教育功能。5、促进学生有效探究的基本条件:(1)、必须将学生至于有意义的情境中,并引导他们提出问题,或者向他们提出恰当的探究任务;(2)、必须为学生开展探究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并在资料,材料,设备和指导方面提供恰当的支持;(3)、必须有效的表达和交流,帮助学生在自己探究的基础上加深认识,达到教学目标。第八章(了解)第九章1、多媒体辅助教学。2、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原则:(1)、有关学习理论与具体实际结合原则;(2)、最优化原则;(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原则。第十章1、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并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2、教师素质在构成上包括:1)、从事教师职业的倾向性;2)、从事教师职业的必备知识;3)、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能力。3、专家型教师与一般教师的比较:P3224、评价一堂好课:(1)教师素养:仪态端庄、举止得体、教态亲切和蔼、普通话准确生动、板书准确(有艺术性、规范)、实验操作规范(现象明显);(2)、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明确;2、重难点分明,重点突出,难点把握;3、培养学生观擦能力,实验能力;4、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3)教学过程:1、启发式教学,注重过程教育,学法指导;2、善于点拨,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3、合理使用实验和各种教具;4、提出问题明确,有梯度,使思维发散;5、根据内容,选择合适教学,优化教学媒体;6、熟练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7、组织教学能力较强、灵活。(4)教学效果:1、课堂气氛活跃,双边关系融洽;2、学生全员参与,不同层次均有提高;3、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及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效果较高;(5)、有教法的创新。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